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享娥
廣東格明律師事務所,廣東 深圳 518000
案例標題:集體企業(yè)股權流轉的案例
案例類型:股份合作公司股權變更登記糾紛
裁判文書案號:(2018)粵0391民初2564號
裁判文書生效時間:2019年12月8日
裁判機關:深圳前海合作區(qū)人民法院
代理律師姓名:徐享娥律師
律師事務所名稱:廣東格明律師事務所
案情簡介:
(一)當事人簡介:原告陳某某,深圳市某村原村民;被告深圳市某股份合作公司;第三人陳某某,深圳市某村原村民,后移居香港;原告和第三人為堂兄弟。
(二)基本案情:原告與第三人均為被告深圳市某股份合作公司股民,第三人持有被告公司股份(個人股11.5股),第三人向被告提出轉讓自己的股權,2011年7月1日,被告根據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對第三人股權轉讓事宜在股東代表大會上進行表決,股東代表大會應到會股東代表60人(其中:集體股東1名,個人股東59名),實到會股東42人,股東代表所代表的股份數額超過全部股份總數的三分之二,其中37名股東代表同意轉讓,沒有股東代表不同意轉讓。
2011年7月5日,原告與第三人簽訂《股權轉讓協(xié)議書》,協(xié)議內容約定:第三人將持有被告公司的個人股(11.5股)以及另外兩個廠的股份轉讓給原告,轉讓價款為10萬元整;簽訂本協(xié)議后,原告以銀行轉賬或現金方式一次性付清所有轉讓費給第三人,第三人應當對原告辦理相關審批、變更登記等法律手續(xù)提供必要協(xié)作與配合等;2011年7月6日,第三人收到原告交來的股權轉讓費拾萬元,第三人向原告出具收款收據。原告陳某某提出以下訴訟請求:1、請求被告將第三人在被告公司名下的個人股(11.5股)變更登記至原告名下;2、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
由于第三人下落不明,采用公告送達方式,加上第三人后變更為香港身份,必然導致訴訟期限延長,訴訟成本增加。
基于以上事實,原告認為被告一直未按照規(guī)定程序變更股權證和股東名冊,嚴重損害其合法權益,因此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決被告將第三人在被告名下的個人股(11.5股)變更至原告名下,并將股權證和股東名冊變更至原告名下。
被告答辯稱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
(三)案件焦點:被告是否應當辦理變更登記?
代理意見:同意原告訴求,被告同意辦理變更登記。
判決結果:法院認為,本案第三人為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居民,本案為涉港請求變更公司登記糾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十四條規(guī)定,法人及其分支機構的民事權利能力、民事行為能力、組織機構、股東權利義務等事項,使用登記地法律。本案中,原告請求變更公司登記涉及法人的組織機構及股東權利義務,故應適用法人登記地即我國內地法律。
被告應將第三人名下的個人股變更至原告名下,并辦理相應的變更登記。首先,原告與第三人于2011年7月5日簽訂的《股權轉讓協(xié)議書》明確約定第三人將其在被告名下的個人股11.5股轉讓給原告,轉讓款為10萬元。原告已將協(xié)議約定的股權轉讓款支付給第三人,具備合同約定的股權變更登記條件。其次,被告已按公司章程,就第三人將股權轉讓給原告事項經過股東代表大會表決同意,原告雖然未提交被告公司章程規(guī)定的股份流轉需經董事會審核同意的書面證據,但被告在庭審中明確表示同意辦理變更登記手續(xù)。
綜上,法院認為原告的訴訟請求成立,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深圳經濟特區(qū)股份合作公司條例》第二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第一百四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被告深圳某股份合作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將第三人在其公司名下的個人股11.5股變更至原告名下,并將相應的股權證和股東名冊變更至原告名下。
案例分析:被告為深圳市某股份合作公司,第三人作為被告深圳市某股份合作公司股民,持有的被告深圳市某股份合作公司的11.5股屬于個人股,即“合作股”。按照《深圳經濟特區(qū)股份合作公司條例》第二十九條“合作股可以在章程規(guī)定的范圍內轉讓,但合作股股東不得以退股為由抽取股金”及被告公司章程第二十三條“股份流轉(包括轉讓、繼承和贈與),經董事會審核同意后,按規(guī)定程序變更股權證和股東名冊方可有效”,第三人想轉讓合作股需經董事會審核同意,并辦理相應的轉讓手續(xù),方可有效。
