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蘇州
◎〔宋〕蘇舜欽
東出盤門刮眼明①,蕭蕭疏雨更②陰晴。
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
萬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羈苦俗人輕③。
無窮好景無緣?、?,旅棹區(qū)區(qū)⑤暮亦行。
注釋
①刮眼明:景物格外美好,使眼界開朗。
②更:改變。
③俗人輕:被世俗之人所看輕。
④?。毫糇 ?/p>
⑤區(qū)區(qū):即仆仆,形容旅途勞累困頓。
譯文
東出盤門,景物看得格外分明,落一陣蕭蕭細雨改換了陰晴。綠楊依依白鷺點點,全都各自怡樂歡欣,近處的水遠處的山,一處處隱含著深情。世間萬物有盛有衰,憑仗上天旨意施行,嘆息我嘗盡羈旅愁苦,卻被凡夫俗子們看輕。這無窮美景可惜無緣留住,客船黃昏時竟還匆匆遠行。
閱讀訓練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一句敘事,交代行蹤和寫景的觀察點,同時引出第二句的寫景。前一句以“刮眼明”突出景物給人的感受;第二句以“更”體現(xiàn)景色和光線的變化。
B.頷聯(lián)兩句均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得生動有情。綠與白,色彩鮮明對應;近與遠,層次分明,寫出了詩人在經(jīng)過蘇州時看到的美好景物以及自己的愉悅心情。
C.頸聯(lián)兩句看似各不相干,其實有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天意在”隱含詩人的隨緣自適的曠達,“俗人輕”流露出對自己身世遭遇的悲嘆無奈和對世俗的憤懣。
D.最后一聯(lián)以“無窮好景”與“無緣住”形成反差,構(gòu)成主客觀矛盾;“區(qū)區(qū)”和“暮亦行”卻具有正襯的意味,突出了人生的艱辛和內(nèi)心的悲苦。
2.這首詩寫景和抒情相結(jié)合,請從情與景的關(guān)系的角度賞析這首詩。
答:
與顏錢塘①登樟亭②望潮作
◎〔唐〕孟浩然
百里聞雷震,鳴弦③暫輟彈。
府中連騎出,江上待潮觀。
照日秋云迥④,浮天渤澥⑤寬。
驚濤來似雪,一坐凜生寒。
注釋
①顏錢塘:指錢塘縣令顏某,古人習慣以地名稱該地行政長官。錢塘:今浙江杭州市。
②樟亭:錢塘縣城外一觀潮亭,后改為浙江亭。
③鳴弦:《呂氏春秋·察賢》中有“宓子賤治單父,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后因用鳴琴、鳴弦稱頌地方官簡政清刑,無為而治。此處暗用此典稱頌顏錢塘的治理功績。
④迥:遠。
⑤渤澥:即渤海。
譯文
江潮如雷,聲震百里,隆隆滾過,手中的鳴琴呀,暫且停止了彈拔。府中的官員一個接一個騎馬而出,觀看潮水呀,早早地在江邊等著。陽光照射下,秋云仿佛格外高遠,海水在天際浮動,顯得特別寬闊。浪濤涌來,卷起了千堆萬堆白雪,觀潮的人啊,誰不感到寒氣凜冽。
閱讀訓練
1.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先聲奪人,渲染出江潮磅礴的氣勢,并且巧妙地用雷聲來襯托潮聲。
B.頷聯(lián)描寫了縣衙門內(nèi)連騎涌出,趕到江岸觀潮的盛景和望潮人的心理。
C.頸聯(lián)以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等為背景,寫大潮遠遠到來的壯麗景象。
D.這是一首詠錢江潮的名作,張弛有度,句句緊湊,結(jié)構(gòu)嚴謹,雄健闊大。
2.本詩尾聯(lián)極富表現(xiàn)力,歷來為人所稱道,請賞析。
答:
游少林寺
◎〔唐〕沈佺期
長歌游寶地,徙倚①對珠林②。
雁塔風霜③古,龍池④歲月深。
紺園⑤澄夕霽⑥,碧殿下秋陰。
歸路煙霞晚,山蟬處處吟。
注釋
①徙倚:猶徘徊,逡巡。
②珠林:指林木的美稱。
③風霜:一作“丹青”。
④龍池:又名九龍?zhí)?,是少林寺的名勝?/p>
⑤紺園:佛寺的別稱。
⑥霽:雨后轉(zhuǎn)晴。
譯文
在高聲歌唱中游覽寶地,徜徉在清幽靜謐的樹林之中。寺中雁塔歷經(jīng)風霜顯得古樸莊重,九龍?zhí)兑驓q月久遠而更顯幽深。佛寺在雨后斜陽里顯得分外明亮,碧殿如蒙上秋陰的暗淡色調(diào)。日暮歸途中只見煙霞滿天,山路上蟬鳴聲到處可聞。
閱讀訓練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該詩屬于記游寫景類詩歌,表現(xiàn)了詩人對佛門圣地少林寺的由衷喜愛和贊美。
B.“寶地”“珠林”寫出了少林寺的優(yōu)美環(huán)境,“長歌”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游覽寺院的愉快心情。
C.頷聯(lián)描繪眼前動態(tài)實景,寫雁塔、龍池在寒風、霜雪中,更顯古樸、蒼涼。
D.尾聯(lián)的蟬聲相送,與開篇的長歌來游前后相應,主體與客體協(xié)調(diào)一致。
2.清代何焯說:“五、六(句)不但字法之妙,能使‘風霜一聯(lián)精神又倍?!闭埥Y(jié)合詩歌進行分析。
答:
太白嶺
◎〔宋〕王安石
太白巃嵷①東南馳,眾嶺環(huán)合青紛披。
煙云厚薄皆可愛,樹石疏密自相宜。
陽春已歸鳥語樂,溪水不動魚行遲。
生民何由得處所,與茲魚鳥相諧熙。
注釋
①巃嵷(lóng sǒng):山勢高峻的樣子。
譯文
太白山勢高峻且東南邊像飛一樣,群嶺環(huán)繞且綠色鋪滿它。山上的煙云厚的薄的都讓人喜愛,樹木石頭疏密排列得剛剛好。溫暖的春天已過去但鳥鳴叫的聲音是快樂的,溪水平靜不動但魚行走的速度是慢的。百姓怎么樣才能夠得到這樣美好的處所,與這魚鳥(大自然)共享和諧美好。
閱讀訓練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化靜為動,形象地寫出了太白嶺山勢的高聳綿延和山色的青翠紛披。
B.頷聯(lián)借厚薄變幻的煙云和疏密相間的樹石,表達了詩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詩人認為太白嶺這樣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想處所。
D.本詩前六句寫景,后兩句抒情,體現(xiàn)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關(guān)注百姓的情懷。
2.本詩頸聯(lián)的景物描寫別具特色,請賞析其精妙之處。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