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土
本文上篇介紹了1967年版美國電影《雌雄大盜》、2013年版同名迷你電視劇、2019年版電影《劫匪》的主要劇情,以及邦妮和克萊德兩個強盜的真實背景,并展示了邦妮和克萊德使用的勃朗寧M1918自動步槍、雷明頓M11半自動霰彈槍。
中篇繼續(xù)呈現(xiàn)“巴羅幫”成員使用的其他槍支——
“他們總是有很多槍!”(續(xù))
溫徹斯特M1901杠桿式霰彈槍
這支10號口徑的溫徹斯特M1901霰彈槍是在邦妮和克萊德被打死時乘坐的汽車中找到的武器之一,同樣被截短以方便攜帶,可能參與過1934年4月1日的“復活節(jié)槍案”。具體來歷不明,最大的可能是和“死亡之車”一樣,是“巴羅幫”偷來的,因為這種武器在當時美國大部分小鎮(zhèn)的警長辦公室里都可以找到。這支槍后來被弗蘭克·哈默拿走,目前也保存在德州游騎兵名人堂。
溫徹斯特M1901霰彈槍是杠桿式連珠槍中的王者,它能夠在數(shù)秒內連續(xù)發(fā)射5發(fā)霰彈,可以說是機械式連珠武器在追求火力密度的歷史上達到的最高峰。它是約翰·勃朗寧應溫徹斯特公司的要求,在其設計的M1887桿杠式霰彈槍基礎上改進而成。溫徹斯特M1887霰彈槍此前戰(zhàn)勝了斯潘塞M1882唧筒式霰彈槍,贏得有史以來第一支可靠的連珠霰彈槍的稱號。但M1887的問題是空槍質量超過3.6kg,比較笨重,更關鍵的是它只能發(fā)射以黑火藥為動力的、威力較弱的紙殼槍彈,而當它全面投產時,更新的、更強大的無煙發(fā)射藥正逐漸成為主流,由于M1887的機匣比較薄弱,無法安全使用裝填無煙藥的霰彈。因此出現(xiàn)了可以看作是M1887的加強版、而且更加緊湊的M1901。M1901再次驗證了勃朗寧的設計天賦,深受市場歡迎,前后大約銷售了14000支。
10號是早期使用的一種霰彈口徑,曾是20世紀初期美國法律所允許的霰彈槍最大口徑,相當于19.7mm,比12號口徑的18.5mm和20號口徑的15.6mm都大很多,因此可以裝填更多火藥和彈丸,射程和威力也比后兩者更大。但當加長彈殼、改進裝藥的增強版12號霰彈出現(xiàn)后,其優(yōu)勢變得不再明顯,加之大口徑所配用的武器尺寸、質量必須更大,因此一戰(zhàn)之后10號口徑逐步被淘汰。特別是對于溫徹斯特M1901這種緊湊型武器來說,采用10號口徑時的后坐力非常劇烈,有的使用者特地在槍托上鉆孔并灌鉛,以減輕后坐,但這又導致了笨重的問題。因此,當同為溫徹斯特公司生產的M1897唧筒式霰彈槍普及后,M1901杠桿式霰彈槍很快就過時了,一方面是杠桿動作原理天生的缺陷,另一方面是M1901僅能提供10號口徑,無法與性能更加完善、口徑趨向多樣化的M1897唧筒式霰彈槍競爭。不過,M1901由于外形獨特,在好萊塢電影中很受歡迎,從《羅伊·比恩法官的生平》到《終結者2》,很多西部片、動作片中都出現(xiàn)過它的身影。
