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廣安
1
踏著黎明前的晨霧,
走進深山,
走進興安,
留給人們深深的回憶。
2
百年老樹已很難覓到足跡,
和著鳴鳴的鳥叫,
揮鍬掄鎬彎腰插苗,
新的希望植入心扉。
3
所走的道路崎嶇坎坷,
勝利果實來之不易,
這是一首抒情詩,
酸甜苦澀從何說起。
4
百年風雨喚醒了東方睡獅,
新世紀的來臨又創(chuàng)佳績,
再造秀美山川,旗幟指引奮勇拼搏,
直到生命最后時刻仍不放棄耕耘勞作。
——《植樹人的足跡》
凡到過大興安嶺林區(qū)的人,都會被那冰天雪地所感染,被那一望無垠的茂密大森林所陶醉,尤其到了夏季,更充分顯示出了大森林無限的勃勃生機。
闊別十年后江濤又來到了他的第二故鄉(xiāng)——內(nèi)蒙古大興安嶺北部林區(qū)的一個林業(yè)局所在地,走出車站,首先吸引住江濤目光的是鎮(zhèn)區(qū)筆直的柏油路,集中連片的居民樓房,還有建在山上高聳入云的電視發(fā)射接收塔。這里的居住條件變化太大了,原先那些老式的木質結構板夾泥房很難覓到蹤跡,連續(xù)幾年的棚戶區(qū)改造已使這里變得樓房成群、磚房成片、阡陌有序。老市場、職工醫(yī)院、一小、林業(yè)局新址西邊、壩外等處興建統(tǒng)建樓三十棟,土二樓四十余棟,解決了大部分林業(yè)局職工住房,林業(yè)局也從火車站北邊搬至小鎮(zhèn)西側,新蓋起了七層辦公大樓,文化體育廣場更是林區(qū)一流,活動中心也建成了呼倫貝爾市第二大規(guī)模,綠都賓館則是林區(qū)不多的幾家涉外服務窗口單位之一。這個林業(yè)局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施業(yè)區(qū)面積三十多萬公頃,不僅生長著珍貴的落葉松、樟子松、白樺等經(jīng)濟用材樹種,還生長著十余種經(jīng)濟性野果植物,二十余種藥用植物,五十余種鳥類、獸類、魚類等動物,蘊藏著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以及大量的伐區(qū)剩余物和制材邊角料,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江濤這次來大興安嶺采風,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也是多年來的愿望。安頓下來后也顧不上多休息,早把旅途的疲勞拋到了腦后,第二天就和林業(yè)局聯(lián)系,確立采訪對象。
連續(xù)幾天都是一忙一整天,這天江濤想輕松一下,晚飯后便獨自一人走出了賓館,繞過轉盤道雕像,穿過一棟棟飄著裊裊炊煙的居民住宅,沿著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從生活服務處西側的小胡同經(jīng)過,橫越北公路運材道來到了河套附近。映入眼簾的首先是隨處可見的生活垃圾,這讓江濤很難相信這就是兒時的天堂,深深的悲哀向他襲來。
江濤至今仍記得當年清澈的小河,春天河邊的草芽兒綠得最快最早,青草的香氣隨風悄悄向人飄過來。那時家家還不富裕,放學后孩童們就拎了筐、拿了盆到壩外去挖一些“鴨兒嘴”“婆婆丁”“苦菜”“白花菜”等山野菜,回到家媽媽就會用這些野菜包菜包子、燉土豆,吃起來特別香,味道美極了。
到了夏日,太陽暖暖地曬著河水,左鄰右舍的小孩子便三五成群飛一般跑到小河邊,三下五除二扒掉背心褲頭,“撲通”跳進河水中,盡管河水有些涼,孩子們還是抑制不住貪玩的心,“仰泳、蛙泳、狗刨、扎猛子”真是各顯神通,誰也不甘落在后頭,有時也不忘帶塊篩子去,看準魚群幾下就能撈到一水桶肥肥胖胖的“柳根兒”。
