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在2020年第19期《全面進化第11代酷睿移動處理器解析》—文介紹Tiger Lake時曾提到了“Evo”平臺品牌,即“雅典娜計劃”的創(chuàng)新項目第二版規(guī)范和關鍵體驗指標(KEIs)認證。本期技術殿堂,就讓我們深度了解Evo平臺的特色,看看貼有該標簽的新品是否值得期待。
英特爾的標準情結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在筆記本電腦的發(fā)展歷程中,如果沒有適當的約束和規(guī)范,很容易陷入盲目發(fā)展和純粹價格競賽的怪圈之中。而英特爾,就是一家喜歡給OEM廠商樹立標準的企業(yè)。這并非貶義哦,無論是2003年的迅馳(Centrino)還是2011年的超極本(Ultrabook),都極大地推動了整個筆記本產業(yè)的進化。
迅馳:跨入無線連接時代
很早以前,無線網卡只是筆記本的選配,絕大多數產品必須連接網線才能上網沖浪。2003年初,英特爾正式發(fā)布了迅馳移動計算技術——只有同時選用英特爾自家的處理器(奔騰M)、芯片組和無線網卡的產品才能貼上Centrino的標簽(圖1),以證明該產品是受英特爾認可的優(yōu)質筆記本電腦。
從2003年開始,迅馳經歷了多次迭代,先后從Carmel、Sonoma、Napa、SantaRosa進化到了Montervina。由于2008年發(fā)布的Montevina在技術革新等方面提升較大,所以英特爾將其納入全新的“迅馳2”平臺(圖2),主打45nm的Penryn處理器,首次支持DDR3內存,綜合性能顯著提升??上?,英特爾從2009年開始調整了品牌戰(zhàn)略,從此“酷?!逼放普降巧狭藲v史舞臺,而迅馳則淪為了公司無線技術的名稱。
超極本:MacBook Air勁敵
2008年,蘋果發(fā)布了可以裝進信封中的MacBook Air,達到了當年筆記本便攜性的極致(圖3)。為了打造出媲美MacBook Air極致輕薄屬性的Windows平臺設備,英特爾在2011年提出了超極本概念(圖4),除了必須搭載指定的處理器平臺以外,還對筆記本的厚度、續(xù)航、開關機時間、休眠后的快速啟動能力等指標提出了硬性規(guī)定,推動了筆記本的輕薄化以及SSD的普及。
英特爾曾對超極本抱有極大的期望,并準備了“三步走”戰(zhàn)略:第一步是基于第二代酷睿處理器平臺實現筆記本的纖薄化;第二步是升級第三代酷睿平臺,打造針對Windows 8優(yōu)化的支持觸控功能的產品;第三步是換裝第四代酷睿平臺,并衍生出支持屏幕和主機分離或屏幕可以翻轉的二合一形態(tài)產品(圖5)。然而,超極本也沒能擺脫前輩迅馳的宿命,
Ultrabook的概念從2014年開始就很少再被提及,并最終淡出了歷史舞臺。
好消息是,就好像迅馳推動了筆記本的無線化一樣,超極本也成為了最近幾年開始流行的“輕薄本”的前身。換句話說,如今的輕薄本雖然不叫超極本,但很多產品的便攜能力、性能和反應速度都已遠遠超過了當年超極本的定義標準(圖6)。
雅典娜計劃的前世今生
從2003年的迅馳到2011年的超極本,影響了整整兩代筆記本的演化進程。而誕生于2019年的雅典娜計劃,則有望影響筆記本下一個8年的發(fā)展進程。
雅典娜誕生
2019年初的CES大展上,英特爾提出了“Proiect Athena”,也就是后來的“雅典娜計劃”,并在2019年下半年制定了“雅典娜計劃目標規(guī)范1.0”。我們可以將其視為類似當年超極本的定義規(guī)范,對硬件平臺、外觀設計、生物安全、響應速度、擴展連接和續(xù)航充電等方面都做出了量化指標(圖7),只有符合上述要求的產品才能貼上“Intel酷睿移動超能版”的標識(圖8)。
隨著第11代移動酷睿平臺的發(fā)布,雅典娜計劃也迎來了更新,而Intel酷睿移動超能版的標識也將被全新的Evo平臺認證所取代(圖9)。
EVO進化
我們可以將Evo平臺理解為雅典娜計劃目標規(guī)范2.0,它與1.0相比在各項規(guī)范的制定方面變得更加嚴格,強化了工作負載測試,以確保筆記本能夠在真實環(huán)境中提供廠商所承諾的體驗與技術(圖10)。
首先是性能層面。
英特爾Evo平臺強制要求搭載第11代酷睿i5或i7處理器,在10nmSuperFin工藝、Willow Cove微架構和銳炬Xe核顯的幫助下,其CPU單核性能足以超越45WTDP的高性能版,3D性能媲美MX350獨顯,無需搭配獨立顯卡就能流暢駕馭常見的3D游戲。同時,Evo平臺還要求內置不低于8GB容量的雙通道內存以及256GB Nvme SSD。
