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從生活走向物理”是《物理課程標準》闡明的基本理念,是初中學生有效學習物理的必要條件之一。然而,現(xiàn)實卻不盡如人意。通過對蘇北某區(qū)初中學生物理學前相關體驗感知水平調查,窺探物理表象、物理前概念狀況,進而探究“從生活走向物理”的路障與路徑,并從家庭、學校與社會的角度,提出了政策上與操作上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初中物理 ? 學前體驗感知 ? 調研 ?對策
早在20世紀末,國際物理教育通訊就給出了時下物理教學的狀況判斷:世界范圍內的物理教學效率低![1]在中國,普遍的反映是物理難學!物理難教![2]這種現(xiàn)象雖然隨著新的課程改革有所改善,但初中物理課程教學效益、效率低的狀況仍然比較突出。
目前,對初中物理教學效率低下問題的分析及研究,絕大多數(shù)將著眼點落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之中。然而,當我們用一般認識論(或者皮亞杰的發(fā)生認識論)觀點來審視這一現(xiàn)象時,可以發(fā)現(xiàn):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不是問題的全部,而是問題的一部分;在初中物理教學活動之前,以及物理教學活動之后,存在的問題或不足也是不容忽視的!本文不討論物理教學活動之后的問題,只討論物理教學活動之前存在的不足以及相關應對策略。
“大量的研究與日常的觀察都表明,兒童獲得概念的能力總是隨著年齡和經驗的增長而提高”,“尤其要依賴親身的經驗”[3]。也就是說,初中學生在物理課程學習之前,依據日常生活、自然現(xiàn)象親身體驗所建立起來的物理表象或前概念水平怎樣,將直接影響、制約學生物理概念、規(guī)律的學習成效。那么,搞清楚初中學生在物理課程學習之前相關的親身體驗感知水平以及相關的物理表象或前概念怎么樣,則是本次調研主要目的之一。為此,本課題組在蘇北某區(qū)初中學生中進行了調查,旨在了解該區(qū)初中學生物理學前相關體驗感知水平,進而窺探相關物理表象或前概念狀況,篩選問題,尋求對策,努力為進一步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效率獻計獻策。
一、調研方法與過程
本次調研涉及全區(qū)10所初中學校,占全區(qū)初中學??倲?shù)的77%。每所學校在八、九兩個年級,各隨機抽取一個班級進行相關調研活動。
調研的主要方式是問卷調查,同時,對部分學生、教師進行訪談。其中八年級發(fā)放問卷435份,收回435份,有效問卷424份;九年級發(fā)放問卷510份,收回510份,有效問卷493份。
問卷調查后,每一所學校分別就八、九年級問卷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完成相應的調研報告(共20份)。
二、調研內容概述
本次調研,主要涉及三方面:
一是相關背景。在問卷調查中,八、九年級問卷均設置了7個相似的問題,分別就學生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相關體驗活動的類型、內容等情況進行調查。
二是學生對日常生活和自然現(xiàn)象中相關物理現(xiàn)象體驗感知水平。這一項是本次調研的主要部分,其中八年級問卷設計了30個問題,九年級問卷設計了25個問題。主要以即將進行的物理學習內容相關的典型物理現(xiàn)象為背景設計問題,以便進行相關物理現(xiàn)象體驗感知水平測評。
三是學生對物理課程學習的相關建議。
三、調研結果及分析
1.學生物理學前體驗活動機會少
為了降低統(tǒng)計難度,同時,又能反映主體情況,采取“多項取二”的辦法統(tǒng)計歸納。如“在家里,你經常做的家務是什么”的問題,問卷提供了三個填空,而學生的答案卻在三個以上(本題共有六種),其出現(xiàn)的頻率各不相同。但是,統(tǒng)計結果只計出現(xiàn)頻率處于前兩位的項目:掃地和洗碗(詳見表1)。
由表1可知:在家庭,學生常做的家務主要是掃地、洗碗(約占總人數(shù)的98%),即學生在家庭能接觸到的相關物理現(xiàn)象的機會和范圍極其有限。在學校,學生能參加的社團主要集中在文學、藝術類,且人數(shù)不多。另外,在小學科學課上,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的機會也很少(68%的學生認為“很少”自己動手做實驗),即學生在學校能接觸到相關物理現(xiàn)象的機會也很少。在校外,學生參加的培訓或實踐活動主要集中在文化課(即語文、數(shù)學和英語)“補習”和藝術類課程上,學生同樣也沒有多少機會體驗感知相關物理現(xiàn)象。
2.學生物理學前體驗感知水平低下
(1)被抽查學生物理學前體驗感知水平普遍低
在相關物理現(xiàn)象體驗感知水平調查問卷中,設計有填空題、選擇題和簡答題,并根據不同內容賦予不同的分值,以便評判與統(tǒng)計。
