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感強不強我不知道,但是給這幾個孩子增加點游戲難度還是可以信手拈來的!”
在近期熱門的德云社團綜中,于謙依舊保持著“捧一切”的作風,在岳云鵬逗趣師兄弟的過程中,十分配合地制造各種麻煩,被岳云鵬直呼太“綜藝”。
這里的綜藝,指的就是綜藝感。近年來,隨著綜藝節(jié)目的井噴,“綜藝感”一詞也被反復提及,藝人們有沒有綜藝感已成為網友們熱議的話題。什么是綜藝感?
先來看看那些經常與綜藝感綁定的藝人,比如沈騰、賈玲、沙溢、陳赫、王祖藍、楊迪、大張偉、撒貝寧、鄧倫、郭麒麟、孟鶴堂……在鏡頭前,他們或反應快、會接梗,或情商高、會來事,或玩得起、放得開,或敢自黑、能救場……
總之,他們往往是一群長在觀眾笑點和節(jié)目看點上的人。相應的,他們也更有戲、更出戲(出效果),因為在節(jié)目組設置的各類花式游戲(任務)中,輸贏或者對錯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出效果。節(jié)目組設計游戲(任務),讓嘉賓在此過程中相愛相殺,但嘉賓也會與節(jié)目組斗智斗勇,無論結果是哪一種,對于節(jié)目本身來說都是亮點。
綜藝感關乎嘉賓的個人魅力,意味著關注度、好感度、路人緣,同時也決定了綜藝節(jié)目的整體效果。當然,綜藝感也影響著雙方的流量,乃至商業(yè)變現能力。你會發(fā)現,那些綜藝感十足的藝人會作為嘉賓在各檔綜藝里頻頻出現。
同理,如果把商業(yè)比作一場大型的“品牌真人秀”,那么企業(yè)是否具有足夠的綜藝感,就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能夠在市場上獲得多少流量、聲量、銷量。品牌如何培養(yǎng)和提升綜藝感呢?
藝人的綜藝感與名氣沒有直接關系,不過仍然需要有扎實而豐富的專業(yè)素養(yǎng)支撐。無論是爆金句、講段子,還是出內容、做效果,都非一日之功。因此,品牌的綜藝感也要建立在自身有料的基礎上,這意味著品牌要有內容輸出的動力源泉,或許是產品,或許是服務,或許是故事和意義,又或許是其他一切能夠提供價值、創(chuàng)造價值的支點。
恰到好處地玩梗也是綜藝感強的一個直觀體現,這是與網友互動、共創(chuàng)的過程,也是對品牌網感、綜藝感的考量。事實上,那些被贊“會玩”的品牌,正是做到了這一點。比如官方接梗的名場面:釘釘在線求饒、騰訊賣慘自黑、拼多多注冊“拼夕夕”、楊國福邀請張亮代言、M&M's 官宣寧靜為品牌大使、霸王搭上毛不易……
綜藝感是一種值得品牌重視的概念和能力,其范疇不局限于此。綜藝感也是品牌可感知的重要一環(huán),多點綜藝感,才能更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