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杏玉 (江蘇海門市東洲中學)
隨著年齡的增長,初三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矛盾更加多重化,成熟中有時又有點幼稚;慎重中有時又有點沖動;勇敢中有時又有點靦腆;樂觀中有時又有點氣餒;包容中有時又有點計較……他們面臨的學業(yè)擔子越來越重,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學習、生活、情感、性格等各方面都處在一個逐漸定型的階段,可以說,初三階段是學生邁向成人的臨界處。作為初三班主任,肩頭扛著的責任更是重大。那么如何訓練初三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呢?
目標是學生前進道路上的一盞航標燈,它能引領(lǐng)學生辨清方向,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如果沒有目標意識,那么學生做起事來就會隨性而為,腳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學習的動力就會不足,效率也就不高。因此,班主任要對學生強調(diào)樹立目標意識的重要性,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則幫助學生制定符合自己相應(yīng)目標的行動計劃,讓他們體會到沿著目標小步前進的快樂。
初三學生主要樹立哪些目標呢?筆者認為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當前目標與階段目標。例如學習上的當前目標,就是以前一次考試成績作為下次目標分數(shù)的起點,小步提高作為目標,可以把制定的目標貼在文具盒里,用來提醒自己不斷努力學習。階段目標就要用上年段的學習成績?yōu)榛鶞?,確定一個稍高一點的能“跳一跳,摘得到”的目標。其他思想、行動方面也可以以此為標尺建立目標,班主任鼓勵學生朝著目標努力進取,不放棄。
初三學生最大的任務(wù)是迎接中考的挑戰(zhàn),由于學習科目的增多,知識難度的增加,作業(yè)量也增添了很多,學生在校的時間大多都用在了學習上。一開始,學生們可能因為有些新鮮感還能集中精神進行學習,但是時間一長,難免就會對枯燥的學習生活產(chǎn)生厭倦心理,“一篙松勁退千尋”,思想一松懈,學習成績就會迅速滑坡。作為班主任,此時就要做好學生堅強的后盾,讓學生要甘于寂寞,持之以恒,樂觀進取。
班主任可以利用班會課時間給學生講述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故事,從他們平凡而又耐人尋味的經(jīng)歷中悟出堅持的意義,給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尼克·胡哲說“每個優(yōu)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那段時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卻得不到結(jié)果的日子,我們把它叫作扎根。”初三的學習也就是在扎根,因而即使學習生活比較單調(diào),也要充滿信心的樂觀對待,堅持天天如一日地按照自己擬定的學習計劃,合理分配時間,科學安排各項事務(wù),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挑重擔,“逆水行舟用力撐”,把壓力變成前進的動力,讓自己在克服困難中變得勤奮,擁有進取心。
學生都知道“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的道理,但是有些學生連續(xù)取得幾次好成績,產(chǎn)生滿足的心態(tài)以后難免就會“翹尾巴”,以為自己了不起了,思想上有了驕傲心理,學習就會“輕敵”,難免會導(dǎo)致“驕兵必敗”的局面。針對這種現(xiàn)象,班主任要在班級管理中要及時發(fā)現(xiàn)驕傲的苗頭,讓學生懂得謙虛的意義,不能自我滿足,要永遠擁有虛懷若谷的胸懷和不斷進取的精神。
班主任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找這些同學進行談心,因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何況初三的學生還處在修煉階段。要讓班級中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都能及時反省,適度地用自己的弱項去跟別人的強項做比較,中肯地評價自我,從而懂得取長補短的道理,在不斷進取中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初三的學生心智漸漸成熟,但是處在青春期的學生難免會出現(xiàn)叛逆、沖動、自以為是等行為,遇到老師的批評,就可能心高氣傲,與老師發(fā)生言語和行動上的沖突,由于缺少社會經(jīng)驗,做事沒有三思而行,最終走了不少彎路。班主任要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dǎo),遵守校規(guī)校紀,服從學校安排,讓自己在學校這個大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
具體細化到日常小事,比如要求學生在校聽從老師的教誨,遇到意見不一致的地方要多從老師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不要一意孤行,固執(zhí)己見。要善于聽取老師的建議,樂意接受老師的批評與處罰,主動遏止不良思想的滋長,培養(yǎng)自己的責任意識。服從學校的統(tǒng)一安排,學生才會產(chǎn)生一股濃濃的向心力,班集體才能有凝聚力;服從老師的安排,學生的各項能力才會得到更好的鍛煉,才能懂得克制自己,養(yǎng)成凡事能以大局為重,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的習慣,才會養(yǎng)成寬容、理解、團結(jié)的博大情懷才會保持一顆充滿熱情的心,樹立拼搏進取的意志。
初三是初中階段最關(guān)鍵的年級,要把初三學生管理好,班主任的責任非常巨大。要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就需要班主任加強對學生的自我管理的訓練,讓學生樹立目標意識、甘于持之以恒、愿意謙虛好學、服從學校安排,不斷進取,不負韶華,勇做新時代的追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