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戎俴(jiàn 建)收,五楘(mù 墓)梁辀(zhoū 舟)。(輕型戰(zhàn)車淺車廂,五條皮帶扎轅上。)
游環(huán)脅驅(qū),陰靷鋈(wù 務)續(xù)。(馬背有環(huán)脅有扣,引車帶環(huán)白銅鑲。)
文茵暢轂(gǔ 谷),駕我騏馵(zhù 注)。(虎皮褥子長車轂,花馬駕車白蹄揚。)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思念夫君人品好,性情溫和玉一樣。)
在其板屋,亂我心曲。(他去從軍住板屋,使我心亂真惆悵。)
四牡孔阜,六轡在手。(四匹公馬壯又高,手中韁繩攥六條。)
騏駵(liú 留)是中,騧(guā 瓜)驪是驂。(青馬紅馬中間駕,黃馬黑馬兩邊跑。)
龍盾之合,鋈以觼(jué 決)軜(nà 納)。(龍紋盾牌雙合起,內(nèi)側(cè)轡繩銅環(huán)套。)
言念君子,溫其在邑。(思念夫君人品好,溫厚但恨邊邑遙。)
方何為期,胡然我念之。(幾時才能回家來,想他如何不心焦。)
俴駟孔群,厹(qiú 求)矛鋈錞(duì 兌)。(四馬協(xié)調(diào)披甲輕,三鋒矛柄套銅鐓。)
蒙伐有苑,虎韔(chàng 唱)鏤膺。(盾牌上面繪鳥羽,虎皮弓囊雕花紋。)
交韔二弓,竹閉緄(gǔn 滾)滕。(兩弓相交插囊中,竹制弓架纏緊繩。)
言念君子,載寢載興。(思念夫君人品好,起臥輾轉(zhuǎn)心不定。)
厭厭良人,秩秩德音。(溫良和靜我夫君,明慧有禮傳美名。)
關于《小戎》一詩的取材及創(chuàng)作目的,古來注家學者的闡釋率多歧互,最有代表性的觀點,當屬《詩大序》中之言:“美(秦)襄公也。備其兵甲以討西戎,西戎方強而征伐不休。國人則矜其車甲,婦人能閔其君子焉?!钡迦宋涸磪s在其著作《詩古微》中駁斥道:“襄公伐戎,至岐而卒,何嘗有深入戎廷在其板屋之事?何嘗有克復故地溫其在邑之事?……則《小戎》自是秦仲子莊公以兵七千破西戎,故有兵車甲胄在其板屋之語;且復其先世大輅犬邱地并有之,居其故西犬邱,故有溫其在邑之語?!惫识J為該詩乃為頌贊莊公而作。除此之外,明人豐坊《申培詩說》中云:“秦襄公征戎而勞其大夫之詩,賦也。”明人朱謀?《詩故》中云:“俴駟不務持重,唯便利是乘;良人賢士驅(qū)以即戎,不復尚德而唯力是競。作者讬為婦人念夫之詞,蓋傷王政之不可復矣?!鼻迦藚琼濉睹姀凸配洝分性疲骸扒啬伦藶槌鲕娭畼?,先序其車馬之備、矛戟之利、軍士之忠勇,并述其家人思念勸慰之情以獎之?!边€有清人劉沅《詩經(jīng)恒解》:“戎先殺秦仲后弒幽王,秦襄公奉王伐之,婦人美其軍容之盛而思其君子。冀其必能成功也?!睔w納起來概而言之,則不外悵懷王政之衰微、感念征人之暌違、頌贊秦公之勇毅、鼓蕩兵士之豪情等義。
今按《小戎》,《詩大序》中的見解(美秦襄公討伐西戎之論)似乎更切,而齊魯韓“三家無異議”。清代陳啟源在其《毛詩稽古編》中對這段歷史的來龍去脈有一段細致的梳理:“戎,世為秦患也。而襄公時,周有驪山之禍,戎患尤劇。……幽王亡于襄公之七年,秦救周有功。襄公十二年伐戎,至岐而卒。此數(shù)年中皆征伐之時矣。襄公奉天子命,乘國人好義之銳心,終身不能平戎方張之寇,信難以力碎也。子文公始敗西戎,收周馀民而有之。至七世孫穆公用內(nèi)史廖之計,取其謀臣由余,益國十二,遂霸西戎。至此戎弱而秦強矣。然襄公以義興師,民心樂戰(zhàn),故子孫得收其成功耳?!缎∪帧芬辉妼嵡貥I(yè)興盛之本。”同時,近人陳子展也認為“襄公七年至十二年,五六年間,皆為伐戎之時。《小戎》詩當作于此一時間”,而魏源由《左傳》服虔注,以該詩為襄公追錄先人之作,美莊公破西戎之戰(zhàn)之言不可據(jù)。