這里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插曲。1915年,作為阻止美國加入歐洲戰(zhàn)爭的圣地亞哥計劃的一部分,德國曾唆使墨西哥人對德克薩斯州南部進行騷擾。一位名叫馬庫斯·海因斯的州海關督察,自愿加入一隊由德州騎警和牧場主組成的騎兵,與墨西哥匪徒作戰(zhàn)。海因斯使用的是一支10號口徑的溫徹斯特M1901霰彈槍。雙方交火告一段落后,他和其他隊員一起退守到鐵路線附近。他的一名同伴告訴他,“我們很高興你把‘大炮帶過來了,剛才你用它在后面開火,把我們都快震聾了?!碑斕煲黄鹱鲬?zhàn)的騎警中,就有時年31歲的弗蘭克·哈默。將近20年后,后者組織一次小規(guī)模伏擊,徹底除掉了邦妮和克萊德。
柯爾特.38口徑偵探型轉輪手槍
這種轉輪手槍有一個形象的綽號叫作“塌鼻子”,因為它采用51mm(2英寸)的超短槍管,這可以使全槍尺寸更小,更加方便隱蔽攜行。這支手槍是弗蘭克·哈默在檢查邦妮的尸體時發(fā)現(xiàn)的,邦妮用白色醫(yī)用膠布把它粘在大腿上,試圖把它當作一件出其不意的護身武器。不過在銀幕上,只有2013年版的《雌雄大盜》中出現(xiàn)了這種武器。
這種手槍又被稱為柯爾特特種偵探型轉輪手槍,是柯爾特公司于1927年在其警用特種轉輪手槍基礎上研制的,主要是將槍管和退殼桿長度縮短,進而將全槍長控制在175mm,以適合便衣偵探等需要隱蔽攜帶武器的用戶需要。盡管它槍管很短,但轉輪長度和警用特種輪輪手槍的一樣,可以發(fā)射.38特種轉輪手槍彈,近距離內殺傷力不小,轉輪彈膛容彈量也為6發(fā),而且總體性能優(yōu)異,所以一直生產到1995年。在漫長的生產過程中,該槍的外形和細節(jié)不斷改進,大致分為四代。邦妮所用的自然是第一代產品,生產時間是1927~1946年,其特征是采用半月形準星,退殼桿頭部沒有環(huán)槽,長度相對較短,槍身右側扳機護圈上方的螺釘旁邊還有一個稍小的緊固螺釘,擊錘、轉輪解脫鈕和扳機前端均設有網狀防滑紋,1930年之后的產品握把底部外廓由方形改為圓弧形。第二代是1947~1972年期間生產的,其特征是準星側面輪廓改為多邊形,后端帶有防反光的橫紋,退殼桿有所加長,其頭部增加了一道環(huán)槽,取消了轉輪解脫鈕上的防滑紋,擊錘和扳機前端的防滑紋分別改成橫紋和縱紋,轉輪座右側的緊固螺釘也被取消。至于第三代、第四代外形變化更大,與前兩代沒有多少相似之處。
2013年版《雌雄大盜》雖然多處有柯爾特偵探型轉輪手槍出鏡,但根據(jù)上述特征,特別是退殼桿的長度和環(huán)槽、多邊形準星以及轉輪解脫鈕的光滑表面,很容易判斷它是第二代產品,與邦妮和克萊德所處的時代并不吻合。要知道,1967年版《雌雄大盜》拍攝時距離真實案件發(fā)生只有30多年,且當年攝制成本達2200萬美元之巨,尚達不到“精準還原”,2013年版《雌雄大盜》這部近半個世紀后重拍的迷你劇有一些道具上的錯誤就更不足為奇了。
柯爾特M1908 6.35mm袖珍自動手槍
該槍同樣是在“死亡之車”中發(fā)現(xiàn)的武器之一,是在邦妮隨身攜帶的錢包中找到的。但因為它相對沒有多少名氣,因此只在2013年版《雌雄大盜》中出現(xiàn)了一次。劇中邦妮把它塞進吊襪帶里,利用到韋科監(jiān)獄探視的機會,偷偷交給了克萊德。歷史上確實發(fā)生過這一幕,1930年3月11日,克萊德手持這支手槍與獄友出逃,但僅僅過了一周就被抓獲,被判處14年苦役,并轉移到看守更為嚴密的州立伊司森農場。不過,現(xiàn)實中邦妮偷運進去的是一把.32口徑轉輪手槍,是她在克萊德的獄友威廉·特納的家中找到的,而不是這種袖珍自動手槍。
