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命教育的缺乏造成大學生漠視生命事件頻繁發(fā)生,給社會、家庭、學校帶來了很多損失和傷害。積極心理學主要是分析人的本能和善良等積極美好的心理品質。在積極心理學角度下,高校應該遵守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原則,探尋積極心理學下大學生生命教育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 大學生生命教育 教育研究
近些年來,大學生中產生了數次漠視自我生命、損傷他人生命的悲劇事件,這些悲劇事件給社會、學校與家庭帶來很多損失和傷害。青春活力的大學生為什么會如此漠視生命和輕視生命,這個問題吸引了社會各界學者、專家廣泛關注。在這種社會環(huán)境下,進行大學生生命教育,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大學生建立積極人格,同時為大學生成長發(fā)展提供正向能量,教育并引領其正確地認識生命,建設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實現有意義的人生價值是十分重要的。
一、積極心理學下進行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原則
(一)發(fā)展與預防相結合
積極心理學提倡使用發(fā)展性的態(tài)度來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和傳統(tǒng)的問題修復模式教學有差別的是,積極心理學角度下的大學生生命教育重視通過激發(fā)人美好的積極品質來面對心理發(fā)展問題,推動大學生個體的全面進步。所以,各高校教育者在進行生命教育的時候,應該一直堅守發(fā)展與預防相結合的原則,必須事先做好預防準備,時刻堅持發(fā)展性的態(tài)度,并對己經發(fā)生的或尚未發(fā)生的潛藏危機采取適時地干擾和防范。
(二)認識與體驗相結合
積極心理學強調使用己有認識從積極的角度來面對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持續(xù)探尋生命的奧義。高校在進行大學生生命教育時也應該堅守這一觀念,既要領導大學生理性、科學地認識生命,并且認識生命教育的本質和內涵意義,也需要為學生提供現實體驗的機會,使大學生徹底地明白生命的奧義,提高大學生的積極情感意識。
(三)系統(tǒng)化教學
生命教育是一種復雜的系統(tǒng)化教學,其必須結合學校、社會、家庭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同時構成一個有機融合的教學系統(tǒng),從而更大程度地發(fā)揮集合優(yōu)勢,在學校中漸漸地建設起完善的生命教育體系,可以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環(huán)境氛圍。在這一情況下,不管是教師、家長還是學生本身都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生命教育中,來一起做好這項系統(tǒng)化的教學任務。
二、積極心理學下大學生生命教育的教學策略
(一)體驗積極情緒開展生命教育
積極情緒涵蓋了感官與心靈的愉悅,但由軀體或外界帶來的感官愉悅對大學生產生的影響不如心理愉悅所產生的影響深刻。當前大多數大學生自我控制能力較弱,社會生活經驗較少,因此大多數均會選擇由外界帶來的身體愉悅,如沉迷網絡、拜金主義、虛度生命等?;诖?,積極心理學下的大學生生命教育要積極引導大學生探尋心靈愉悅,感受積極情緒。如通過專題講座、積極心理選修課等活動來強化大學生精神文明建設。通過朋輩輔導、積極心理團體輔導等形式讓學生在健康、愉悅的分為中體驗生命的意義,從而潛移默化的開展生命教育。
(二)進行師資力量的優(yōu)化
實現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師資力量的持續(xù)優(yōu)化是確保大學生生命教育真正執(zhí)行的根本條件。這需要我國的大學生生命教育和高校大學生培養(yǎng)的根本目標之間完成有機的融合,在進行積極心理學指導的基礎上,持續(xù)地對生命教育的教學模式實現完善,將現今大學生的美好心理素質和優(yōu)秀人格品質等內容作為大學生培養(yǎng)的根本目的,以此來對學校的生命教育師資力量實現優(yōu)化,重視教師本身的專業(yè)知識和責任認識等多方面的提高。并且需要對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師資力量進行持續(xù)地優(yōu)化,同時需要教師可以改變本身的教育觀念,并強化其本身的積極心理學的意識,從而在生命教育活動中對大學生實現更加有利的指導。
(三)科學合理設計生命教育課程
高校需要科學合理的對生命教育的課程進行設計,教育課堂是大學生獲取知識、進行成長的主要場所,對其實現合理科學的使用可以更加有效地推動生命教育在大學生健康成長中的積極作用。在積極心理學的角度下,我國各高校的大學生培養(yǎng)需要充分運用課堂本身所具有的載體作用,并對課堂教學的課程系統(tǒng)實現更加科學合理的設計。在確保教學專門性的同時,重視理論實踐之間的有機融合,從而對學生實現更加有益的指導。基于積極心理學下大學生生命教育應該依據大學生的真實心理狀況對課程的內容加以完善,并且把素質教育、思政教育等多個方面和生命教育之間實現有效的融合,從而更加深刻的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
(四)運用新媒體完善生命教育
在互聯網成熟的社會背景下,運用新媒體來完善大學生的生命教育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新媒體本身具有的廣泛性和及時性給我國各高校的大學生的生命教育供給了十分有益的基礎條件。在各高校大學生的生命教育中,教師可以更加充分地對新媒體進行使用,以便于使用多樣化的方式開展生命教育。在信息迅速發(fā)展的現代社會中大學生都對互聯網絡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在這種情況下高校的大學生生命教育也能夠充分使用學生們對互聯網的高度使用,將新媒體更加合理地使用到大學生的生命教育中,充分利用新媒體的海量資源、渠道豐富等優(yōu)勢來運用積極心理學開展生命教育,通過新媒體與大學生開展零距離溝通,深入地了解熟悉大學生的現實情況,從而更好的開展生命教育。
三、結語
當前大學生對于生命的漠視的現象并不少見,這給社會、學校、家庭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將積極的心理學思想融入到大學生的生命教育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學生對于生命的重視程度,減少悲劇事件的發(fā)生,讓大學生更加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袁艷紅.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生命教育研究[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9,36(5):153-156.
[2]范夢.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生命教育的新發(fā)展[J].學術交流,2013(S1):195-196.
[3]張曉偉.積極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生命教育路徑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3,029(009):23-25.
基金項目:河南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基于河南高校實證調查的大學生生命教育問題研究,,《編號:2017BJY022)。
作者簡介:李朝軍(1973-),男,漢族,河南淮陽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論和教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