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偉
在我心目中,母親是最堅強的,用現(xiàn)在的話說是“女漢子”。她年紀輕輕就隨父親從山東乳山老家來到新疆,年輕時特別能吃苦,“三八紅旗手”、火線入黨,在數(shù)以萬計“支援邊疆”的膠東老鄉(xiāng)里,母親始終是走在前面??墒?,母親也有落淚的時候,幾次給我留下一個長長的背影。
母親第一次留給我的背影,是在老家乳山縣白沙灘鄉(xiāng)稗子劉家村。母親回老家探親,那時我已經(jīng)三歲,母親把我托付給姥爺、姥姥、大姨、二姨、小姨和三位舅舅,她卻要返回新疆了。那天清晨,我仿佛有預(yù)感,早早睜開眼睛看見母親收拾行李,就問:媽媽,咱們要回去嗎?母親回道:你留下,媽得先回去!我腦子“嗡”的一聲,肯定是我太淘氣,惹母親生氣了,她才不要我了。我的眼淚“唰唰”地就下來了。母親看我難受,卻一臉的堅毅說:男兒眼淚要值錢,你是個爺們,把眼淚擦掉!我不再哭,靜靜地看著母親。她慢慢地說:現(xiàn)在生產(chǎn)任務(wù)重,我?guī)е憬愫湍?,實在拉不開栓。媽是黨員,還是班長,可不能拖后腿。媽只好先把你送到老家了!我似懂非懂點點頭。母親向家人和親戚告別后,就向村口走去。我趕緊去追她,不小心絆倒在地。母親回頭看見了,卻不來扶我。當我爬起來時,看見母親的背影,在風(fēng)中顫抖著。不一會,母親抹把臉,徑直走了,沒有回頭。我在老家一住就是三年,直到我該上小學(xué)時,母親把我接回新疆。
我長大了。記得那年冬天,風(fēng)刮得呼呼得,雪下得格外厚。我胸前戴上大紅花,高高興興去參軍。母親早早起來,包好我最愛吃的韭菜雞蛋餡餃子。我喜歡吃熱乎餃子,一口氣吃了三十幾個,而母親卻一個也不吃。母親見我有些詫異,就說:媽不餓,天冷路遠,你多吃幾個!不要管家里的事,到了部隊好好干!我背著背包,來到公共汽車站,等著汽車的到來。不多時,公共汽車駛向車站。我和幾名參軍的同伴跳上車。滴滴,汽車開動了,我不經(jīng)意回頭,透過車窗,我看到風(fēng)雪中的母親,頭發(fā)、渾身已是雪白,看不見母親的臉,直覺感到母親又一次哭了。
母親的背影深深印刻在我的腦海,催我前行,讓我奮進。參軍入伍后,我也算給家里爭光:當班長、入黨、考軍校,后來考上軍校成為一名軍官,先后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六次,家里的喜報貼了不少,記者還到家里采訪,父母親上了電視,別提有多開心了!服役十六載后,我選擇了轉(zhuǎn)業(yè)。母親歡天喜地,不停和父親念叨:小偉終于回來了,我們一家人總算可以團圓了!可是,我剛剛陪伴家人過了三個春秋,就申請到基層鄉(xiāng)鎮(zhèn)去掛職了。母親安慰父親:還好,掛職就兩年,應(yīng)該很快!母親沒料到,我掛職結(jié)束返回烏魯木齊后,又主動報名去南疆駐村。母親說:南疆貧窮落后,你去了后要多為群眾辦實事!我和你爹身體都好,家里有你姐呢,放心去吧!臨行那天,我走出家門,母親卻沒來送我。我走了幾步,猛然回頭,家里的窗戶旁,母親的背影拉得很長,很長……或許,母親又一次落淚了,她不是舍不得兒子,肯定是為兒子感到驕傲和自豪。
母親的背影,讓我奮進。家國情懷都在母親的背影里了。我的根,在母親的背影里。
說來慚愧,我喜歡寫作,雖林林總總寫了不少文字,也不時有作品發(fā)表,卻很少言及父親。
父親七十有四,心中的愿景除了家就是松鶴延年了??墒歉赣H畢竟還是老了,頭發(fā)漸漸稀疏,兩鬢已經(jīng)出現(xiàn)一些白發(fā),滿臉的褶子透出無盡的滄桑。前些年,我把一些家里的黑白老照片掃描成電子版,最讓我心動的是父親剛來新疆時照的那張相片。那時,父親才十六歲,身穿一身寬大的舊軍衣,顯得瘦削,卻神采奕奕,似乎對前途和理想無限憧憬。還有一張相片是父親成家以后照的。他已經(jīng)年近而立之年,濃眉大眼,面部有些圓潤,年輕英俊,顯得慈祥又和藹。
父親經(jīng)常教育我和姐姐:我16歲從山東老家出來,你爺爺咬咬牙,把家里的80塊錢和40斤糧票都給了我。從那以后,我就沒再問家里要過一分錢!我們剛到新疆那會,住地窩子、喝澇壩水,一個月工資三十八塊九毛二分錢,養(yǎng)活一家人??!你們一定要省著花錢!