柯爾特M1908袖珍自動手槍又被稱為柯爾特“口袋”手槍,這主要是它足夠小,能夠放進西服背心的口袋。它仍然是約翰·勃朗寧的作品。1904年,其在比利時工作期間,以M1903自動手槍的設計為基礎,將尺寸縮小,開發(fā)出純民用的M1906袖珍自動手槍,發(fā)射同樣由他設計的6.35×15.5mm半底緣自動手槍彈。該槍全長僅114mm,厚不到25.4mm,空槍質量只有0.35kg,適合隱蔽攜帶,而且結構十分簡單,只有33個零件,性能也十分可靠。后來,勃朗寧又將M1906的設計專利權轉讓給柯爾特公司,柯爾特公司自1908年開始生產,因此該槍也是唯一一種同時由柯爾特和FN兩家公司生產的勃朗寧手槍。柯爾特M1908與FN M1906大同小異,主要區(qū)別是套筒上的銘文、握把護板上的商標不同。
邦妮放在錢包內的這支柯爾特M1908槍身表面鍍鎳,配用標準型的黑色握把護板。而2013年版《雌雄大盜》中出現(xiàn)的那支槍雖然也是鍍鎳槍身,但配用的是更為美觀的珍珠母握把護板。邦妮和克萊德被打死時,在清點完現(xiàn)場找到的武器后,參與伏擊的普倫蒂斯·奧克利留下了邦妮的這支手槍,并將它送給了一位姓平克斯頓的農夫,平克斯頓是第一個開車到達現(xiàn)場的外人。當時沒有人關心這支槍的下落,因為找到的武器和彈藥實在太多了。普倫蒂斯于1957年去世,而平克斯頓一直保留著這支具有特殊意義的武器,直到他的孫子在2019年把它送去拍賣為止,最后的拍賣價超過3萬美元。
柯爾特M1911自動手槍
柯爾特M1911是“死亡之車”中數(shù)量最多的武器,共有7支。這一支據(jù)說是當時克萊德帶在自己腰間的隨身武器,也是弗蘭克·哈默在尸體上找到的。據(jù)信它是從德克薩斯州博蒙特的國民警衛(wèi)隊軍械庫中被盜走的,不過該槍套筒左側前方的美國政府財產標記(代表該槍是軍用武器)被特意磨掉了,這是當時對待黑槍的普遍做法。從這一點上看,克萊德也可能是從銷贓者手中購買的這支手槍。
在美國各個廠商生產的M1911自動手槍中,以柯爾特公司制造的品質和外觀最好。這支手槍是經典的早期款柯爾特M1911,套筒兩側后端均有“立馬”標志,零部件均采用整塊鋼料銑削而成,表面處理精細,且握把護板為胡桃木材質,特別是兩個螺釘孔周邊為提高強度,沒有加工網格狀防滑紋,留有兩個光滑的菱形部分,特征非常明顯。而1923年6月之后生產的均為M1911改進型,外形與后來的M1911A1基本相同,比較明顯的變化是扳機后部套筒座兩側位置上銑出兩個弧形凹面,方便手指扣動扳機。同時,改進了握把背部的外形,由原來的平直形狀改為帶拱起的弧形,握把下端尺寸有所增加。此外,握把護板取消了螺釘孔周圍的菱形光滑部分。1926年之后生產的則正式稱為M1911A1手槍??巳R德的這支手槍顯然是1923年之前生產的。
三部電影中都出現(xiàn)了M1911系列手槍的身影。1967年版《雌雄大盜》中,邦妮、克萊德、巴克三人在搶劫銀行時,克萊德手中是一支M1911手槍,不過從較寬的照門和缺口看,是后期的M1911A1。2013年版《雌雄大盜》中雖然給的鏡頭較多,但都是更新的柯爾特MK IV 70系列政府型手槍,它們是在1970~1983年期間生產的?!督俜恕分校挥幸了旧r場越獄事件等少數(shù)場景中出現(xiàn)了這支手槍,但都是M1911A1,在近景時很容易從其帶有弧形拱起部分的握把背部分辨出來。
