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喻琪(長沙市西雅中學1918 班)
指導老師/文燦
“谷雨,北吃香椿南喝茶?!痹谶@一點上,我倒是不像個南方人。我在南方的城市,愛香椿,不愛茶。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边@句話出自《莊子》,表達長壽之意。我們由此便知,老莊筆下的椿充滿夢幻色彩,好像香椿樹凝聚著諸神的靈氣似的。我也如此認為,香椿的身上確有幾分神仙影子。
摘香椿,吃香椿,一定要趕在谷雨時分。這個時段,椿芽還是紅褐色,樣子秀氣,聞之有奇香。葉片轉綠時,那香氣就烈了,吃了要傷人的。香椿的脾性有那么一點固執(zhí),更多的是靈秀。我們在對的季節(jié)里去食用它,它就與我們的味蕾最吻合。
香椿吃法數(shù)不勝數(shù)。最妙的,應當是香椿拌豆腐。“嫩香椿頭,芽葉未舒,顏色紫赤,嗅之香氣撲鼻,入開水稍燙,梗葉轉與豆腐同拌,下香油數(shù)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這是汪曾祺筆下的香椿拌豆腐,篇幅不長,但詳盡地述說了香椿拌豆腐的做法,最后四個字“三春不忘”尤有韻致。白嫩滑膩的豆腐配上翠色欲滴的香椿芽,沾染了香椿清麗而帶了幾分“妖”的香氣。人們輕輕挑起一小筷子,塞入嘴中。唇齒留香,包裹住了整個春天。
香椿,在從前,我是不太喜歡的。可就在今年春天,讀到了汪曾祺的文章,我瞬間萌生了“試試”的欲望。餐桌上,白色瓷盤里,一份香椿拌豆腐。豆腐揉碎在了細碎的香椿梗子和葉子里,香椿梗子和葉子也揉碎在了細碎的豆腐里。我坐直了,那種清香往鼻孔里鉆;我伏下身子,清香往眼睛、鼻子以及我的嘴唇上深一腳淺一腳邁步過來,我仿佛還聽得見那清香的腳步聲??曜訆A它們不住,只能并攏,斜斜地戳進碗里,往上一抬。這樣挑起的一筷子,不多也不少,恰到好處,跟中藥鋪里抓藥一樣,多了則藥性過了,少了則通不了經(jīng)絡。我那一品,正是通了經(jīng)絡的感覺。那清香深深地烙印在了腦海里,再難忘卻。
這便讓我懂得了兩個字:嘗試。人對待香椿是如此,對待其它食物也應該如此。“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值得去試試。
“對待文化也應該這樣嗎?”我突然想起了地理課上老師提的問題。
我想,世間萬物,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