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唐樂府曲調(diào)由民間傳入宮廷的方式

      2020-11-18 08:12:08
      中國韻文學(xué)刊 2020年3期
      關(guān)鍵詞:樂府宮廷

      韓 寧

      (首都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北京 100089)

      樂府最初即為朝廷的音樂機關(guān),樂府曲調(diào)是樂府這個音樂機關(guān)用于演奏的樂曲。因此,樂府曲調(diào)本身具有宮廷屬性,這是其基本屬性。但是,并不意味著樂府曲調(diào)僅僅在宮廷內(nèi)流傳演唱,音樂本身是無限定性的,不受宮墻、城市、地域等因素限制,因此,宮廷內(nèi)的樂府曲調(diào)也可以來源于宮廷之外,即民間市井。

      一 獻樂

      地方獻樂是創(chuàng)制宮廷樂府曲調(diào)的方式之一,作為強盛的大一統(tǒng)王朝,四夷賓服,八方來朝,是帝國的榮耀,制禮作樂是國威國儀的象征。而對于四夷之國來說,將自己的樂曲獻出去,是對大唐帝王最誠摯的服從。對此《新唐書》中有集中記載:

      及遼東平,行軍大總管李勣作《夷來賓》之曲以獻。[1](P472)

      是時,民間以帝自潞州還京師,舉兵夜半誅韋皇后,制《夜半樂》《還京樂》二曲。帝又作《文成曲》,與《小破陣樂》更奏之。其后,河西節(jié)度使楊敬忠獻《霓裳羽衣曲》十二遍,凡曲終必遽,唯《霓裳羽衣曲》將畢,引聲益緩。

      代宗繇廣平王復(fù)二京,梨園供奉官劉日進制《寶應(yīng)長寧樂》十八曲以獻,皆宮調(diào)也。

      《涼州曲》,本西涼所獻也,其聲本宮調(diào),有大遍、小遍。貞元初,樂工康昆侖寓其聲于琵琶,奏于玉宸殿,因號《玉宸宮調(diào)》,合諸樂,則用黃鐘宮。

      其后方鎮(zhèn)多制樂舞以獻。河?xùn)|節(jié)度使馬燧獻《定難曲》。昭義軍節(jié)度使王虔休以德宗誕辰未有大樂,乃作《繼天誕圣樂》,以宮為調(diào),帝因作《中和樂舞》。山南節(jié)度使于頔又獻《順圣樂》,曲將半,而行綴皆伏,一人舞于中,又令女伎為佾舞,雄健壯妙,號《孫武順圣樂》。

      會昌初,宰相李德裕命樂工制《萬斯年曲》以獻。

      貞元中,南詔異牟尋遺使詣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言欲獻夷中歌曲,且令驃國進樂。皋乃作《南詔奉圣樂》,……其文義繁雜,不足復(fù)紀(jì)。德宗閱于麟德殿,以授太常工人,自是殿庭宴則立奏,宮中則坐奏。

      十七年,驃國王雍羌遣弟悉利移、城主舒難陀獻其國樂,至成都,韋皋復(fù)譜次其聲,又圖其舞容、樂器以獻。[1](P476-480)

      總結(jié)《新唐書》所載,玄宗朝有李勣獻《夷來賓》、楊敬忠獻《霓裳羽衣曲》,代宗朝有劉日進獻《寶應(yīng)長寧樂》十八曲,德宗朝有馬燧獻《定難曲》、王虔休獻《繼天誕圣樂》、于頔獻《順圣樂》、韋皋獻《南詔奉圣樂》,武宗朝有李德裕獻《萬斯年曲》等等。此外,郭茂倩《樂府詩集》也記錄了一些進獻曲調(diào):

      《樂苑》曰:“《涼州》,宮調(diào)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盵2](P1117)

      《樂苑》曰:“《伊州》,商調(diào)曲,西京節(jié)度蓋嘉運所進也。”[2](P1119)

      《樂苑》曰:“《婆羅門》,商調(diào)曲。開元中,西涼府節(jié)度楊敬述進?!盵2](P1128)