柯爾特.45口徑M1909轉輪手槍
牛仔們常將柯爾特M1909稱為“豬腿”。顧名思義,它是一種體型較大的轉輪手槍。作為軍用手槍,其采用標準的102mm(4英寸)槍管,樸素的木質握把護板,握把底部帶有槍綱系環(huán)。它是針對菲律賓戰(zhàn)爭中暴露出的發(fā)射.38長彈的柯爾特M1892雙動轉輪手槍威力較小的缺陷而研制的,結構繼承前者,但重新?lián)Q用口徑和威力較大的.45柯爾特轉輪手槍彈。
M1909也被稱為“新服役”型,本來想作為美軍新的制式手槍,但只列裝了很短一段時間,就被性能更好的柯爾特M1911自動手槍取代。在美國決定加入一戰(zhàn)后,由于柯爾特M1911產量不足,無法滿足部隊需要,不得不考慮生產一種結構簡單的轉輪手槍來應急。為了盡可能縮短研制進度,柯爾特公司便在M1909轉輪手槍基礎上,再次將彈藥改為與M1911相同的.45ACP手槍彈,即著名的M1917轉輪手槍。戰(zhàn)后,以該系列為基礎,柯爾特公司又推出發(fā)射.38特種轉輪手槍彈的柯爾特警用特種轉輪手槍。雖然M1909作為軍用武器并不算成功,但由此改進而成的執(zhí)法武器卻開辟了全新的市場,一直生產到1969年。
這支柯爾特M1909也是克萊德伏法時隨身攜帶的武器之一,可能是從某個軍用倉庫偷盜的,在被找到時,它還帶有皮槍套。在隨后的70多年里,它被一再轉手,先是在執(zhí)法人員之間,后來又被多個博物館和私人藏家收藏。2012年7月,它和明確被證明屬于邦妮和克萊德所有的3支其他槍械,一同在新罕布什爾州阿姆赫斯特的RR拍賣行再次進行公開拍賣。
由于轉輪手槍外形都非常相似,相關電影中實際上混用了多種型號。比如1967年版《雌雄大盜》中,克萊德和他的同伙們使用最多的是柯爾特轉輪手槍最大的對手——史密斯-韋森M10轉輪手槍。在克萊德讓被銀行收去房產的佃農拿著自己的手槍,向著曾經的住所開槍的橋段中,使用的便是這款M10,但就在此前一個鏡頭里,克萊德在教邦妮射擊時,用的還是柯爾特M1909或M1917。而該片在還原邦妮拍攝那張著名的持槍叼著雪茄站在車頭的照片時,飾演邦妮的費伊·唐納薇手持的是一支.38特種口徑柯爾特警用型。2013年版《雌雄大盜》在同一場景中,邦妮手中拿的是二戰(zhàn)后生產的重槍管型柯爾特行政警用型手槍,可以從準星輪廓及退殼桿形狀加以確定。而在原版照片中,邦妮手持的是柯爾特M1909或M1917?!督俜恕分懈纱嗍∪チ丝巳R德一伙使用轉輪手槍的戲份,只是在凱文·科斯特納飾演的弗蘭克·哈默為追捕匪徒作準備,在商店購買武器和彈藥時,曾檢視過一把鍍鎳的史密斯-韋森M1917轉輪手槍,但他購買的卻是一把發(fā)黑的型號,因為前者“太亮了”。史密斯-韋森M1917和柯爾特M1917雖然型號、發(fā)射彈種和生產背景均相同,但確實是不同的兩支槍,影片中可以看到該槍的退殼桿前部是隱藏在槍管下方的突出部分內的,和半月形的準星一樣,它們都是史密斯-韋森轉輪手槍的典型特征。
在“死亡之車”之外
“死亡之車”上發(fā)現(xiàn)的只是邦妮和克萊德以及整個“巴羅幫”使用的武器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執(zhí)法機構和收藏家還找到了一部分“巴羅幫”曾經使用過的槍械。其中大部分都有確切的來源及流轉記錄,因此是被市場認可的收藏級武器。
