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市特殊教育學校,山東 東營 257091)
興趣是發(fā)展學生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有興趣的學習能使人全神貫注,積極思考。而游戲是兒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適當運用游戲于課堂教學中能活躍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愛好。例如:在學習《吹泡泡》一課時,我先準備好肥皂水,讓孩子們先玩吹泡泡的游戲,然后觀察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顏色有什么變化等。再讓孩子們去畫泡泡,遠比直接去畫泡泡生動的多,孩子們也感興趣的多。
有些人受過去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把美術課堂教學當成僅傳授知識的場所,教法簡單,教師講,學生聽,墨守常規(guī),滿堂灌,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在大力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要探索出一條新的教改方法,根據不同年齡特點,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聾童的特點是模仿性強,我在教學中不給學生制定框框,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我們的教學要“以人為本”,必須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里,想學生之所想,教學生之所需,讓學生的心靈得到自由,讓個性得到解放,畫心中之畫,表心中之情。對于學生來講,他們所描繪的每一個點、每一條線都是一種內心世界的反映,是一種情感的外在體現。作為美術教師應該認真地看待,悉心體驗,不可小視。在我們的美術教學中經常會有這樣的現象:有的學生在教師剛布置完作業(yè)一會兒就舉起自己的作業(yè)本讓老師看,“老師,你看我畫得怎么樣?”乍一看,他只是在自己的本子上畫了一些你不知名的點與線罷了。對于這種現象也許你會很氣憤,但如果教師了解學生的話,你就會知道這不是小孩的一時沖動,也不是他的故意作秀,他卻恰恰給你傳遞了一個重要的信息:這位學生開始喜歡上了美術,他只是在試探老師對于他們的態(tài)度,需要的是得到老師的表揚。這些看似亂七八糟的點與線,也許你一時看不懂,但學生自己很明白,做老師的不應該冒然打斷或批評,而應該站到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觀察生活,分析事理,切不可以成人之心度孩子之理?,F代心理學表明:小學生的情感的實踐性和堅持性較差,依賴于成人的監(jiān)督,因此,對于這種發(fā)自內心的對美術的喜愛之情和表現欲,教師千萬不要粗魯地打斷,應給予正確引導、由衷的表揚。記得有一次我讓孩子們畫《值夜班的貓頭鷹》,有的孩子一看到那么復雜的畫面就做出不會的表情和手勢。我沒有著急的去批評和指責,而是細致的講解,引導啟發(fā)他們自己尋找畫貓頭鷹的方法,鼓勵他們大膽的去描繪,畫的像不像已經不是評價一幅畫好壞的標準,啟發(fā)想象和求異思維才是最重要的。孩子們在贊賞的目光中表現的很積極,畫的很大膽,甚至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曾經有人舉了“畫蘋果”的例子來批判我們的教育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故事是這樣的:同樣上《畫蘋果》這一課,美國小學生畫蘋果,教師拎來一筐蘋果,由學生任拿一個去畫;日本的學生也是自己拿著一個蘋果去畫;而中國學生畫蘋果往往是老師在黑板上畫一個標準的蘋果,并規(guī)定先畫左,后畫右,這邊涂紅,那邊涂綠……最后中國學生畫得最像。
這個故事的傳播對小學美術教學有很大的影響,教師們因怕影響了人家孩子的一生,課堂上不敢做范畫了,就讓學生去自已去想像,自己去創(chuàng)作。結果“蘋果”是越畫越不像了,可也沒發(fā)現有能體現學生想象力的作品,相反,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漸漸丟失了,因為他們感覺“老師什么都不教,老讓我們自己畫”沒意思。到底應當怎樣教學生畫“蘋果”呢?教師到底要不要示范呢?針對這一問題,我經過長期思考與實踐,終于找到了答案:上課了,我先在黑板上畫一個蘋果,然后告訴學生這就是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繪畫內容,學生很快完成了,我馬上在黑板上畫一個被咬掉一口的蘋果,再等一會兒,我再畫一個用刀切開的半個蘋果,然后再畫結在蘋果樹上的蘋果,再畫被蟲子吃掉一半的蘋果……就這樣,整節(jié)課我都在做著示范。課上沒有講解,學生卻對我的范畫和我繪畫時的動作看得更認真;課上不要求學生保持安靜,學生可以隨時討論、交流或直接向教師提問題。隨著我一筆筆的勾勒,學生們觀看著我的繪畫表演,一邊猜測我正在畫得是什么,一邊對我的畫或畫法進行評價。
對待學生作業(yè),我不要求學生必須照著黑板上的畫,而要求他們盡可能地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創(chuàng)造。作業(yè)交上來,不管畫的像與不像,只要有自己的創(chuàng)意在里面,就是一副好畫……
我覺得把教師范畫看作是限制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的罪魁禍首是不正確的。機械地模式化地范畫可能會限制學生想像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而滿載教師想像和創(chuàng)造且富有啟發(fā)性的教師范畫不僅不會限制學生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發(fā)展,反而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展開聯(lián)想并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
總之,美術教學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正確引導,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成為持久的情感態(tài)度。學生會感覺到學習美術是他們表達喜怒哀樂的一種手段,是他們抒發(fā)情感、表現個性的載體,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相信他們對美術學習的熱情會越來越高,并將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