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鈞
近期,多起兇殺案得到偵破。如萬眾矚目的“杭州女子失蹤案”,警方在大量偵查技術(shù)的幫助下,終于在小區(qū)化糞池中發(fā)現(xiàn)了被害者的人體組織,找到破案的關鍵。而在30多年前,當DNA遺傳因子、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等偵查技術(shù)并不發(fā)達的時候,同樣有一個人,通過不斷的實驗和犯罪現(xiàn)場重建,為鎖定真兇提供了決定性的證據(jù)。他就是被稱為“當代福爾摩斯”的李昌鈺。
在警界,李昌鈺是標桿一樣的存在。
他經(jīng)手過8000多起案件,并因此獲得過800多個榮譽獎項。媒體給他的標簽是“神探”,但事實上,他是一個鑒識專家,而非警探。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他的工作為偵查指明了方向,是案件偵查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
1938年,李昌鈺出生于江蘇如皋。他的家族世代經(jīng)商,是當?shù)氐拿T望族,父親李浩民擁有如皋近一半的土地。李昌鈺的童年可謂無憂無慮,但這段美好的時光在他10歲那年戛然而止。
那一年,李家為躲避戰(zhàn)事暫遷臺灣。李昌鈺隨母親先行離開,父親答應他會趕過去陪他過春節(jié)。然而,就在離春節(jié)還有兩天的時候,噩耗傳來了。父親乘坐“太平輪”赴臺,而這艘船后來被稱為“中國版泰坦尼克號”。1949年1月27日,“太平輪”因超載和未開夜間航行燈被撞沉,父親和他的大宗貨物一起沉到了海底。愛穿長袍、為人嚴肅,這是李昌鈺對父親僅存的回憶。
李浩民去世后,李家從此敗落,寡母王淑貞為撫養(yǎng)13個孩子吃盡了苦頭。為了生計,她靠替人洗衣維持家用,雙手因常年泡在水里而腫脹不堪。李昌鈺18歲那年考上了海洋大學,但因為警校學費全免并有生活補助而最終選擇了后者。因為孝順懂事而做出的決定,無意間成為李昌鈺未來幾十年職業(yè)道路的起點。然而母親并不贊成李昌鈺的決定,她的心愿是兒子能取得博士學位,再次光耀門楣。
畢業(yè)后,李昌鈺順理成章地當了警察,執(zhí)行任務時他從不退縮,因此獲得警局的重點培養(yǎng),成為當時最年輕的警長。工作中,李昌鈺屢屢因為物證不足而在尋找兇手的過程中遭遇難題,從那時起,他便對刑事鑒定、物證調(diào)查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再考慮到母親的心愿,他思量再三,決定辭去穩(wěn)定的工作,前往大洋彼岸深造。
1964年,李昌鈺用幾乎所有積蓄買下兩張前往紐約的機票,和妻子一起開始在異國他鄉(xiāng)奮斗。剛到紐約時,李昌鈺的口袋里只剩50美元,夫妻二人住在比普通人家儲藏室還小的地下室里,生活之艱難可想而知。女兒也在赴美讀書期間出生,為了養(yǎng)家糊口,李昌鈺在讀書之余同時兼了三份工作:白天在紐約大學醫(yī)藥學院當技術(shù)員,晚上在中餐廳端盤子,周末到武術(shù)俱樂部教洋人中國功夫。
生活的拮據(jù)并不是最困難的,更令李昌鈺沮喪的是,他在大學期間修的許多學分在美國不被承認,為此他只能從大學一年級讀起。面對種種困境,李昌鈺選擇逆風反擊,他用兩年時間就完成了四年的本科學業(yè),又用兩年半時間讀完碩士,一年時間讀完博士。
李昌鈺說:“我這輩子實際上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使不可能成為可能?!?/p>
1975年,歷經(jīng)千辛萬苦的李昌鈺終于獲得了紐約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完成了母親的心愿。為了節(jié)省參加畢業(yè)典禮的費用,李昌鈺在自家客廳穿上博士服,由女兒擔任攝影師,拍下了簡單但極具紀念意義的學位照。
李昌鈺的博士生導師賽韋羅?奧喬亞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獲得者,但李昌鈺畢業(yè)后,并沒有追隨導師在生物化學領域繼續(xù)深造,而是轉(zhuǎn)向當時較為冷門的鑒識科學。李昌鈺接受了康涅狄格州紐海文大學的聘用,擔任刑事科學助理教授。在校任教期間,他做了很多原創(chuàng)性的研究,為日后的鑒識實踐打下了深厚的理論基礎。
1976年到1977年,美國司法制度改革,最高法院通過了許多“不準刑訊”的法案,這對警方的偵查結(jié)構(gòu)、偵查方法都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在這一大環(huán)境下,李昌鈺1979年受邀擔任康涅狄格州警察法庭科學實驗室主任兼首席鑒識專家。
當時的李昌鈺已經(jīng)是大學副教授,轉(zhuǎn)行做鑒識專家意味著他的年薪從3.5萬美元下降至1.9萬美元。當時很多人不理解他的選擇,但他認為這才是他當初拋下一切來美國學習的初心。許多年后,他在演講中勸告年輕人:“永遠不要因為錢而放棄理想,錢沒有了可以再賺,而理想只有一個?!?/p>