史蒂文斯12號雙管霰彈槍
這支J.史蒂文斯武器和工具公司生產的12號口徑擊錘外露式雙管霰彈槍,是1932年邦妮和克萊德試圖搶劫德州希爾斯伯勒一家銀行未遂之后,在他們丟棄的一輛逃跑時所用的汽車里找到的。在持續(xù)近4年的瘋狂犯罪中,“巴羅幫”先后搶劫過數(shù)十家銀行,希爾斯伯勒銀行是少數(shù)幸免于難者之一。但隨后罪犯們轉而搶劫當?shù)匾患疑痰辏⒋蛩懒嗽噲D反抗的店主J.N.布徹??h治安官將這支霰彈槍作為禮物送給了一個名叫柯比·埃瑟里奇的人,目前該槍也收藏在德州游騎兵名人堂。
J.史蒂文斯武器和工具公司位于馬薩諸塞州的奇科佩福爾斯,1864年建成投產,并于1876年售出公司的第一支雙管獵槍。該公司在美國槍械史上的地位,主要是由它推出了第一發(fā).22LR步槍彈而奠定的。這種槍彈具有很好的精確性和經濟性,整個美國的民間射擊訓練和狩獵活動都因此而發(fā)生了根本性改變。該公司后來被薩維奇公司收購,目前仍在生產精確、實用的民用槍械。有人曾評價道,價格實惠的史蒂文斯牌槍械培養(yǎng)出的優(yōu)秀射手比任何其他美國品牌武器造就的都多。
這支J.史蒂文斯霰彈槍是235型,制造于1912~1930年間,是一支多功能通用型獵槍,其特點是便宜、結實,而且做工很好,當時美國農村很多家庭都備有這種霰彈槍。正因為常見,大蕭條時期的很多犯罪分子喜歡將它改造成一種近距離使用的簡單而可怕的武器。這支也不例外,其槍管被特意鋸短,僅保留305mm的長度,然后換上手槍式握把,以便把它藏在衣服里。
湯姆遜沖鋒槍和柯爾特M1911自動手槍一樣,是20世紀初美國輕武器的杰作。它的研制廠家是1919年組建的美國自動武器公司,雖然該公司的座右銘是“支持正義和法律”,但公司創(chuàng)始人兼經理——美軍退役準將約翰·托利弗·湯姆遜做夢也不會想到,自己的產品會成為惡名遠揚的“幫派槍”。
由于當時各國軍隊對沖鋒槍的作用認識還不到位,湯姆遜M1921投產后實際銷售狀況并不理想,因此自動武器公司推出了面向民間市場的半自動版湯姆遜M1927。起初美國法律對于這種武器未作限制,任何人只要花費175美元,就可以郵購一支名義上是卡賓槍的半自動版湯姆遜M1927,通過簡單改造恢復其全自動功能,再買上一個大容量彈鼓,這樣就擁有了一支全自動武器。這種武器還能夠拆下木托和彈鼓,輕松藏進一只小提琴盒,因此黑道人物將其稱為“芝加哥小提琴”(芝加哥是當時黑幫活動最猖獗的地區(qū)),又因為其連發(fā)時“嗒嗒嗒”的有節(jié)奏槍聲,也被稱為“芝加哥打字機”。使其一舉成名的是發(fā)生在1929年2月14日的“圣瓦倫丁節(jié)大屠殺”,在那起案件中,偽裝成警察的罪犯用這種槍一次打死了7名黑道對手。對于各路悍匪而言,湯姆遜沖鋒槍更是他們的得力幫兇。早期的綁架犯和私酒販子喬治·凱利,由于時常使用這種武器,得到了一個“沖鋒槍凱利”的綽號。與湯姆遜有關的著名槍擊要犯還有約翰·迪林杰和“娃娃臉”納爾遜等人。隨著暴力犯罪的激增,聯(lián)邦調查局和警察部門不得不向他們的對手學習,紛紛訂購M1923、M1927和M1928等型號的湯姆遜沖鋒槍來武裝自己。這種情況直到1934年美國國會通過《國家槍械法案》后才得到徹底改觀。
