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舟卓
(湖南財政經濟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一直以來,我國居民就有儲蓄的習慣,我國也相應地成了儲蓄大國,盡管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不斷發(fā)展,人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但居民儲蓄率仍舊居高不下,并且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一定程度的儲蓄能夠幫助居民應對生活中的各種突發(fā)狀況,但較高的儲蓄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家經濟的發(fā)展和運行。針對此種情況,我國相繼出臺一系列積極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從而盡可能刺激消費,引導居民進行合理化投資,以達到分流儲蓄的目的。就我國目前發(fā)展階段來說,股票市場以及房地產市場仍舊是居民進行投資的重要領域,本文從此兩種領域出發(fā),對資產投資對我國居民儲蓄的分流效應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生產力獲得了極大的發(fā)展,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獲得了較高水平的發(fā)展,在此種背景下,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收入水平也隨之不斷增加。具體來說,從1978年至今,我國居民的儲蓄總量獲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不僅僅體現(xiàn)了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提高,也體現(xiàn)了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同時,從居民儲蓄的總體結構上來說,我國居民的活期儲蓄總量也在不斷增加,并且增長速度高于定期儲蓄的增長速度,從這一點來說,我國居民的儲蓄活期化的趨勢是相對較為明顯的。
從宏觀來看,我國居民的儲蓄總量較大,這也為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帶來了一定的積極作用。近年來,我國居民的儲蓄率相對較高,我國經濟發(fā)展速度較快與居民的高儲蓄率是息息相關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高經濟增長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居民龐大的儲蓄總量和高儲蓄率,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高儲蓄率也為經濟發(fā)展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一方面,由于居民的儲蓄欲望較為強烈,因此在收入水平相對穩(wěn)定的情況下,自身的消費欲望就會相應地下降,從而影響了居民消費需求的進一步擴大,不利于拉動內需,從宏觀來說,由于居民的消費欲望不強,導致在市場中商品的供求總量以及供求速度的增長遠高于需求增長的速度,從而使得宏觀經濟發(fā)展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另一方面,較高的儲蓄率和儲蓄總量為銀行的資金流動帶來一定的壓力,同時對資源的利用以及環(huán)境的保護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加大銀行資金運轉的風險。因此從這一點來說,需要針對現(xiàn)階段我國居民高儲蓄率的情況進行相應的探索,加強拉動內需,刺激消費和投資。
總體上來說,我國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下,居民對于房子的需求始終較高,因此造成了我國房地產市場的長期火熱,在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房地產市場的需求量較大的情況下就造成了房價普遍較高,甚至在某些較為發(fā)達的一線城市,房價遠遠高于當?shù)鼐用竦钠骄杖胨?。在此種背景下,居民購買房產之后需要背負較為沉重的債務,從而使得自身的儲蓄欲望增加,消費欲望相應的下降。
在我國的傳統(tǒng)觀念中,存錢是人們一直以來堅持的生活習慣,眾多居民在進行日常生活的過程中,獲取收入之后選擇將大部分收入存入銀行。在此種觀念的影響下,居民的消費欲望就相應地變得更低,而儲蓄欲望不降反增,這也是居民儲蓄率一直相對較高的原因之一。
在我國當前的發(fā)展階段下,盡管經過長期的實踐和女里,我國的醫(yī)療保障制度以及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不斷完善,但總體上相關機制的建設不夠健全,居民在醫(yī)療方面的開支仍舊較大,因此一定程度的存款就成了居民生活以及生命健康的保障。由于此種觀念的影響,導致了我國居民的儲蓄愿望相對較高,儲蓄率也就相應較高。
總體上來說,我國居民進行資產投資主要分為股票市場以及房地產市場兩個部分。具體來看,股票市場對于我國居民儲蓄、活期儲蓄以及定期儲蓄的影響是基本一致且同方向的,當股票市場處于上升期時,股票流通過程中的市值增加,從而為居民投資獲取收益和利潤提供了大量的機遇,在此種情況下,居民更多傾向于將自身的積蓄投資于股票市場中;而與此相反,當股票市場處于下降期時,居民能夠通過此種過程獲得的收益減少,因此投資欲望也就相對較低。
另一方面,對于房地產市場來說,商品房的銷售數(shù)量以及銷售額與居民的儲蓄、定期儲蓄、活期儲蓄的分流效應也是同方向的,并且相對股票市場而言更加顯著。究其原因,我國現(xiàn)階段居民進行商品房購買大多是通過銀行按揭貸款的方式,居民不僅僅需要通過自身的積蓄支付首付款,還需要每月定期足額進行住房貸款的還款,從而使得居民的消費欲望逐漸降低而儲蓄欲望逐漸升高,并且呈現(xiàn)著居民儲蓄總量和商品房市場銷售額共同增長的情況。
總而言之,從長遠來說,我國居民儲蓄率一直居高不下,是相對不利于我國經濟長遠發(fā)展的,并且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現(xiàn)階段房地產市場以及股票市場對于居民投資的分流效應相對有限,因此需要我們針對現(xiàn)階段的實踐情況及時調整發(fā)展策略,強化對于居民儲蓄的分流效應。
就現(xiàn)階段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實際情況來說,我國居民儲蓄分流的方式以及渠道相對較為單一,多數(shù)為房地產市場以及股票市場,并且隨著我國居民活期儲蓄所占比重逐漸提高,居民儲蓄活期化的趨勢不斷加強。這從某種程度上說明了我國居民的投資意識以及理財意識不斷加強,為了順應這種趨勢,我們應當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居民儲蓄分流的強化。
針對我國現(xiàn)階段房價普遍偏高的情況,政府應當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應,重視經濟適用房以及廉租房的建設,引導居民進行合理的房地產消費,避免由于購買房產而造成自身過高的負債。
針對現(xiàn)階段市場經濟發(fā)展狀況,中央銀行應當根據銀行業(yè)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法律法規(guī),適當放寬銀行存貸款利率浮動空間,給予商業(yè)銀行更多的自主權,以便于部分發(fā)展情況較好的商業(yè)銀行能夠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以及市場發(fā)展狀況及時調整存款利率,從而達到更好地吸引客戶的目的。
針對我國當前股票市場發(fā)展情況,政府應當出臺相應法律法規(guī),加強對于上市公司的管理和監(jiān)督,并且對上市公司的管理者進行適當?shù)墓蓹嗉钜约斑m當?shù)恼叻龀?,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上市公司的經營業(yè)績,從而促進股市發(fā)展,建立相應的長效機制,吸引更多股民進行股票投資,吸引更多的儲蓄以及存款進入股市流通。
盡管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和較好的發(fā)展,但總體上來說,我國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各方面社會保障制度仍舊不夠健全。在此種背景下,應當重視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保障制度的完善,從而為居民投資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大力推進教育改革,完善醫(yī)療保障、失業(yè)救濟等方面的社會保障制度,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時優(yōu)化居民投資環(huán)境。
政府應逐步完善對于金融市場的監(jiān)管機制和體系,健全各方面對于金融市場的監(jiān)管手段,完善金融體系結構,豐富居民對于投資的多樣化需求,鼓勵金融機構進行積極的創(chuàng)新,從而滿足企業(yè)、個人的不同類型不同標準的投資需求,為居民儲蓄的分流提供更加廣闊的思路和更加多樣的渠道。
總體上來說,我國目前居民儲蓄總量以及儲蓄率仍舊較高,資產投資對于儲蓄分流的方式相對單一,所起到的效果相對有限,針對此種情況,需要政府以及居民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從而刺激居民消費,實現(xiàn)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