后來,我離家去上高中,要住校,每月三十元伙食費,一天合一元,一天三頓飯緊緊巴巴,五毛一份的小炒菜和我無緣,八毛一份的“紅燒肉”,我更是沒有奢望過。盡管這樣,我卻沒張口問父親多要過一分錢,生活艱苦一點,吃飽就行。我從家到學(xué)校全憑一輛“老永久”自行車,雖然也羨慕同學(xué)們的新“飛鴿”,但想想父親如此勤儉,就沒動過換輛新自行車的心思。
那時,我就一直在想,這段話我都會背了,成為家里的老黃歷,父親只要一看到我們不計劃開支,馬上就要給我們“上課”。父親也真夠絮叨了,嘮嘮叨叨講了這么多遍,他也不嫌煩。
父親的嘮叨隨處可見,而母親卻喜歡說話做事干脆利索。多年來,父親無論是大事小事,時常在母親的耳朵邊嘮叨,有時因為太過嘮叨,惹得母親不悅。父親卻依然嘮叨。每天臨睡前,他都要問母親:李鳳桂,明天早晨吃啥?要不要提前把菜從冰箱里拿出來?母親嫌他嘮叨,說耳朵早都磨出繭子了,有時候還故意不搭理父親,而父親卻不厭其煩,一遍遍問母親,直至母親做出回應(yīng),這才自言自語道:打豆?jié){吧,那得先把豆子泡上,干豆子太費刀了!直至把準備工作全部做好,父親才心滿意足上床睡覺。
我在部隊服役時,有一次,我把父親接到烏魯木齊住一段時間,我心想父親苦了大半輩子,帶他去泡泡溫泉,據(jù)說水磨溝那個溫泉里含有一些天然礦物質(zhì),對身體可好了。誰知,當我好不容易把父親領(lǐng)進浴室時,他聽說泡個澡要花三十多元,轉(zhuǎn)身就往外走。我拉都拉不住,看我還不想走,父親就一直在旁邊催促,那股絮叨勁,我難以招架,和母親一對視:走吧!
父親尤其善于精打細算,用他的話說:咱老百姓的收入是有數(shù)的,過日子就得節(jié)儉,要不,家就得?。∷?,父親愛記賬,他鎖著一個賬本,從不讓我們看。我猜測,應(yīng)該是家里的大項開支。不光是大項開支,就是日常零碎開銷,父親也格外勤儉。父親和母親的退休工資合在一起,每個月也有五千多元,可是,父母卻很少下館子,在父親看來:五六十塊一公斤的牛羊肉,沒必要買;一百元以上的鞋子,從沒給自個買過;喝了幾十年的酒,卻沒買過一瓶好酒。
吃過苦的人,往往會過日子。父親就是這樣的人,在他小的時候,趕上饑荒。家里兄弟姊妹六個,口糧短缺,只有過年的時候,家里的大鍋才會聞到肉香味,平時炒菜,奶奶用筷子在油瓶里蘸兩下,在鍋里象征性滴上幾滴清油。最困難的時候,父親的身體開始浮腫。后來,父親對我說,他小時候,年長的人會問他:“長大干什么?”父親總是扯著嗓子回答:“頓頓歹好飯!”人家又問:“歹莫飯?”父親回道:“臭魚爛蝦,粳米白面!”父親一邊講著,我卻坐不住了,用手揉了揉眼睛。父親問怎么了,我只說被沙子迷了眼,怕被父親看出我掉淚,我趕緊去洗把臉。
父親沒有用過錢包。他對那些鈔票,總是滿懷深情,目光格外柔和。他總是會按鈔票的大小面值排好順序,即便是一毛的紙幣,哪怕是皺皺巴巴的零鈔,他也會小心展開,搓平每一道皺褶,把錢理得整整齊齊。這已是父親睡前的習(xí)慣。
父親是典型的山東大漢性格,生性耿直,待人坦誠,而且是大嗓門。他樂于幫助別人,對自己的電工業(yè)務(wù)非常精通,是個高級工。我常常和父親一起維修電路,或是維修機井,無論烈日炎炎,還是刮風(fēng)下雨,只要聽說有故障,父親總是第一時間趕到,以最快速度排除。父親是不折不扣的大嗓門。他總是怕別人聽不到或是聽不清楚,習(xí)慣扯著嗓子與人交流,尤其是在喝過幾杯酒之后,嗓門就更大了。一旁的人會誤以為父親在和別人吵架。父親與人爭論問題時,特別愛較真,用母親的話是愛和人家“抬杠”。父親卻不以為然,在他看來,黑即黑,白就白,不能顛倒,不能說違心話,更不能辦昧良心的事。