飄雪的日子終于到了,河水慢慢地開始結成了冰,孩子們就背著大人放學后偷偷來到這里溜冰、滑冰車、滑冰板、推冰爬犁,那凍得通紅的小臉蛋和頭上冒出的騰騰蒸氣,真讓人深深地感受到孩童的天真和快樂。后來江濤家搬離了小鎮(zhèn),一晃十年沒有來過河邊了,他始終還在懷念兒時的家鄉(xiāng)小河。
江濤沿著河邊尋找兒時的那棵山丁子樹,卻怎么也不見了蹤影,倒有一片片河柳守衛(wèi)在河邊,溫和地絮絮低語,如守衛(wèi)大森林的戰(zhàn)士,多少年過去,河柳還是在默默地堅守崗位,從沒離開過半步,不時向四面八方伸展著新的枝丫,不減當年的生長速度。
這時轉身,一座獨立的白色小屋突然闖入江濤的視線,白色的墻體在夕陽下散發(fā)著柔和的光芒,屋頂?shù)臒焽栌朴频孛爸谉煟ピ簩捑b,水泥地面,菜園很大,院內(nèi)還有兩架塑料大棚支于菜地中間。一只狼狗不時亂叫幾聲。那屋里住著什么人,離河套這么近,漲水怎么辦,江濤開始胡思亂想起來,做著種種猜測。
站起身,剛要往回走,卻發(fā)現(xiàn)河對岸的叢林里鉆出一個人來,一只手里還攥著什么,一會兒就上了橋,從對岸走了過來。這時江濤才發(fā)現(xiàn)那人只有一只手臂。雖然只看了一眼,江濤便認出了他,這種嚴厲的、帶著一種堅定的自信心的目光,江濤小時候就看到過。
江濤十一歲那年,和往常一樣,七八個孩子一起跑到了河套洗澡,不料那天河水很大,這群小孩也沒管那些,脫了衣褲就往河里跑,只游了一會兒,江濤就覺得和往常不一樣,河水猛漲,渾濁又冰涼,其他幾個小伙伴先后上了岸,江濤也想盡快上岸,此時胳膊腿卻同時突然麻木起來,怎么也不聽使喚了,河水迅速把他向下游沖去,江濤使出全身力氣可還是靠不了岸,眨眼工夫就嗆了一口水,眼睛也看不清方向,他拼命掙扎但無濟于事。沙灘上的小伙伴都慌了神,不知所措,不知哪個機靈的孩子向北公路跑去喊人,路過此地的張林聽到哭喊聲立即跑向河邊,來不及脫掉衣服就火速跳進刺骨的河水里,費了很大勁總算是把江濤救了上來。江濤嚇壞了,無法用語言表達救命之恩,忙跪下給恩人磕頭,張林忙把江濤扶起來,還幫他穿好衣服,說要送他回家。江濤心想自己闖了禍,哪還敢直接回家,要是讓爸爸知道準是一頓胖揍,就膽怯地對張林說,“叔叔,我爸媽都上班去了,我又沒帶家里的鑰匙?!睆埩趾孟窨闯隽私瓭男乃?,擰了擰身上的濕衣服,用嚴厲而自信的目光看了看江濤,生怕他再出什么事,“以后別來大河套洗澡了,這里太危險了。”張林說完穿著濕衣服就走了。
那天落水脫險之事,江濤一直沒敢聲張,生怕被父親知道,但哪有不透風的墻,還是被小伙伴泄了密。為表達感激之情,江濤的父母多方打聽才找到了救命恩人張林。張林那年復員剛回來,被分配到了山上木材生產(chǎn)小工隊,夏季工隊停產(chǎn)放假,他在家閑著沒事出去溜達時聽到了呼救聲。自從被張林救了之后,他的形象漸漸地在江濤心中扎根,成了他崇拜的偶像,從那時起江濤堅信,即使天崩地裂張林叔叔也會鎮(zhèn)定自如,連眼睛都不會眨一眨的。1990年發(fā)生的一件事果然印證了江濤的想法。
張林在小工隊使過油鋸,開過J-50集材拖拉機,有采伐操作證、特殊行業(yè)機械操作證,會開絞盤機,幾年工夫他對山場木材生產(chǎn)各道工序樣樣精通,多次獲得全局勞動能手、崗位標兵、勞動模范等光榮稱號,很快被提升為工隊長,并光榮地加入了黨組織。一天,油鋸手劉軍的媳婦要生了,捎信讓他回去照顧一下,劉軍就急匆匆地請假回去陪媳婦去了。當時工隊一天下山十多節(jié)原條,少一道鋸采伐可是要耽誤下道工序生產(chǎn)的,張林二話沒說背起油鋸就進了伐區(qū),一連幾天都很順利,可有一天下午卻突然刮起了大風,張林這時采伐的又是一棵大樹,眼看就要伐倒時,附近的一棵螞蟻梢被風攔腰刮斷,樹倒的方向正是支桿手王勇的站位,王勇正支著采伐的這棵快倒的巨大落葉松,根本看不到頭頂發(fā)生的事,還在用力支著。