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浩 雷鳴劍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與2003年SARS疫情相比,由于移動互聯網已覆蓋了城鄉(xiāng)絕大多數人群,且重點疫區(qū)等多地實行封城封路措施,在智能手機普及背景下相關輿情的信息量與傳播速度、關注度,遠超之前。在這場圍繞疫情動向、防控宣傳、專家解疑、謬誤澄清、政策解讀等一系列報道活動之中,中央、各省市主流媒體,在專業(yè)性、權威性以及新聞報道的深度與廣度方面,以其擁有互聯網媒體和自媒體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充分體現出在重大突發(fā)性公共事件報道與傳播中的主導作用,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提供了有力的輿論支持。
各級主流媒體在抗疫報道中的表現,除了引起全社會對媒體公信力的再次回歸,也是檢驗各自專業(yè)成色的一次比拼。
全國主流媒體的疫情報道特色
疫情就是敵情,報道也是戰(zhàn)斗。責任擔當是本次主流媒體社會公信力回歸的直接推動力。
與醫(yī)護人員一起成為“最美逆行者”,深入疫區(qū)一線,提供一手資訊。2019年12月31日,武漢市衛(wèi)健委首次通報武漢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1月18日,距離除夕不到一周,84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連夜趕往武漢。21日,央視新聞客戶端通過采訪鐘南山首次確認新冠肺炎存在“人傳人”的危險,當晚人民網《面對疫情,任何僥幸都可能奪人性命》的評論及時推出,產生強烈反響。媒體報道迅速推動防疫升級,兩天后,武漢實施“封城”措施。面對人們的唯恐避之不及,各地專家、醫(yī)護工作者和警務人員奔赴疫區(qū)一線,與他們同行的,還有主流媒體的記者,與他們一起被人們稱作“最美逆行者”。
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中央媒體在湖北省武漢市設有分社、地方頻道等常駐采編隊伍。據《中國報業(yè)》雜志報道,疫情發(fā)生后,這些采編人員深入病房采訪,沒有退縮逃離,一直堅守在武漢抗疫防疫的最前線。從1月20日起,疫情進入暴發(fā)和抗疫階段,媒體疫情報道也進入白熱化,主流媒體紛紛加大一線報道力量,從總部增派力量,加入到“逆行”隊伍中。據“青年門派”微信公眾號介紹,當大家收拾行囊、撤離武漢時,除了醫(yī)護救援隊伍,全國各地的媒體記者也正在逆行前往抗疫一線?!拔覀冊谂笥讶?、微博、網頁上點點手指刷新,便能迅速獲知疫情前線最新動態(tài)。而這每一個字眼背后,可能都是前線記者冒著被感染的危險換來的?!睘榇?,“青年門派”微信公眾號選擇了全國17家主流媒體,對其疫情報道的內容進行了核查,并分析發(fā)現,1月20日后的危險緊急時期,派記者進入武漢的媒體共13家,分別是:《財新》《中國經營報》《中國新聞周刊》《南方周末》《新京報》《21世紀經濟報道》《每日經濟新聞》《中國青年報》《三聯生活周刊》《北京青年報》以及界面新聞、澎湃新聞、第一財經等。
