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考慮變啟動壓力梯度的技術極限井距計算方法研究

      2020-12-10 03:05:30何鑫迪李承龍
      復雜油氣藏 2020年3期
      關鍵詞:井距壓力梯度計算公式

      張 宇,何鑫迪,李承龍

      ((1.大慶師范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信息技術學院,黑龍江大慶163712;2.中國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六采油廠,黑龍江大慶163000;3.中國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黑龍江 大慶163712)

      特低滲透油藏儲層物性差,滲透性差[1-5]。 流體滿足低速非達西滲流,滲流阻力大[6-8]。 油層受壓敏效應影響嚴重,滲透率損失嚴重,啟動壓力梯度增加,加劇了建立有效驅替的難度,導致開發(fā)效果及效益差[9-12]。井網(wǎng)加密是改善油藏開發(fā)效果的重要調(diào)整措施,注采井距過大,滲流阻力大,注采井間壓力消耗大,無法建立有效驅替;注采井距過小,開發(fā)成本增加,效益變差[13-14]。因此,針對特低滲透油藏地質(zhì)條件及開發(fā)技術政策,采用合理注采井距對油藏的有效開發(fā)具有極重要的意義。

      針對特低滲透油藏,傳統(tǒng)技術極限井距計算方法存在兩點不足:一是未考慮壓敏效應對注采井間驅替壓力分布的影響[15-18];二是未考慮壓敏效應引起啟動壓力梯度發(fā)生動態(tài)變化的問題[19-20],導致此類方法不符合特低滲透油藏礦場實際情況。 為了趨于礦場實際情況,滿足開發(fā)需求,本次研究首先建立了考慮壓敏效應的單井產(chǎn)量計算公式,根據(jù)公式分析壓敏效應對注入井和采油井井底附近驅替壓力(邊界供給壓力與井底壓力之差)的影響;其次建立了基于壓敏效應的變啟動壓力梯度計算公式,明確地層壓力對啟動壓力梯度的影響;結合傳統(tǒng)計算公式, 推導考慮壓敏效應的技術極限井距計算公式,形成適用于特低滲透油藏的技術極限井距計算方法,為油田的開發(fā)調(diào)整提供技術保障。

      1 考慮壓敏效應的驅替壓力計算公式

      考慮到滲透率的壓力敏感性,滲透率表達式[21]:

      單井產(chǎn)量計算公式可表示為:

      式中:q為產(chǎn)量,m3/d;B為流體體積系數(shù),MPa-1。

      將公式(1)代入公式(2),整理得到考慮壓敏效應產(chǎn)量計算公式:

      式中:ph為供給壓力,MPa;rh為供給半徑,m;rw為井半徑,m。

      式中:q1為采油井產(chǎn)量,m3/d;q2為水井產(chǎn)量,m3/d;。

      由公式(4)和(6)有油水井附近的驅替壓分別為:

      油井附近驅替壓力:

      水井附近驅替壓力:

      式中:Mo為采油井井底附近儲層壓敏系數(shù),MPa-1;Mw為注入井井底附近儲層壓敏系數(shù),MPa-1;△p1為采油井附近驅替壓力,MPa;△p2為注入井附近驅替壓力,MPa。

      則考慮壓敏效應條件下的注采井間驅替壓力可表示為:

      為了簡化問題,令ph=pi,則上式可整理為:

      2 考慮壓敏效應的啟動壓力梯度計算公式

      大慶長垣外圍油田原油流度與啟動壓力梯度滿足關系式[22]:

      式中:λ 為啟動壓力梯度,MPa/m;μ為原油黏度,mPa·s;ɑ、b 為正實數(shù)。

      則將式(1)帶入式(11),得到基于壓敏效應的變啟動壓力梯度計算公式:

      根據(jù)上式可知,與傳統(tǒng)認識相比,考慮壓敏效應條件下的啟動壓力梯度是動態(tài)變化的, 與流度、壓敏系數(shù)、原始地層壓力及目前地層壓力有關。