張林一看事情不妙,抓著油鋸的雙手迅速放開,急忙向王勇奔了過去,一把將他推開老遠,王勇避免了這次傷害,掉下來的折樹卻重重地砸在了隊長張林的小手臂上,當場砸斷了左胳膊,工隊離家遠,下午上來的運材車又少,等到了職工醫(yī)院已經(jīng)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當時又出血過多,醫(yī)院方面怕危及病人的生命,經(jīng)過請示家屬只好將左臂從中間部位截肢。
張林已經(jīng)走過來了。只見他用一只右手緊緊地抓著一束山苞米,小心翼翼地往前走著,也許是意識到了江濤在看他,張林也向江濤這邊兒看了一眼,這一看他的目光停在江濤的臉上不動了。江濤忍不住激動地大聲喊了一句,“張叔叔?!?/p>
“啊!”張林的臉上顯出了困惑的微笑,上下打量起江濤來,“你是……”
“您救過我的命,不記得了嗎?”江濤迫不及待地說。
“記得,記得,你叫江濤,當時還把這件事寫成了作文,在全林區(qū)作文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怎么,你調(diào)回來工作了?”張林像有說不完的話,滔滔不絕地打開了話匣子。
“不,我是為了趕寫一篇反映林區(qū)發(fā)展建設方面的小說,來這里是想深入基層體驗生活。”江濤說。
“你現(xiàn)在在哪里工作?”張林很想知道江濤的更多情況。
“我大學畢業(yè)后就分配到北京的一家雜志社當了編輯,這幾年也出了幾本書,但總覺得缺少反映大興安嶺林區(qū)方面的題材,就一直很糾結,這次出來就是想多了解一些林業(yè)各條戰(zhàn)線的生產(chǎn)生活情況,盡情謳歌林業(yè)工人、新時代務林人?!苯徽剷r,江濤的目光始終盯著張林的斷臂,替他在內(nèi)心里惋惜、痛苦?!澳悻F(xiàn)在的生活怎么樣?”江濤問張林。
“1991年我就提前退休了?!笨吹贸稣f這話時張林對自己的工隊生活還有一種強烈的留戀感。
“即使不退休,您這種屬于工傷的情況,隨便在山下哪個單位找個輕松的工作,別人也不會有想法,就是光拿工資不工作也沒人會說什么的?!?/p>
“你想讓我當寄生蟲嗎?”張林笑笑,好像有心事的人那種猶猶豫豫的神情。
“我老伴腎不好。”張林對江濤解釋說,“我今天跑了很遠的山路去采山苞米給她治病?!?/p>
江濤站起身準備跟張林一塊走,卻聽身后有人在喊張林的名字,是個女人清脆而柔和又略顯急促的聲音,他倆同時調(diào)轉目光。原來是張林的妻子,這是一位典型的北方女子,濃眉大眼,一舉一動都顯得溫存精干,讓人看著覺得舒服。
“你在這里干什么?”她急急忙忙地說,“我找了你大半天,我還以為……你又到造林地去了呢?!?/p>
“我是去給你采山苞米了?!睆埩值哪樕项D時顯出明朗、歡快的微笑,聲音也不那么低沉了,而是帶了一種和他那身材、年紀并不相稱的輕柔,張林把山苞米舉起來給她看,“瞧,這山苞米多大。以前每次都是你自己去采,今年我想為你采一回。”
“走那么遠的路,去了這么久,累壞了吧?”她不無心疼地說。
“碰見了當年救的那個孩子,我們聊了會兒天。”張林解釋說,忙把江濤介紹給妻子。
“?。 焙孟髣偘l(fā)現(xiàn)江濤似的,她趕緊向江濤點頭一笑,算是打了招呼。
“一塊回去吧!順便到我家看看,你嬸子還養(yǎng)了雞、兔子。”張林說?!笆前?!到家坐坐。”她也隨聲附和了一句。
“你家住哪兒呀?”江濤有些動心便問了一句。
張林指了指不遠處的壩外那幢白房,“就是前邊那家。”
江濤順著張林手指的方向一看,正是他剛才做著種種猜測的壩外那座淡雅漂亮的白色小房,庭院寬寬,院內(nèi)種著各種蔬菜,還有兩架大棚。
“怎么?”江濤吃了一驚,“你們就住在這兒?”
