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瀟雨
朝鮮的女性們享受生孩子前3個月、生孩子后5個月的產(chǎn)假,在孩子2歲前,每天還能早1個小時下班、晚1個小時上班,以便在家照顧孩子。
前年,我在北京的酒館和朋友聊天,聽他講幾年前去朝鮮跑馬拉松的故事。
一年一度的平壤馬拉松,是他僅有的和朝鮮人民直接接觸的機會,當時不分國籍,各種人擠在一起慶祝。晚上,他還能從酒店溜出去到KTV唱歌。KTV提供伴唱服務,兩個朝鮮女孩進來,客人能拉著她們的手唱。
在他的描述里,朝鮮有種真誠又可愛的氛圍。后來我報了丹東市的旅游團,坐火車去朝鮮。
“大背頭”和“600工分”
我們的旅游團30多人,年紀最大的是個退伍軍人,他的戰(zhàn)友參加過抗美援朝戰(zhàn)爭;最年輕的是一對大學生情侶,對朝鮮好奇。
分配給我們的導游是個年輕女孩,還不到30歲,個子不高,穿包臀裙、絲襪和高跟鞋—這是朝鮮女性上班族的標準打扮。她的中文很好,還會唱好幾首閩南語歌。
火車出發(fā)的地方,遼寧省丹東市,和朝鮮只隔了一條河。但導游從來沒走出過朝鮮,朝鮮人去外國只有公派這一條途徑。
我出發(fā)去朝鮮的前一晚,剛好趕上丹東市的國慶煙花秀活動。到了傍晚6時多,孩子們被父母牽著、騎在爸爸的脖子上往河邊走;7時,煙花秀準時開始,而這個時間點,對面朝鮮的燈已經(jīng)全黑了。后來我才知道,因為電力不足,朝鮮的村民們很少在夜里點燈。
第二天,坐火車進入平壤,會路過朝鮮的田野,在旅游介紹冊里,這是“欣賞美麗的朝鮮田園風光”。但我們一行人期望看到更多的東西,偶爾路過的田埂上有朝鮮人在勞動,馬上能引起車廂里一陣騷動。車開得不快,農(nóng)民看到列車會朝我們招手,孩子們跟著車跑,對他們來說,列車是時尚之物。
接下來的幾天里,我們見到的朝鮮人和在列車上看到的別無二致,整齊貫穿在朝鮮的方方面面—他們有近乎統(tǒng)一的身高、發(fā)型和打扮,甚至是說話問好的姿勢。2015年,朝鮮頒布了一項指令,要求男性公民效仿金正恩的“大背頭”發(fā)型,將頭頂?shù)念^發(fā)向后梳,并將耳際的頭發(fā)刮掉;而婦女同樣被要求效仿金正恩妻子李雪主的短發(fā);可以破例不遵守新規(guī)定的,是演員。
一個典型朝鮮青年的一生是:3歲后被送到幼兒園托管,每周末能回家生活一天,然后是小學、初中、高中,上午上課,下午學音樂、舞蹈或是體育。當然,這些都是國家出錢,畢業(yè)包分配工作。農(nóng)民一年需要勞動300天,能攢300個工分。如果干得多,一天能拿上好幾個工分,村子里最勤勞的女孩被叫作“600工分”。
工分能兌換票,在朝鮮,普通人買東西都要憑票—煙票、襪子票、肉票、高跟鞋票……到了三八婦女節(jié),國家還會供應免費的化妝品。每個人每個月有28斤大米、800克肉和一天一個雞蛋。我馬上在心里做了個計算,按照三口之家,一個月就是兩公斤半的肉,差不多相當于我吃兩頓火鍋。
當?shù)厝藳]有工資的概念,單位發(fā)錢叫“生活費”。帶我的導游,每個月有相當于人民幣2000元的生活費。我們?nèi)サ搅水數(shù)厝说纳虉?,在朝鮮,商場也分成本地商店和專供外國人的商店,外國人不能在本地商店購物。我在“本地商店”翻開一件大衣的價格標簽,發(fā)現(xiàn)導游一個月的生活費也只夠添置兩件大衣。
沒有韓國,只有“南朝鮮”
朝鮮也有農(nóng)貿(mào)市場,導游把它形容是“資本主義的尾巴”,但是“目前還需要這個尾巴”。這個資本主義的尾巴也不是隨時可以開門,每個月只能開4天,因為“天天開的話,農(nóng)民什么時候掙工分呢?”