其實,這些爭論及結(jié)果對我們今天理解、欣賞本詩的思想意義和藝術特色并無大的必要?!缎∪帧芬辉?,以婦人思念征夫的口吻,通過極力渲染車馬武器的精良美麗來烘托心中武士的英武、可愛,從而表達自己深深的愛幕、思念之情,是最根本的。
西周春秋時,我國古代的車戰(zhàn)已達鼎盛時期。戰(zhàn)車的制造、配置也更精良、合理。小戎,即小型戰(zhàn)車,是作戰(zhàn)用的進攻型車,稱攻車,也稱馳車。春秋時,一攻車一守車,合稱一乘(shèng 剩)。千乘,萬乘,是對一國軍事實力的估算、評價。一車四馬,稱駟,其中,中間夾轅的兩匹為服馬,兩外邊的馬為驂馬。
詩中流露出的是一位普通的婦人對自己出征在外的夫婿的濃烈的思念與由衷的仰慕。詩中渲染著丈夫出征時軍陣儀仗的磅礴壯觀,進而聯(lián)想到丈夫征戰(zhàn)沙場時的英武雄健,最后抒發(fā)出對夫婿建功凱旋的熱切期盼,言語中充滿了自豪感。我們能從中體味出鮮明的秦地風習——崇勇尚武、毅烈剽悍、軍功榮身。整首詩的基調(diào)迥異于《衛(wèi)風·伯兮》《王風·君子于役》《召南·殷其雷》等其他一些《詩經(jīng)》中的征人思婦詩,漢末的《古詩十九首》,以及唐人詩歌中諸如“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等句中的濃厚的感傷色彩,而異常的昂揚高朗。在她的心目中,自己的夫君是為王前驅(qū)、蕩除敵氛的英雄壯士,是她引以為豪的對象,故而雖時有思念意緒漾溢而出,但終不肯作“敗興語”。
全詩共分三章,序次井然,銜接順暢。每一章的前半部分描寫秦國部伍的盛大之勢,后半部分重抒個人對夫婿的思慕之情,然各章之間卻各有側(cè)重而絕少雷同。
首章“言車。而駕我騏馵,豫以起次章之馬”。對此,元人劉玉汝《詩纘緒》中給出了社會文化層面的解讀:“秦人強悍尚勇敢,又值犬戎之變而事戰(zhàn)斗。其平居暇日所以備其車馬器械,以備戰(zhàn)伐之用者,無不整飾而精致,故家人婦女亦皆習見而熟知之。”明代“竟陵派”領袖鍾惺亦云:“雖是文字艱奧,亦由當時人人曉得車制。即婦人女子觸目沖口,皆能成章。車制不傳,而此等語始費解矣。”
次章“言馬。而龍盾之合,鋈以觼軜,既以起卒章之兵器,又以終首章之車”。我們從中不難察覺,該章盡情描繪了各色良馬:“騏”,依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是說馬毛青與驪黑圓紋相雜,有如博棋;《爾雅·釋畜》則謂馬左蹄或四蹄皆白皆可名“馵”;體赤鬣黑的馬名“駵”,身黃吻黑的馬名“騧”,而毛色純黑的馬則名“驪”,斑駁連錢,熱鬧非常。該章對馬匹之毛色不惜濃墨以渲染,凸顯了秦軍軍威之盛。當然,從另一側(cè)面也反映出秦地重視戰(zhàn)馬的畜牧、秦人尚武樂戰(zhàn)的地域文化特色。