父親一輩子本本分分,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從來不會為人虛假。他做不出來,也看不慣。沒成想,他的耿直招來麻煩。那年,父親得罪一名領(lǐng)導(dǎo),人家就以各種理由排擠父親。我的父親連降三級:先是免去電工班長,成為一名電工。父親不服,領(lǐng)導(dǎo)又把他調(diào)整了崗位,讓父親去燒鍋爐;父親不服軟,結(jié)果連鍋爐工的崗位也沒保住,成了在家賦閑的人,只保留基本工資。這是父親一生之中受到的最大打擊,也是最不公正的遭遇。父親有時吼著大嗓門:俺一輩子不坑人不害人,堂堂正正,電工班長干了幾十年,兢兢業(yè)業(yè),就是不會說話,不會請客送禮,竟受到如此打擊,天理何在?后來,那名干部因違紀違規(guī),受到應(yīng)有的處理。父親的工作得到妥善安排,他調(diào)到團部工作,仍舊從事他心愛的電工。
我戲謔說:“父親是因禍得福,從連隊調(diào)進團部工作,勞動強度也比以前小許多?!备赣H的眉頭舒展開來。父親退休十年,也培養(yǎng)一些業(yè)余愛好。他拉拉胡琴,每天遛彎。父親為了熟悉京劇樂譜,竟然抄起譜子。他用幾個月時間,總算抄完了,八開紙,厚厚的兩大本手抄樂譜,真不知道眼睛受過傷的父親,怎會有如此的毅力。近兩年,父親趕上時髦,開始迷上廣場舞。他的身材有些胖,跳起舞來不大協(xié)調(diào),也不大靈活,可是他卻樂此不疲,每次總是站在前三排,一跳就是一個多鐘頭。父親總是這么認真,無論跳廣場舞,還是抄譜子。無論做人,還是做事。
父親總是叮囑我,要關(guān)心國家大事,要和同志們搞好團結(jié),要注意身體,要注意行車安全……父親嘴碎,年輕時是電工班長,架線時對徒弟要求很嚴,一遍又一遍講解技術(shù)標準,要求安全操作。我入伍后喜歡上新聞寫作,父親一遍遍說:“做人要實在,寫稿子一定要真實,就像我?guī)е降芗芫€一樣,來不得半點馬虎!”我有些慣孩子,父親沒事就給我“上眼藥”:“嚴是愛寬是害,孩子就像小樹苗一樣,要打叉、修枝,否則難以長成參天大樹。所以,你千萬不能嬌慣孩子!”
我去青河縣掛職期間,父親可沒少在我面前念叨:要和群眾打成一片!多為他們辦實事!駐村期間,我經(jīng)常熬夜加班,父親說:微信上說了,別老熬夜,容易得心腦血管疾病,好身體是干革命的本錢!話糙理不糙。我都四十好幾的人了,父親還關(guān)心我到這個份上,我不由雙眼濕潤了。父親做人清白,正直善良,不貪不占,從不坑人;量入為出;勤儉持家,生活儉樸;大嗓門,底氣足,愛嘮叨。
父親愛嘮叨??墒?,這嘮叨讓我受益終生。
兒子大名單月彬,小名景佗是姥爺給起的,老人對他寄予厚望:希望長大傳承中醫(yī),像張仲景和華佗一樣,懸壺濟世,成為一代名醫(yī)。還有一個小名“大乖”,是姥姥給起的。父母親習(xí)慣稱呼兒子的大名,姥爺一直喊小名,姥姥覺得還是“大乖”最好。
兒子胖乎乎,臉上肉嘟嘟,笑起來有一個小酒窩,很是惹人疼愛。誰見都說我們爺倆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每次下班回來,景佗總是很歡喜迎上來。當他會說話后,給我說的最多的一句是:愛爸爸!我就回一句:愛景佗!他沒夠,把小嘴對著我臉上一陣親。那會,我經(jīng)常在想,這就是天倫之樂吧。
景佗上幼兒園時,班里開了傳統(tǒng)文化課,他學(xué)習(xí)了弟子規(guī)。一天,我下班回家,剛進家門,兒子到門口來迎我,又從鞋柜里取出一雙拖鞋,說道:“爸爸,換上拖鞋吧!”我當時眼窩子一熱,勞累一天的疲憊一掃而光,不由對兒子大加贊賞幾句。兒子卻說起大人話:“爸爸,這是我應(yīng)該做的,有一個叫黃香的,為了讓他的父親安心睡覺,夏天幫父親把床鋪扇涼快,冬天為父親暖被窩,我要向他學(xué)習(xí)!”我怔住了,看著兒子的小臉,久久沒有挪開。
