馬成鳳 黎 莉 周生林 顏 燕 梁 儀
廣西建工集團第二安裝建設有限公司 廣西 柳州 545006
隨著上級部門工程質量提升行動文件陸續(xù)印發(fā),提升工程質量成為了建筑業(yè)的熱點。在主體工程的砌體分部中,按照傳統(tǒng)的施工工藝,砌體構造柱一般在砌體砌筑后采用木模板拼裝加固,再進行混凝土澆筑,澆筑成形后再拆模。
該工藝容易出現(xiàn)模板漏漿、構造柱混凝土成形效果差、構造柱接縫界面參差不齊等質量問題。此外,澆筑后的構造柱與兩側砌體材料不一致,為防止后期抹灰開裂,需掛網才能進行抹灰,工序較多。
為減少砌體構造柱的質量問題[1-2],縮減構造柱施工時間,我公司將BIM技術應用到砌體工程施工中,在優(yōu)化砌體工程排磚的同時,深化了施工工藝設計,即采用了預制構造柱磚模,在構造柱施工時利用構造柱磚模替代木模板,免除木模板支撐的施工方法。該技術已在多個項目中應用,提高了施工質量,有效壓縮了工期,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利用BIM技術建立建筑實體模型,優(yōu)化砌體工程排磚,優(yōu)化后得出砌體構造柱尺寸,再根據構造柱的尺寸制作構造柱磚模。在砌筑砌體的過程中,構造柱木支模部分直接采用混凝土磚模進行砌筑,利用混凝土磚模代替木支模,免除構造柱木模板支撐。等待砌體達到一定強度后,再進行構造柱混凝土澆筑施工。
1)利用BIM技術對磚砌體進行虛擬排磚,統(tǒng)計各預制構造柱磚外殼數(shù)量、尺寸等,避免返工造成的材料浪費。
2)有效避免傳統(tǒng)構造柱木模板加固容易出現(xiàn)的加固體系不牢固,澆筑混凝土后構造柱容易產生蜂窩、麻面等 現(xiàn)象。
3)避免了構造柱木模拆除后產生的建筑垃圾,綠色經濟、節(jié)能環(huán)保。
4)構造柱混凝土磚模與砌體磚表面為同一材料,保證了整個砌體外立面的整體美觀性。
5)減少了后期構造柱木支模支撐、拆模和后期構造柱抹灰掛網的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
施工準備→利用BIM技術排磚→預制構造柱混凝土磚?!ㄎ环啪€→構造柱鋼筋綁扎→構造柱混凝土磚模砌 筑→構造柱混凝土澆筑
3.2.1 施工準備
1)與混凝土空心磚磚廠進行溝通,確定構造柱磚模制作場地位置,制作構造柱磚模模具。
2)檢查混凝土磚模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以及進行外觀檢查。
3)相應材料準備齊全,相應施工機具準備到位。
4)組織施工人員熟悉工藝流程、施工要領,進行施工技術及安全交底,提供作業(yè)指導書。
3.2.2 利用BIM技術排磚
1)利用Autodesk Revit軟件建立砌體工程BIM模型。
2)利用Autodesk Revit軟件創(chuàng)建構造柱磚模,設置好磚模的長度、厚度、高度等參數(shù),生成混凝土磚模。
3)“端柱”的構造柱磚模;“端柱”使用長度為200 mm及260 mm,寬度為200 mm,厚度為20 mm的磚模,利用BIM生成設計圖(圖1)。
圖1 “端柱”構造柱設計
4)“中間柱”的構造柱磚模;“中間柱”使用長度為200 mm及320 mm,寬度為200 mm,厚度為20 mm的磚模,利用BIM生成設計圖(圖2)。
圖2 “中間柱”構造柱設計
3.2.3 預制構造柱混凝土磚模
根據BIM技術的排版,統(tǒng)計出構造柱的數(shù)量,計算出200、260、320 mm長度各混凝土磚外殼所需的數(shù)量,在混凝土空心磚磚廠制作出構造柱磚模模具,然后進行混凝土磚模澆筑;待成品混凝土磚模達到一定強度后,運送至現(xiàn)場使用(圖3)。
圖3 磚模實物
3.2.4 定位放線
