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明璐 朱京斌
2020年7月23日,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踏上漫漫征途,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在當天發(fā)射的電視新聞中,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裝載有火星探測器的“長征五號”火箭頭部是一個圓鈍的錐形,這是為什么呢?
眾所周知,火箭頭部越尖,在空氣中飛行時受到的阻力就越小。所以,火箭為了能用最小的動力飛到更高的天空,探空火箭、除雹增雨火箭等都采用尖銳頭部,這使得它們能用比較小的箭體,把探測儀器、除雹增雨劑等送到更高的空中。
但是,這些小型火箭的飛行速度一般只有2~3倍聲速,飛行時間也只有十幾秒,而發(fā)射航天器的運載火箭的飛行速度要達到十幾倍聲速,并在大氣層中飛行數(shù)分鐘。此時,尖銳的運載火箭頭部會被氣流加熱到幾千攝氏度的高溫,任何金屬構(gòu)件都會在幾秒內(nèi)變形和解體。
科研人員經(jīng)過縝密研究,利用流體力學、空氣動力學,并進行了大量長時間的風洞科學試驗后發(fā)現(xiàn),在超高聲速情況下,運載火箭圓鈍形的頭部表面與超高溫氣流之間會產(chǎn)生一個空氣隔層。
在這道隔層中,空氣的流通速度非???,能帶走大量的熱量,就像人們在喝粥時向勺子上吹氣讓粥變涼一樣,會讓運載火箭頭部表面的溫度大幅度降低,從而保證運載火箭的飛行安全。
不過,圓鈍形的頭部角度需要非常精確的計算,太尖銳降溫作用不明顯,太圓鈍產(chǎn)生的阻力太大,會降低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
此外,運載火箭在發(fā)射航天器時,由于衛(wèi)星、探測器和各種飛船的尺寸不同,使得火箭整流罩的直徑也不相同。因此,圓鈍頭部的角度需要根據(jù)任務(wù)的不同,重新計算。目前,這項技術(shù)僅有中、美、俄、英、法等極少數(shù)航天大國掌握。
總之,雖然運載火箭的圓鈍形頭部看起來很普通,但實則代表著一個國家流體力學、空氣動力學的最高水平,是國家科技實力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