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忙踏槐花猶入夢

      2020-11-20 01:39:58
      雨花 2020年6期
      關鍵詞:法國梧桐李商隱梧桐

      劉 瓊

      漢語里許多詞確實天生帶感。姨媽是這樣,槐花、桑梓也如此。槐花和桑梓的“感”,源自“集體有意識”。“集體有意識”是代代相傳包括書本教育的結果,詩人或作家,往往是“集體有意識”的釀造者、添油加醋者和最佳傳媒。

      桑梓好理解。以散文《永州八記》而名的柳宗元,詩歌也寫得灑脫傳神,比如離開永州前一年所作的《聞黃鸝》一詩,寫景敘事歷歷在目,憶舊抒情悲欣交集。“鄉(xiāng)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思鄉(xiāng)情深,末章點題。桑和梓都是原生于中國的高大繁茂、美觀實用的落葉喬木,在長期的農(nóng)業(yè)社會里,農(nóng)耕民族聚族而居,凡“五畝之宅”皆由父母長輩沿墻種植桑梓。因此,背井離鄉(xiāng)的游子,往往用桑梓指代家鄉(xiāng)。又因桑梓多為父母長輩所植,早在《詩經(jīng)·小雅·小弁》里,就有“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之類的字句?!对娊?jīng)》分“風”“雅”“頌”三部分,“風”是民歌,“頌”是祭祀音樂,“雅”被譽為周人的“正聲雅樂”。以時間劃分,又分“大雅”“小雅”。“小雅”的作者身份,大多介于“風”和“頌”的作者之間,或可稱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中產(chǎn)和中等收入階層。在讀書識字還是奢侈品時期,這個階層,大概囊括了絕大多數(shù)讀書人。所以,從文本的角度,“小雅”對于時人的精神世界和經(jīng)濟生活具有較為細致的描寫。比如,在《詩經(jīng)·小雅·南山有臺》里,“南山有桑,北山有楊。樂只君子,邦家之光。樂只君子,萬壽無疆”這六句,與前后六句共十八句,在形式和內容上既對稱又互補。南北對仗,以桑和楊等植物起興,幫助句式平衡,重點是后面提出的樂只君子、安邦興民、萬壽無疆等等?!对娊?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可以看出,在四六句里,作為植物的桑梓,這個時候已經(jīng)受到君子般的禮遇??梢?,雖然“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一沙一天堂”,可以“齊物論”,但人是有分別的世界,在人的世界,對于萬事萬物包括植物世界,逐漸對應出各種等級。動植物等級的最初形成,應該有賴于動植物和人類關系的疏密和人的好惡。

      古代中國是這樣,西方國家也是這樣。有時候,東西方在“集體有意識”的釀造中,因為際遇和環(huán)境差別,產(chǎn)生截然不同的結晶。菊花在東方文化里有“君子”“高潔”之譽,美國人類學學者魯思·本尼迪克特研究日本的學術著作,書名就叫《菊與刀》,但在西方文化里,菊花是忌諱,與死亡相連,常在墓園栽植。所以,人類學的一個研究面向,就是追溯人類今日特質的源頭和演變。

      受到《詩經(jīng)》禮遇的桑梓,對于人類,除了富有文化價值,本身確實具有實用功能。桑樹也稱農(nóng)家桑,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關系密切。桑葉可飼蠶,桑果是美食,桑木是上好的建筑用材和家具原料。在長久的農(nóng)業(yè)中國時期,大概只有茶,可以與絲的經(jīng)濟地位相媲美。因為茶和絲綢等本土物資而產(chǎn)生的對外貿易通道稱為“絲綢之路”?,F(xiàn)代工業(yè)的特點是“大規(guī)模”“快速”,而種桑養(yǎng)蠶有自己的周期,依循的是古典時期自給自足的生產(chǎn)生活節(jié)奏。隨著現(xiàn)代紡織工業(yè)發(fā)展,原料來源多元化,絲綢和蠶農(nóng)的地位已經(jīng)急劇下降。這幾年,因為各種原因,“絲綢之路”這個具有開放指向的概念倒是又大熱起來。