我感到意外的不止如此。兒子開始喜歡“管閑事”了。有時,當我關(guān)上車門準備離開時,景佗卻總是不忘提醒我:“爸爸,有一個車窗還沒關(guān)呢!爸爸,別忘了鎖車門呀!”有一次,我把車停在樓下,沒關(guān)車門,就先搬東西上樓了。景佗提醒我,我卻沒聽,到了樓上進房門,景佗卻向我聳聳肩說:“車,沒有了!”我問何意,兒子一本正經(jīng)說道:“我明明提醒你鎖車門,你卻不聽我的,真不知道你們大人是怎么想的,這下好了,車,沒有了!肯定會丟的!”一席話惹得全家人忍俊不禁,哈哈大笑。從那以后,我從未忘記過鎖車門、關(guān)車窗。景佗那句:車,沒有了!就像警句一般,時時提醒我做事要嚴謹細致,聞過即改。后來,兒子指著弟子規(guī)課本上的一段:“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fù)諫……”五歲的兒子,竟然帶著我一起學(xué)傳統(tǒng)文化,而且兒子總是學(xué)以致用,對父親的疏忽大意明察秋毫,發(fā)現(xiàn)就好言相勸,直至糾正為止。景佗如同一面鏡子,令我自省。
在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下,給爸爸夾菜,給長輩洗腳,幫著洗碗、自己洗襪子……景佗無所不能,我深感欣慰。
景佗繼承了山東人的仁義忠厚的秉性。在幼兒園,景佗從不欺負別的小朋友,對小動物也疼愛有加。有一回,我領(lǐng)著景佗在街上走,看見有幾個孩子在戲耍、欺負一只小狗,景佗就上前勸阻:“你們不可以欺負它!”有一個小男孩不服氣問道:“為什么!你是它什么人,憑什么管閑事!”景佗一臉正氣回答:“它是我的好朋友,所有小動物都是我們的好朋友!”
景佗三歲時,我去到鄉(xiāng)鎮(zhèn)掛職鍛煉,一去就是兩年。這期間,兒子生了幾次病,我都不在他身邊。聽家人講,景佗生病從沒為吃藥犯過愁。藥放在面前,景佗接過來,眉頭都不皺,一口就喝掉了,喝完還會說:“喝了藥病就好了,要不然爸爸知道我生病會很心疼的!”有一次,景佗發(fā)燒,扁桃體發(fā)炎。夜里,景佗自言自語:“我吃了藥咋還不好,我得快點好,要不爸爸會擔心的!”第二天,姥姥帶景佗去醫(yī)院看病,景佗不想打針,他小聲和護士商量:“不打針行嗎,給我吃藥吧,我吃藥吃的可好了,吃了藥就好了嘛!如果一打針,爸爸還以為我生大病了,他上火了咋辦?”一旁的姥爺、姥姥竟無言以對,姥姥心疼一個勁抹眼淚。
去年春節(jié),我背起行囊,到南疆駐村。所謂駐村,吃住在村,與農(nóng)民交朋友,為群眾辦實事,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暑假來臨時,我把景佗接到了村里。在阿克蘇機場,我見到了兒子,幾個月不見長高了。景佗見我來接,撲到我的懷里,把嘴唇緊緊貼在我的臉上,久久不愿分開。在回村里的車上,我和景佗坐在最前排,他高興地不能自已,一會就讓我抱抱,還要和我頂牛牛,父子情深可見一斑。
食堂多加了兩個菜,兒子吃的高興,在院子里與“小白”——那只歡快的小狗嬉戲,童趣一片。晚上,我摟著景佗,不覺得床小。白天,我利用空閑時間輔導(dǎo)兒子做作業(yè),他很乖,很認真。閑暇時,隊友們會帶景佗到菜園里采摘蔬菜,景佗端個盆子,總是摘得滿滿一盆。我們到村民家做客,在葡萄架下吃飯,景佗吃得格外香甜。兒子還是頭一回到農(nóng)民家吃飯,而且是坐在葡萄架下,別提有多開心了!景佗還自己動手做烤肉,烤出的羊肉串味道還不錯,或許是村里的燒烤用的是木頭,風(fēng)味與眾不同吧。那天的抓飯、烤肉格外香,景佗吃得十分開心。傍晚,村里的男女老少跳起了歡快的麥西來甫,景佗也隨著樂曲和孩子們載歌載舞,玩得十分開心。
景佗是個攝影迷,在村委會院子,他總是喜歡把鏡頭對準村民,而村民也樂意讓他拍照。他給村會計拍過的照片,堪稱精品。在村里住了一段時間,景佗在村里也有了玩伴,雖說他和村里的維吾爾族小孩語言不通,可在一起玩泥巴、打玻璃球,一樣玩得很開心。村里蚊子多,把景佗叮了十幾個包,景佗卻不說癢不喊疼,問他為什么,他說:能和爸爸在一起玩泥巴,受點罪也沒啥!