根據被告公司章程第三十三條的規(guī)定股東代表大會行使的職權包括“審議批準個人股股權調整方案等”,以及《深圳經濟特區(qū)股份合作公司條例》第四十三條“審議批準合作股股權調整方案應由股東代表大會以特別決議通過”,第三人對其轉讓個人股股權的事宜應當提交被告公司股東代表大會審議。在本案中,在審議第三人股權轉讓的股東代表大會中,出席會議的股東人數占應到會股東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決議通過的票數占出席會議的股東代表三分之二以上,滿足特別決議的條件,即被告公司股東代表大會通過第三人股權轉讓的決議是合法有效的。
此后第三人與原告簽訂《股權轉讓協(xié)議書》,并且原告已經支付了股權轉讓款。但按照公司章程,仍需經董事會審核同意后,按規(guī)定程序變更股權證和股東名冊方可有效。本案中,第三人轉讓股權的決議雖然經被告股東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但是第三人并未提供證據證明其轉讓給原告的行為通過被告公司董事會同意,未按照規(guī)定程序變更股權證和股東名冊,即未滿足被告公司章程規(guī)定的進行變更登記的條件。
在第三人轉讓股權給原告的過程中,轉讓行為是存在瑕疵的,公司章程明確規(guī)定了股權轉讓的程序及生效要件,但是原告并未履行完該程序,生效要件未成就,但是在本案中,被告在庭審中明確表示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即視為條件成就。
由于第三人在簽訂股權轉讓協(xié)議且收到全額轉讓款后,試圖想反悔、撕毀該股權轉讓協(xié)議,才導致第三人玩失蹤,不配合原告到被告股份公司共同完成變更登記才產生本案糾紛。
結語和建議:根據大數據顯示,從2013年以來,在法院受理與公司有關糾紛呈上升趨勢,其中股權轉讓糾紛居于首位。股權轉讓是公司經營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行為,公司股權轉讓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所涉及的法律關系比較多,流程也較為復雜,如果在流轉中存在違規(guī)操作,后果也是很嚴重的,特別注意,集體股權轉讓有自身特點,與一般公司股權轉讓適用法律不同。對此提出下列建議,以供參考:
(一)知悉轉讓標的物的性質以及受讓股權的主體。股權性質的不同,其轉讓所需要的條件都不一致,例如合伙企業(yè)的股權,所以在進行股權轉讓時,第一件事便是要知悉該股權的性質。對于不同的企業(yè)法人來說,法律、法規(guī)以及公司章程對于股權受讓主體的規(guī)定是不相同的,例如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內部轉讓與轉讓給股東以外的人,其條件是不一樣的。但本案涉及的為原村股份公司的股權,受讓主體需具備《章程》所規(guī)定的條件,如受讓人應具備原村民的身份。
(二)明晰股權結構。一般公司股權的情況,受讓方應當通過審閱轉讓股權的股東所在公司的公司章程、營業(yè)執(zhí)照、稅務登記證、董事會決議、股東會決議等必要的文件,對轉讓股權的股東所在公司的股權結構作詳盡了解。但在原村股份公司的股權,需了解轉讓方的股權是否可以轉讓,是否符合《章程》規(guī)定的可轉讓股權,如公司設置公司股、個人股,個人股可以有條件地轉讓。
(三)了解所受讓股權的相關信息,以確定是否存在瑕疵。在本案中,集體股份公司的個人股股東名冊,存放在股份公司;作為受讓方,需核實轉讓方的股權具體的股數,是否存在查封等限制的情況。
(四)對前置審批程序的關注。在本案股權轉讓的過程中,需根據《章程》關于轉讓的相關規(guī)定,需董事會審核同意后,按規(guī)定程序變更股權證和股東名冊方可有效,故,需遵守以上規(guī)定,轉讓方有效。
(五)集體股份公司的轉讓方和受讓方的資格符合受法律和章程的規(guī)定。否則,會導致股權轉讓協(xié)議的風險,引起不必要的糾紛。
(六)應及時辦理工商變更登記手續(xù)。由于股權轉讓過程長、事項繁雜,很多企業(yè)都沒有及時辦理工商變更登記手續(xù),其隱藏的風險也是巨大的。在辦完股權轉讓的同時,必須及時辦好相應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xù),以防患未然。
結合本案,原告在簽訂協(xié)議后,第三人不配合辦理股權變更登記的情況下,通過法律程序維護自己的權益,該做法值得加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