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qū)仙巖第二中學
前言:體育是初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主要學科。但是教師與學生對于課程時間的安排更加“急功近利”,寧愿犧牲體育鍛煉的時間進行文化課程的學習。這樣的教學實踐缺乏對學生終身發(fā)展的考量。從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來看,如果沒有強健的體魄,健康的心理,整個學習過程都會在低效率中徘徊不前。
1.學校、教師、學生對體育課程不夠重視
雖然在初中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中,體育課程必不可少,但是一些學校在實際課程設計中卻更像一個“擺設”,各個學期的體育課程時間與其他課程相比,明顯不足,一周一節(jié)課很難對學生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長期這樣下去學生也容易忽視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教師在課程開展中缺乏責任感,且文化課壓力較大,常常擠占體育課,使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機會減少。
2.體育課程教學實踐形式單一,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
在體育實踐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發(fā)展缺乏明確的教學計劃和目標,通常在課前進行了簡單的安全提示后就開始“放羊”,學生對于體育課的定位也是“放松、休閑、娛樂”,而缺乏從體育課中接觸體育文化,學習體育技能的意識。此外,教師對學生的體育培養(yǎng)更多是局限在課上,缺乏體育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忽視了對體育運動形式的拓展與創(chuàng)新,讓學生在生活中無法隨時隨地開展訓練,影響了終身體育理念的形成。
3.體育課程的教學考核評價相對單一,難以體現教學做合一理念
體育教學考核與評價是督促學生改進訓練中的問題,提高訓練水平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是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體育訓練效果的評價與考核缺乏細節(jié),尤其是在實踐層面缺乏對學生參與過程的分析與指導,影響了體育教學的實踐效果。
1、轉變教學觀念。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就是要求教師變傳統(tǒng)的知識“遺傳型”教學為探索型教學和發(fā)展型教學,體育教學就是要改變傳統(tǒng)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過分強調運動技術和知識的系統(tǒng)化;教學評價過分注重身體素質和運動成績,過分強調運動技能的評價的體育教學。為落實素質教育和健康第一指導思想,改變以“增強體質”和“技能教育”為主的傳統(tǒng)觀念,樹立身體、心理、社會適應性全面發(fā)展的新觀念;改變“三基”教育的傳統(tǒng)目標,突破以傳授競技體育項目技術為主的教學體系,樹立以終身體育為主多種體育形式并存的教學觀念。這些就需要充分發(fā)揮和營造民主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和鍛煉身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發(fā)展和完善學生個性,使學生在自練和自評的體育鍛煉實踐中養(yǎng)成經常體育鍛煉的習慣。由于教學觀念的落后、教學思想僵化,使得這些教改嘗試大多停在形式的層面,難以將“以人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精神實質真正體現到體育教學中去。
2、重新設定教學目標。當前要注意的問題是,必須把知識技能的傳授與意識、能力、習慣的培養(yǎng)緊密結合起來。過去,有相當一部分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把許多精力放到對某個動作的精雕細刻,考核學生的體育能力也往往用技評或跑表、米尺去丈量,這種做法脫離了學生身體發(fā)展的需要,背離了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得不償失。對此,我們認為,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是:使學生對體育有基本認識和積極態(tài)度,懂得健身的意義,樹立終身健身的觀念。掌握健身的知識和方法,能運用多種基本運動技能和健身方法進行經常鍛煉,同時要具有獨立進行健身的能力和習慣。知識和技能只是能力形成和發(fā)展的中介,不是能力自身,所以,學生健身能力的形成是以身體為基礎,知識技能為中介,通過專門的教學、專門的教學內容和專門的方法實現的。
3、遴選教學內容。運動是體育課程內容的主要素材,對它的加工就是所謂的競技運動體育教材化,這是體育教師準備教材的重點、難點。體育教師要學會從各個角度對體育課程內容素材的競技運動進行加工改制:一是在具體的教材內容上,簡化教材的技術結構,逐步改變純競技式的、成人化的運動項目,滲進一些與教材項目有關又能進行游戲或比賽的內容,如小學的蹲踞式跳遠踏板起跳,空中技術就應簡化;球類教材也可以簡化,籃球的“三人制比賽”,足球的“三人或五人比賽”等內容,簡化了規(guī)則,簡化了活動形式,教學效果很好;二是根據學生的身心特征,抓住運動中的主要因素簡化規(guī)則。還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強的項目。
4、優(yōu)化教學方法。改變過去以“教”、“灌”為主的方法體系,注意引導和啟發(fā)。體育教學要由過去學生“跟著練”轉向學生“自主練”,做到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完成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同時注意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多樣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搞簡單的“一刀切”和“強制命令”,確保學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都有提高。只有真正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才可能使學生成為自身素質發(fā)展的主人,才能使學生獲得主動的發(fā)展。因此,教師選用教學方法時應重視學生的合理要求,提倡學生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并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體驗運動樂趣,成功的滿足,引導學生增強體育意識和養(yǎng)成自覺鍛煉的良好習慣。
5、改革考核方法。要充分利用體育考核的良性反饋調節(jié)學生的積極性,改變在體育考核中一些學生盡管認真學習、刻苦鍛煉,卻難于獲得較好成績而有些學生單憑身體條件的先天優(yōu)勢就可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不合理現象。體育成績考核應從教育評價出發(fā),不但要看學生在體育課上達到的絕對水平成績,更要重視對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進步幅度和努力求知程度的評價,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切合實際的評價,都能從評價中得到新的目標與新的動機并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獲得成功的樂趣。
學校體育專家要深入到教學改革的實踐中去,幫助教師解決教學改革中的一些難題,切實加強對教師的理論和實踐的具體指導,使教師能夠真正地投身到教學改革的洪流中去,全面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