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國,封 春
(佳縣水土保持工作隊,陜西 佳縣 719200)
陜西省榆林佳縣山丘連綿,屬黃土丘陵溝壑區(qū),縣內經濟以農業(yè)種植為主,由于地理基礎差,坡耕地水土流失嚴重,作物產量低而不穩(wěn)。近年來,在中、省、市的大力支持下,佳縣始終把以梯田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農田建設作為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產條件、促進農業(yè)增效和農民增收的戰(zhàn)略抉擇。
方塌項目區(qū)位于佳縣西北方塌鎮(zhèn),距縣城區(qū)約40 km。項目區(qū)總面積85.09 km2,水土流失面積84.09 km2(見表1),耕地面積41066 畝,涉及方塌1 個鄉(xiāng)鎮(zhèn),含楊塌村、任家溝村、沙坡坬村、余山村等18 個行政村,海拔介于1020.0 m~1352.0 m 之間,相對高差332.0 m。
坡耕地總面積11993.00 畝,占耕地總面積的29.21%,5°~10°有3265.01 畝,占耕地面積的27.22%,10°~15°有5432.95 畝,占耕地面積的45.30%,15°~25°有2829.78 畝,占坡耕地面積的23.60%。現(xiàn)狀坡耕地較多,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差,基本上沒有保土攔蓄功能。根據土地利用現(xiàn)狀調查和統(tǒng)計,目前急需進行治理,且能夠落實治理的坡耕地面積8370 畝。
針對項目區(qū)坡耕地坡向大體一致,坡度主要分布在5°~15°的情況,結合坡耕地分布特點和實際地形,以村莊為中心,以道路為骨架,由近及遠,向周邊輻射,集中布設梯田,同時田塊與村莊、田塊與田塊之間根據生產需要布設生產道路和排水溝,在重點村,示范點的新修梯田地埂修排水溝,減少降水對地埂的直接沖刷;在村莊周圍、新修梯田地頭、生產道路等有集水條件的地方布設集雨水窖。示范點選擇在坡耕地較為集中、交通比較便利的沙坡坬和余山。
表1 方塌鎮(zhèn)水土流失現(xiàn)狀表
沙坡坬示范點:沙坡坬示范點位于方塌鎮(zhèn)南部偏東,涉及沙坡坬村、崖窯坬村、喬則焉村和興莊村。布設土坎梯田1041.45 畝,在5°~10°的坡耕地上布設土坎梯田702.90 畝,在10°~15°的坡耕地上布設土坎梯田338.55 畝。
余山示范點:余山示范點位于方塌鎮(zhèn)東南部,涉及余山村、尚寨村。布設土坎梯田1048.35 畝,其中在5°~10°的坡耕地上布設土坎梯田885.75 畝,在10°~15°的坡耕地上,布設土坎梯田162.60 畝。
2.2.1 設計原則
梯田布設應近村、近路,相對集中連片,坡面比較完整,溝蝕程度低,地面坡度小于15°;依據山形地勢,大灣就勢,小灣取直,沿等高線布設,田面盡量寬大,便于機修和機耕;以道路為骨架劃分耕作區(qū),路旁修筑排水溝,道路相互連通;對地形有波狀起伏的地塊,耕作區(qū)應順地勢,區(qū)內梯田埂線亦隨之略有弧度,不要求一律成直線。
2.2.2 設計標準
水平梯田的設計防洪標準為10 年一遇6 h 最大暴雨,設計減少徑流90%、減少泥沙95%以上;根據《榆林地區(qū)水文手冊》查得實施區(qū)10 年一遇6 h 最大暴雨量為87.4 mm。
2.2.3 典型圖斑選擇
在項目區(qū)選擇具有代表性的380 號和456 號圖斑作為典型地塊進行梯田設計,兩塊小斑均位于村莊及道路周邊,交通方便,地塊完整,地形起伏狀況、地面坡度均具有典型代表性。
380 號小斑屬于沙坡坬示范點,面積31.35 畝,地面坡度在10°~15°之間,共劃分10 個田塊;456 號小斑屬于余山示范點,面積80.60 畝,地面坡度在5°~10°之間,共劃分11 個田塊。
圖1 380 號380 號小斑平面布置圖
圖2 456 號小斑平面布置圖
2.3.1 斷面設計
梯田設計為土坎梯田,斷面見圖3。
圖3 坡改梯標準斷面圖
圖中:Α 為原地面坡度,(°);Β 為梯田田坎坡度,(°);H為梯田田坎高度,m;BL為原坡面斜寬,m;Bm為梯田田面毛寬,m;B 為梯田田面凈寬,m;Bn為梯田田坎占地寬,m;b 為田埂頂寬,m;b′為田埂底寬,m;H 為田埂高度,m。
(1)田面寬度
田面縱坡比不大于1/200,田面不均勻高差應小于0.3 m,田面寬度一般15 m 以上,應根據地面坡度、土層厚度等因素,按照坡度緩田面寬,坡度陡田面窄的原則確定;田塊長度應隨地形而定,為防止田塊長度過長,徑流集中沖刷,沿縱向每隔30 m~50 m 應修橫向軟埝,埝頂應低于地??;
根據工程量大小、埂坎占地等因素,確定在5°~10°坡面上修筑田面平均寬為26 m 左右,10°~15°坡面上修筑田面平均寬為16 m 左右。
(2)田坎坡度及高度確定
根據規(guī)范,梯田田坎為單式,田坎坡度取65°,田坎高度計算公式:
經計算:380 號圖斑10 塊梯田,田坎高在2.8 m~4.4 m 之間;456 號圖斑11 塊梯田,田坎高在1.5 m~4.0 m 之間。
(3)地埂斷面設計