      3 考慮壓敏效應的技術極限井距計算公式

      傳統(tǒng)技術極限井距計算公式:

      式中:△p 為驅替壓力,MPa;R為技術極限井距,m;pe為注入井井底壓力,MPa;pw為采油井井底壓力,MPa。

      將公式(10)和公式(12)帶入公式(13)得到基于壓敏效應的變啟動壓力梯度技術極限井距計算公式:

      通過對比分析, 傳統(tǒng)計算公式考慮因素較少,僅考慮了驅替壓力、靜態(tài)啟動壓力梯度與井距的關系;本文所建立技術極限井距計算公式中考慮因素全面,包括原油流度、原始地層壓力、目前地層壓力、基于壓敏效應的驅替壓力等因素,可完善地描述特低滲透油藏儲層及開發(fā)特征。

      當不考慮壓敏系數(shù)時,公式(15)兩段可整理為:

      求極限并化簡可得到:

      進一步整理得到公式(13),證明公式推導過程的準確性。

      4 模型參數(shù)分析

      以大慶長垣外圍肇源油田Y-4 區(qū)塊為例,利用所建立模型分析滲透率、注采壓差、地層壓力保持水平、 原油黏度及壓敏系數(shù)與極限注采井距的關系。 截至2019 年底,Y-4 區(qū)塊滲透率為1.5×10-3μm2, 地下原油黏度為9.3 mPa·s, 原始地層壓力14.8 MPa, 目前地層壓力7.3 MPa, 破裂壓力13.3 MPa,注水井注水壓力13.3 MPa,油井井底流壓2.6 MPa,埋深1 002 m,井筒半徑0.127 m,啟動壓力梯度0.152 3 MPa·m-1, 采油井端壓敏系數(shù)0.035 6 MPa-1,注水井端壓敏系數(shù)0.003 6 MPa-1。 肇源油田滲透率與啟動壓力梯度的關系見公式(18),滲透率與壓敏系數(shù)關系見公式(19)和(20)。

      采油井端滲透率與壓敏系數(shù)關系:

      注水井端滲透率與壓敏系數(shù)關系:

      4.1 滲透率與技術極限井距關系

      由滲透率與技術極限井距關系曲線(見圖1)可見,隨著滲透率變大,技術極限井距逐漸變大。 滲透率越大,啟動壓力梯度越小,壓敏效應影響越小,利用新方法計算的技術極限井距越大,越容易建立有效驅替;當滲透率小于2×10-3μm2時,滲透率與技術極限井距呈非線性變化,滲透率大于2×10-3μm2時,二者呈近似線性變化;與傳統(tǒng)方法計算結果相比,利用新方法計算的技術極限井距進一步減小6~20 m,平均減小16 m。

      圖1 滲透率與技術極限井距關系曲線

      4.2 地層壓力保持水平與技術極限井距關系

      由地層壓力保持水平與技術極限井距關系曲線(見圖2)可見,地層壓力保持水平對傳統(tǒng)方法計算結果沒有影響,與本文推導公式計算結果呈正相關;地層壓力保持水平越高,壓敏效應影響程度越弱,滲透率損失越小,啟動壓力梯度增幅越小,地層能量越充足,利用新方法計算的技術極限井距越大;地層壓力保持水平與技術極限井距呈線性關系;當?shù)貙訅毫Ρ3炙綖?0%時, 與傳統(tǒng)方法相比,采用新方法計算結果為34.6 m,技術極限井距需要進一步縮小10.4 m,當?shù)貙訅毫Ρ3炙綖?00%時,采用新方法計算結果為40.2 m,技術極限井距需要進一步縮小4.8 m。 為了實現(xiàn)有效驅替,特低滲透油藏需要保持較高的地層壓力水平。