走近白房一看,周圍環(huán)境還確實不錯。
“你晚上要沒什么事?咱們就喝兩盅?!睆埩譄崆榈匮埥瓭?/p>
那天晚上江濤也真不想再到什么地方去,再加上一股對救命恩人的敬仰,沒說一句推辭的話就跟他們來到了白房。房子不算大,有廚房、客廳、臥室,是典型的林區(qū)民房設計。旁邊還蓋有一間飼養(yǎng)房,里面養(yǎng)了不少雞、兔子,覓食的聲音傳得很遠。
出于好奇,江濤先要求主人看看飼養(yǎng)房。“這幾年,林業(yè)局要求大力發(fā)展多種經(jīng)營,我們就養(yǎng)了六百只肉雞,二百只產(chǎn)蛋雞,還有二百只兔子,如果效益好,來年再擴大規(guī)模?!迸魅艘呀?jīng)完全擺脫了先前那種矜持的態(tài)度,變得喜氣洋洋、興高采烈了,滔滔不絕地向江濤介紹著她的飼養(yǎng)方法,加上種菜的收入等,介紹蓋房子來這里的經(jīng)過。聽著她的介紹,江濤的臉上也出現(xiàn)了微笑,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笑。看來他們的生活還不錯。
張林把江濤帶進客廳。屋內(nèi)擺著一張長條沙發(fā),一個三屜桌和一把椅子,設施并不多,一盆長得很高的君子蘭使屋內(nèi)充滿了生氣。
女主人去廚房切菜,旋即又匆匆地回來了,生氣地問他:“小屋行李你是什么時候打的?”
“臨出門前打的。”張林用期盼的目光注視著妻子,生怕她當著江濤的面說什么埋怨的牢騷話。
“你還想去造林地吶?”顯然她真的是生氣了,“你現(xiàn)在身體這么糟,胃病一著涼很容易犯。”說完,她一屁股坐在了沙發(fā)里。
“你要到哪里去造林?”江濤禁不住問道。
“到孟貴十公里?!睆埩只卮?。
“真的?”江濤連忙高興地說道,“那和我同路,我打算明天去獵民點看看。”
“那太好了!”張林也很激動。
“你明早七點到賓館來找我,我先把你送過去?!苯瓭f。
“他去不去還不一定呢?!彼曇艉苌驳夭逶挼?。
“我已經(jīng)決定去了?!睆埩终f,“明早七點見?!?/p>
“這么說,我的話你根本聽不進去了?”她還在極力阻止著張林。
但張林卻像沒有聽到這句話,也不去看她的臉色變化,端起杯很有興致地呷了兩口茶。
江濤幾次想起身告辭,都被張林揮揮手阻止住了。
這時她在用怨恨的目光盯著江濤,而且?guī)状慰幢?、打哈欠?/p>
江濤完全明白了女主人的意思,連忙起身告辭。
回到賓館時已經(jīng)很晚了。這里早已住滿了長客,多是購木材的客戶,他們以店為家常年在外,白天就去木材科催訂供貨合同,到貯木場看木材質量,到車站跑車皮。除此之外,他們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呆在賓館里。住了七八天,江濤和這里的服務員、值班人員很快都熟悉了,所以江濤喊開門,值班人員不但不生氣,還很客氣地向他點頭問道:“作家到哪逛去了?”
