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饒市德興新崗山鎮(zhèn)中心小學,江西 上饒 334221)
引言:現代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網絡走進千家萬戶,而在教育界,多媒體逐漸成了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的有力輔助。因此,對于小學音樂教師來講,將多媒體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對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有重要的輔助作用。多媒體教學中本身包含著豐富的圖片信息和聲像信息,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習的內容,并且更好的領悟重點內容。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使其對學習的熱情被點燃,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到學習中,從而更加深刻的掌握所學的知識。
對于很多教師而言,多媒體教學手段大大提升其教學的效率。但是,往往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又有很多教師對其使用不當,產生了以下幾個誤區(qū)。
教師對多媒體的使用要在適宜的時候才能對教學產生一定的積極效果。但是,在現實教學中,有很多教師對其產生過度的依賴,使其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多媒體的參與就不能完整的進行授課[1]。而對于音樂教師而言,應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保留其可取之處,即學生與教師進行積極的互動的環(huán)節(jié),這是整個音樂教學中的精髓所在,因此,教師應對傳統(tǒng)教學進行一定的辯證取舍,而不是將其完全摒棄,而對于多媒體教學的應用,也應該遵循同樣的取舍標準,對其進行辯證的接受和利用。
應用多媒體教學,并非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完全摒棄,可以將傳統(tǒng)教學的可取之處選擇性的保留,并將其與多媒體教學進行合理結合,使得二者在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效果上做出更多的幫助[2]。而將多媒體應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可以有從下幾點入手。第一,教學資料方面,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只能通過手寫板書對課程內容進行講解,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學習也只限于課本。而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音樂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展示豐富的教學材料,不管是相關的背景音樂,還是對作品的背景的深入了解,都能借助多媒體進行良好的展示。而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應對其教學方案進行提前規(guī)劃,使其能夠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多媒體教學中的這些優(yōu)勢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所不能比擬的。
而在小學生的合唱教學中,教師對其合唱能力的培養(yǎng)稍顯吃力,因為小學生是一個思維活躍的群體,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很容易被不相關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應多多注意引導學生發(fā)揮其學習的自主性,使其對音樂的學習產生積極的態(tài)度,用學生自身的興趣去引導其學習音樂,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在小學音樂學習中引入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學生的合唱基本技能得以很好的培養(yǎng)。包括其在合唱中的發(fā)聲技巧及音準的訓練等,多媒體都能對其產生良好的影響。例如,在人音版小學一年級上冊學習《拉勾勾》教師先帶領學生學習這首歌,學生達到可以完整地演唱的效果時,教師訓練學生用合唱的形式對這首歌進行演唱。并且利用多媒體手段將學生們合唱進行錄音,并在學生進行再次演唱前為其播放錄音,使得學生自己從中找到不足之處,并找出需要改機的地方,讓學生的訓練更加具有針對性,從而減少了在訓練上浪費的時間,提升教學效率,使得音樂教學達到良好的效果,促使教師的教學目標達成。
訓練小學生的合唱能力,增強其合唱能力并不是訓練的本質目的。而是使小學生在合唱中學到各方面的能力,旨在培養(yǎng)其綜合能力[3]。而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多媒體為其展示豐富的教學資料,使學生在更加多彩的學習氛圍中進行音樂學習。因此,這種方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例如,在學習人音版小學一年級上冊中《玩具進行曲》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本課內容,在課程開始時與學生進行互動,從玩具方面的話題為切入點,教師可以問學生“你最喜歡的玩具是什么?為什么?”一般來講,對于小學生來講,提到自己喜歡的玩具,都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將這個話題進行下去,從而進入本課的學習主題中。學生在一個相對輕松的氛圍中學習音樂,更有利于其發(fā)揮學習音樂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更加深入地投入到學習中。
音樂的表現力通常表現為學生的肢體語言、面部表情等。而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是教師僅僅通過理論知識所不能達到的。需要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模仿,并加上練習。而基于多媒體教學在音樂中的應用,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成熟的表演視頻影像資料,使得學生能在觀看的過程中對其進行模仿,從而提升音樂表現力。
總而言之,小學生的合唱能力是其諸多方面的能力的集中體現,因此,教育者首先要重視對小學生合唱能力的培養(yǎng),并將多媒體教學引入音樂教學中,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可取之處進行選擇性的保留,并在此基礎上融入新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