      在唐代,進獻朝廷的樂府曲調(diào)數(shù)量十分龐大,《唐會要》載:“(元和八年)其年十月,汴州節(jié)度使韓弘,進獻《圣朝萬歲樂》曲譜,凡三百首?!盵3](P735)僅元和八年一年之內(nèi),就有三百首之多,非常可觀。盡管獻樂的緣由不一,有的為皇帝賀壽,有的祝賀皇帝凱旋,有的投皇帝所好,但所獻之樂一定要符合儒家禮樂教化內(nèi)容。如王虔休獻的《誕圣樂》,《舊唐書》王虔休傳載:

      又嘗撰《誕圣樂曲》以進,其表曰:

      臣聞于師,夫君子為能知樂,是故審音以知聲,審樂以知政,則理道備矣。清明廣大,終始周旋,與天地同其和,與四時合其序,豈止于鐘鼓管磬云乎哉!臣伏見開元中天長節(jié)著于甲令,每于是日海縣歡娛,稱萬壽之無疆,樂一人之有慶,故能追堯接舜,邁禹逾湯,自周已后,不能議矣。臣竊以陛下降誕之辰,未有惟新之曲。雖太和已布于六氣,而大樂未宣于八音,無乃臣子之分,或有所闕。愚臣不揆頑昧,敢思祖述,每思歌竊抃,忘寢與食久矣。適遇有知音者,與臣論及樂章,探微賾奧,窮理盡性,臣乃遣造《繼天誕圣樂》一曲。大抵以宮為調(diào),表五音之奉君也;以土為德,知五運之居中也。凡二十五遍,法二十四氣而足成一歲也。每遍一十六拍,象八元、八凱登庸于朝也。所冀《云門》《咸池》,永傳于律呂,空桑、孤竹,合薦于宮懸,不聞?wù)礈?,長作中和之樂??墒咕庞蛑耍D忘于肉味;四夷之俗,皆播于薰風(fēng)。與唐惟休,終古盡善。臣不勝懇款屏營之至,謹昧死陳獻以聞。其所造譜,謹同封進。

      先時,有太常樂工劉玠流落至潞州,虔休因令造此曲以進,今《中和樂》起此也。[4](P3652)

      王虔休獻《誕圣樂曲》為祝賀德宗誕辰之樂,在進表中特別指出,此曲“大抵以宮為調(diào),表五音之奉君也;以土為德,知五運之居中也。凡二十五遍,法二十四氣而足成一歲也。每遍一十六拍,象八元、八凱登庸于朝也”。為帝王獻壽,不僅要恭祝帝王萬壽無疆,更以堯舜賢君比擬,這樣才最受帝王喜愛,因此,必須將所獻之曲的禮樂功能描繪得淋漓盡致,從而表明此曲的演奏有利于王朝統(tǒng)治。

      上引《新唐書》記載的獻樂中,多屬外邦來獻,如西涼、南詔、驃國都曾進獻,有關(guān)驃國樂的進獻在《唐會要》中的記載更詳細:

      貞元十八年正月,驃國王來獻,凡有十二曲,以樂工三十五人來朝。樂曲皆演釋氏經(jīng)論之詞。驃國在云南西,與天竺國相近,故樂多演釋氏之詞。每為曲皆齊聲唱,各以兩手十指,齊開齊斂,為赴節(jié)之狀,一低一昂,未嘗不相對,有類中國《柘枝舞》。驃一作僄,其西別有彌臣國,樂舞亦與驃國同,多習(xí)此伎以樂。后敕使袁滋、郄士美至南詔,并皆見此樂。[3](P723-724)

      驃國王來獻樂,不僅獻樂曲,而且獻了樂工三十五人,其曲“多演釋氏之詞”,即解說佛教教義之詞,并且每一曲都配有歌辭和舞蹈,舞蹈動作類似傳統(tǒng)印度舞。從《唐會要》的記載中可以看出,驃國樂極具異域色彩。

      有時,獻樂之事成為小人諂媚、邀功的手段,如張鷟《朝野僉載》載:

