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月的媽媽
早春的一天,陽光明媚,我半躺在藤椅上曬太陽。五歲的女兒在旁邊唱歌跳舞,不時用她稚嫩的小手摸著我的肚子說悄悄話:“你是弟弟還是妹妹呀? 你能聽到我的歌聲嗎? 快出來陪我做游戲吧……”
四月,二寶出生了,家里變得忙亂不堪。 女兒的作業(yè)沒人輔導,吃飯也不規(guī)律了,瘦了不少,成績也亮起了紅燈。 我意識到對女兒的忽略,正想努力彌補,意想不到的事發(fā)生了。
一天下午,二寶睡醒了,女兒捏捏二寶的鼻子,酸溜溜地說:“你多幸福,吃飽睡,睡飽吃。我每天都得寫作業(yè),還要練鋼琴,媽媽也不陪我。要是沒有你該多好,媽媽就只愛我一個。 ”然后,她一躍身騎到二寶身上,“駕駕”地叫著。天哪!看到這一幕,我差點兒昏了過去。
解救了二寶,得罪了女兒。 我苦口婆心勸女兒,并保證以后絕對不會偏疼弟弟,這才擺脫困局。我開始重視女兒的感受,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傾注在她身上,女兒成績慢慢提高,也開始喜歡弟弟了。
兒子慢慢大起來, 變得有些頑劣, 經(jīng)常悄悄地潛到姐姐房間里“偷”姐姐的寶貝。 女兒也不是省油的燈,家里戰(zhàn)火不斷。
這不,前幾天,我們全家在包餃子,兒子頑皮碰掉了幾個餃子,女兒便嚷起來。 我當時很生氣,對兩人都進行了批評教育, 女兒卻認為我應該把兒子揍上一頓才好, 氣憤地沖著我大吼:“媽媽就是偏心! ”我更加生氣,狠狠地罵了她一頓,她竟然離家出走了!
當時暴雨如注,狂風肆虐,我著急地在小區(qū)里大聲地喊著女兒的名字,卻得不到她的回應。我心慌意亂,像只沒頭的蒼蠅,沖出小區(qū),沿著馬路尋找。 我腦海里充斥著各種不祥的畫面,恐懼、自責、痛苦讓我失去了理智,腿腳發(fā)軟,幾乎癱倒在路邊……
最后,我在她爸爸單位找到了她。我們敞開心扉,深入溝通。我發(fā)現(xiàn),我們母女的心是連在一起的,那個懂事乖巧的女兒又回來了。
女兒的出走再一次點醒了我:今后我在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時不能簡單粗暴,要多關注孩子的感受,科學引導,及時消除隔閡。畢竟,他們看重的不是物質的滿足,而是父母深深的愛。
點評
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有兩個孩子的家庭越來越多,沖突也隨之產(chǎn)生。大寶與二寶之間的關系更多取決于家長處理矛盾的能力、智慧。小作者通過對家庭沖突的感性敘述,完美詮釋了家庭教育中愛的作用與偏倚之弊。兩篇文章細節(jié)描寫生動,感情真摯,給人以啟發(fā)和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