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銅勝
朋友夜宿九華山慧居寺,枕雨入夢,晨起得句:“夜宿僧廬聽雨聲,空山四合起回鳴。敲窗還作木魚響,其意若明須滅燈。”清晨看到這樣的句子,人好像忽然清醒了一些,我沒有過夜宿山寺的經(jīng)歷,可這樣的感覺卻是我所向往的,有一點的禪意在,也有一點暫時脫離塵俗的味道。人有時候是需要從熟悉的現(xiàn)實中走出來,走進一個可以拋卻煩惱的空靈之地,譬如朋友的夜宿山寺。
再一細想,我真的能讀懂朋友的詩中之意嗎?恐怕不能,但我依然很喜歡他在詩后配的那三幅圖片:一張是清晨混沌的天空。橙黃玫紅的云天昏昏然,往上,天稍微明媚些,而接近遠山的地方,云層略顯厚重而暗淡。山在深黛里,寺在有無中,雨后初晴,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另一張是站在佛寺前的遠眺。墻面昏黃,屋檐的顏色也深沉難辨,遠山瓦藍,近樹深翠,深藍的天幕上,有隨意涂抹的一點白云和紅霞,云薄如輕紗,霞淡似漂染。還有一張是放生池的一角。昨夜新雨,池水略顯混濁,幾叢青綠菖蒲,數(shù)朵紅花睡蓮,露出水面的石塊上趴著三只烏龜,石塊很小,兩大一小的烏龜趴在上面,像是被刻意擺上去的一樣,風(fēng)中,一枝將要吐絮的茅草,像是一柄拂塵,從烏龜?shù)谋成戏鬟^。蓮、蒲、烏龜、濁水,似拂塵的茅草,其中是不是也有著某種因緣在呢?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是王維的句子。王維的詩好讀,但也難解。一些看似最簡單的詩句,往往也是最難解得清楚的。而我更喜歡王維句子的簡單,不易解,就不深解了,不求甚解讀王維,對于我來說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王維說夜靜春山空,其實秋山更比春山空,空山新雨之后,秋山竟空得有些落寞的意味。有一年秋天,我在齊云山上的天街夜宿,夜里也下了一場雨,雨后,向窗外看去,有淡淡的月色進來,有朦朧的云影飄過。屋檐下有點滴的檐落,檐雨滴階,聲音輕微。樹上,偶爾有水珠落下來,滴在落葉之上,發(fā)出清晰的啪啦啪啦的聲響。有風(fēng)時,聲音密集一些,風(fēng)停了,聲音斷續(xù)難尋。我喜歡風(fēng)停的時候,在等待那一點雨滴之聲時,有長長的一段靜。很多時候,安靜,并不是周圍沒有一點聲音,而是在輕微的聲響之后,有一段或長或短的停頓。
空山新雨,蟬聲漸悄。寒蟬凄切,是在涼意漸生的秋日,蟬聲漸漸遠去,好在偶有秋蟲鳴唱,讓人覺得這個秋天還不至于太過寂寞。秋蟲的鳴唱多半是清脆的,一聲聲,或斷續(xù),或纏綿。我特別喜歡在有月光的夜晚,一個人躺在床上,屏息凝神,靜靜地聆聽秋蟲的聲音。
雨后,秋蟲的聲音更是難得一聞。夜雨之后,在淡淡月色里,聽秋蟲之聲,便別有一番情趣了。在輕微的水滴之聲里,秋蟲鳴響,像裂云撕帛般的清脆,那樣的聲音仿佛有著銀色月光般的光澤,也有著銀色金屬般的質(zhì)地,我不敢打斷它們的聲音,我也不能打斷它們的聲音。這樣的夜晚,屬于我們,也同樣屬于它們,就像是空山新雨,就像是朋友看到的寺中之秋。我不知道昨夜慧居寺外的雨停了沒有,也不知道夜里有沒有秋蟲之聲傳來,或許有吧。
上午,我從山邊的一座禪寺經(jīng)過,路上,看到楓楊樹的葉子,在風(fēng)中紛紛而落,一場夜雨,山空秋涼,不唯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