在全國各地陸續(xù)啟動一級響應、紛紛采取措施全面防控的過程中,這些主流媒體積極跟進,和湖北當地的媒體同行戰(zhàn)斗在一線,不顧自身危險、不斷為全國人民提供第一手資訊。據2月4日晚間央視《新聞聯播》報道,中宣部已組織另一批超300名記者的報道隊伍奔赴武漢等地一線采訪,主流媒體在大災大疫面前發(fā)揮正向引導、安定民心、保障防控秩序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其社會影響力公信力正全面回歸。
應用移動互聯融媒體技術,防疫動態(tài)適時更新、權威聲音解讀成最大亮點。充分運用移動互聯融媒體報道技術,特別是24小時不間斷更新防疫動態(tài),及時傳播權威人士的聲音,提供權威解讀,是主流媒體在這次傳遞最新疫情報道大聚合中的最大亮點。
武漢火神山醫(yī)院、雷神山醫(yī)院建設是全國關注的焦點。央視新媒體、人民日報“人民直播”聯合長江日報社和中國電信,人民網“人民視頻”聯合中國移動,幾家主流媒體聯合對這兩家醫(yī)院的建設現場進行全天24小時直播,圍觀網友數量急速攀升,被專家稱為“圍播”新傳播現象。參與“圍播”的廣大網友還在家頻頻參與互動。“給雷神山和火神山做監(jiān)工”一時刷爆各大社交平臺,成為網絡流行話語。據統(tǒng)計,1月31日零時到凌晨1時,僅參與“人民視頻”圍播的網友,關心工程進度,感佩建筑工人,叮囑前方記者……總共留言達2481條。
從1月27日起,央視新聞還通過客戶端、微博、抖音、快手等平臺推出15個小時不間斷直播《共同戰(zhàn)“疫”》,直擊抗擊疫情一線,關注各地馳援武漢最新動態(tài)。這些重量級媒體利用自身優(yōu)勢打通各類傳播資源平臺,實時直播報道疫情,為防控一線和全國民眾平穩(wěn)有序地抗擊疫情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輿論空間。1月28日,新華社專訪鐘南山院士,訪談全文在新華社客戶端的瀏覽量超過150萬。1月29日晚,《環(huán)球時報》與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就如何打贏這場病毒“殲滅戰(zhàn)”進行對話,通過人民日報“人民直播”平臺播出,吸引1100萬人在線觀看。此外,央視《新聞1+1》主持人白巖松在對話鐘南山后又采訪馮子健、李蘭娟等國家衛(wèi)健委專家,解讀疫情進展,傳遞防疫信息,都充分體現了主流媒體的引流效應。這些專訪,為疫情防控形勢提供了科學研判,贏得一片好評。
多形式創(chuàng)新生產內容、方式和傳播路徑,充分彰顯主流媒體核心價值。全國在疫區(qū)報道的主流媒體均深入疫情一線,并從各自角度發(fā)布了較專業(yè)的前線報道。在“綜合表現最佳媒體”的項目分析中,《三聯生活周刊》的報道,獨家采訪了華南海鮮市場商販夫婦患新冠肺炎后的就診遭遇,包括因擔心不被收治而向醫(yī)生撒謊、確診感染后醫(yī)院告知不需要隔離等意外情況。其多篇深度報道以還原度高、細節(jié)豐富、內容鮮活等顯著優(yōu)勢,使該媒體引起業(yè)內普遍關注和高度認可。
《新京報》的一系列專題也可圈可點,如《疫情下的“野味” 有商家轉場網絡掛靠資質“洗白”》,首次揭開了疫情之下野生動物販賣商的生意門路。財新的報道從前線動態(tài)、救援、交通、醫(yī)學、民生、地方疫情、評論等多個角度關注疫情,在本次一線大比拼中表現亮眼。
在這些追求深度又頗接地氣的媒體競爭面前,以央媒、省市媒體為代表的一些主流媒體則另辟奚徑,以創(chuàng)新的生產內容、方式和傳播策略同樣獲得用戶的喜愛。如央視網、湖北廣播電視臺、中國軍網聯合策劃推出H5產品“武漢加油!中國加油!”。這個由央媒、軍媒、省媒共同策劃開發(fā)的新媒體產品,推出了“武漢加油”“中國加油”“醫(yī)護加油”“我愛口罩”“拒絕恐慌”“拒絕扎堆”“見屏如面”“勤快洗手”“科學就醫(yī)”等微信頭像模版給網友選擇更換,并在6天中完成了四次產品迭代。1月30日,產品還推出地方定制版,建立全國新媒體聯動矩陣,當天就吸引了云南網、中國江蘇網、紅網、大河網、魯網、安徽網等超過20家省市級新媒體加入。截至1月31日,共有150多萬網友參與更換了自己的微信頭像,表達為武漢加油、為家鄉(xiāng)加油的決心和信心。