江濤便告她,“去壩外白房那家坐了一會兒?!?/p>
“怪不得去了這么長時間?!彼芫鞯攸c點頭,“那一家子挺怪的,不妨你就可以寫寫他們?!?/p>
江濤看出來值班服務員一定知道一些關于白房主人的情況,就想請她講述一番,隨后就和服務員套近乎,很客氣地和她攀談起來,于是她就打開了話匣子。
那年張隊長胳膊被砸斷后不久,林業(yè)局就給他辦理了提前退休手續(xù)。已經(jīng)五十多歲的他本可以好好休息一下,痛痛快快地安度晚年,他的退休工資維持生活還是可以過得下去的,根本用不著再去奔波忙碌,但他又是一個不甘生活寂寞的人,總想出來找點事做。當時政策好,允許個人搞木材運輸,他就和老伴買了馬車運木頭,每年收入都超萬元,幾年工夫就富了。有錢后張隊長的心里反而更加不平靜了。自己每年照拿國家工資,難道人活一世就是摟錢嗎?現(xiàn)在沒有解決溫飽的人全國不知還有多少,眼瞅著大興安嶺的森林資源越來越少,一旦森林可采資源沒有了,那林區(qū)的子孫后代吃什么、喝什么?靠什么來維系生存?想到這些后張隊長更加覺得自己責任重大。原來在山上工隊工作期間采伐的樹木無數(shù),破壞了很多植被,經(jīng)過痛苦思索之后,他想到了植樹造林,他想趁身子骨還硬朗時為后代留下一片綠蔭。
可想法歸想法,要想真正干起來也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他還是一個斷臂殘疾的人,困難可想而知。首先就是老伴的不理解,“你中了邪呀?”孩子們也勸他,“大興安嶺這么大也不缺你栽的那幾棵樹?!敝車说娘L言風語也不徑而來,“他是以植樹為名實際想開地。”“他是為了搶占草地養(yǎng)馬吧?”這些話都絲毫沒有動搖張隊長植樹造林的決心。他頂住各方壓力,還是在一個晴朗的天氣里走進了林業(yè)局的辦公大樓,向有關領導提出了申請,要求撥給他地塊和苗木。
張隊長經(jīng)過多次踏查,最后把造林地定在了局址東側十公里的一塊五百畝的空地,這里是當年一個林場的舊址,雜草叢生,濕地較多,樹木稀少,于是在張隊長的腦海里萌生了要在此地塊更新造林的念頭。
在水濕地及土質貧瘠的地塊植樹難度很大,春寒秋涼夏蚊蟲叮咬,加之離局址又那么遠,一個殘疾人衣食住行困難該有多大,是常人很難能想象出來的。
張隊長沒有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他用小桿支起了架子,里面簡單鋪些草,外面蓋上塑料布,這就是老人新安的造林之家。他在這個家一住就是五個春秋,經(jīng)歷了一場場嚴峻的考驗,多少個夜晚孤宿密林,靜聽野狼嚎叫、獐狍穿梭,多少個黎明掄鎬揮鍬苦戰(zhàn)荒山禿嶺,張隊長的辛勤耕作,高山留下了他的足跡,河水記錄了他的身影,荒山浸泡著他的汗水,幼苗銘刻上他的功績。
春防期間野外不許用火,他就背著饅頭和咸菜進山,從不耽誤植樹。五月份大興安嶺的氣溫也在零下,早晨水面還要結一層薄冰,他卻始終堅持防火期內(nèi)野外不點火,餓了啃幾口干饅頭就咸菜,渴了喝幾口河溝水,每天都要堅持勞動十幾個小時。秋季整地刨樹坑,土地表層已結冰,每刨一個坑都十分困難。過度的勞累和長期吃涼饅頭他累倒了。星期天老伴和孩子去看他時,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心疼地勸他趕快下山,可他說什么也不肯,生怕錯過季節(jié)。老伴哪能放心,回到家又帶著藥來看他,離老遠就聽到他在窩棚里傳出來的呻吟聲。這回老伴可急壞了,說什么也要讓他下山看病。把他送到醫(yī)院一檢查是急性胃炎,已經(jīng)穿孔。幾天過去了,病還沒有完全好,張隊長就急著出了院,只在家待一天他就上山了。
一批批幼苗經(jīng)張隊長精心栽植在這里入土成活了??梢胧褂酌缍寄軌蜃聣殉砷L起來還真不那么容易,樹苗植在雜草中,成了打草者誤傷的對象,曾有兩位打草人一次就損壞幼樹三百余株,張隊長找其說理,還遭到一頓謾罵。張隊長這下可真火了,直接找到林業(yè)局主管部門,不但對毀林者進行了罰款,還限期補植。就這樣,張隊長堅持五年植樹近四十萬株,成活率達96%以上,被自治區(qū)授予“植樹造林先進個人”光榮稱號。
通過服務員的講解,江濤更加覺得張林確實很了不起,值得好好寫一寫,于是江濤和張林相遇后的每一句對話,和在張林那小屋的所見所聞一幕幕涌上心頭,每一件事都引起江濤的無數(shù)聯(lián)想,直到天亮才睡著。
一覺醒來,已是早上八點,江濤立刻收拾東西,這時他突然改變了采訪路線,決定直接和張林隊長嘮嘮,他很想再多了解一些關于張林的事。這時突然有人敲門,江濤連忙起身去開門。
開門迎進來的是樓層服務員,她把兩封沒有封口的信交給了江濤,“這是張隊長托您給轉交的?!蔽医舆^信一看,一封是給他妻子的,另一封是轉交國家林業(yè)局的。
江濤忙問服務員:“現(xiàn)在張隊長在哪里?”
