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宋朝官員的帽子有著較為明顯的特征,即有兩根長翅,其來歷還有一則“典故”:“趙匡胤黃袍加身以后,見官員上朝時交頭接耳,心生一計,下旨開發(fā)出一種特別的帽子,兩邊加兩根長長的翅子,專供官員上朝使用,以防他們說悄悄話,私下議論?!?/p>
其實,這是一則以訛傳訛的歷史謠言。
早在宋代之前的唐、五代,就出現(xiàn)了展腳幞頭,宋人王得臣的《麈史》說得很清楚:“幞頭,后周武帝為四腳,謂之折上巾?!笥譃閮砷熌_,短而銳者,名牛耳幞頭,唐謂之軟裹。至中末以后,浸為展腳者,今所服是也。然則制度靡一,出于人之私好而已?!?/p>
那么,這個“長翅官帽,以防大臣交頭接耳”的謠言是從哪里來的呢?源頭是元人筆記《席上腐談》:“唐人幞頭,初以皂紗為之,后以其軟,遂折桐木山子在前襯起,名曰舉容頭。五代相承用之,至宋乃易以藤織者,仍易以紗,后又易以漆紗。周武所制,不過如今之結(jié)巾,就垂兩角。初無帶,唐人添四帶,以兩角垂前,兩角垂后;宋又橫兩角,以鐵線張之,庶免朝見之時偶語?!?/p>
其實,《席上腐談》是有名的造謠筆記,《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這本書“上卷前數(shù)十條為考證名物之語,詞意多膚淺無稽……多附會穿鑿不足據(jù)”。
另外,就官服而言,宋朝沿用唐朝服色制度,以公服顏色區(qū)分官品。北宋前期 (如仁宗朝),三品以上官員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綠,九品以上服青。宋神宗元豐改制之后,四品以上服紫,七品以上服緋,九品以上服綠,去青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