雖然在“死亡之車”中并沒有發(fā)現(xiàn)湯姆遜沖鋒槍,但不代表邦妮和克萊德一伙沒有使用過這種武器。1933年喬普林槍戰(zhàn)之后,警察從“巴羅幫”藏身之處便找到了一支湯姆遜沖鋒槍,最后一次由梅奧拍賣行進行拍賣時,該槍賣出了12萬美元的高價。三部影片中都出現(xiàn)了湯姆遜沖鋒槍,特別是1967年、2013年版《雌雄大盜》中邦妮和克萊德一伙以及追捕他們的執(zhí)法人員使用的都是湯姆遜M1928,最后邦妮和克萊德也是被這種武器打死的。從這兩部影片看,似乎這種武器是“巴羅幫”的首選,但現(xiàn)實中克萊德顯然更喜歡勃朗寧自動步槍而不是湯姆遜沖鋒槍。《劫匪》中湯姆遜沖鋒槍出現(xiàn)較少,只在開頭邦妮劫獄、哈默買槍以及結尾設伏三個場景中出現(xiàn)過,型號均是M1928。
柯爾特菲茨杰拉德特種轉輪手槍
柯爾特菲茨杰拉德特種轉輪手槍簡稱“菲茨”特種手槍,是1920~1930年代美國著名的隱蔽攜行戰(zhàn)斗手槍之一。它和柯爾特特種偵探轉輪手槍一樣,是由柯爾特特種警用轉輪手槍發(fā)展而成的。后者雖然性能優(yōu)異,但尺寸還是偏大??聽柼毓疽晃幻屑s翰·亨利·菲茨杰拉德的設計師,以柯爾特特種警用型為基礎,專門設計了一種超緊湊型轉輪手槍,這款新槍后來就由他的名字命名?!胺拼摹碧胤N手槍仍然發(fā)射.38特種轉輪手槍彈,但將槍管縮短到只有51mm(2英寸),扳機護圈前端為開放式,使用者即使戴著厚手套也能快速找到并扣動扳機。同時,該槍去掉了擊錘頂端的“尖刺”部分,外廓更加圓滑,防止掏槍時鉤掛衣物。該槍的另一特色是縮小了握把尺寸,握把護板由黃褐色酚醛樹脂制成,上面帶有指槽,使得握持更加確實。但“菲茨”特種手槍并未批量化生產,它只是根據(jù)客戶需要接收手工訂制,前后總共改裝了不到20 0支。由于產量極低,“菲茨”特種轉輪手槍現(xiàn)在已經成為收藏家追捧的熱門品種。至于前面提到的柯爾特特種偵探型轉輪手槍,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菲茨”特種手槍的制式化量產型號,但去掉了不太實用的半開放式扳機護圈以及圓滑擊錘設計。
本文涉及到的這支“菲茨”特種手槍是克萊德使用過的,時間應在“巴羅幫”形成之前。這支手槍的發(fā)現(xiàn)過程充滿了戲劇性。該槍制造于1924年,是綽號“獨狼”的德州騎警M.T.岡薩烏拉斯訂制的。一天,當岡薩烏拉斯在德州東部某地執(zhí)法時,有人從他的車上偷走了這支槍。當時正是石油繁榮時期,人員流動頻繁,岡薩烏拉斯未能找回手槍,也不知道究竟誰是竊賊。不管怎樣,這支手槍最后落到了克萊德手里。1930年,他把它丟在他偷來的一輛汽車里,并把車丟進了叔叔弗蘭克·巴羅家的院子。當克萊德被捕后,弗蘭克向納瓦羅縣警察局報告了這輛汽車的情況,警方將其作為被盜車輛予以扣押,但并未對車內進行徹底搜查。同年5月,德州遭受龍卷風襲擊,縣治安官魯弗斯·佩維豪斯因需要調查受災情況,借用這輛被盜汽車作為工作車輛,結果在手套箱里發(fā)現(xiàn)了這支轉輪手槍。經過查對,岡薩烏拉斯認定這就是他丟失的那支“菲茨”特種手槍。該槍也是2017年9月拍賣的4支與邦妮和克萊德有關的槍械之一,據(jù)說當時的成交價超過10萬美元。
柯爾特M1903 7.65mm自動手槍
