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4 月29 至6 月28 日, 旅美華人賞石收藏家胡可敏女士捐贈給上海博物館的文房供石在上海博物館展出。
上海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shù)博物館,館藏文物近百萬件,尤其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譽。
2018 年,胡可敏向上海博物館捐贈的各類供石和仿石清供78 件,有靈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等經(jīng)典石種,也包括多種地方石種和陶、銅、玉、木等其他材質(zhì)的類石清供,多有原配或舊配座架,一些供石上還有前人題刻,極富觀賞和收藏價值,支持了上博在中國傳統(tǒng)文人藝術(shù)方面的研究與展示。上博從館藏中挑選了清高鳳翰銘“小方壺”石與吳湖帆繪《小方壺石圖軸》,以及明陳洪綬、藍瑛、清惲壽平、高鳳翰諸家繪制的賞石主題畫作,與該批文房供石同時展出。
此展舉辦,是主流收藏與觀賞石最為積極和投入的一次互動。
其一,如何讓小眾成為高端大眾?胡可敏除了捐贈上博外,還先后向美國華盛頓國家植物園盆栽及盆景博物館、紐約斯坦頓中國花園、紐約華美協(xié)會、耶魯大學(xué)美術(shù)館、沃斯特美術(shù)館等處捐贈中國供石。且自1998 年以來,她在美國出版和參與出版了《供石觀》《從素園石譜看中國古代供石》《現(xiàn)代中國供石收藏手冊》《頑石山房藏石心路》《石魂——中國古代賞石》等多本關(guān)于中國供石的圖書。
其二,未來如何安排你的藏石?國內(nèi)迄今為止,博物館、美術(shù)館和各級政府文化單位接受觀賞石捐贈的非常少,而我們都是石頭暫時的保管者,以后交給誰來保管?這是每一位老年賞石愛好者都面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