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 柚/文 心閣工作室/圖
原文
春夜宴從弟①桃花園序
〔唐〕李 白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②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③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④,大塊⑤假我以文章⑥。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⑦俊秀,皆為惠連⑧;吾人詠歌,獨慚康樂⑨。幽賞未已,高談轉(zhuǎn)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⑩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
注釋
①從弟:堂弟。(唐代有聯(lián)宗的風(fēng)氣,同姓的人喜愛結(jié)為兄弟叔侄,所以這里的“從弟”不一定真的有血緣關(guān)系。)
②逆旅:逆,迎接;旅,客。迎接旅客的地方,也就是客舍或旅館。
③有以:有原因,有道理。
④煙景:指春天的美景。春天氣候溫潤,景色之中好似有蒙蒙的煙霧。
⑤大塊:大地,大自然。
⑥文章:這里指絢麗的文采。
⑦群季:各位弟弟。古代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間的年齡排行,伯年齡最大,季最小。
⑧惠連:謝惠連,南朝詩人,從小就很聰慧,謝靈運很欣賞他的文采。這里借惠連來稱贊來參加宴會的其他人的文才 。
⑨康樂:指謝靈運,南朝詩人,繼承了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
?金谷酒數(shù):指宴會上罰酒三杯的慣例。金谷是一座花園的名字,晉朝的石崇常在這里邀請朋友做客。
翻譯
天地就是一間容納萬事萬物的旅店。古往今來,哪怕一百代人也只是時間中的過客。人短暫的一生就像夢一樣,縹緲不可捉摸,能夠擁有的歡樂又有多少呢?過去的人會在夜里舉著蠟燭出門游玩,也是有道理的了。況且春天在用秀美的景色召喚我,大自然借給我華麗的文采。我和兄弟們相聚在這桃花香氣滿溢的園子里,愉快地談?wù)撏?。兄弟們都是那么英俊、?yōu)秀,像謝惠連那樣才華橫溢,而我在作詩吟誦上卻比不上謝靈運,真是慚愧。清雅的賞玩還未結(jié)束,聊天的內(nèi)容又轉(zhuǎn)向其他雅致的話題。我坐在花前擺開華美的宴席,頻頻舉杯,沉醉在月光下。沒有好詩,怎么能抒發(fā)這暢快的心情呢?如果有人今天寫不出詩來,就要按照當(dāng)年石崇在金谷園的先例,罰酒三杯。
解讀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是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篇駢文,即中國古代以字句兩兩相對而成篇章的文體。此文非常生動地記述了詩人和眾兄弟夜游桃園、飲酒賦詩的愉快場景。
詩人開篇感嘆時光飛逝,人生短暫,然后借用古人“秉燭夜游”的典故,表達(dá)及時行樂的主張,再對美好的春光贊美一番,邀請兄弟來赴桃園宴的原因條條分明。
文章中的化用手法信手拈來,例如“浮生若夢”,就是化用莊子的“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大意是活著的時候像漂在水面的浮萍隨波逐流,死后則如同長眠休息;再如“秉燭夜游”,化用了《古詩十九首》里的“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大意是白天的時光太短,夜晚太長,所以為什么不點著蠟燭在夜里游玩呢?
此文筆勢酣暢,如行云流水一般,有很好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字里行間恣意瀟灑、滿腹豪情。李白不愧是賦詩作文的天才。
拓展閱讀
李白為何“酒隱安陸”
宋代詩人梅堯臣在《送樊秀才歸安州》一詩中寫過這么一句:“開元有謫仙,酒隱向安陸①安陸:今天的湖北省安陸市,《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的桃花園,后人考證大概就在今天的安陸白兆山的桃花巖。?!币馑际钦f唐朝開元年間有一位被貶入人間的神仙,在安陸這個地方,因為不得志而沉迷于喝酒。這句詩里李白的名字雖然一個字都沒提,但大家都知道說的就是李白。
不過,李白可不是單純地流連于山水美景,他的最終目的是入朝為官。那為什么看起來只是游山玩水、吟詩喝酒的活動,能夠幫助他進(jìn)入仕途呢?
在當(dāng)時的唐朝,讀書人如果想入朝為官,有好幾種方式,第一是通過科舉考試考取功名,第二是建立軍功,第三是進(jìn)入幕府工作,服務(wù)于地方政府的最高長官。以上三種方式都比較直接,而李白選擇的方式就比較含蓄、婉轉(zhuǎn)了,是隱逸和漫游這種以退為進(jìn)的方式。
在比李白更早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有一些讀書人因為隱居在終南山而出名,而后被請出山做官,所以現(xiàn)在有一個成語叫作“終南捷徑”,這便是隱逸;而漫游就是游歷名山大川,并結(jié)識不同地方的人,然后憑借詩文提升自己的名氣。所以,不論是隱居還是游歷,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提高知名度,然后被有地位的人賞識、推薦,從而進(jìn)入仕途。
但李白沒想到,他一“隱”就是十年。李白在安陸的十年里,經(jīng)常以文會友,一方面是積累自己的作品,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夠遇到伯樂,直接引薦他去當(dāng)官,成就一番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