“張隊長過來找你時,看你還在熟睡,就提前趕去造林地了,他妻子不同意他去,他就起早瞞著妻子出來了?!狈諉T解釋說。
“為什么她不同意呢?”江濤想進一步了解一下事情的經(jīng)過,“難道他們之間有什么解決不了的矛盾?”
“不是?!狈諉T介紹說,“你想到哪兒去了,他妻子可是個好人,哪個男人能找到她這樣的妻子,那都是他的福氣。前些年,要不是她,也許他早就沒有了活下去的勇氣。至于不讓他去造林地,她主要考慮的是丈夫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差,恐怕他很難自理,在山上發(fā)生點意外可不是鬧著玩的。”
“那他為什么還要堅持造林呢?”江濤追問,“他現(xiàn)在過的這種日子不是很好嗎?逍遙自在又不缺吃,不少穿,每月開的工資不是夠花的嗎?”
服務員見江濤還是不能理解,就緩緩地搖了搖頭,“一個人一旦愛上一種事業(yè),他就會不惜一切為之奮斗,如果被迫放棄,那他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一個人活在世上,不應只是為了一座好房子、一個好妻子,喝喝茶水、看看電視,還有一種更具吸引力的東西,那就是能給后人留下點什么,所以他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去了造林地?!?/p>
當天,江濤沒有去獵民點,他又來到了壩外那座白房,在明亮的太陽光照射下,小屋顯得分外耀眼,閃閃發(fā)光。在庭院內(nèi),狼狗正在懶洋洋地躺在過道上,昏昏欲睡,可是一聽到腳步聲就迅速從地上跳起來,使勁尖叫。
房門打開了,她還以為是張隊長回來了,忙探出身子,臉上顯出一個嗔怨的笑容??梢灰娛墙瓭?,又怔了一怔,隨即打開房門,趕走狼狗,熱情地朝他打招呼,“是小江啊,快進來呀,張林又不知去哪了。”她一邊讓他進屋一邊說,“今天中午在這兒吃飯吧,我馬上包餃子。”
“不了,我還得上山呢,我是來給你送一封信?!边M屋后江濤把信遞給她。
“這是他寫的信,他人在哪里?”她一眼看出是張林的筆跡,臉上立刻顯出驚慌失措的表情。
“他起早去造林地了?!蔽艺f。
“怎么,他走了,什么也沒拿就走了。造林地又潮又濕,他的身體不像當年了,怎能受得了!”她大聲叫嚷著,臉色發(fā)白,眼睛里充滿了慌亂,呆呆地望著屋子四周,而后又來到大棚里,好像這樣就能把張林找出來。
“他走了,連聲也不吱,就這樣走了?!彼f,“好像我不支持他造林,倒是我成了自私自利的人了,我只是考慮他的身體確實不行,不能再睡山上潮濕的小桿床了,才不肯讓他去的,哪想到他竟然悄悄地走了?!?/p>
“別著急,先看看信?!苯瓭f。
她終于打開信,一口氣看完。
“我不是那種不講道理的人,我也知道他心里的苦悶。他熱愛綠色、熱愛大森林。他總說年輕時采伐森林是國家建設的需要,現(xiàn)在大力造林更是子孫后代生存的資本?!彼钢派系膬?nèi)容對我說,“他讓我求你把信捎到國家林業(yè)局,無論如何遞上去。讓你把他的幾個日記本也帶上,那里有他記錄的各種數(shù)據(jù)?!?/p>
她哭了,說不下去了,大顆大顆的淚珠灑落下來,她顧不得拿手去擦,就急急忙忙轉過身去收拾東西和行李。
“你不用著急,我天黑前趕到就行。”江濤安慰她說,“收拾點生活必需的東西我給他捎過去?!?/p>
她忙了一會兒,把行李和一些小東西收拾好了。最后她又想起了日記,忙從抽屜里取出兩個破舊的本子遞給江濤,“這是他囑咐讓你帶走的?!?/p>
