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正安縣謝壩鄉(xiāng)中心小學,貴州 正安 563404)
在目前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提問時所采用的方式比較單一。教師通常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或一邊講課一邊提問的方式。提出問題后,教師并沒有為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為了追求教學進度,教師在提出問題后沒多久就找學生回答?;卮饐栴}的形式一般是集體回答或抽取幾名學生回答。在抽答的時候,教師通常會選擇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回答問題,其他學生主動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會逐漸減弱。
對于學生的答案,教師通常以答案的正確性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對于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問題及錯誤,教師并沒有在適當?shù)臅r機為學生作出指導,也沒有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評價。即使有的教師會對學生進行稱贊和鼓勵,但也比較簡短,流于形式。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會讓其他學生來回答,沒有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和引導。
在提出問之前,很多教師并沒有進行充分的準備,所提出的問題比較隨意,缺乏針對性和指向性。教師大多針對知識點進行提問,所提出的問題缺少探究性和實用性。同時,在課堂上,通常都是教師提問,學生很少能提出問題。課堂提問的主動權往往掌握在教師手中,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不強,在整個課堂提問的過程中都處于比較被動的位置,影響了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扮演著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識。有些教學情境中包含很多問題,教師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讓學生能快速明白問題的意思,并能迅速找出答案。教師可通過暗示的方式為學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讓整個教學過程按照教學計劃順利進行,優(yōu)化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所提出的問題應該是明確的,不能是抽象或模糊的。問題的難度也不能過大,以免學生找不到回答問題的方向,挫傷學生的自信。問題的內(nèi)容也不能過于抽象,以免學生難以理解,阻礙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在一個班級中,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能力及接受能力都不同。對于同一道題目,由于學生的認知結(jié)構(gòu)不同,得出的答案可能也會不同。因此,教師提出問題的難易程度應該與學生的思維能力相符。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分出問題的層次,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比如,學習“圓的認識”這部分內(nèi)容時,主要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了解圓的各部分名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個圓形,讓學生討論一下圓的概念、各部分的名稱及特征。學生只要認真觀察就能快速找到答案。對于這種簡單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困生來回答,為其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培養(yǎng),使學生正確理解數(shù)學柢念,構(gòu)建知識體系。倘若在課堂提問時讓學生隨意探究,很容易使學生將知識點混淆,影響教學內(nèi)容的完整性。因此,教師的提問還應具備系統(tǒng)性。比如,學習“圓柱的認識”這部分內(nèi)容時,主要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底面、側(cè)面和高,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圓柱基本特征的過程,提高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圓柱體的圖片,然后向?qū)W生提問:這些物體的形狀有什么共同的特點?然后,教師可以準備圓柱體的教具,讓學生觀察,并向?qū)W生提問:圓柱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有什么特征?接下來,再讓學生通過剪一剪和摸一摸來探索圓柱周圍的面有什么特征,與底面有什么不同。通過這樣的課堂提問方式,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圓柱的特征,可拓寬學生的思維。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在教學中要采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方式,課堂提問也要具有啟發(fā)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單一的課堂提問方式,不能總是教師提問,學生機械回答。教師應有目的地提出一個核心問題,讓學生根據(jù)自巳的理解來解決問題。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運用創(chuàng)新思維去思考,對學生提出的新穎想法要采取包容的態(tài)度。比如,學習“三角形的面積”這部分內(nèi)容時,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簡答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轉(zhuǎn)化方法的價值,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在探索新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向?qū)W生提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然后讓學生思考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學生想一想能否通過平行四邊形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通過教師的啟發(fā),學生進行探索,能使學生經(jīng)歷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可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的課堂提問還要有一定的延時性。在提出問題后,教師不要急于向?qū)W生索要答案,也不要馬上向?qū)W生公布答案,而是應該為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空間和時間。同時,教師要把握好課堂提問的時機,在學生思維受阻或思維狹窄之處向?qū)W生提問。教師還應把握好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點,多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引導學生探索。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廣大小學數(shù)學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因此,教師要注重課堂提問的技巧,在提問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把握好提問的時機和方法,并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通過課堂提問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shù)學知識點,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綜合能力,提高小學數(shù)學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