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敖江第二中心小學 林 枝
思維導圖這種思維工具,可以將語文知識簡捷有效地進行梳理,在語文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語文學習,優(yōu)化語文學習方式,從而更好地理解并吸收語文教材中的知識內容,深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感悟,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熱情及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與探索學習能力。在思維導圖模式下,學生可以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形成語文知識網(wǎng)絡體系,在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構建語文知識網(wǎng)絡,讓學生在新掌握的語文知識與舊的語文知識之間構建起知識關聯(lián),從而構建語文知識網(wǎng)絡。對語文知識分析及理解的過程能夠喚醒學生對原有語文知識的記憶,并將新舊語文知識結合在一起,不但能夠更好地掌握新的語文知識,還能對舊的語文知識起到有效的復習與回顧作用。學生在構建語文知識網(wǎng)絡體系時,能夠通過每一次思考,探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實現(xiàn)對語文知識的延伸與拓展,提升思維能力,完善語文思維架構。由此一來,學生能夠構建一個完善的思維模式,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快速地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從而提升語文學習質量與效率。
在教學前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為學生導入語文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為學生構思導圖內容時,要將語文知識點巧妙地融入其中,幫助學生加深對語文知識點的印象。教師要一邊為學生構建思維導圖,一邊為學生進行講解,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學習思路,引導學生以精準的方式探索語文知識,促進學生思維水平提升。
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非常短,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加之學生的好奇心強,有強烈的探索欲,因此在語文課堂上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走神兒、溜號兒的情況,影響到課堂效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也不高。而思維導圖教學模式能夠將不同表達方式匯集在一起,以生動有趣、色彩鮮艷的特點,激發(fā)小學生的興趣。思維導圖將語文教材中的知識內容以視頻圖片等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探索欲,從而深入了解并掌握語文知識。
由于小學生年齡尚小,其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不會總結方法,也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加之注意力集中時間短,上課容易走神,難以在語文課堂中長時間集中精力學習知識。受認知能力與生活閱歷的限制,學生在理解并掌握語文知識時,大多依靠死記硬背的方式。如果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毫無新意,“填鴨式”“灌輸式”講授語文知識,勢必會讓學生對語文課堂感到厭煩,難以激發(fā)學生對語文課堂的學習興趣,他們容易在課堂上打瞌睡、做小動作。課后,學生就會將課上學習內容忘得一干二凈,從而難以實現(xiàn)預期教學效果,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對語文課堂產(chǎn)生抗拒心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采用全新的教學方式,嘗試將思維導圖運用到教學中,豐富語文教學課堂的同時,方便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理解與記憶。思維導圖中包含了語文知識整合,使得語文知識整體有層次感,更加具有立體感。語文教師在初次將思維導圖引入課堂的時候,可以通過圖形、線條、色彩等方式吸引學生的興趣,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思維導圖的好奇心與探索欲。然后,再逐漸向學生滲透思維導圖,并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引導,幫助學生掌握如何應用圖像、線條及色彩構建完整的思維導圖,再從課文中找到關鍵字詞,將整張思維導圖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在習作練習“猜猜他是誰”的課堂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描述一個大家都認識的人,通過這個人的特征猜猜這個人是誰,如性別、五官特征、頭發(fā)長短、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喜歡的食物等。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這個人稱為神秘人,將神秘人三個字寫在中間,然后以此畫圖像,在旁邊依次畫出直線,寫上關鍵字,并在關鍵字旁邊畫上圖畫,如在第一個分支“興趣愛好”旁邊畫一個足球,在第二個分支“喜歡的食物”旁邊畫上火鍋等,完成整個介紹的思維導圖。由于小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有待提升,因此可以根據(jù)這個思維導圖組織自己的語言。如此一來,可以幫助學生厘清思路,流暢地梳理一個人的特征。最后,語文教師可以統(tǒng)一做總結,根據(jù)學生的完成情況做出評價,從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要想讓學生完全理解課文內容,具有一定的難度,不論是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是認知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盡管語文教師將教學內容講得十分詳細,學生理解起來也并不容易。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進行語文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學習《四季之美》一文時,對于復雜的課文內容,學生難以梳理清楚其中的知識點,因此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提前進行課文預習。要讓學生在預習的時候了解文章的作者,分析文章的主旨,然后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分別以作者筆下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黃昏、冬天的早晨為線索,讓學生嘗試構思思維導圖。教師可以說說自己最喜歡哪一部分,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為學生舉例,構成思維導圖的第一個分支,具體的季節(jié)景象特征記錄好,然后讓學生根據(jù)具體的課文內容,構建出四季之美的思維導圖,在思維導圖中記錄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黃昏、冬天的早晨在作者眼中美在哪里。最后根據(jù)學生匯報的思維導圖情況,再由教師進行總體概括。這樣可以讓學生精準、高效地了解文章大意與主旨,對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具有輔助作用。
作文對小學生來說是一項學習難點,不僅考驗了學生的想象力,也檢驗了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通過寫作,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將思維導圖運用到作文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梳理寫作思路,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將作文整體結構展現(xiàn)出來。學生通過對作文的思考與探究,可以有效掌握寫作規(guī)律,提升作文寫作能力。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寫作中,可以為學生提供自主構思的機會,從而切實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教師在講授《人物描寫一組》時,學習了三篇描寫人物的文章(《摔跤》《他像一棵挺脫的樹》《兩莖燈草》)后,學生了解了人物描寫的方式,在接下來的寫作訓練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形形色色的人》為題進行作文寫作,要求學生在寫作時進行獨立思考與構思,思考在描寫人物時要從哪里入手、先寫什么內容、再寫什么內容,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大膽融入自己的創(chuàng)意,由教師把關。將課文教學與作文寫作聯(lián)系在一起,能夠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寫作練習,掌握寫作技巧,從而對語文寫作產(chǎn)生興趣。
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生普遍的特征就是對知識內容學得快、忘得也快,這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及時鞏固知識內容。為此,教師要重視課后復習環(huán)節(jié)。在帶領學生進行課后復習的時候,教師先不要讓學生打開語文教材,而是要努力回憶教師在之前上課時為大家繪制的思維導圖,然后根據(jù)導圖的具體內容嘗試將文章復述出來。對于一些要求背誦的文章,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進行背誦,并把握作者通過文章表達的情感,掌握整個文章的情感表達。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當教師帶領學生復習《長征》一課時,可先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在腦海中繪制出相應的畫面景象:紅軍戰(zhàn)士們把翻山越嶺的艱難險阻視為細浪與泥丸,再渡過巨浪滔天的金沙江與冰冷鐵索的大渡河,最后翻過雪山,終于露出了笑顏。通過這種形象的思維方式,學生在回憶畫面內容的同時,還能將詩文背誦下來,在此過程中詩文中的陌生字詞也會得以解決,學生能夠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感受到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的情感。教師在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不要只局限于對單篇文章的教學應用,可以嘗試將思維導圖教學模式應用到整個單元復習中。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每個單元都圍繞一個主題展開教學,教師可以將單元內容繪制為一個思維導圖,從而幫助學生厘清單元中學習的知識內容,從而喚醒學生對單元所學語文知識的印象,學生的思路更加清晰,降低語文知識的學習難度。
綜上所述,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構建思維架構,引導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與思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探究語文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將思維導圖這種思維模式應用到語文教學中,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體現(xiàn)出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將對語文教學改革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