      詩人都有自己的取景框,有擅長的詩體詞牌,有愛用的物象。索緒爾的語言學結構理論主張從語詞結構的角度研究文本,索緒爾的語言學理論要跟弗雷澤的人類學理論結合在一起,才更有意思。

      吐絲結繭必須有蠶,飼蠶的桑樹被廣泛栽種之際,桑麻生活也成為“集體有意識”里的田園牧歌,而被傳誦。關于桑麻的詩詞很多,“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之類不贅述了,值得一提的是明代王祎的《憶別曲(二首)》。江浙是絲綢產(chǎn)地,桑樹和桑葉對于生于浙江義烏的詩人王祎既熟悉、親切又富有記憶,他自己給這種“集體有意識”加了新味。“桑葉成蠶蠶作絲,絡絲織作綾滿機。欲將裁作君身衣,恐君得衣不思歸?!边@是第一首。描寫從桑葉到成衣的過程,突然停頓、轉彎,因為離愁產(chǎn)生了復雜的思戀情感,既關心戀人的溫飽,又擔心其遠游不歸。描寫人類復雜微妙的情感,這才是有追求的詩歌寫作的重點。如果說《憶別曲》第一首還在本事上做文章,第二首則完全是喻事?!暗偷烷T前兩桑樹,憶君別時桑下去。桑樹生葉青復青,知君顏色還如故?!眱墒锥家云拮踊蛞粋€有交情的女子的口吻,寫到物,如桑樹、桑葉、絡絲、裁衣,寫到情,如離愁別恨。讀古詩,字面是一層意思,是物,是象,字面背后是另一層意思,是情,是境。從物象到情境,中間是創(chuàng)作主體,關聯(lián)的是主體的眼界、情感和價值觀。王祎經(jīng)歷元明兩朝,被朱元璋起用后,曾與宋濂同修《元史》,后又受命赴云南招降梁王,并在招降過程中被殺。由經(jīng)歷可推知,王祎文辭雅正,學識廣博,并且有政治抱負,有膽略勇氣。了解王祎其人,再讀其詩,就能透過桑葉這類具有典型價值取向和情趣情感的字句,理解第二首《憶別曲》的喻意,了解詩人的本心。詩人是借寫戀人相思之苦,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同時向君王表白復雜環(huán)境下堅貞不移、專一用心的心志。王祎死后被朝廷追謚“忠文”。

      江浙不僅是古典詩詞的天下,也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半壁江山。又過了將近六百年,王祎的浙江同鄉(xiāng)茅盾,在短篇小說《春蠶》里,以桑葉豐收后的江浙蠶農(nóng)為對象,描寫勤勞育繭做絲卻飽受磨折的悲愴世態(tài)。記得當年看《春蠶》,最感興趣的就是老通寶對蠶寶寶的情感。以現(xiàn)實關切為重,以歷史整體觀見長,社會學家加思想家加作家,最后形成可流傳的經(jīng)典作品,《春蠶》與《林家鋪子》都是茅盾的短篇小說代表作。

      小說散文也好,詩詞歌賦也好,修辭固然重要,使之能走得久遠,但能夠傳世的作品,一定有其獨特的情感和思想貢獻。情感和思想,既是能力,也是力量。人類的情感力和思想力,夯實了人類的“集體有意識”。