深圳主流媒體立體打造疫情防控報道“示范區(qū)”
深圳是一座超級移民大城市,據統(tǒng)計深圳常住人口1302萬。這座與全國乃至世界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特殊城市,其疫情防控及輿情信息一開始就有別于其他地方,報道既要有地方動向,更要有全國意識。注定了這場仍在進行的全國疫情防控報道既是一次全新挑戰(zhàn),也是一次讓本地主流媒體“走出去”,牽動、影響全國讀者用戶的良好窗口。
深圳報業(yè)集團旗下《深圳特區(qū)報》《深圳商報》《深圳晚報》《晶報》及分屬的“兩微一端”、深圳新聞網等四報一網是該集團主力報網,在集團調度指揮下,隨著疫情的迅猛變化,由起初的“規(guī)定動作”,迅速開始“主動作為”和“積極作為”,策劃、創(chuàng)作出越來越多、叫好叫座的優(yōu)秀作品。截至2月24日,集團原創(chuàng)爆款產品頻現,被中央及省市主要媒體兩微一端及各大網站、客戶端廣為轉載推送,單篇全網閱讀量合計達億級別作品1件,千萬級別作品共17件,百萬級別作品108件。各報網端共發(fā)稿18061篇(條),其中紙媒報道(含圖片)3995篇,新媒體報道(產品)14066篇(條),刊播公益廣告750條,總閱讀量10.1億人次。
在整體站位上,各報網全面出擊,成為本市權威信源。在抗疫現場報道方面,各報醫(yī)療線記者大膽逆行,勇敢深入抗疫一線,與醫(yī)護人員、患者近距離接觸,及時制作出大量文圖音視作品,還原防控與救治現場,幫助讀者身臨其境。在物資供應、社區(qū)管控等抗疫二線、三線,均有報業(yè)集團記者的身影;在疫情動態(tài)分析方面,各報注重抽絲剝繭,圖文并茂分析疫情特點與趨勢,如《晶報》的《晶數據|全國疫情曲線會說話,可讀出4點發(fā)現》,點擊量一天突破168萬;在抗疫評論方面,各報積極發(fā)聲,如《深圳特區(qū)報》的《隱瞞癥狀,故意傳播病毒是在犯罪》也成為百萬級爆款產品;在抗疫人物宣傳方面,各報分別挖掘一批感人至深的典型事跡;在抗疫知識宣傳方面,制作出大量解釋性、實用性、提醒性的作品,大幅增強媒體服務性和指導性,通過全網傳播到全國各地。
在報道手法上,短視頻大放異彩,手繪漫畫H5等別出心裁。深圳報業(yè)集團四報一網在這次融媒體作品中采用了多種表現手法,如《深圳特區(qū)報》讀特“戰(zhàn)疫”小游戲1.0版《全民戰(zhàn)“疫”,有你必勝!》參與量超6200萬人次,2.0版《打破謠言,關于新型冠狀病毒,你知道多少?》參與量超2200萬人次,3.0版《H5|2020新冠肺炎防治統(tǒng)一考試》參與量超8300萬人次,累計超1.67億人次。
《晶報》記者同疾控中心消毒人員一起進入確診病例家中,一則《全記錄:新冠肺炎病例確診后,醫(yī)生是怎樣給家里消毒的》的短視頻被無數人刷屏,該報原創(chuàng)抗疫視頻《火線》閱讀量超1億人次。該報的MV《一首寫給所有平凡英雄的歌》點擊量則超過了1000萬人次。