一旦結(jié)婚,單位給分房子,少生孩子分小房,多生孩子分大房。朝鮮的女性們享受生孩子前3個月、生孩子后5個月的產(chǎn)假,在孩子2歲前,每天還能早1個小時下班、晚1個小時上班,以便在家照顧孩子。生孩子是朝鮮女人的重要工作,如果誰能生8個孩子,還能獲得“英雄母親”的光榮稱號,和“共和國英雄”“勞動英雄”一起享受英雄稱號。
而隔壁,韓國的生育率已經(jīng)跌破了1,相當于平均每個韓國女性生不了一個孩子,隔著三八線劃出來的兩個國家形成了巨大的鴻溝。在朝鮮,“韓國”也是違禁詞,他們的統(tǒng)一稱呼是“南朝鮮”,并且下一句是“希望他們早些回歸”。
令我意外的是,朝鮮人不避諱談論他們的“南朝鮮”,街道上到處能見到韓國的產(chǎn)品,三星的標志出現(xiàn)在空調(diào)上。朝鮮的國家地圖覆蓋韓國,沒有中間那道國境線,導游說“實現(xiàn)國土統(tǒng)一的地圖,我們朝鮮人民盼望著”。她還現(xiàn)場唱了幾首朝鮮語的歌,表達渴望團圓的情感。即便作為一個游客,面對這樣的情景多少有點動容。
導游很樂意提起韓國的話題:至今,統(tǒng)一大街上建了4萬套住房,“等著南朝鮮的人民過來,希望等著朝鮮實現(xiàn)國土統(tǒng)一的那天”。
我們?nèi)サ桨彘T店,導游介紹去年金正恩和文在寅的會面,那條分界線,他們“踩過去踩過來”,現(xiàn)在“當然我們不能踩過去踩過來,要隔著50米看,但是我們相信來看的人多了,總能踩過去踩過來”,希望“未來這條分界線總會消失,我們朝鮮人民歡迎這一天”。
而另一面,是他們對于美國的態(tài)度。朝鮮的博物館嚴禁拍照,可能是因為內(nèi)容太刺激。我們參觀的抗戰(zhàn)博物館,掛著一幅美國士兵的照片,他正被兩個朝鮮士兵架住跪在地上,臉上還帶著血跡,腿看起來也傷得不輕。講解員激情昂揚地介紹,這個美國佬“為保住自己的一條狗命死命逃跑,但是被我們的人民軍戰(zhàn)士活活抓獲了”。
在車上,導游介紹“三八線”,是“把美帝國主義從38度線往南趕了12公里”。我們開車的途中,有一小段超過了38度線,這叫“雄赳赳氣昂昂開過38度線”。
一場盛大的演出
盡管到了朝鮮,游客也是住在外國人專用的酒店,搭地鐵時坐在外國人專用的車廂。我們不能和當?shù)仄胀ㄈ私涣?。當?shù)厝藦某r的其他地區(qū)進入平壤,需要申請,類似我們進入朝鮮需要簽證。
外國人在朝鮮旅行只能跟團,每個旅行團的行程大同小異,其中有幾個必需的項目,都是參觀。
我們被帶著進入一個村子里,先參觀幼兒園,然后是村民的房子。幼兒園里,孩子們正在跳舞,我們的旅游團走得太分散,最早到的一批已經(jīng)看完了跳舞,最晚一批過去的時候只剩下尾聲。老師語氣溫柔地問孩子們:“要不要再跳一次呀?”孩子們鼓著手說好,于是又跳了一次。等下一批旅游團過來,孩子們可能還要重復一次舞蹈。
接下來,導游又帶著我們進了專供游客參觀的房子。男主人在客廳等著我們,用中文介紹,這房子里的一切都是國家分配的,從房子到冰箱、電視、臺燈、床單,并感嘆自己生活幸福。20多個游客擠到他兩室一廳的房子里,有人打開了冰箱,見里面真的有食物,滿意地點了點頭。
我們被帶著進入的另一所學校,從進大門開始,操場上有男孩在踢足球;宣傳欄前有幾個學生圍著看報紙;走上樓,樓梯拐角女孩在談論物理題,她們都很漂亮。走進最大的教室,臺上有孩子們在表演,從唱歌、跳舞到手風琴、鋼琴,1個多小時的演出,看起來都很完美。導游在旁邊介紹,朝鮮的孩子們都要學習才藝,孩子們不僅成績好,也要身體好。
走出表演廳,我看到那幾個討論物理題的女孩還在,并且還在討論同一道電荷的題目。這出“朝鮮孩子學習、生活很幸?!钡膭∧?,令人印象深刻。
這里的一切多少有些夢幻,比如朝鮮人引以為傲的科學家大街和科學家大樓,導游說這里住了平壤的科學家、音樂家和藝術(shù)家。在她的形容里,科學家們都住在一棟大樓,晚上還能交流學術(shù)問題。有個團員來找我借相機,“你的鏡頭可以拍到他們的屋子嗎?”
據(jù)他觀察,科學家大樓的陽臺沒有掛衣服,窗戶都關(guān)著,還拉了窗簾。我們把手機放大到最大尺寸,沒能看清屋子里到底有沒有人。
即便去了朝鮮,我覺得和站在對岸的丹東看這里,比起來只是縮短了觀看的距離,并未能和朝鮮人更深入地交流。作為游客,我們被允許搭一站地鐵,地鐵最深的地方有120米,相當于40多層樓的高度。搭電梯下去的時候,對面正有朝鮮人搭電梯上去,像回轉(zhuǎn)壽司店轉(zhuǎn)著圈給人們展示的食物一樣。旅游團有個阿姨舉著手機,把圖畫放大,拍攝他們每一個人的臉。對面的人看起來也習以為常了,不動聲色地看著我們。
我們被要求隨時跟著導游,只有一次例外:在中朝友誼塔,我們可以自由參觀。我沒有登上那個高塔,而是沿著廣場一路走,后面有一條河。在河邊,我看到了3個蹲在地上抽煙的男人,他們被太陽曬得很黑,個子偏矮,臉上有歲月賦予的褶皺,不像被展示的朝鮮人一樣帥氣漂亮??匆娢易呓?,這幾位朝鮮人騎上自行車溜了。
旁邊有兩個高中生趴在欄桿上看河,我靠近他們,和他們一起趴了一會兒。
河邊風很大,對岸是朝鮮的廣場,再向遠延伸,是中國的丹東市。我和兩個朝鮮高中生一起,吹著從丹東過來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