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建
說起老北京的冬天,讓人想起故宮外的筒子河,北海公園的冰面,廠甸的糖葫蘆,八達嶺的雪……寒冷的什剎海,人們在冰上滑出了別樣樂趣。還有漫步胡同時,會不時看見路邊或拐角賣糖炒栗子或是烤白薯的人,濃濃的香,大老遠就挑逗著人們的味蕾……
老北京每到冬天給人的印象是一片蕭瑟,冬天的深宅大院少了楊柳翠綠的柔順,卻多了松柏的蒼勁風骨。諺語稱“臘七兒,臘八兒,凍死寒鴉兒;臘八兒,臘九兒,凍死小狗兒;臘九兒,臘十兒,凍死小人兒……”,留下了“貓冬”的說法。“冬前冬后,凍裂石頭?!泵慨斎攵案骷腋鲬糇蠲醯木褪前矡熗?、搪爐子、裝風斗、買煤球、儲存大白菜、做棉衣棉鞋等事。
老北京的冬天離不開“煤”。天冷了,貧苦的人無錢買煤,就去街頭垃圾堆里撿煤核兒。大多數(shù)是小孩去,一手執(zhí)籃筐,一手執(zhí)棍子或者鉤子,蹲著敲打別人燒過的殘煤,把外層灰燼敲去,取其尚未燒盡的核兒放入籃筐。
20世紀二三四十年代,老北京普通人家大多使用煤球爐子,經(jīng)濟稍微好點的才有錢使用帶煙筒的“洋爐子”,煤氣這個看不見的“殺人狂”每年都會“帶走”不少人,其中不乏青春年少的……冬天是煤鋪老板的發(fā)財季節(jié),煤價幾天一漲也是常事,摻土、潑水……都是習以為常的手段,煤鋪老板這時想盡辦法賺錢。
那時,胡同里時常有“凍手、凍腳,貼上就好”的叫賣聲,是賣凍瘡藥的。拉洋車的、在街頭等活兒的,站著的時候就容易凍傷手腳,貼上凍傷藥,多拉會兒,還能掙個棒子面錢。
晌午是最愜意的時候,站在向陽的地方曬暖兒,高大的院墻擋住西北風,飽滿地吸收暖洋洋的陽光,比痛飲二鍋頭還要舒服。老北京的陽光讓你覺得冬天充滿溫暖,天地間充滿了希望。當然北京也有無風也冷的天氣,太陽淡淡的,滴水成冰,老北京把這種天氣叫做“干冷”。
老北京崇尚冰上游戲,清朝康乾盛世以來,上自皇帝,下至黎民,無不以滑冰為冬季的最大樂趣,稱為“冰嬉”。滑冰不僅作為娛樂,還有健身并培養(yǎng)將士尚武精神的作用。御林軍的健銳營有一支編制為1600人的“冰鞋營”。為保證其戰(zhàn)斗力,皇帝每年都要親自校閱八旗溜冰。
每年冬至,帝王駕臨天壇祭天之后,內(nèi)務府就要開始籌備一年一度的“冰嬉”,在臘月初八前后舉行,地址不是在北海的五龍亭,就是中南海的瀛臺。屆時冰面上列隊井然,旌旗招展,彩球高懸……美妙絕倫的技藝,令人嘆為觀止。
那時,老百姓一般都是去后三海、陶然亭、金魚池、龍?zhí)逗⒆o城河滑冰,老百姓不在乎距離遠近,冰面深點還是淺點,樂在其中是最主要的。搶冰球是一人將碎冰踢遠,眾人爭搶,由于距離太近,往往摔倒一片。用老北京話說,這叫“搶冰球,看摔人”。
看花,是冰天雪地的老北京另外一種享受。花市、隆福寺、護國寺、土地廟等廟會上,隨處可見鮮花,花農(nóng)也會挑著花擔涌進城里?;〒觾深^是用荊條編成的圓柱形的大筐,內(nèi)壁糊有兩層高麗紙,筐底中間有炭爐,如此嚴實而溫暖的簡易設備,足可以保護各種嬌嫩的鮮花免受風寒的侵襲。有蠟梅、碧桃、迎春、水仙、海棠、石榴等各種奇花異草,碧枝翠葉,姹紫嫣紅。
也許寒冷是另外一種體驗,沒有感受過冰天雪地的寒冷,又怎能體會到春暖花開的喜悅?
(選自2015年12月22日《北京日報》,本刊有改動)
鑒賞空間
本文和老舍《濟南的冬天》一樣,都寫出了一個城市冬天的特點。不同的是,《濟南的冬天》側(cè)重于描寫冬天的景物,而本文更多的是描述冬天里人們的生活。
作者描述了過去老北京人的生活情狀。老北京的冬天天氣寒冷,給人一片蕭瑟的印象,人們生活更是困頓不堪,但是冬天里也有冰嬉、看花等帶給人享受的事情。作者通過對比的手法,寫出了老北京人物質(zhì)生活的貧乏以及精神生活的豐富,表達了對舊社會人們的同情,以及對人們精湛技藝和智慧的贊美。結(jié)尾更是富有深意,讀未令人深思。
讀有所思
1.作者筆下,老北京冬天人們的生活是什么樣的?請簡要概括。
2.請賞析下列句子。
晌午是最愜意的時候,站在向陽的地方曬暖兒,高大的院墻擋住西北風,飽滿地吸收暖洋洋的陽光,比痛飲二鍋頭還要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