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一部硯史幾多風云

      2020-11-23 06:30郭永山
      中國收藏 2020年11期

      郭永山

      在文房四寶中,硯臺質(zhì)地堅實,“傳萬世而不朽”“歷劫而如常”,有“四寶硯為首”之譽。而現(xiàn)存最完整、最能體現(xiàn)硯文化的代表性著作,當首推江蘇宿遷王相歷時十余年之功摹刻的《高鳳翰硯史》。

      這套《高鳳翰硯史》石版歷經(jīng)百年滄桑,如今珍藏在南京博物院,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而2019年9月,經(jīng)多方奔波、甄別,120余幅《高鳳翰硯史》摹刻拓片完整入藏宿遷市博物館,了卻了幾代宿遷文化人的心愿。

      重拓經(jīng)典公之于世

      宿遷市博物館之所以把《高鳳翰硯史》(又稱《西園硯史》,以下簡稱《硯史》)拓片作為珍藏的重點選項,與宿遷清代一位文化人緊密有關(guān),他就是王相。

      王相(1789年至1852年),字惜庵,生于宿遷,原籍浙江秀水(今嘉興)。一生擅詩文、工書法,精鑒賞、富收藏。所建藏書樓“池東書庫”與浙江范欽所建“天一閣”藏書樓南北齊名,被稱“江北藏書第一家”。

      高鳳翰(1683年至1749年)是清代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一。他多才多藝、性情豪爽,不但精于詩詞、書畫、制印,對于制硯更是成就斐然。每當遇到佳石,他必多方羅致,以至蓄硯達1000多方。他從中挑選出部分精品,制銘撰記,手書后大多自行鐫刻拓出硯圖,并仿《史記》的體例作表、書、本紀、世家、列傳匯成《硯史》四大冊。冊中書跡四體皆備、圖文并茂,是集金石、書畫、詩文于一體的藝術(shù)珍品。

      王相經(jīng)多方搜羅,輾轉(zhuǎn)從高鳳翰族孫手中將《硯史》原冊以重金購得,這時離高鳳翰去世已90年了。得此墨寶后,他愛不釋手,認為這是藝術(shù)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經(jīng)再三考慮,他決定摹刻上石,重拓千百本以公之于世。他獲悉,南昌萬廉山家的《縮刻百漢碑硯》出自蘇州太倉人王子若之手,遂輾轉(zhuǎn)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聘請王子若摹刻硯史。

      王子若為清代畫家王原祁五世孫。王相從堅固、美觀的角度,原擬用青石摹刻,但后來接受了王子若的建議,改用蠖村石摹刻。蠖村石所制硯質(zhì)溫色柔、滋潤勝水、益毫發(fā)墨,石性糯而硯鋒健。史載蠖村石制硯最早出現(xiàn)于東漢初年,至宋代蠖村硯的制作得到較大發(fā)展,蠖村硯之名頻繁見錄于宋人著作。晚明及清初,因大量開采而瀕臨衰竭,及清中期蠖村石佳材逐漸稀少。至清末民國初年,蠖村石古坑已取盡,民國時期蠖村老坑石則難覓。

      經(jīng)費全力保障

      王子若接受了摹刻《硯史》的委托,王相就先預(yù)付了紋銀100兩,并包攬了他家的全部開支。

      僅從《王子若摹刻硯史手牘》中的1839年4月26日、5月4日給王相的兩封回信便可知,在兩個月內(nèi),王相分別并于3月22日、4月26日委托朋友各帶去了200兩紋銀給王子若。

      從王子若信件里字句的表述看,王相保證了當時他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如1841年閏月2 3日王子若復(fù)信王相中說“奉手書銀項及厚賜多珍”,1841年6月王應(yīng)咸告知王相其兄王子若去世的書信中說:“尊處委刻《硯史》,雕蟲小技,博厚值以養(yǎng)生,非先生好古愛士,安能獲此!”兩封信中的“厚賜多珍”“博厚值以養(yǎng)生”,體現(xiàn)了王相付給王子若不薄的費用。

      王子若是一個相當敬業(yè)的人,甚至說只要能完成硯石摹刻,哪怕是早上完工傍晚就死去,那也就沒有遺憾了。其實,王子若的早亡,既是不幸家事的打擊,更是日夜摹刻勞累所致。

