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傾城
她說,她離婚也有一段時間了。
她秉承心靈雞湯的教誨:不叫痛,不抱怨,三緘其口。
尤其在女兒面前,從不提前夫一句壞話,總是說:“爸爸媽媽不相愛了,所以我們分開過。但爸爸媽媽愛你的心,是不會變的。”
——是的,所有的育兒書都這樣說:不要在孩子心目中傳播恨,不要把成年人的恩怨變成孩子的包袱。讓孩子必須在兩個愛他/她的人中間做抉擇,是很殘酷的事。而讓孩子意識到:生身父母,竟然不愛他/她,更會像割肉還父般痛徹肺腑。
她是按照心靈雞湯的教誨做的。但時間長了,她覺得很累,很難受,很難應(yīng)對孩子的追問:“他愛我,他為什么不來給我過生日?”
說謊容易,讓那個男人大變活人出現(xiàn),卻實現(xiàn)不了。
我對她說:“那么,能不能讓自己輕松一些,不粉飾太平而直面人生的慘淡?”
跟孩子實話實說吧,只是說得技巧一些。比如:“我想,爸爸是愛你的,只是他不知道愛是什么。愛除了感情之外,還需要付出與責(zé)任。這是他不懂的功課,但我希望將來你懂。”
這是公允的、不偏不倚的說法,并不否認(rèn)生父基于血緣必定會有的一些情愫,卻也表達(dá)了你對愛的觀念和對孩子的期許。
比一味自欺欺人好。
否則,如果有一天,孩子遇到了自私不負(fù)責(zé)的男人,并且說:“他當(dāng)然愛我。這難道不是愛?可是爸爸當(dāng)年就是這樣對媽媽和我的,而你一直告訴我,這就是愛。”到那時,你又如何承擔(dān)謊言的后果?
別當(dāng)孩子是傻瓜,別以為那個身影不存在,孩子就不知道那是冷淡與放棄。
硬說那是愛,其實等于是否定了孩子對愛的渴求,侮辱了孩子對愛的感受,甚至是,破壞了孩子對愛的希望。
他/她知道這不是愛,于是希望有完整的愛出現(xiàn),將他/她抱滿在懷。
而你卻對他/她說:“這就是愛,這殘破不全的、仨瓜倆棗的打發(fā)就是愛。你看,這狗屎撲鼻香,你聞聞,你細(xì)聞聞,真的,這真的就是玫瑰花。”
明明每天都餓著肚子,卻要對孩子說:“你已經(jīng)吃飽了?!?/p>
那么,孩子還怎么能夠相信,自己有吃飽的那一天?
有時候,要接受“我餓著”的事實,才有機(jī)會飽。
( 文章來源:新浪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