      李商隱的《錦瑟》,把春蠶寫成經(jīng)典,幾乎被所有唐詩選本選收。喜歡李商隱的人很多,我也喜歡,年歲越大越喜歡。李商隱是李賀的粉絲,有李賀之奇妙,比李賀多三分曉暢。李商隱和李煜都屬于擅長表義抒懷的詩詞家,才情洶涌,文辭漂亮。比較而言,年輕時更喜歡李煜,李煜更顯哀艷。李煜的家仇國恨和感時傷懷,每每讀完,都錐心蝕骨。但隨著閱歷和經(jīng)歷增加,李煜的詞就不大能讀進去了,更看重李商隱??雌饋硎囚骠鏉崾兰压拥睦钌屉[,其實一生遭遇曲折不順,但為什么詩詞中的李商隱給大家的感覺不是那么落魄,不是那么怨懟,不是那么沉重?哀而不傷,沉郁頓挫,李商隱有李白的才華,老杜的情懷。詩人的寫作風格,恰恰成之于情感力和思想力。因此,即便是在才人輩出、風華絕代的唐朝,李商隱詩歌上的才名,也要遠勝同儕。一本《唐詩三百首》,李商隱就占二十二席,數(shù)量位列第四,既高產(chǎn),又高質。

      李商隱的駢體文很出色,但最擅長的文體應該是律詩。以《錦瑟》一詩為例,“錦瑟”為題,本身就抽象,很難歸納,寫人?寫物?寫事?《錦瑟》的多義性、微妙性、模糊性,成為詩詞界的歷史懸案。這恰是李商隱寫作上的超前意識和“現(xiàn)代性”。《錦瑟》具有超文本性,從形式到內容,都表現(xiàn)出幾百年后才出現(xiàn)的印象派的特點。所有杰出的印象派都會講故事,但講的那個故事,是藝術家自己的故事。《錦瑟》亦如此。一個傷感的愛情故事,用時空對比,進行具象和活化,寫命運,寫時空意識,寫生命感。無論是首尾表達主旨,還是中間鋪陳,敘事簡約流暢,開鑿的是意境和意義。一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流傳至今,已經(jīng)脫離情感本體,成為對春蠶和蠟炬物境的最精彩到位的描寫。李商隱以春蠶對蠟炬,取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一面。寫春蠶的用力,寫絲綢的美好,寫蠟炬的犧牲,貌似詠物,實則抒懷,都是本事之上的本質關切。李商隱是以用情專一深沉、愛情詩寫得動人而名,那么,能說這首《錦瑟》只是在寫愛情?獨特性,多義性,恰是李商隱的詩歌優(yōu)勢。

      一燈如豆,名不虛傳。人的知識往往有很多盲點。比如說我,此前一直以為蠟燭的發(fā)明是工業(yè)社會的事。其實不然。大概是西漢時,少數(shù)貴族的家里就開始點上稀罕的蠟燭。西漢以前,點燈熬油,鑿壁偷光,無論官府還是民間,都用油燈照明。早年間,我對文物考古特別感興趣,在博物館最愛看的是各個時代的生活用品。從杯盞碗碟等與人類關系密切的生活物品的形狀材質演變,可以看到人類生產(chǎn)技術的變化、生活方式的變遷,也是最基礎的變遷。這其中也包括用來照明的燈具。

      其實,“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也把桑梓都關涉了。由蠶到桑,桑的鏈條不言而喻。由蠟炬到梓這個鏈條,可能鮮為人知。蠟有蜜蠟、白蠟之分。蜜蠟的來源是蜜蜂,是動物。白蠟的來源是梓樹等,是植物。梓樹的白色種子,據(jù)說是白蠟的重要來源。當然,這一點,還需要繼續(xù)取證。

      與人類生產(chǎn)特別是生活關系密切的事物,會被傳播得更加久遠。桑梓相連。古人以梓為良木,梓樹被稱作樹王。但今天的人,對于桑樹的感情似乎更加深厚。傳統(tǒng)的養(yǎng)蠶業(yè)雖然日漸衰落,但每到六七月份,大街小巷,肉乎乎的桑葚熟了,紫的、紅的、白的,一股腦兒都來了,甜的、酸的,都有人買,人們對于桑樹的深情難以名狀。比較起桑樹,野生梓樹越來越少,這大概也是人們對梓樹日漸陌生的原因之一。梓樹多存活在溫帶濕潤地區(qū),以長江流域為多。梓樹是低調的樹,除了種子作白蠟、嫩葉可食可入藥,梓樹的木質要比槐樹和桑樹都軟,是雕刻良材。過去有“梓工”一說,指的就是善于木雕的工匠。“國風”是詩經(jīng)時期的生活實錄,由《詩經(jīng)·國風·鄘風·定之方中》“樹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桑”一句,可知西周至春秋時,百工已經(jīng)約具規(guī)模,雕刻、油漆、制琴等工藝分類普及。其中的“梓”,是制作琴的底板的材料。