      圖2 地層壓力保持水平與技術極限井距的關系曲線

      4.3 注入壓力與技術極限井距關系

      注入壓力與技術極限井距關系曲線(見圖3)表明,注入壓力越高,注采壓差越大,驅替壓力越大,技術極限井距越大, 越容易形成有效驅動體系;注入壓力與技術極限井距呈線性關系,隨著注入壓力的增大,采用新方法計算結果增幅較??;與傳統(tǒng)方法計算結果相比,利用新方法計算的技術極限井距進一步減小10~13 m,平均減小11 m。 特低滲透油藏可通過提高注入壓力實現(xiàn)有效開發(fā)。

      圖3 注入壓力與技術極限井距關系曲線

      4.4 采油井井底流壓與技術極限井距關系

      采油井井底流壓與技術極限井距關系曲線(見圖4)表明,采油井井底流壓越大,注采壓差越小,驅替壓力越小,能量損失越嚴重,所需技術極限井距越??; 采油井井底流壓與技術極限井距呈線性關系;與傳統(tǒng)方法計算結果相比,利用新方法計算的技術極限井距進一步減小9~14 m,平均減小11 m。降低采油井井底流壓,更容易建立有效驅替。

      圖4 采油井井底流壓與技術極限井距關系曲線

      4.5 壓敏系數(shù)與技術極限井距關系

      由壓敏系數(shù)與技術極限井距關系曲線(見圖5)可見,壓敏效應對傳統(tǒng)方法計算結果無影響;壓敏效應越大,滲透率損失越大,啟動壓力梯度越大,利用新方法計算技術極限井距越小,區(qū)塊越不易形成有效驅動體系;壓敏效應與技術極限井距呈非線性關系;與傳統(tǒng)方法計算結果相比,利用新方法計算的技術極限井距進一步減小3.5~18 m, 平均減小11.3 m。

      圖5 壓敏效應與技術極限井距關系曲線

      5 結論

      (1)利用考慮壓敏效應的滲透率計算公式及啟動壓力梯度計算公式,推導了考慮原始地層壓力及目前地層壓力的啟動壓力梯度計算公式;利用考慮壓敏效應的單井產(chǎn)量計算公式,建立了注采井附近的驅替壓力計算公式。

      (2)通過分析所建模型參數(shù)得出,滲透率越大、地層壓力保持水平越高、注入壓力越大、采油井井底流壓越小、壓敏效應影響越小,技術極限井距越小,越容易建立有效驅替。

      (3)與傳統(tǒng)方法計算結果相比,考慮壓敏效應條件下,本文所建模型計算技術極限井距需進一步縮小3.5~20 m,平均縮小10 m 以上。

      猜你喜歡
      井距壓力梯度計算公式
      電機溫升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應用
      防爆電機(2022年4期)2022-08-17 05:59:50
      勝利油田低滲透油藏CO2混相驅合理注采井距研究
      2019離職補償金計算公式一覽表
      壓力梯度在油田開發(fā)中的應用探討
      疊加原理不能求解含啟動壓力梯度滲流方程
      低滲透油田加密調(diào)整注采井距適配新方法*
      致密砂巖啟動壓力梯度數(shù)值的影響因素
      斷塊油氣田(2014年5期)2014-03-11 15:33:45
      采用初等代數(shù)推導路基計算公式的探討
      關于節(jié)能評估中n值計算公式及修正
      芳深2區(qū)塊250m井距開發(fā)效果分析
      务川| 略阳县| 阳曲县| 桐城市| 启东市| 太仆寺旗| 扶风县| 绍兴县| 宁晋县| 台北市| 临朐县| 化隆| 岳西县| 盐源县| 罗源县| 内江市| 杭锦后旗| 沂南县| 丽江市| 绥化市| 来宾市| 右玉县| 武夷山市| 阿坝县| 峨山| 岚皋县| 泽州县| 广安市| 台中市| 新蔡县| 揭西县| 惠水县| 镇安县| 蒙自县| 大竹县| 白玉县| 呈贡县| 隆安县| 蕉岭县| 淄博市| 准格尔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