德育是一種喚醒教育,德育的過程就是生命喚醒的過程。這一過程可以強化個體的生命意識,挖掘個體的生命潛能,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發(fā)展。無論英語教師還是其他教師,都有必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方面的知識。教師在教學中除進行語言講授外,還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不僅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教學內容和德育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還要善于設計學生易于和樂于接受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和誘導。在德育過程中以教師人格塑造學生人格,因為教師高尚的人格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的成才具有重要作用。
采取標準設計,地埂為梯形斷面,高度確定0.5 m,頂寬為0.5 m,內坡1∶1,外坡與梯田田坎坡度相同。
2.3.2 工程量計算
(1)計算方法
根據典型圖斑1∶1000 地形圖測量,將每個圖斑劃分若干田塊,每個田塊按10 m×10 m 的方格網,采用CASS 軟件“方格網”法計算挖填土方量和確定開挖等高線。
田坎側坡的選定,田坎側坡以穩(wěn)定、少占地為原則。田坎越高,田坎外側坡越緩,項目區(qū)為沙質基礎,外坡比采用砂基穩(wěn)定坡比1∶1.5。田坎坡面上覆粘土厚度不得小于0.3 m。
水平田塊土方量計算:
V1=(B/2×H/2×K)/2=1/8×BHK=1/8[BS/(ctgα-ctgβ)]式中:S 為田塊總面積,K 為田塊長度,K=S/B。
土質田坎土方量計算:蓄水埂田塊由田面、蓄水埂組成,在進行田面平整后,還需人工夯實、修筑蓄水埂。
①田坎斷面面積:
②田坎土方量:
③蓄水埂斷面面積:
④蓄水埂土方量:
式中:K 為田坎長度。
土地平整總土方量為:
經計算:380 號小斑10 個地塊,挖方量為9729 m3,填方9729 m3,畝均土方量為310.34 m3,10 個地塊地埂總長度13 91 m,畝均 44.37 m;456 號小斑 11 個地塊,挖方量為27097 m3,填方27097 m3,畝均土方量為332.09 m3;11 個地塊地埂總長度2896 m,畝均35.49 m。
(2)典型圖斑設計成果
依據對項目區(qū)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坡改梯的板塊進行設計,結果見表2。
表2 380 號圖斑典型設計成果表
表3 456 號圖斑典型設計成果表
2.4.1 排水溝設計
道路內側修筑成砌磚排水溝,采用梯形斷面,上口寬0.5 m,底寬0.3 m,深0.4 m,排水溝根據地形情況可布設雙側排水溝或單側排水溝,在排水溝縱比降大于5%的路段,每降20 m修減速隔擋和消力設施。排水導流至天然溝道內,共修筑排水溝4.75 km。
2.4.2 水窖設計
修建在村莊、路邊及田間地頭等徑流匯聚的地方,收集雨水,蓄水主要用于田間作物噴灑農藥需水等水源;設計依據《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guī)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16453.4-2008),設計標準為采用10 年一遇6 h 最大暴雨。
水窖容積按照《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術規(guī)范》(SL267-2001)蓄水工程容積計算:
式中:V 為蓄水容積,m3;W 為年供水量,40 m3;a 為蓄水工程蒸滲漏損失系數,取0.05;K 為容積系數取0.95。
經計算,水窖容積為40 m3。
水窖采用地埋式全封閉磚砌形式,設計容積為40 m3,尺寸為長8 m,寬2.5 m,深2.5 m(其中水深2.0 m),M7.5 漿砌磚結構,側墻、底板厚厚為37 cm,窖體基礎用3∶7 灰土夯墊,厚度為30 cm,池內壁采用1∶2 防水砂漿抹面,頂部覆蓋樓板。水池一側設檢修孔,孔口直徑0.7 m,深1.5 m。池頂覆土0.3 m。
方塌項目區(qū)坡耕地改造為梯田后,能夠加厚活土層,提高攔蓄能力,可使原有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減輕項目區(qū)及下游地區(qū)的自然災害,每年可增加蓄水能力23.52 萬m3,可減少3.81 萬t 的泥沙下泄。因此,在方塌項目區(qū)開展大規(guī)模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是治理水土流失,減少泥沙,減輕洪澇災害,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關鍵措施。
此次選擇的典型圖斑380 號、456 號分別代表項目區(qū)內不同坡度坡耕地,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坡耕地改水平梯田,配套灌溉措施采用排水溝結合集雨池的方式,通過典型圖斑的設計,給其他斑塊的具體實施提供依據。項目區(qū)規(guī)劃土坎梯田151 個圖斑8370 畝,每個圖斑所處的地理位置、耕作方式或多或少有差異,因此此次選擇的典型圖斑設計只能作為項目區(qū)的圖斑的共性參考,在進行整體的梯田設計時可適當參考,具體要根據圖斑的具體情況進行治理,參考其共性剔除特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