      民間有“桐天梓地”一說。還有一種樹木,也是制琴的好材料,這就是泡桐。泡桐生長快,耐濕,耐磨,輕便,紋理細膩,音色穩(wěn)定,這些優(yōu)點使桐木成為制琴不可或缺的材料。是故,琴又叫琴桐。桐木用來做琴的面板,所以叫“桐天”。這里的琴,包括琵琶、二胡、柳琴。人有人性,物也有物性。物性本身無好也無壞,關鍵看怎么用。比如說泡桐,本來因為軟和輕,不能造房,也不能制作大件家具,但正因為輕和軟,成為雕刻和做小家具的好材料。

      桐,其實是我更熟悉的一種高大喬木。泡桐只是其中的一種,還有油桐、法國梧桐、中國梧桐。除了油桐,法國梧桐、中國梧桐、泡桐都是長江中下游常見的行道樹。法國梧桐和中國梧桐都長得高大。法國梧桐,顧名思義,是外來戶,相傳上世紀一二十年代由法國人引進,在上海法租界栽種。以前沒有注意,前年冬天回蕪湖過春節(jié),在老安徽師范大學門前的北京路上等待綠燈時,“驀然回首”,才發(fā)現(xiàn)整個北京路以及環(huán)繞陶塘和鏡湖的長長的石板路邊,似乎都是濃蔭密匝的法國梧桐。這個盛景,連著名的鏡湖垂柳也望塵莫及。冬天不是法國梧桐開花的季節(jié)。倒是夏天時在南京見過開花,法國梧桐的優(yōu)點是生長快,綠蔭繁茂,身姿優(yōu)美。南京的法國梧桐,好像一直比上海租界的出名,南京的法國梧桐有帶貨人。據(jù)說當年蔣介石為討宋美齡歡心,號令在南京大面積栽種法國梧桐,以致若干年后,因為法國梧桐春天毛絮多、夏天毛辣子多,就是否砍樹問題,全城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支持砍樹者,也有反對砍樹者。支持者大概都比較務實,反對者是從審美出發(fā),雙方各執(zhí)其理,爭議不下,結果是砍了一部分,也留了一部分。之前,有較真者辟謠,法國梧桐老家在英國,其實是雜種英桐。

      有法國梧桐,就有中國梧桐。梧桐是中國文化久遠的鄉(xiāng)愁?!对娊?jīng)》號稱“詩三百”,光“桐”就有三篇提到。這個桐,就是中國梧桐。一次是前面說過的《詩經(jīng)·國風·鄘風·定之方中》中的“椅桐梓漆”,桐是制琴用材。一次是《詩經(jīng)·小雅·湛露》里的“其桐其椅,其實離離。豈弟君子,莫不令儀”。最著名的還是《詩經(jīng)·大雅·卷阿》里這句“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由此延伸出“種下梧桐引鳳凰”之類廣為人知的俗語。由《詩經(jīng)》往下,經(jīng)過《莊子》的《惠子相梁》,“夫鹓 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梧桐仍然以面向朝陽、引鳳筑巢的高大神圣形象出現(xiàn)??墒堑搅怂卧~,梧桐染上了濃厚的寂寞愁苦色彩。以兩首《憶秦娥》為最典型。一首是黃機的《憶秦娥·秋蕭索》:“秋蕭索。梧桐落盡西風惡。西風惡。數(shù)聲新雁,數(shù)聲殘角?!闭麄€調子異常低沉。一首是李清照的《憶秦娥·詠桐》:“斷香殘酒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睆母叽笙蜿柕奈嗤┑匠羁嗉拍奈嗤f明“集體有意識”在流傳的過程中也是不斷變化,甚至徹底改道。