      無可奈何再尋續(xù)刻

      王子若的不幸去世,是王相主持摹刻《硯史》不可彌補的巨大損失。他甚至一度心灰意冷,摹刻工程被迫中斷。在王子若去世五年后的1846年,王相才經(jīng)友人推薦,委托當時金石篆刻名家吳熙載摹刻《硯史》的后半部。

      吳熙載(1799年至1870年)與王子若一樣,擅長書法,工于篆刻及花鳥,其名望比王子若要高得多。

      但因吳熙載當時忙于“??苯?jīng)史者,無虛日”,僅將王子若已經(jīng)摹刻但沒有刻完的一些硯石做完,其余硯石都委托揚州刻工用棗木版來摹刻,僅僅花了一年時間就草草完成了。加之木刻的效果與石刻相比,神韻畢竟遜色得多,所以后半部較之前半部的摹刻水平有天壤之別。

      自此,自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高鳳翰所輯《硯史》初稿完成,到咸豐二年(1852年)王相完成《硯史》刻印,已歷時118年。這部被后世書畫家、藏書家、金石學(xué)家所崇尚、鐘愛的力作才得以問世。

      硯銘各有深意

      《硯史》一書濃縮了高鳳翰一生藏硯、制硯、銘硯的藝術(shù)成就。在《硯史》中,可以看到高鳳翰對后人的教育與期望。其中摹本第46圖“砧硯”銘曰:“作砧硯,為孫留,爾幸無拙,尚能為裘。”銘中明確指出這方硯石是為孫子而留的。冊幅中高鳳翰還寫了篇跋文,跋中寫道:“冶工砧子,為世間堅固第一乘,故鄉(xiāng)里間,呼小兒壯者曰砧頭。象之制硯,以傳鱗孫,祝其長壽易養(yǎng)也?!背庛懭 抖Y記·學(xué)記》中“良冶之子,必學(xué)為裘”之義,有期望孫兒繼承祖業(yè)的意思。

      摹本第47圖“缾研”銘曰:“用以手,守以口。乙卯?!比缓笤谕貓D下跋文:“魁兒性多率易,不知慎口,作此硯戒之?!崩悾?。從銘文與跋文得知,這是高鳳翰1735年53歲時為其子汝魁所作。

      高鳳翰賜給兒子這方硯臺,名“ 缾硯”,取其守口如瓶、戒口之意,勵其全心攻讀詩書,有規(guī)箴深意,而且針對性極強。

      《硯史》銘文中有不少體現(xiàn)高鳳翰疾惡如仇的文字。摹本第24圖是錫制的官硯,高鳳翰作硯銘曰:“書獄思生,書財思盈,書事思平,視此勒銘。”這是高鳳翰在泰州任泰壩監(jiān)掣時所銘硯文,同時,他在這方硯石的冊幅中題識道:“此即錫制官硯也,雍正甲寅來視壩事,日夕常在行衙河干,廬舍不蔽風雨,故硯必用函,烈日寒冰,所借以護喝凍而給公辦者也。既有函,遂有受銘地。素心所蓄,刊此數(shù)字,不知者以為余善出雅制,失吾意矣。南村記。”硯“有函(盒,筆者注)”,是因為“廬舍不蔽風雨”。時人智者一看便知。聯(lián)系高鳳翰的坎坷仕途,這實際上也是在借題發(fā)揮。硯銘也是他“化憤懣為異物”的見證。

      高鳳翰從中年時期對北宋蘇東坡、黃庭堅的書法用功頗多。高鳳翰學(xué)習(xí)蘇東坡最先有痕跡的在其1728年所繪《山水冊》題跋中便可看到。

      高鳳翰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作《霞髓硯》硯銘:“霞髓,山中膏肓,隨我徜徉。南村居士題。”同幅的《垂腳硯》硯銘:“腳垂縷,痕漏雨,我摹爾古。南村居士仿東坡作?!苯又谄浜箢}跋云:“南村仿東坡,往往亂真,置之晚香堂中,眉工當不復(fù)辨。廓道人?!睆倪@些簡潔的評價足以說明高鳳翰學(xué)習(xí)蘇東坡書法相像的程度。在《硯史》摹本第76圖中的《一足硯·紫霞云錦硯》中還有“汾之水,鄞之泥,夔一足矣,安得其余。仿坡公”句。