接下來是更強大的網絡和擴展能力。
英特爾Evo平臺強制要求搭配Wi-Fi 6(Gig+)無線網卡以及與其配套的天線矩陣,可選配4G和5G無線模塊,帶來更加極致的聯網體驗。此外,還必須標配基于USB Type-C形態(tài)的雷電4接口(圖11),獲得高達40Gbps的傳輸速率,可以接駁你所能想象得到的所有類型的USB外設。
然后是擠干水分的續(xù)航和體驗指標。
英特爾Evo平臺要求筆記本在搭配FHD分辨率屏幕時的電池續(xù)航時間必須超過9小時,和超極本時代規(guī)定的續(xù)航指標相比,這9小時可是面向真實使用場景的續(xù)航標準,而不是理想條件下的理論數字。根據英特爾提供的測試標準,需要筆記本屏幕在250流明亮度,使用Windows 10系統(tǒng)運行包括Office和Zoom等軟件時耗盡100%電量所需的時間。最關鍵的是,Evo平臺此次強調
“始終如一的響應速度”,在續(xù)航測試的過程中不能設定為節(jié)能模式,需要在不犧牲性能的模式下實現超過9小時的續(xù)航能力!此外,Evo平臺需要支持充電30分鐘就能使用4小時快速充電技術,讓Evo平臺使用碎片化時間完成補電的夢想變?yōu)楝F實。Evo平臺還要求筆記本在睡眠狀態(tài)下,無論是使用敲擊鍵盤、使用指紋或人臉識別還是語音等方式喚醒亮屏的時間都要小于1秒鐘,而且還同時規(guī)定在提升喚醒速度的同時盡可能降低功耗,不能讓筆記本因隨時待命而影響續(xù)航(圖12)。
最后則是深入細節(jié)的標準。
比如,英特爾Evo平臺允許采用12英寸~15.x英寸的屏幕,可選觸控功能,但必須搭配最低720P@30FPS的前置攝像頭以滿足視頻會議和網絡直播的基礎要求;要求筆記本采用輕薄化設計,鼓勵無風扇和小于15mm厚的極致身材設計;要求筆記本內置更高品質的揚聲器,帶來身臨其境的環(huán)繞立體聲音效等等。
總的來說,英特爾為Evo平臺設定的主要體驗指標(KEI)涉及到了筆記本從設計、配置、功能到體驗等方方面面,真正做到了便攜、性能、續(xù)航和響應的全都要,不妥協。
既然Evo這么好,那我們有必要第一時間投入符合該標準認證的筆記本新品的懷抱?
理性看待Evo平臺
在很早以前筆記本電腦就陷入到了同化和價格戰(zhàn)的怪圈之中,在核心硬件(處理器和顯卡)相同時如何控制成本,或是實現更輕薄的設計?前者的解決方案多是采用二線或三線的內存和SSD,放棄Wi-Fi 6、10Gbps傳輸速率起步的高速USB接口和USB PD充電等功能。后者的解決方案則多是犧牲散熱模塊和電池容量,代價則是性能縮水(無法穩(wěn)定在更高主頻)以及續(xù)航驟降。因此,在輕薄本市場正不斷上演著劣幣驅逐良幣的戲碼。
作為硬件供應商,英特爾無法打造自主品牌的硬件,只能通過制定標準來引導OEM合作伙伴達成目標,早期的迅馳和超極本概念,其實都是在混亂競爭中樹立的提升用戶整體體驗的基準線,前者普及了無線網卡,后者則實現了全面的輕薄化設計。從雅典娜到Evo,則在試圖規(guī)范輕薄本在現實生活中的用戶體驗。
簡而言之,Evo平臺最大的意義就是重塑了“信用”——凡是貼有Evo認證標識的筆記本(都隸屬于輕薄本),必然具備輕薄設計、強悍性能、極速響應、超長續(xù)航和雷電4接口等特性(圖13),不必擔心來自廠商或賣家的宣傳陷阱,省卻了消費者自身的篩選過程和試錯成本。每一臺Evo筆記本的體驗都是可以預期的,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從中挑選出最順眼的那一款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Evo同樣面臨著和雅典娜1.0,也就是Intel酷睿移動超能版相同的問題——成本。
英特爾Evo平臺的主要體驗指標(KEI)對筆記本的軟硬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譯過來就是價格注定不會便宜,所以它們并不適合預算有限的普通消費者。Evo平臺的潛在用戶,其實是預算充裕的、注重品質生活的商旅用戶。如果你更加注重性能價格比,Evo平臺產品可能還會讓你失望,因為它們鮮有支持超過30W功率輸出的性能模式,也缺少了更高性能獨顯的加持,花同樣的錢你可以買到搭配MX450獨顯的輕薄本,玩游戲的體驗更好。
總之,Evo并不代表最強的性能,但它可以帶來絕對符合預期的體驗,決不食言。至于Evo筆記本是否適合我們,還是取決于你的實際需求和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