      從小到大,我住過的印象最深的院子,是剛從宣城搬回蕪湖時住的一個帶小套院的長方型四合院,是改良徽州建筑。南方四季雨多,院內沿墻砌有淺淺的流水明渠,青磚壓地,樹蔭遮日,密布的蒼苔開出了細小的白花。一大一小前后兩院,前院住四戶人家,后院是兩個單身職工,廁所也在后院。院門是木門。每晚上銷插院門是對面爺爺?shù)氖?。對面人家姓周,有兩個漂亮的女兒。十點以后,門就很難叫開了。在這個院子只住了不到三年的時間,但是我所有的童年記憶,似乎都跟這個院子有關。記得夏天的早晨,搬把小竹椅,坐在清涼的大樹下,對著靜靜流淌的水渠,開始背誦古詩詞。第一首就是李白的《憶秦娥》。這是自選動作。五六年前,聽說老街要拆了,特意去了趟老宅。院子還在,廁所沒有了。后院那棵大樹還在。那棵樹,剛搬進去的時候,有屋頂那么高,現(xiàn)在幾乎戳到對面三樓。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樹。小孩子更關心那些香噴噴的大棵梔子花。有一年秋天,后院住的爺爺帶著全院老少在樹下打果子,其實是退化的花萼結的種子。后院住著的爺爺姓康,是南下干部,老伴和孩子留在北方,不常見。后院住著的爺爺只要在家,到處都能聽到他的大嗓門。他最喜歡包餃子,餃子煮熟后,愿意叫小孩子們去吃,或者送到各家。這天,在他的指導下,我們把藏在心形葉片里的種子摘下來,炒熟,當零食吃。從來沒吃過,還真香。每一片都結了五顆種子。這棵不知名的樹當天成了大院的明星。那天是周日,大人小孩都在后院歡騰。許多年后,無意間發(fā)現(xiàn)那棵種子可以炒熟吃的大樹是中國梧桐。法國梧桐和中國梧桐除了高大這一點相似外,還真是天差地別。

      印象更深的是泡桐和油桐。記住油桐,是因為吃過虧。油桐理論上應該是高大喬木,但奇怪的是,我見到的油桐樹只有梨樹一般大小。焦化廠的后面,有一大片油桐樹,五六月開花,密密匝匝的白花,比蘋果花和梨花稍大些,據(jù)說臺灣人特別喜歡,油桐花在臺灣稱為“五月雪”。油桐也結果實,泛著誘人的油光,有人看護,一般不會去摘。南方潮濕,一下雨,就會長各種菌類。那一次,也是雨后,樹下長出一層地皮菜,其實就是地木耳,軟乎乎,像鼻涕。有年長的孩子就約著一塊兒去揀地皮菜。地皮菜炒雞蛋是徽菜館的一道風味菜,但我們家不愛吃。陪著去,無聊,也是好奇,在口袋里偷偷地藏了一個油桐果。接著就忘了。晚上的時候,兩只胳膊和手奇癢,紅腫,嚴重過敏。后來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無法聞桐油的氣味。

      現(xiàn)在的家具會用各種顏色的環(huán)保漆上色。從前,家具以原色居多。打家具時有分工流程,木匠只負責前期的家具構造,家具成型后,剩下的都是油工的活。家具好不好,油工占一半。講究點兒的人家,會要求油工至少油三遍,給家具涂上厚厚的保護層。南方潮濕,這樣才不會開裂。家家戶戶要用各種木桶,洗臉要用,洗腳也要用,拎水要用,倒馬桶也要用。這些木桶天天跟水打交道,油工不過關,或者偷工減料,木桶就會漏。在長江流域,桐油還有一大用武之地,這就是造船。長江和大小水域里的船戶,多用木船,木船制造過程中最重要的工序,恐怕也是油工了。油工不過關,下水就沉。人命關天,來不得半點含糊。蕪湖是長江下游的大碼頭,上世紀初創(chuàng)辦的蕪湖造船廠是蕪湖的臉面,前身叫福記恒機器廠,至今還是中國船舶出口骨干企業(yè)。一艘艘木船用桐油油完晾曬時,遠看就像一只只仙鶴靜臥在江邊。這個姿態(tài)優(yōu)美的場景已是上世紀的記憶。如今,造船用的材料從金屬材料、合金材料到高科技材料,層出不窮,防水性能本身就好,不需要晾曬。盡管這樣,也動搖不了桐油的地位,桐油依然是重要的工業(yè)用材,油桐果是生物提煉桐油的主要來源。