      永徽年以后,人唱《桑條歌》云:“桑條葦,女韋也樂?!敝辽颀埬曛?,逆韋應(yīng)之。諂佞者鄭愔作《桑條樂詞》十余首進之,逆韋大喜,擢之為吏部侍郎,賞縑百匹。[5](P8)

      韋后篡權(quán)之事恰恰應(yīng)驗了百姓相傳的歌謠《桑條歌》,鄭愔借鑒《桑條歌》而作《桑條樂詞》十余首,以此討得了韋后的歡心,并升官獲賞。有時,獻樂的背后有著曲折動人的故事,如《樂府雜錄》記載的“記曲娘子”張紅紅一事:

      大歷中有才人張紅紅者,本與其父歌于衢路丐食,過將軍韋青所居,青于街牖中聞其歌者喉音寥亮,仍有美色,即納為姬。其父舍于后戶,優(yōu)給之。乃自傳其藝,穎悟絕倫。嘗有樂工自撰一曲,即古曲《長命西河女》也,加減其節(jié)奏,頗有新聲。未進聞,先印可于青,青潛令紅紅于屏風(fēng)后聽之。紅紅乃以小豆數(shù)合,記其節(jié)拍。樂工歌罷,青因入問紅紅如何,云:“已得矣?!鼻喑觯H云:“某有女弟子,久曾歌此,非新曲也?!奔戳罡羝溜L(fēng)歌之,一聲不失,樂工大驚異,遂請相見,嘆伏不已。再云:“此曲先有一聲不穩(wěn),今已正矣?!睂み_上聽。翊日,召入宜春院,寵澤隆異,宮中號“記曲娘子”,尋為才人。一日,內(nèi)史奏韋青卒,上告紅,紅乃于上前嗚咽奏云:“妾本風(fēng)塵丐者,一旦老父死,有所歸,致身入內(nèi),皆自韋青,妾不忍忘其恩?!蹦艘粦Q而絕。上嘉嘆之,即贈昭儀也。[6](P27)

      將軍韋青聽到行乞的張紅紅喉音嘹亮,就將其收留,親自授其技藝。有一樂工,自作一曲《長命西河女》,準(zhǔn)備獻給朝廷,獻樂之前先請韋青鑒賞一番,韋青讓張紅紅躲在屏風(fēng)后聽著,結(jié)果曲子一奏完,紅紅即已將節(jié)拍記下來。紅紅出來將其唱出,一句不差。后張紅紅被召入宜春院,號稱“記曲娘子”。不知樂工的《長命西河女》最終是否獻與朝廷,不過,據(jù)記載來看,民間歌者的進獻大多充滿傳奇色彩,李肇《唐國史補》載:

      李袞善歌,初于江外,而名動京師。崔昭入朝,密載而至。乃邀賓客,請第一部樂,及京邑之名倡,以為盛會。紿言表弟,請登末坐,令袞弊衣以出,合坐嗤笑。頃命酒,昭曰:“欲請表弟歌?!弊杏中?。及囀喉一發(fā),樂人皆大驚曰:“此必李八郎也?!彼炝_拜階下。[7](P196)

      歌者李袞與張紅紅的經(jīng)歷類似,他善歌,聞名京師,被崔昭秘密帶入朝廷,在名倡薈萃的宴會上,李袞穿著破爛的衣服出來,眾人皆嘲笑,但是當(dāng)其囀喉歌唱時,大家都被驚倒。李袞這位歌者進入宮廷的方式也是不同尋常。

      二 破敵收樂

      唐王朝在統(tǒng)治期間,爆發(fā)各種戰(zhàn)爭無數(shù),不過,因國力強盛,在平定入侵和開邊討伐的戰(zhàn)爭中,取勝為多。取勝后,除了收繳財物外,有時也會收其樂曲。唐代最主要的音樂形式是燕樂,十部伎是燕樂的本體,郭茂倩《樂府詩集》“近代曲辭”題解有云:

      唐武德初,因隋舊制,用九部樂。太宗增高昌樂,又造宴樂,而去禮畢曲。其著令者十部:一曰宴樂,二曰清商,三曰西涼,四曰天竺,五曰高麗,六曰龜茲,七曰安國,八曰疏勒,九曰高昌,十曰康國,而總謂之燕樂。[2](P1107)