通往理想的路,總是崎嶇的。上任后,李昌鈺才發(fā)現(xiàn),他所工作的實驗室是由一間男廁改裝而成,十分簡陋,團隊成員更是一些因身體或年齡原因不能在外從事巡邏警察工作的老弱殘兵?!拔业奈臅鴮<?,眼睛不好,看不清字;我的血液專家,看到紅色的東西就發(fā)抖?!?/p>
面對這種情況,別人或許會撂挑子,但李昌鈺選擇了留下。他合理地調(diào)整了每個人的工作,如讓眼睛不好的文書專家學習聲紋辨別,帶領著團隊開啟了嶄新的工作大門,將團隊每個人培養(yǎng)成業(yè)界知名的鑒識專家。一年后,李昌鈺又發(fā)起設立了“李昌鈺法庭科學研究所”,接納學生、調(diào)查人員、科學家、律師及專業(yè)人員接受系統(tǒng)的法庭科學培訓。而最初那間由男廁改造而成的實驗室,也在數(shù)年后成為世界級的刑事鑒定機構(gòu)。
李昌鈺不但要戰(zhàn)勝工作中的困難,還要戰(zhàn)勝社會上的偏見。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社會十分封閉,白種人歧視有色人種,李昌鈺這樣的華人即使專業(yè)優(yōu)秀,也會在生活和工作中遭遇歧視。
“我們這一代的華人,很辛苦?!崩畈暫髞碚f,“但我們前面的一代,其實更辛苦。華裔族群在西方社會的刻板印象,是通過一代一代人的努力,被不斷打破和改寫的。”
因為膚色,李昌鈺被美國鑒識科學學會拒之門外。李昌鈺沒有放棄,而是用工作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他不但每個案件都親自到現(xiàn)場取證,而且每天堅持工作16小時以上。三年后,李昌鈺終于獲得了美國鑒識科學學會頒發(fā)的最高成就獎。五年后,他獲得了學會終身會員資格,在授予儀式上的演講中,他大聲宣告:“做鑒識科學的人決不能心存偏見,以膚色評斷一個人是大錯特錯!”
美國曾評出影響美國歷史的25個案件,李昌鈺所參與的鑒識工作直接或間接地與其中14個案件產(chǎn)生關聯(lián)。許多重大案件涉及政治領域,調(diào)查過程中受到利益關系的干涉,但在李昌鈺看來,政治與科學不能混淆,一切都要讓證據(jù)說話。
1993年,白宮前助理福斯特死亡,死前福斯特正全權(quán)代表克林頓處理水門事件,社會輿論認定這是克林頓的滅口之舉。李昌鈺頂著巨大的輿論壓力,做了大量實驗還原現(xiàn)場,最終證實福斯特是自殺。五年后,克林頓深陷與白宮女實習生萊溫斯基的桃色丑聞,這時又是李昌鈺站出來,鑒定證物裙子上的DNA與克林頓的吻合,使得克林頓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二位被彈劾的總統(tǒng)。
面對外界的非議,李昌鈺總是說:“無論你做出何種結(jié)論,總有人不滿意,但我的工作不是讓誰滿意,而是忠于科學,有多少證據(jù)我就說多少話?!?/p>
1998年,當時的康涅狄格州州長邀請李昌鈺出任警政廳廳長,幫助州政府樹立在民眾心中的威望。然而李昌鈺只對一線刑偵工作感興趣,并不想從政做官,直到母親的話點醒了他:“你做事不是為了自己,要為在美國的華人們進入主流社會,開創(chuàng)一條道路?!?/p>
為此,李昌鈺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擔任警政界最高職位的亞裔。他常常和下屬們說:“歡迎來搶我的工作!等你做到我這個位置,就知道這份工作并不輕松?!?/p>
“想當初我愛上這一行,只因心中有一念,‘誰來替死者說話。但是技術(shù)再發(fā)達,也難抵人性之惡。比起鑒識科學,如何抑制人性之惡,可能是我們都要面對的更大、更具普遍性的問題?!?/p>
自從1986年的“碎木機殺人案”讓李昌鈺聞名美國,不少媒體發(fā)來采訪邀約。當時的鑒識圈并不主張鑒識人員出鏡接受采訪,但李昌鈺發(fā)現(xiàn),媒體因為采訪不到真正的鑒識人員,就去采訪一些與案件相關的非專業(yè)人士,導致信息傳達錯誤,誤導了觀眾。為了傳遞正確的信息,李昌鈺開始“出圈”,除了接受各種媒體采訪,甚至還參演了以他為原型的電視劇。
李昌鈺不忘初心,在美國,他創(chuàng)立了國家“冷案中心”,不斷研究新的偵查方法處理尚未破解的陳年舊案;在中國,他也大力推動中國鑒識科學的發(fā)展,為中國學生提供前往“李昌鈺實驗室”學習的機會,還會讓留學生住在自己家里。
如今早已退休的李昌鈺,仍舊時常在熒幕前出現(xiàn),甚至開始接觸探案類的綜藝節(jié)目。他的解釋是,每個案件背后都有一個自己的故事,每個參加節(jié)目的選手背后也有一個獨特的故事,都有值得他學習的地方。
“鑒識科學是從傳統(tǒng)的比對、化學分析,到現(xiàn)在化驗DNA遺傳因子,又到大數(shù)據(jù)庫、人工智能的……不斷在改進,所以我們也要不斷學習怎樣用新的科技手段破案。你假如還用傳統(tǒng)的方法,就跟時代脫節(jié)了。物證科學是技術(shù)含量非常高的一個行業(yè),雖然我已經(jīng)不在一線工作了,但也必須對最新的科學和技術(shù)成果保持關注?!?/p>
在鑒識這條路上,82歲的李昌鈺從未止步,“使不可能成為可能”是他一輩子為之努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