在創(chuàng)新機制上,確立“群網全推”報道,集團“一盤棋”作用迅速提升。2月1日,集團編委會堅持“一盤棋”考量,當天即成立疫情防控融媒體作品推廣小組。經過小組流程梳理,各報網統(tǒng)一行動,開拓兩條路徑進行全網群推,一是各報網“兩微一端”集體推送,二是各報網分別在重點互聯網媒體平臺推送。經整合,成功打通人民日報、騰訊、快手、抖音、今日頭條、ZARKE、網易、喜馬拉雅、新浪、搜狐、全國城市網站等11個平臺的推廣渠道,輻射全國人群。2月3日,集團各報網推薦圖文、視頻、手繪、H5、小游戲、長制圖等各類融媒體作品29件,經推廣評審小組篩選,全網推廣《延時拍攝|深圳市三院擴建工程徹夜施》等7件作品。截至2月4日上午9:30,閱讀量100萬+作品出現2件:《晶報》制作的《晶數據|全國疫情曲線會說話,可讀出4點發(fā)現》(168.49萬)、《“一睡”成網紅?這張圖片獲萬千深圳人點贊》(100.43萬)。2月4日當天,又有10多件優(yōu)秀融媒體作品脫穎而出,其中,《深圳晚報》的一則《已有8人因刻意隱瞞從武漢返鄉(xiāng)事實,確診新型肺炎,被刑事立案!》首日閱讀量即突破127萬。
在挖掘城市特色內容上,同時注重體現移民城市人文關懷。1月23日,廣東省正式啟動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一級響應,深圳報業(yè)集團四報一網立即分別推出加強個人防護、停止人群聚集性活動、湖北返深人員社區(qū)登記、全市交通衛(wèi)生檢疫和新出現疑似病例配合醫(yī)學觀察等“規(guī)定動作”的宣傳報道。次日,各報抽調精干力量,加強聯系全市聯防聯控各個職能部門,加大防控措施及典型事跡、先進人物的報道,專人對接市防控指揮部、衛(wèi)健委、疾控中心、定點醫(yī)院等重點部門的采訪。從1月27日起,各媒體統(tǒng)一開設了“防控疫情 深圳行動”專版,及時發(fā)布中央和省、市有關指示精神,各部門部署防控措施,一線工作人員和定點醫(yī)治醫(yī)院信息等內容,加強輿情引導,提高市民安全防范意識,與應急響應機制相呼應。
在做好這些“規(guī)定動作”基礎上,四報一網還結合各自的定位特征,采訪制作發(fā)布了一批極具移民城市特色、彰顯人文關懷的優(yōu)秀作品。1月30日,深圳晚報客戶端“深晚九點檔”發(fā)布了一篇《我在湖北,思念著深圳》的特約原創(chuàng)采寫稿件,引起全國各地離深回鄉(xiāng)者的強烈共鳴,“我在湖南,思念著深圳”“我在安徽,思念著深圳”“我在揭陽,思念著深圳”“我在貴港,思念著深圳”“我在汕頭,思念著深圳”等各種文末留言點贊量達3000余次。深圳新聞網推出的《加油,武漢!深圳人捧出暖心旋律》,深圳商報讀創(chuàng)客戶端推出的《援武漢 戰(zhàn)疫情 特別直播報道》《何人不起故園情》以及《晶報》推出的《非常深圳·圖片日記》《晶海報》《晶數據》系列產品,報道細節(jié)生動豐富,都充滿人文色彩。
在傳播形式上,四報一網憑借點對點服務實現新一輪圈粉。由于本次新冠肺炎存在大量科普與預防知識需求,人們對了解疫情、科學防疫、消除慌恐、遠離謠言、安排生活與日常起居等方面需要具體實用、簡易明了的資訊指導,四報一網在此類內容的制作與發(fā)布上發(fā)揮各自的內外部資源優(yōu)勢,服務觸角對外延伸到全國各地,對內細化到全市各大社區(qū),成功實現新一輪實力圈粉。