末章“言兵器。而俴駟孔群,復蒙上章以言”,足盡章法錯綜之妙。本章中細致刻畫了矛盾弓箭的形貌——鏤金錯彩,備極雕飾,甚至連盛放弓箭的櫜鞬也摹寫周至。秦地古來素以盛產(chǎn)良弓而聞名宇內(nèi),屈原《九歌·國殤》中即有云:“帶長劍兮挾秦弓。”洪興祖注:“《漢書·地理志》云:秦地迫近戎狄,以射獵為先,又秦有南山檀柘,可為弓幹?!庇纱丝梢?,《小戎》一詩雖不明言弓之精好,但末章起首四句密密鋪排,一句一義,條貫遞接,以疏落之墨層層點染,雖整體語言風貌終是古拙樸澹,但秦弓之良,已不待言。
如此運筆之法貫穿全篇,通觀之,本詩以“名物”羅列之“賦”法進行摹狀表意的特點尤為鮮明,而每一幅鮮麗的畫面中卻蘊含著溢于文字之外的意象氛圍:或曰“文茵暢轂”,或曰“騏駵是中”,或曰“蒙伐有苑”,足壯軍陣之形容,雖無一顏色詞,卻已然燏燏燁燁,絢爛非常;或曰“陰靷鋈續(xù)”,或曰“鋈以觼軜”,或曰“厹矛鋈錞”,足摹兵械之精良,雖無刻意言其鋒利,但我們讀之,已覺眼前是明晃晃、戟森森的一片;或曰“小戎俴收”,或曰“四牡孔阜”,或曰“俴駟孔群”,足助車馬之聲勢,故雖不直寫其聲響,但馬奮蹄、車馳驟、烈風呼嘯、黃埃漫卷,一派凌厲肅殺的征伐場景已躍然目前;或曰“駕我騏馵”,或曰“六轡在手”,或曰“交韔二弓,竹閉緄滕”,足寫戰(zhàn)士之威嚴,故雖無一言描畫其面容,但誰又不能想象出其堅毅決然之神色呢?
至于三章中重復出現(xiàn)的“念言君子”與以之為引言而逗出的情感抒發(fā)之“興”,則堪稱前文“大聲鏜鎝”之后的一脈婉約溫麗,朱熹《詩集傳》有云:“秦人之俗,大抵尚氣概,先勇力,忘生輕死,故其見于詩如此?!贝松w言《秦風》中特多英雄之氣,此已于該詩每章的前六句中可見——矜“君子”服用之物以壯其聲色,古奧直質(zhì),雄麗慷慨。而后四句“閔婦人思念之情”者,確如風檣陣馬之聲中的一縷輕幽笛音,平易蘊藉,點綴見巧。此種似斷實連的情緒,被一句反復出現(xiàn)的短句彌縫而起,故而有一唱三嘆、繞梁不絕之致。
通觀之,《小戎》一詩實似一幅“出征圖”——圖畫下方,是車轔轔馬蕭蕭、征塵漫漫黃沙滾滾;圖畫上方,是旌旗獵獵劍戟森森;而在這天地之間,則是人世平凡夫妻綿綿邈邈的幾分牽念、幾縷柔情……一切都是那樣真實、那樣鮮明。
【注釋】
①小戎:輕小的兵車。
②俴收:淺的車廂。俴,淺;收,軫。四面束輿之木謂之軫。
③楘:用皮革纏扎在車轅上,起加固和修飾作用。梁辀:辀似木梁,故稱。
④游環(huán):活動的銅環(huán)或皮環(huán)。脅驅(qū):駕具名,馬的脅部加上皮扣,聯(lián)在拉車的皮帶上,以便對其控制。
⑤陰:軾前橫板。靷:引車前行的皮革。鋈續(xù):以白銅為飾的接靷的環(huán)扣。
⑥文茵:有花紋的虎皮褥子。暢:長。轂:車輪中心的圓木,中有圓孔,用以插輻。
⑦板屋:用木板建造的房屋。秦國多林,故以木房為多。此處代指西戎。
⑧心曲:內(nèi)心深處。
⑨牡:雄馬??祝荷?。阜:肥壯。
⑩觼:有舌的環(huán)。軜:內(nèi)側(cè)二馬的轡繩。
?俴駟:披輕甲的四匹馬。孔群:非常協(xié)調(diào)。
?厹矛:頭有三棱鋒刃的長矛。錞:即“鐏”,矛柄下端金屬套。
?蒙:畫著雜亂的羽紋。伐:通“瞂”,盾。苑:花紋。
?虎韔:虎皮弓囊。鏤膺:在弓囊正面雕刻花紋。
?閉:通“柲”,弓檠、弓架,用竹制成。緄:繩??g:纏束。
?載寢載興:意謂起臥不寧。
?厭厭:安靜柔和貌。
?秩秩:有禮節(jié),一說聰明多智貌。德音:好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