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總編輯 趙國華
火地島是南美洲大陸最南端的島嶼,北隔麥哲倫海峽與南美大陸毗鄰,是智利和阿根廷兩國的最南端領土。1520年10月,航海家麥哲倫發(fā)現(xiàn)了以他命名的麥哲倫海峽時,首先看到的是當?shù)赝林用裨趰u上燃起的堆堆篝火,遂將此島命名為“火地島”。
火地島東部屬阿根廷,西部屬智利,主島南端的烏斯懷亞為阿根廷火地島區(qū)的行政中心,是世界最南的城市。每到南半球的夏天旅游旺季時,從世界各地前來烏斯懷亞的游人絡繹不絕。
烏斯懷亞西南面有一系列的小島,中間有條水道叫作比格爾海峽,是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線。烏斯懷亞扼海峽咽喉,東可去馬爾維納斯群島,西達大洋洲,南到南極洲,戰(zhàn)略位置極為重要,所以火地島是世界上除南極大陸以外的最南端的陸地。
少林第三十一代弟子德?lián)P和尚有一個理想,他想在這里——有人類長久居住的地球最南端的地方,設立一個少林武術(shù)傳播傳承機構(gòu),他說,他想把五星紅旗插到這個“地球最南端”的土地上。
若因緣際會,達成了德?lián)P和尚的愿望,那么在人們眼中,這將是一個頗具標志性意義的事情。
德?lián)P和尚考察過這個地方,之前,南美洲多國名流、政要和一批少林禪武擁躉聯(lián)合成立了南美洲少林禪協(xié)會,推廣少林文化,德?lián)P和尚就是這個機構(gòu)的靈魂人物。
自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中國少林逐漸在世界面前解開了神秘的面紗,到現(xiàn)在“少林”一詞在中華語詞海外傳播中高居榜首,在世界文化交流場域中,少林文化無疑成為中華文化在國際上較受熱捧的民族文化活水源頭之一。
一千多年來,位于黃河南岸、天地之中的嵩山少林地區(qū),因獨特的歷史、地理等因素,成就了少林文化。“禪”“武”“醫(yī)”與“儒”“釋”“道”體用互融,江湖與廟堂,經(jīng)卷與家常,千余年綿延不絕的人間煙火與賡續(xù)不斷的鐘鼓香火,總和成為黃河文化的優(yōu)秀組成部分——少林文化。
不管傳播與交流的形式如何變化,終究還是要靠一個個身體力行者們的一個個愿力,于日日年年點點滴滴的作為,文化才得以傳承永續(xù)。無論是面對蘇聯(lián)最后一位元帥亞佐夫還是玻利維亞國外交部前部長、總統(tǒng)候選人費爾南多·瓦納庫尼即弟子行??;無論是盤坐高山之巔、身在平流層上,還是行走草原和沙漠,這位少林第三十一代傳人——釋德?lián)P,我們仿佛看到他經(jīng)常站到世界地圖前,手中拿著一把旗子,這里、那里、還有那里……
不久前,還聽他說過一個小小的愿望:他想以天地為臺、極光為幕,禪定演武,我們祝愿他早日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