      十部伎大多非中原音樂,這些樂曲基本上是通過征伐收歸而來:

      《西涼樂》者,后魏平沮渠氏所得也。晉、宋末,中原喪亂,張軌據(jù)有河西,苻秦通涼州,旋復(fù)隔絕。

      我太宗平高昌,盡收其樂,又造《宴樂》,而去《禮畢曲》。今著令者,唯此十部。雖不著令,聲節(jié)存者,樂府猶隸之。[4](P1068-1069)

      《龜茲樂》者,起自呂光破龜茲,因得其聲。呂氏亡,其樂分散,后魏平中原,復(fù)獲之。[8](P3725)

      《高麗》《百濟樂》,宋朝初得之。至后魏大武滅北燕,亦得之而未具。周武滅齊,威振海外,二國各獻其樂。周人列于樂部,謂之國伎。隋文平陳,及《文康禮曲》,俱得之百濟。貞觀中滅二國,盡得其樂。[3](P723)

      據(jù)以上記載可知,唐朝的十部伎沿襲隋朝而來,而隋朝的西涼樂、龜茲樂、高麗樂等基本上收自北魏音樂,北魏則大多是征伐得之。唐代的這些樂曲,盡管大多承襲隋朝,但也有靠自己征伐所得,如高昌樂,是“太宗平高昌,盡收其樂”;高麗樂和百濟樂,北魏“得之而未具”,最終太宗“滅二國,盡得其樂”,并且對其進行了一定的改造;龜茲樂則是“帝大聚長安胡兒,羯人白智通教習(xí),頗雜以新聲”。

      有時皇帝出幸,也會獲得樂曲或者樂工,出幸可以當(dāng)成另一種形式的“征伐”。不過,說是出幸,實際上就是出逃,是為皇帝諱的一種體面的說法。“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唐玄宗曾幸蜀,即逃往四川。唐末黃巢起義爆發(fā)后,起義軍攻克洛陽,輕易拿下潼關(guān)逼近長安,唐僖宗君臣束手無策,后僖宗和少數(shù)宗室親王逃離京城,先逃往漢中,又逃往四川。僖宗成為玄宗之后又一位避難逃往四川的皇帝?!稑犯s錄》記載了僖宗幸蜀時獲樂工之事:

      僖宗幸蜀時,戲中有劉真者,尤能,后乃隨駕入京,籍于教坊。[6](P29)

      劉真是僖宗從四川帶入宮廷的樂工,并將其收于教坊。隨劉真而來的必定還有其擅長的技藝,這些技藝也必定會在宮廷中表演流傳。

      三 采詩入樂

      樂府在設(shè)立之初,即以“采詩”為其主要功能,《漢書·藝文志》云:“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于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fēng)。皆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亦可以觀風(fēng)俗,知薄厚云?!盵9](P1756)樂府的這一功能在后代一直都有承繼,唐代樂府的“采詩”功能集中于“新樂府辭”一類,郭茂倩《樂府詩集》“新樂府辭”題解稱:

      新樂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辭實樂府,而未常被于聲,故曰新樂府也。元微之病后人沿襲古題,唱和重復(fù),謂不如寓意古題,刺美見事,猶有詩人引古以諷之義。近代唯杜甫《悲陳陶》《哀江頭》《兵車》《麗人》等歌行,率皆即事名篇,無復(fù)倚旁。乃與白樂天、李公垂輩,謂是為當(dāng),遂不復(fù)更擬古題。[2](P1262)

      新樂府辭的創(chuàng)作目的是“諷興當(dāng)時之事,以貽后世之審音者,儻采歌謠以被聲樂”,與漢樂府一脈相承。唐代的新樂府并非僅為詩人案頭的詩作,而是“以其辭實樂府,而未常被于聲”,“未?!狈恰拔磭L”,意為不總是配樂歌唱,即有的時候是配樂歌唱的。元白新樂府“要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其詩獻之于朝廷,被之樂府,讓君王“補察時政”“泄導(dǎo)人情”,《樂府詩集》白居易新樂府題解曰:

      新樂府五十篇,白居易元和四年作也?!蟮纸砸灾S諭為體,欲以播于樂章歌曲焉。[2](P1360-1361)

      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這些《新樂府》,“皆以諷諭為體,欲以播于樂章歌曲焉”,具有漢樂府的諷喻功能,并且可以配樂歌唱。至少在理論上是可以作為歌辭的,而事實上應(yīng)該有某些歌辭曾經(jīng)入樂歌唱。除了白居易所作,《樂府詩集》新樂府辭部分的詩歌都有入樂的可能。

      采當(dāng)時詩人所作入樂府,是唐樂府曲調(diào)傳入宮廷的常見形式。如《楊柳枝》,是“白傅閑居洛邑時作。后入教坊”[6](P41)。再如《渭城曲》:

      《渭城》一曰《陽關(guān)》,王維之所作也。本《送人使安西詩》,后遂被于歌。劉禹錫《與歌者詩》云:“舊人唯有何戡在,更與殷勤唱渭城?!卑拙右住秾圃姟吩疲骸跋喾昵夷妻o醉,聽唱陽關(guān)第四聲?!标栮P(guān)第四聲,即“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也?!段汲恰贰蛾栮P(guān)》之名,蓋因辭云。[2](P1139)

      《渭城曲》是將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配樂而歌。宮廷內(nèi)采詩入樂最為著名者大概是李白的《清平調(diào)》:

      《松窗錄》曰:“開元中,禁中重木芍藥。會花方繁開,帝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輦從,李龜年以歌擅一時之名。帝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辭為!’遂命李白作《清平調(diào)》辭三章,令梨園弟子略撫絲竹以促歌,帝自調(diào)玉笛以倚曲。”《唐書》曰“玄宗嘗自度曲,欲造樂府新辭,亟召白。白已醉,臥于酒肆,召入,以水灑面,即令秉筆。頃之,成十?dāng)?shù)章”是也。[2](P1133)

      玄宗命李白作辭,“梨園弟子略撫絲竹以促歌,帝自調(diào)玉笛以倚曲”,流傳千古的《清平調(diào)》樂曲和歌辭在詩人與樂工的合作下完成。除了李白,李賀、李益、元稹、武元衡等詩人的詩作也常被入樂,王灼《碧雞漫志》載:

      然《唐史》稱李賀樂府?dāng)?shù)十篇,云韶諸工皆合之弦管。又稱李益詩名與賀相埒,每一篇成,樂工爭以賂求取之,被聲歌供奉天子。又稱元微之詩,往往播樂府。《舊史》亦稱武元衡工五言詩,好事者傳之,往往被于管弦。[10](P5)

      將詩人的詩作被之管弦,播于樂府,在唐代應(yīng)該是大量的,《舊唐書》記載:

      時太常舊相傳有宮、商、角、徵、羽《宴樂》五調(diào)歌詞各一卷,或云貞觀中侍中楊恭仁妾趙方等所銓集,詞多鄭、衛(wèi),皆近代詞人雜詩,至縚又令太樂令孫玄成更加整比為七卷。又自開元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其孫玄成所集者,工人多不能通,相傳謂為法曲。[4](P1089)

      開元年間,太常寺內(nèi)傳有《宴樂》五調(diào)歌詞各一卷,是“貞觀中侍中楊恭仁妾趙方等所銓集,詞多鄭、衛(wèi),皆近代詞人雜詩”。“近代詞人”自然是指貞觀年間的詞人作家。這些雜詩其實就是當(dāng)時的“法曲”歌辭。

      詩歌通過“采詩入樂”的方式傳入宮廷的同時,伴隨著將詩歌被于管弦的過程,被于管弦時會對詩人詩歌作一定的修改,《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集部》之《定峰樂府十卷》提要曰:

      漢、魏至唐,自朝廟樂章以外,大抵采詩入樂者多,倚聲制詞者少,其詩人擬作亦緣題取意者多,按譜填腔者少,故《竹枝詞》《楊柳枝》《羅敷曲》之屬,其倚聲制詞,按譜填腔者也。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譜為《陽關(guān)曲》,此采詩入樂者也。《蜀道難》即賦“蜀道”,《巫山高》即賦“巫山”,此緣題取意者也。當(dāng)其入樂,與詩絕不相關(guān)。且有割取詩末四句,如李嶠《汾陰行》,割取詩前四句,如高適《哭單父梁二少府》詩者。當(dāng)其作詩,與樂亦絕不相關(guān)。[11](P4959)

      《四庫提要》總結(jié)了詩歌創(chuàng)作與入樂的關(guān)系,“當(dāng)其入樂,與詩絕不相關(guān)”,往往“割取”詩句入樂。另如沈佺期的律詩有被選入樂府的例子,《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風(fēng)林類選小詩》提要:

      所列諸詩,如富麗類中《昆侖子》,乃王維五言律詩前半首。邊塞類中蓋嘉運《伊州歌》,乃沈佺期五言律詩前半首?!度譁啞芬嗤蹙S五言律詩前半首。客況類之《長命女》,乃岑參五言律詩中四句。蓋當(dāng)時采以入樂,取聲律而不論文義。故郭茂倩《樂府詩集》各載于本調(diào)之下。[11](P5228)

      “蓋當(dāng)時采以入樂,取聲律而不論文義”,是否采之入樂,不看詩歌的內(nèi)容,而看詩歌的聲律。提要所舉詩歌皆為五言律詩,顯然對聲律有嚴格要求的近體詩更便于入樂?!吧w嘉運《伊州歌》,乃沈佺期五言律詩前半首”,指的是《伊州歌第三》:“聞道黃花戍,頻年不解兵。可憐閨里月,偏照漢家營。”此歌取沈佺期《雜詩四首》其四的前半首,其詩為:

      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

      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

      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

      對比《伊州歌》和沈詩,僅有兩處細微不同,一是沈詩“聞道黃龍戍”句,《伊州》改“黃龍”為“黃花”;二是沈詩“長在漢家營”句,《伊州》改“長在”為“偏照”。兩處改動暫不論詩意變化與否,但平仄未改,仍舊合律。這樣細微的改動應(yīng)該是樂工為了“平宮商”所為,樂工選詩入樂,對于不合宮商之處會做增改,是為“平宮商”?!度圃娫挕份d唐太宗作《功成慶善樂》:

      貞觀六年九月,帝幸慶善宮,帝生時故宅也。因與貴臣宴,賦詩。起居郎請平宮商,被之管弦,命曰《功成慶善樂》。[12](P53)

      起居郎平宮商后,才“被之管弦”。越是合于宮商的詩歌越方便入樂,而對格律嚴格要求的近體詩能更大程度地合于宮商,清錢木庵《唐音審體》“古題樂府論”曰:“唐世樂皆用詩,然已稍變其格,如今體二韻四韻詩,皆葉宮商,此前代所未有也。”[13](P779)“今體二韻四韻詩”即唐近體詩,唐代近體詩“皆葉宮商”。沈佺期雜詩截為《伊州歌》,細微改動,平仄不變,于被之管弦而言,已然是方便的了。

      將詩人的創(chuàng)作被之管弦,需要做一些必要的音樂上的改動,而有時所采并非詩人作品,而是民間樂工所造,如《文敘子》載:

      長慶中,俗講僧文敘善吟經(jīng),其聲宛暢,感動里人。樂工黃米飯依其念四聲“觀世音菩薩”,乃撰此曲。[6](P40)

      相對于文人詩作,俗講僧人的吟誦,幾乎可以直接譜曲演唱了。唐代著名的琵琶演奏家康昆侖,他雖然是宮廷樂師,但他的師父段善本可以說是唐德宗從民間“采入”宮廷的,《樂府雜錄》記載:

      貞元中有康昆侖,第一手。始遇長安大旱,詔移兩市祈雨。及至天門街,市人廣較勝負,及斗聲樂。即街東有康昆侖琵琶最上,必謂街西無以敵也。遂請昆侖登彩樓,彈一曲新翻羽調(diào)《錄要》。其街西亦建一樓,東市大誚之。及昆侖度曲,西市樓上出一女郎,抱樂器,先云:“我亦彈此曲,兼移在楓香調(diào)中?!奔跋?lián)?,聲如雷,其妙入神。昆侖即驚駭,乃拜請為師。女郎遂更衣出見,乃僧也。蓋西市豪族,厚賂莊嚴寺僧善本(姓段),以定東郾之勝。翊日,德宗召入,令陳本藝,異常嘉獎,乃令教授昆侖。段奏曰:“且請昆侖彈一調(diào)?!奔皬?,師曰:“本領(lǐng)何雜?兼帶邪聲。”昆侖驚曰:“段師神人也。臣少年,初學(xué)藝時,偶于鄰舍女巫授一品弦調(diào),后乃易數(shù)師。段師精鑒如此玄妙也!”段奏曰:“且遣昆侖不近樂器十余年,使忘其本領(lǐng),然后可教?!痹t許之。后果盡段之藝。[6](P30)

      康昆侖是京城第一琵琶手,在一次斗樂中輸給了街西的一女郎。女郎是一女僧人,名段善本,其琵琶彈得出神入化。第二天,唐德宗將段善本召入宮中,段善本僅僅聽康昆侖演奏了一曲,即指出其根源上的缺陷。并令康昆侖“不近樂器十余年”,這樣她才會教授其技藝??道稣辙k,最終將其藝學(xué)到手。像段善本這樣的民間藝術(shù)大師,算是德宗慧眼識人,將她召入宮中。段善本不僅將高超的琵琶演奏技藝教授給別人,同時,必然將民間的琵琶曲帶入宮廷演奏,這是曲調(diào)由民間傳入宮廷的又一途徑。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唐代樂府曲調(diào)在宮廷和民間的傳播過程中,其從民間的傳入和從宮廷的流出,從來都不是一種單項的方式。也許在某一特定時期,傳入多于流出,如初唐樂府初創(chuàng)時期,大量的民間歌樂進入宮廷,而在安史之亂后,流出明顯多于傳入,暴亂使得宮廷樂工大量流失。但總體傳播態(tài)勢表現(xiàn)為傳入與流出并行。宮廷和民間絕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tǒng),而且文化的傳播也不是宮墻和皇權(quán)可以阻擋的。在傳入和流出的雙重作用下,樂府曲調(diào)的傳播成為一個動態(tài)的、富有生機的系統(tǒng),唐代音樂也因之呈現(xiàn)出多姿多彩的面貌。

      猜你喜歡
      樂府宮廷
      《樂府考略》作者非來集之考辨
      戲曲研究(2022年3期)2022-05-10 08:07:58
      《樂府新聲》2022年(第40卷)總目錄
      樂府新聲(2022年4期)2022-02-28 06:29:04
      明代宮廷隊舞考論
      戲曲研究(2021年4期)2021-06-05 07:09:10
      品讀樂府
      歲朝圖 帝王宮廷篇
      夕為“皇室宮廷飲” 今入尋常百姓家
      貴茶(2018年6期)2018-05-30 09:53:50
      浪漫宮廷
      《樂府三首》
      中華詩詞(2017年12期)2017-04-18 09:03:24
      《傳奇匯考》《樂府考略》述考
      中華戲曲(2017年1期)2017-02-16 07:10:36
      宮廷古法白米飯
      商丘市| 布尔津县| 天峻县| 边坝县| 石嘴山市| 运城市| 贺州市| 勐海县| 深州市| 阿勒泰市| 西乌珠穆沁旗| 富蕴县| 广昌县| 梁山县| 团风县| 海晏县| 龙川县| 浪卡子县| 临汾市| 毕节市| 福清市| 阜康市| 宝鸡市| 堆龙德庆县| 馆陶县| 永新县| 大悟县| 元氏县| 尼玛县| 长丰县| 武隆县| 香格里拉县| 温宿县| 西和县| 丹东市| 通渭县| 亚东县| 新龙县| 澎湖县| 姚安县| 五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