      只是在情感上,我一直不能把冷冰冰的工業(yè)流水線,與盛開時那么漂亮的桐油花聯(lián)系在一起。

      泡桐開的花既有白花,也有紫花,介于法國梧桐和油桐之間。中國梧桐開黃花。這也是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植物在給自己的存在細致地作著記號。

      人其實也通過各種方式,包括書寫,給自己的存在作記號。就以槐樹為例。這些年以及前些年,漢民族的民間對于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的認同感如此強烈,以至于許多人,不管天南地北,都認為自己的祖先是從大槐樹下走出來的。在此之前,洪洞縣被記住的大概只有可憐的蘇三和“洪洞縣里無好人”?!疤K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好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把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說蘇三把命斷,來生變犬馬我當報還。”這一段尤其是后幾句,聽得我酸楚悲切,心神難平?!短K三起解》是京劇保留劇目,許多大師都唱過,各家都有特色。據(jù)說,張君秋先生唱這段最出色。可惜,喜歡看戲、看得懂戲的人越來越少,蘇三的名聲日漸埋沒,洪洞縣里反倒是默不出聲的大槐樹越來越出名。2008年,大槐樹民間祭祖習俗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之后,大槐樹愈發(fā)被神化了。這當然是一種信息誤會。誤會源自元明清三朝發(fā)生的數(shù)次大規(guī)模移民。

      故土難離,移民是迫不得已,主要有三層原因。一是戰(zhàn)爭戰(zhàn)亂,對于中原漢族來說,元明清三朝有兩朝是外族入主中原,元兵和清兵好戰(zhàn)善戰(zhàn),戰(zhàn)火紛飛中,百姓流離失所,戰(zhàn)爭本身也消耗人口,政權穩(wěn)定后各地紛紛向中原移民。二是環(huán)境惡化,黃河中下游形成懸河,不斷改道泛濫,黃河流域生民涂炭,不得不向適合生存的地區(qū)移民。三是朝廷高層主動移民,朱元璋即位后,明朝多次實行大規(guī)模屯田移民政策。由此可知,洪洞縣是移民的一個輸出來源,但不是全部來源。對于這一點,近年來有不少文章已經(jīng)厘清。

      槐,也稱國槐。無論是官家,還是民間,槐都是棟梁之才。因此在古漢語語言體系里,槐延伸為三公宰輔,如槐鼎、槐位、槐卿、槐望、槐岳、槐蟬,指代三公宰輔之位和高官顯貴?;卞?、槐掖指代宮廷宮殿?;备?、槐第指代三公宰輔的宅邸。中學課本里的《晉祠》一文寫到,“晉祠之美,在山美、樹美、水美”“這里的樹,以古老蒼勁見長。有兩棵老樹,一曰周柏,一曰唐槐”。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山西是古中國的發(fā)源地,古人有植槐種槐傳統(tǒng),山西境內老槐古槐比比皆是。在絳縣還發(fā)現(xiàn)一棵懸根古槐,據(jù)說有三千多年歷史。植物如人,不擇地而居,便能傳播久遠。

