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qū)東山街道南山小學,江西 贛州 341400)
新課程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其教學不再僅停留在知識教育這一單一層面,而會將之延伸到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只有這樣才能夠滿足國家對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需求,也能夠讓每一位學生將來有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而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及素養(yǎng)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尤其是課外閱讀,對于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想象能力及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升效果非常理想,能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更加的濃厚,促使語文課堂教學更加輕松、高質。因此,小學語文老師必須要加強對課外閱讀的關注,尤其是對其應用要點,下面就針對此主題具體分析。
第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小學語文教材中雖然有大量優(yōu)質的文章,但這些文章不一定是學生喜歡的方向,而鼓勵學生課外閱讀時,學生有機會閱讀自己喜歡類型的優(yōu)質文章,這樣學生更能夠感受閱讀的價值及魅力,以及其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從而發(fā)自內心的喜歡上語文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的情感十分豐富,但學生對其理解不是很透徹,將課外相類似閱讀材料引入教學中,能幫助學生多層次理解課文,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也能夠成功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
第二,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小學生在學習語文課程中,最終的目的也是要讓學生學以致用,而寫作正是學生學以致用的重要體現(xiàn)。小學生積累性寫作素材的過程中,閱讀及生活觀察積累,是兩個非常重要的途徑,而課外閱讀由于素材有限,所以課外閱讀十分重要。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要注重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課外閱讀機會,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獲得豐富的積累素材機會,這樣學生后續(xù)在寫作時會下筆更有神,能保障學生的寫作質量。比如在學習完“動物”類的課文后,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相關的寫作,讓學生進入課外閱讀中積累素材,如詞匯、句子、描寫手法等,這將非常有利于學生高質量的寫作。
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開展過程中,學生是課外閱讀的主體者,所以對他們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的了解十分重要,將興趣作為入手點,進行課外閱讀教學的開展。同時,在選擇課外讀物的過程中,還需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性格特點等進行了解,這樣才可以確保學生所選課外讀物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很多小學生都十分喜歡故事,所以可以給他們推薦一些故事類的書籍,如《英雄故事》《童話故事》等,對于班級中那些非常喜歡科幻類事物的學生,可以為之推薦對應的讀物,如《十萬個為什么》等,如果那些基礎差、品行欠缺的學生,要將《愛的教育》《感恩的心》等推薦給學生,以小故事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其興趣更高,教育效果根據(jù)理想。在這樣趣味化的課外閱讀中,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會更高,效率也會不斷提高。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對于單一閱讀方法不感興趣,這就要求老師徹底從傳統(tǒng)的課外閱讀方法中走出來,注重對課外閱讀方法的豐富,讓學生進行多樣化的閱讀,其課外閱讀效果會更加理想。比如:利用網絡讀書系統(tǒng),向學生推薦閱讀素材與資源,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時間安排,進行科學閱讀;在班級中建立圖書角,校園中增設圖書室,讓學生們有充分的閱讀資源及場所;老師還可以設計一些讀書類的競賽、討論等活動;還可以將多媒體引入課外閱讀教學中,給學生展示相關的圖片、視頻等,促使其閱讀興趣及效果的提升。比如在閱讀《魯濱孫漂流記》課文時,老師所播放的視頻,要幫助學生對整本書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這樣學生的閱讀會更有方向,對主人公的漂流之旅會有更深刻的感觸。
為了讓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更有效果,老師要做好對其閱讀方法的傳授工作。比如在閱讀課外書籍時,首先要讓學生對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進行積累;其次,對文章中所用的寫作方式、結構安排等進行了解,并根據(jù)閱讀到的內容對作者的情感進行感知和體會,讓學生在積極情感的引導下,豐富自身情感。第三,針對不同類型的文章,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景物類的文章,采取跳躍讀的方法,對于說理性的文章,采取精讀、細讀方法,讓學生在感受文章內容時,真正獲得心靈上的震撼。在這樣的閱讀背景下,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及質量會不斷提高。比如在教學《狐假虎威》課文時,學生在課前預習中,已經對這篇課文發(fā)生的故事及反映的道理有了一些學習,課中老師要深化學生的情感,可以鼓勵學生以幽默語言對課文內容進行復述,并根據(jù)學生們復述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對學生么學習中的問題進行了解,組織學生討論及解決問題。此外,老師可以讓學生們回憶生活中有哪些關于動物的成語,讓學生們互相分享,在分享中要對動物相關成語的故事進行描述,以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的知識儲備更加豐富,這對于學生知識儲備的不斷拓展,以及學生的后續(xù)的學以致用十分有利,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