她把江濤送到院子門口時,默默地拉開了大門,溫柔的陽光照在她那美麗而飽經(jīng)風霜的臉龐上,把她的面孔照得跟一具雕像似的那么美麗、光潔。
“那本子可是他的寶貝,千萬要保存好了!”已經(jīng)走出大門了還能聽到她在叮囑江濤。
回到賓館,江濤迫不及待地打開那封信,展開信紙,蒼勁有力的藍色鋼筆字映入眼簾:
國家林業(yè)局:
我是一名林業(yè)采伐工人,年輕時根據(jù)國家建設需要,我累計采伐森林樹木三十余萬立方米,相當于我所在的大型森工企業(yè)的年生產(chǎn)任務量的總和。后因公致殘,提前退了休。為贖罪,退休后我頂住各方面的壓力,只身一人來到深山荒地開始義務植樹造林,我想這同樣也是國家建設的需要,就這樣我五年植樹四十萬余株,成活率96%以上。就在我干勁十足時,我所在的居住地幾位領導在城鎮(zhèn)綠化方面的態(tài)度令我心寒,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迫使我不得不提筆上書反映。
這個局老局長在任時街道兩旁栽植著郁郁蔥蔥的楊樹,由于近年來城鎮(zhèn)不斷的重新規(guī)劃,楊樹被砍伐得所剩無幾。新局長上任后,只重視木材生產(chǎn),對街道兩旁綠化不太留意,只是要求各單位把道邊的空地鋪了些草皮,轉年調(diào)走。
來了現(xiàn)局長,重新布置路旁綠化,一改原來綠化楊樹,清一色地要求栽上樟子松。已是隆冬季節(jié),又從外地購進云杉樹苗栽在了居民樓區(qū),在冬天一下子全鎮(zhèn)綠了起來??珊镁安婚L,大家知道冬季根本不是植樹的最佳時機。春天剛到街道兩邊就出現(xiàn)了新景觀,成為林區(qū)的獨特風景,這里的樟子松陸續(xù)開始變成了黃色。沒幾天,局長又要求全部挖掉,再到山上去挖天然樟子松樹苗,要求苗高在四米左右,一次換掉純天然樟子松萬余株,各單位接到任務到山上到處亂挖樟子松樹苗,本來不易成活,加之人們的責任心不強,滿山遍野拽折根的樟子松隨處可見,有的單位還用機械拉,主根幾乎全折了。栽完后夏天還沒過去就又全部黃了。最近有家電視臺要來錄像,這個局又把黃苗全部挖出換掉,僅一年時間就連續(xù)換了三次,累計毀樹三萬余株,把施業(yè)區(qū)運材道兩側附近的天然樟子松幾乎挖凈,就是這樣還不能完全滿足鎮(zhèn)區(qū)的綠化要求。
專家調(diào)研表明:樟子松喜歡在有風化沙地帶生長,特別是巖石裸露空氣清新的山里生長,并不適宜土質肥沃的低洼處生存。
三年下來,鎮(zhèn)區(qū)街道兩側的樟子松幾乎看不到一棵成活,營林公司門前長勢良好的楊樹也不知什么時候銷聲匿跡了,這里的風速卻明顯比以前高了許多。
我不知道林業(yè)局是在大搞城鎮(zhèn)綠化、造福人類,還是在肆意破壞原始生態(tài)體系。樟子松原來就是我們國家的珍貴樹種之一,再禁不住這么折騰了,國家一再強調(diào)的大力保護天然林在這個局為什么就沒人執(zhí)行,他們隨意亂挖天然林是經(jīng)過那個部門批準的,是否觸犯國家法律?在此疾書呼吁國家林業(yè)主管部門及早制定措施,堅決制止亂挖天然林行為。
一位老林業(yè)工作者:張林
2013年6月20日
再看日記:10月22日。挖了一整天樹坑的某公司機關工作人員剛要休息一下,天上卻下起了鵝毛大雪,幼兒園門前凍得很厲害,大家挖的都很吃力。這時去林場挖樟子松的一家公司車輛回來了。4臺翻斗車裝有二百余株樟子松,樹高在4米以上。但主根多數(shù)已折,根部樹皮被拽的多數(shù)有掉皮的痕跡。栽完樹已經(jīng)是晚上七點多鐘了。