統(tǒng)計顯示,八、九年級學生所有答題中沒有一題得分率在60%(即合格水平)以上。其中,八年級得分率在20%以下的有22題,占總題量的73%;九年級得分率在20%以下的有24題,占總題量的96%。而八、九年級被調查全體學生相關物理現(xiàn)象體驗感知水平更低,其值僅為15.73%。
(2)九年級學生物理學前體驗感知水平比八年級低
八年級被調查全體學生相關物理現(xiàn)象體驗感知水平為23.87%,而九年級被調查全體學生相關物理現(xiàn)象體驗感知水平僅為9.88%。通過訪談以及相關資料歸納與分析可知,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兩點:一是客觀原因,即九年級學生面對即將學習的物理知識對應的相關物理現(xiàn)象,體驗感知機會少。二是主觀原因,即九年級學生對許多物理現(xiàn)象沒有應有的注意力和探究興趣,其物理學習興趣比八年級降低了許多。
(3)男生物理學前體驗感知水平比女生低
八年級女生相關物理現(xiàn)象體驗感知水平為40.99%,男生為8.27%;九年級女生相關物理現(xiàn)象體驗感知水平為10.42%,男生為9.02%。調研分析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大致如下:一是女生觀察事物比男生仔細。二是許多男生的注意力、興趣點有別于女生,他們課余時間往往打游戲或進行體育活動較多等。
3.表象、前概念狀況堪憂
落實“從生活走向物理”理念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學生在物理課程學習前,具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即學生能對許多物理現(xiàn)象有一定的感知,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一些正確、清晰的物理表象或前概念。而“沒有表象作為過渡和橋梁,就不可能有抽象思維和理性認識”[4]??梢哉f,適量、正確、清晰的物理表象或前概念對于有效進行物理課程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與價值。那么,被調查學生的物理表象、前概念水平怎樣?也是本次調研最關切的問題之一。
(2)明確工作主體,有效落實相關責任
毋庸置疑,學校是落實物理學前體驗活動工作的責任主體。
第一,需要學校從物理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社團活動等方面統(tǒng)籌安排,有機滲透《項目》的相關內容與要求。
第二,層層落實責任人(如教務主任、物理教研組長和物理教師等)和具體任務,使物理學前學生的體驗活動事事有落實、件件有人管。
第三,相關責任人,特別是物理教師要像語文教師抓學生閱讀那樣(使學生“真閱讀”),有效督促學生進行物理學前體驗活動,適時檢查與評估其成效,并及時反饋,努力使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有效地進行相關物理現(xiàn)象體驗活動,以便在新的物理概念、規(guī)律學習前具有相應、正確的物理表象和前概念。
(3)提升體驗活動價值,有效激勵學生自覺進行體驗活動
第一,物理教師要認真對學生物理學前體驗活動作業(yè)進行多元化評價,即從不同角度做出應有的價值判斷。例如,對學生體驗感知水平進行積極評價,或者對學生體驗活動的方式、方法進行積極評價,或者對學生體驗活動的自覺性、主動性進行積極評價等,努力從不同角度給每一位學生一個積極的評價,以此來促進學生積極地進行物理學前體驗活動。
第二,有效落實“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學理念,充分、及時地喚醒和應用學生在物理學前體驗活動中的成果——物理表象或物理前概念,使學生不斷地領略到物理學前體驗活動的好處以及“感知和體味對自然世界的了解和理解而帶來的滿足感和激動”,從而達到進一步激勵學生自覺進行物理學前體驗活動的目的。
第三,在落實“從生活走向物理”理念的同時,有效做好“從物理走向社會”理念的貫徹工作,讓學生經歷認識論視域下的完整環(huán)節(jié),即實踐——理論——再實踐,以至無限循環(huán)。從而對實踐(如物理學前體驗活動、運用物理知識解釋、解決問題等)產生具體并有深刻體會的理解與認識,提高其進一步進行實踐活動的自覺性與主動性,為有效學習物理注入新的動力。
參考文獻
[1] Hilscher.物理教學的低效率問題[J].國際物理教育通訊,1989(04).
[2] 査有梁.物理教學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3] 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雜志社,1988.
[4] 梁樹森.物理學習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王楊光(1973-),男,江蘇東海人,江蘇省海州區(qū)教育局教研室,中學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 ?孫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