      這些硯銘與跋文中仿蘇東坡的明確記載,為研究高鳳翰書法學(xué)蘇東坡提供了典型、精準的證據(jù)。圖中所鐫銘文及題跋均用蘇體。

      不乏民間高手

      在《硯史》中還有不少珍硯為當時民間其他高手所制,使《硯史》中名品紛呈,高鳳翰也一一鑒賞,并銘文、題跋。

      如摹本第8硯圖“松月硯”,題跋“松杪云腳下有一鴝鵒眼,恰如月暈,儼然松月小筆也”,對此化瑕為瑜之作贊曰:“刻手亦佳,在藏硯中為上品。”又如摹本第14硯圖“田田硯”,高鳳翰“因其似倩能手成之,即名田田硯,而為之銘如此”。對“能手成之”之硯則銘曰:“翡翠屑金,香露汛碧,中通外直,為我守黑,漸之摩之,君子之德。”

      高鳳翰對民間的制硯刻硯高手十分器重,有的不知名的標出“刻手亦佳、能手成之、名手所制、殆未曾有”,知名的直接標出“泰州夏生、琢硯名公”等,并予褒揚,可見其鑒賞能力及尊重他功、虛懷若谷的胸懷。

      價目表透露諸多信息

      宿遷市博物館珍藏的《硯史》,有一幅專門標注王相摹本《硯史》當時整本和單頁的“價目表”,全文為:

      秀水王氏摩刻高南阜研史。

      圖、像、銘、識、序、跋,共壹百叁拾伍幅,紙料、拓工每部足制錢拾貳千文,零售每幅足制錢壹百文,朱章加倍。

      石存宿遷縣城內(nèi)富貴街本宅。

      宣統(tǒng)元年正月改定價值。

      這段文字提供了《硯史》時值以及之外的很多有價值的信息:

      首先,當時王相摩刻本稱“秀水王氏摩刻高南阜研史”。其次,王氏硯史當時按內(nèi)容分“圖、像、銘、識、序、跋”六個部分,共135幅。再次,出售分兩種——摩刻本每部售價“拾貳千文”、每幅售價“壹百文”。據(jù)清代有關(guān)檔案記載,清代中晚期一兩銀子大概可以兌換到1000文銅錢。按照當時的糧食價格,10個銅錢大概可以買一升大米(一升相當于現(xiàn)在的1. 5公斤)。一兩大概可以買100升糧食,即現(xiàn)在的150公斤糧食。第四,摩刻的石、木料此時仍存于王相住宅。王相自出生于宿遷縣城新盛街,后輾轉(zhuǎn)于今洋河新區(qū)鄭樓鎮(zhèn)、泗洪縣歸仁鎮(zhèn)居住,又于1844年遷居宿遷縣城的富貴街,并于1852年卒于此。以此可知,從王相去世之后到宣統(tǒng)元年的近60年里,摩刻的石、木料一直在王宅。第五,公開標價應(yīng)是采納王子若的建議。據(jù)《手牘》中集錄的1839年5月4日王子若寫給王相的信中建議:“于(摹本)凡例中著明經(jīng)史、告成年月、工費、拓費……遇賞音(原文如此,應(yīng)為‘者,筆者注)可鑒其經(jīng)營之不易,即遇尋常人,亦知為值錢之物,而不輕慢矣。”看起來王子若起先是建議把摹本標價放在《硯史》單設(shè)的“凡例”中的,目的是讓每位讀者了解其拓摹之不易與其真正的價值。但從已發(fā)現(xiàn)的版本看,均未列入。

      按照王相當初的摹刻上石“拓千百本,以公之于世”的意愿,其后人如遵從其遺愿,拓本不應(yīng)在少數(shù),但百余年來的戰(zhàn)火和自然災(zāi)害也應(yīng)損失殆盡。因此,現(xiàn)在我們能擁有一份真品,在博物館或展覽中見到它的“芳容”,并進行面對面地欣賞和實體研究還是值得慶幸的。

      澄迈县| 宝应县| 中牟县| 德化县| 湟中县| 长海县| 睢宁县| 和平区| 景谷| 诸城市| 石楼县| 黄石市| 庐江县| 册亨县| 富民县| 瓮安县| 天柱县| 昌江| 永泰县| 衢州市| 资中县| 崇明县| 克拉玛依市| 综艺| 临清市| 紫阳县| 玉环县| 马公市| 年辖:市辖区| 安徽省| 类乌齐县| 光山县| 商丘市| 海南省| 凤冈县| 饶阳县| 苍溪县| 兴山县| 屯留县| 读书| 肥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