根據施工圖紙及BIM深化后的排磚情況,利用經緯儀測出砌筑墻體位置,利用墨線彈出,然后用卷尺量出砌體構造柱位置,用墨線彈出構造柱位置并進行復核。
3.2.5 構造柱鋼筋綁扎
預制構造柱鋼筋骨架,先將2根豎向受力鋼筋平放在綁扎架上,并在鋼筋上畫出箍筋間距,根據畫線位置,將箍筋套在受力鋼筋上逐個綁扎,要預留出搭接部分的長度。為防止骨架變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纏扣綁扎,箍筋應與受力鋼筋垂直,箍筋彎鉤疊合處,應沿受力鋼筋方向錯開放置。為防止骨架在運輸中變形,構造柱對角鋼筋之間用彎起筋綁扎固定,穿另外2根受力鋼筋,并與箍筋綁扎牢固。箍筋彎頭彎鉤角度為135°,其彎鉤的彎曲直徑應大于受力鋼筋直徑,且不小于箍筋直徑的2.5倍,箍筋平直部分的長度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10倍。在柱頂、柱腳與圈梁鋼筋交界的部位,應按設計要求加密柱的箍筋。無設計要求時,加密范圍一般為圈梁上下各500 mm,箍筋間距為100 mm。
嚴格按照定位進行構造柱鋼筋的綁扎。
3.2.6 構造柱混凝土磚模砌筑
進行砌體工程砌筑,立皮數(shù)桿,拉橫線,采用“三一”砌筑法,在砌筑至構造柱位置時,傳統(tǒng)方法為預留構造柱位置,但是該工法并不預留,而是采用混凝土磚模繼續(xù)進行砌筑?;炷链u模砌筑完構造柱位置后,繼續(xù)砌另一邊磚砌體,使構造柱磚模與砌體工程形成一個整體。砌筑完一排磚砌體后,繼續(xù)下一排磚砌筑,直至砌筑完畢。
混凝土磚模砌筑完成之后及時進行技術復核,保證表面平整度,允許偏差為±5 mm(圖4)。
3.2.7 構造柱混凝土澆筑
為保證構造柱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應分階段進行澆筑,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待磚砌體灰縫達到一定強度后,利用細石混凝土澆筑,每次按照1 m高度澆筑,并用圓鋼棒搗實混凝土。
圖4 構造柱磚模砌筑
3.3.1 混凝土磚模模板制作
模板制作時,必須嚴格安裝圖紙尺寸制作,截面尺寸允許偏差為±5 mm。
3.3.2 混凝土磚模的制作及養(yǎng)護
入模后,采用振動平臺進行振搗,振搗的時間為20~30 s。磚模到達一定強度后,拆模進行養(yǎng)護,濕潤養(yǎng)護時間不少于7 d。表面平整度偏差為5 mm以內。
3.3.3 混凝土磚模定位
磚模必須嚴格按照圖紙定位預埋,偏差需控制在5 mm以內。
3.3.4 砌體工程
砌體砌筑時,必須嚴格按照砌筑排版圖設置皮數(shù)桿對墻體灰縫進行控制,灰縫大小控制在8~12 mm之間。
基于BIM技術創(chuàng)建建筑結構模型,在軟件中模擬施工,優(yōu)化混凝土磚外殼的參數(shù)和排磚。采用免支模方式,避免了傳統(tǒng)構造柱木支撐產生的質量影響,從綠色施工的角度,減少了木模板的浪費及多余建筑垃圾的產生。砌體與磚模同時砌筑安裝,安裝效率高,上下一條線,外觀一致,美觀整齊。施工工序簡單,有效防止了爆模、漏漿等方面的質量通病,具有實用性和美觀性,提高了工程的創(chuàng)優(yōu)率及用戶滿意率,在使用的過程中得到了業(yè)主和監(jiān)理的一致好評,大大提升了公司的企業(yè)形象,社會效益明顯。
BIM技術在砌體工程構造柱免支模施工中的應用,能及時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施工工藝的不足,優(yōu)化施工流程。利用磚模同時砌筑工藝代替后期木支撐工藝,提升了工程實體質量,綜合效益顯著,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