8月5日。某管理處隨意在山上挖樟子松一百余株,栽于體育場道路西側。
5月4日-30日。某公司挖樟子松二百余株。某林場挖樟子松三百余株。某醫(yī)院挖樟子松一百余株。某某公司挖樟子松二百余株。某運修管理處挖樟子松二百余株。某場挖天然樟子松三百余株……
里面詳細記錄了有些單位只圖形式,破壞天然林的各種情形,讓人觸目驚心。
其中一篇《植樹》的日記讀后發(fā)人深?。?/p>
接到林業(yè)局下達的鎮(zhèn)區(qū)綠化任務后,某公司立即組織人員做好一切準備工作。
行政股長和總支書記首先來到鎮(zhèn)北運材道植樹區(qū)域內(nèi),通過丈量確定了挖坑的位置,并把任務細化落實到人頭。“五一”全國都在放長假時,他們卻在揮鍬掄鎬。此時土質并沒有風化開,按要求挖成一米見方的樹坑,難度實在很大,經(jīng)過一整天的勞動,總算男的完成了兩個坑,女的完成一個坑。
第二天,經(jīng)理和技術股長來到現(xiàn)場,說坑挖的太靠道上了,視線會受到影響,需要返工,大家按照重新確定的位置干了兩天,把坑挖了出來。
這時局長來了,說坑挖的太靠下了,離道太遠起不到保護路基的作用,需要返工,大家又根據(jù)局長的意圖,整整干了三天總算把樹坑挖好,這才長長松一口氣。
等到栽樹時,營林主管部門說栽云杉比較好,成活率高、又好看。
精神文明辦說栽楊樹好,不僅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又快,在離河套近的北公路栽植還能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
局長堅持認為還是栽樟子松好,樟子松樹冠大、顏色新,到了冬季綠色依舊。有的單位行動快,已把云杉、楊樹栽上,但最終還是全部拔了下來。
樟子松一時還沒有栽上,局長就出差了。樹坑一直空著,各單位怕局長回來了又有什么新變化,誰也不肯把樹先栽上。
幾日后,桃花水傾瀉而來,水很快灌滿了樹坑,經(jīng)過幾天浸泡,北公路多處被沖垮。
回到北京,江濤不負囑托,立即把信轉交給了國家林業(yè)局有關部門,得到了重視。很快下發(fā)了文件,要求堅決制止亂挖天然林搞城鎮(zhèn)綠化。
可這個好消息張林永遠聽不到了,他因多年在外堅持造林,又潮又濕加之過度勞累,終于把他的身體累垮了。據(jù)說,江濤走后不久張林就站不起來了,張林是在他的造林地走的。他把心永遠留在造林地,留在大興安嶺。
在張林植樹造林精神鼓舞下,他生前所在林業(yè)局熱愛植樹的人越來越多,張林的老伴和子女也都投入到了義務植樹的行列,局團委開辟了“青年林”,局黨委組織部每年在發(fā)展新黨員時,都要組織新黨員和非黨積極分子在局址南山坡禿嶺上植一片入黨紀念林。
后來聽說,林業(yè)局在張林生前植樹的那片林子旁立了一塊碑,以此來紀念他的功績,指引下一代熱愛森林、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大自然。
其實,在江濤的內(nèi)心深處,在林業(yè)局職工的心里早已有了碑,根本不用再立,這棵棵挺拔向上的松樹不正是一座座最好的無字豐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