      槐樹和桑梓都是庭院里經(jīng)常種植的樹木。“槐林五月漾瓊花,郁郁芬芳醉萬家。春水碧波飄落處,浮香一路到天涯。”蘇軾這首《槐花》,直接將“槐花”入題,正面強攻?;被ㄊ㈤_的季節(jié)大概是農(nóng)歷五月,也就是公歷六七月,這個時候各種考試開始舉行。因此,在古漢語里,特別是古詩詞里,槐指科考,“槐花黃,舉子忙;促織鳴,懶婦驚”。這是蘇軾的《殘句槐花黃》,只有一句,但也能傳世。槐花的顏色是淡黃色,所以考試的月份也叫槐黃。看見“槐秋”一詞,我們就知道這一年是考試的年頭。有意思的是,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以來,高考時間也定在每年的七月份。2003年北京鬧非典那年,高考時間由七月調整到六月。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緣故,高考和中考的時間又推遲到七月,還是槐花盛開的時間。

      書生趕考叫踏槐。南宋有兩首寫槐花的詩,都寫到“踏槐”兩字,但意思完全不同。一首是林景熙的《立秋日作》:“苦熱如焚想雪山,清商一夕破愁顏。炎光斷雨殘虹外,涼意平蕪遠樹間。忙踏槐花猶入夢,老催蒲扇共投閑。城頭遙望累累冢,遼?;暮Q未還?!币皇资琼n元吉的《送沈信臣赴試南宮·共踏槐花記昔年》:“共踏槐花記昔年,一彎新月夜移船。君行為問靈泉水,夢到松林石壁前?!钡谝粋€踏槐用的是踏槐本義,是寫節(jié)氣。作者林景熙是南宋遺民詩的代表人物,國破山河在,寫故國之思難免傷痛,但又不能直說。讀這類詩,如果不了解歷史背景,往往就無法接受到詩歌的全部信息。第二個踏槐取的是趕考之意,寫同科考試的友人和友情,寫得深情款款。韓元吉也是南宋時期的重要詩詞家,山林情趣之類的詞比較在行。

      唐代詩人中,白居易也許是最喜歡養(yǎng)花的詩人,同時也寫了不少關于花的好詩?;被ㄟ@樣一種富有文化內涵的花,當然會被白詩人眷顧。比如《暮立》:“黃昏獨立佛堂前,滿地槐花滿樹蟬。大抵四時心總苦,就中腸斷是秋天。”比如《答劉戒之早秋別墅見寄》:“涼風木槿籬,暮雨槐花枝。并起新秋思,為得古人詩。避地鳥擇木,升朝魚在池。城中與山下,喧靜暗相思。”兩首都流傳很廣,平易暢達,又詩思敏捷。

      關于槐花的好詩句實在太多了。槐花對于古人,是精神和文化的正面指向,長安城里因此栽滿了槐樹。正如韋莊在《驚秋》里所感慨,“長安十二槐花陌,曾負秋風多少秋”。韋莊是花間詞派代表人物。

      猜你喜歡
      法國梧桐李商隱梧桐
      法國梧桐笑了
      為什么要像李商隱一樣寫詩
      中華詩詞(2023年9期)2024-01-27 11:43:34
      梧桐
      法國梧桐
      兒童時代(2022年4期)2022-04-19 11:14:26
      嘲桃
      梧桐花開
      石榴
      兒童繪本(2020年10期)2020-06-01 07:49:07
      行道樹
      滇池(2019年8期)2019-08-30 09:03:50
      法國梧桐不是梧桐
      梧桐樹下
      永登县| 华宁县| 海口市| 澎湖县| 北宁市| 肥西县| 江门市| 山西省| 顺昌县| 南康市| 沂南县| 错那县| 温州市| 平顶山市| 富蕴县| 饶河县| 阿城市| 金华市| 温州市| 连州市| 吉木乃县| 光泽县| 沿河| 武山县| 宜君县| 宁国市| 阿克苏市| 澄城县| 长治县| 安徽省| 珲春市| 邯郸县| 东山县| 施秉县| 汉沽区| 辽阳市| 子洲县| 辽宁省| 瑞金市| 中西区| 郎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