柯爾特M1903自動手槍是約翰·勃朗寧設計的另一作品。它與湯姆遜沖鋒槍一道,都是20世紀上半葉美國槍械的代表作,也是反映大蕭條時期的好萊塢電影中出鏡最多的手槍之一。該槍有發(fā)射7.65mm彈、9mm勃朗寧短彈兩種口徑,現(xiàn)實中前者更受歡迎,也更常見。7.65mm口徑的M1903手槍全長只有172mm,高140mm,空槍質量0.68kg,整槍比較輕薄緊湊,是自衛(wèi)手槍中的經典。該槍通常被稱為“柯爾特M1903口袋型無擊錘手槍”,但其實它并不是沒有擊錘,而是擊錘為內藏式設計,整個被套筒隱藏和保護起來,因此外廓更加平滑,從口袋中取出時不會鉤掛衣物,同時也借此與同為勃朗寧設計,體型更大、帶有外露式擊錘的勃朗寧M1903軍用自動手槍相區(qū)別。此外,該槍可以容納8發(fā)同樣由勃朗寧設計的7.65mm半底緣手槍彈,可以提供那個時代令人印象深刻的速射火力,唯一缺點是該彈威力稍顯不足。
從1903年問世到1945年停產,柯爾特M1903手槍生產了近50萬支,在漫長的時間跨度內至少經過5次改進,如早期版本帶有槍口帽,后期產品則以槍管前部的一個定位突起取而代之。不同時期的產品不僅槍身銘文和表面處理方式不同,握把護板也有胡桃木、電木、橡膠等不同材質以及形狀、紋飾等多種變化,有的帶有柯爾特經典的“立馬”標志,有的則不帶。除了受到黑幫分子、私家偵探歡迎外,它們還被銷售給軍官、執(zhí)法人員和普通百姓,現(xiàn)實中的買主甚至還包括弗蘭克·哈默的妻子格拉迪斯·哈默這樣的時髦主婦。
“死亡之車”上搜獲武器名單中也有一支柯爾特M1903自動手槍,但不是保存至今的這支。這支柯爾特M1903手槍樸實無華,是最常見的商業(yè)版本之一,表面經過發(fā)藍處理,握把護板由黑色硬橡膠制成,帶有“立馬”標志。該槍是1934年4月,“巴羅幫”重要成員之一雷蒙德·漢密爾頓被抓獲時,警方從其身上繳獲的,那是邦妮和克萊德遇伏身亡前一個月的事情。該槍目前歸私人收藏家所有,并被租借至德州游騎兵名人堂展出。
史密斯-韋森.32口徑轉輪手槍
這支史密斯-韋森M1903手動退殼型轉輪手槍的特殊之處,是它并不在公認的“死亡之車”上發(fā)現(xiàn)的武器清單之中,而且該槍不僅型號老舊,發(fā)射的也是威力較小的.32轉輪長彈,除精度較好外,并不符合“巴羅幫”追求火力和新潮的一貫風格。但由于事實上也存在特例,而且該槍的傳承脈絡比較清晰,有確鑿證據(jù)證明它在伏擊發(fā)生的當天確實出現(xiàn)在現(xiàn)場,并先后在達拉斯歷史學會主辦的展會和華盛頓特區(qū)犯罪與懲罰博物館展出過,所以把它也歸入“巴羅幫”使用過的武器之列。1934年5月23日,這支手槍連同6發(fā)槍彈被參與伏擊的亨德森·喬丹警長在那輛福特V-8汽車上找到,然后交給他手下的副警長雷金納德·海托爾。在驗尸官察看邦妮和克萊德兩人的尸體時,雷金納德碰到了他的寡嫂、當?shù)貧泝x館的工作人員費恩·海托爾,后者正在忙著阻止好奇的人群沖入存放尸體的房間。考慮到費恩需要保護自己,雷金納德便把這支史密斯-韋森轉輪手槍連同槍彈送給了她。1980年,當年邁的弗恩住進養(yǎng)老院時,她又把這支槍交給一直照顧她的姐夫A.D.理奇。2013年,這支手槍也被送到了梅奧拍賣行,據(jù)說拍賣價和湯姆遜沖鋒槍一樣,達到12萬美元。(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