2月1日,深圳商報讀創(chuàng)客戶端開發(fā)推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科普與服務平臺”,細分為“居家防護知識”“工作區(qū)域防護知識”“確診病例小區(qū)”“就醫(yī)流程”“口罩鑒別”“發(fā)熱門診查詢”“疫情地圖”等十大板塊,及時更新狀態(tài),用戶黏度高,用戶數量不斷攀升。其中,與今日頭條合作推廣的全國應用板塊“疫情地圖”,可以幫助讀者隨時了解全國疫情狀況和最新進展。截至2月5日下午3時,通過分享實時疫情的用戶超過4385萬人。深圳特區(qū)報讀特融媒體實驗室出品《抗擊疫情》頻道,置頂推出由讀創(chuàng)客戶端提供的“掃碼速查”欄目,方便本市小區(qū)居民了解有沒有確診患者逗留過的信息。針對用戶需求,四報一網還有不少創(chuàng)新出品,如《深圳商報》“全民戰(zhàn)疫”視頻產品《宅家里太久,這里有一份“心理處方”請你查收》、《晶報》短視頻《全記錄:新冠肺炎病例確診后,醫(yī)生樣怎樣給家里消毒的》、讀特記者上線醫(yī)護版MV《為了誰》等,均引發(fā)宅家市民的大量刷屏。
抗“疫”報道的啟示:主流媒體全面擁抱“全網時代”
2020年春天已經到來,這一場非比尋常的新冠肺炎疫情終將過去。全國傳媒業(yè)也將很快體會到春江水暖的行業(yè)變化。梳理這場全國主流媒體疫情防控報道大會戰(zhàn),給業(yè)界帶來諸多啟示。
其一,此次對新冠肺炎疫情報道帶來的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主流媒體仿佛在一夜之間邁入了“全媒體時代”。報道的內容呈現全面平臺化,報道的形式出現全面融合化,報道的時間則出現即時性(如直播),以適應人們在整體高危疫情隔離環(huán)境下的“在場”需求。近年來通過融合發(fā)展各媒體技術力量已大為加強的條件下,新冠肺炎疫情報道促進了重大事件報道的全媒體化。
其二,對主流媒體來說,內容與表達的質量將成為未來的主要方向。尤其是深度觸及用戶需求、第一時間揭示真相、重啟社會問責監(jiān)督、對公眾具有較強引導力的內容產品,無疑將贏得用戶的支持,這是傳統(tǒng)媒體主流價值回歸的一個明顯的信號。
其三,在全媒體報道中,如何最大限度吸引受眾對主流媒體傳播的藝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造優(yōu)秀作品,除了內容與制作更加優(yōu)質,還要有更強的營銷手段。在這一輪融媒競爭之中,“跨區(qū)域主流媒體”憑借更系統(tǒng)全面的資源對接,或將具有先行優(yōu)勢,這將擠壓仍處于單兵作戰(zhàn)的中小媒體機構甚至縣域性媒體平臺的發(fā)展空間。
其四,在重大突發(fā)性事件報道的影響下,新聞媒介的生存法則、生存環(huán)境發(fā)生深度變化的趨勢將進一步加快。隨著主流媒體的功能從傳播本位到受眾本位的轉移,更多“有用的新聞”新品種會不斷出現,其巨大的市場潛力正待進一步開掘。
其五,主流媒體跨區(qū)域報道將成為常態(tài)。由于全網傳播對傳統(tǒng)地域傳播的進一步影響,站在全國視角、全國高度報道將越來越普遍。以深圳為例,作為在全國擔當先行示范區(qū)使命的特區(qū)城市和粵港澳大灣區(qū)中心城市,疫情對城市的應急管理和深遠影響的相關報道,特別是站在“雙區(qū)”角度進行的產業(yè)預警,并對可能產生的對實體經濟、對外貿易、投資預期的影響進行的一些研判、前瞻性報道,都具有跨區(qū)域乃至全國性意義。在全網技術的支持下,一些地方媒體通過合作、特約、線上采訪、網絡梳理、大數據分析等措施進行跨區(qū)域傳播已顯趨向。
作者黃浩系深圳報業(yè)集團輿情與傳播研究院主任記者
雷鳴劍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yè)經濟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廣東省委宣傳部文改辦二級調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