今年暑假,考慮到兒子偏胖,我把景佗送去少年軍夏令營接受鍛煉。訓(xùn)練他們的劉教官微信里講,單月彬很勇敢、很堅強,唯一一次掉眼淚是讀了你給他寫的信。我打開電腦,又看了看自己寫給兒子的那封家書。
單月彬戰(zhàn)友:你好!
稱呼你為戰(zhàn)友,是因為你已經(jīng)穿上了軍裝,在少年軍營里接受鍛煉。還因為爸爸年輕時也曾戴上大紅花參軍入伍,曾在部隊這所大熔爐里鍛煉了16年。所以,親愛的孩子,爸爸今天要稱呼你為“戰(zhàn)友”,盡管,你還不是一名真正的“兵”,但你已經(jīng)有一點兵的樣子了。
兒子,你從小就很可愛,和爸爸簡直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神奇的基因,決定了你和我長相乃至神態(tài)非常相似,而你像另一個我,成為我生命的延續(xù)!你姥爺寄予你厚望,為你取了個小名叫景佗:姥爺希望將祖?zhèn)鞯闹嗅t(yī)傳給外孫,希望外孫將來如張仲景和華佗般,神醫(yī)本領(lǐng),懸壺濟世,故各取一個字叫景佗。
因為工作原因,爸爸去基層鄉(xiāng)鎮(zhèn)掛職兩年,那會你才三歲,你打電話給我說:愛爸爸!我問:為什么?你說了理由:你去了那么遠的地方,很辛苦,我一直想你啊!我對著話筒,竟一時無語,全身暖融融的。
思念是一種痛,卻也是一種幸福。掛職兩年,既鍛煉了我,也鍛煉了你!后來,爸爸又到南疆駐村,如今已是第二個年頭了,你也在放假時到村里來看了爸爸三次,爸爸心里暖暖的。農(nóng)村條件差,因蚊蟲叮咬,你已是“傷痕累累”,渾身是包,可你卻不怕吃苦,愿意和爸爸一起并肩戰(zhàn)斗,讓爸爸著實心里感動。
俗語道:有苗不愁長。眨眼的工夫,你已經(jīng)八歲半了,開學(xué)就該上三年級了。偶然一個機會,你的同學(xué)的父親把少年軍夏令營介紹給我,我認為這是個讓你接受鍛煉的好機會,毫不猶豫給你報了名。相信你已經(jīng)開始學(xué)習(xí)整理內(nèi)務(wù)、參加隊列訓(xùn)練、幫廚……高度集中統(tǒng)一的軍營生活,必將讓你受益一生,你將在那里收獲勇敢、堅強,珍惜來之不易的糧食,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明白團結(jié)就是力量……軍營是所大學(xué)校,你將收獲滿滿。
兒子,當你參加少年軍成為“戰(zhàn)狼隊”掌旗手的那一剎那,我把你當成了我。兒子,生命里有了當兵的歷史,一輩子也不會感到懊悔!
你的戰(zhàn)友:單偉
2018年8月7日
那一期,景佗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少年軍夏令營結(jié)業(yè)。
我時常在想,父子情深,于我和景佗而言,再為貼切不過。我每次休假回烏魯木齊,都會好好陪一陪兒子,當問及最想吃什么時,景佗總是不假思索答道:蒸面!于是,我的“老單家”蒸面越做越有心得,成為家里的招牌飯。
景佗喜歡親吻我,是那種熱烈地親吻,我總是說:愛景佗!就是為了聽到兒子的那一聲回應(yīng):愛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