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飛
(安慶市宜秀區(qū)水利局,安徽 安慶 246000)
安慶市位于長江北岸,長江干流安慶段全長237 km。長江干堤安慶段總長295km;干堤上起鄂皖交界的段窯,下迄于普濟圩農場交界的北埂,自上而下分為同馬大堤、安廣江堤。其中同馬大堤全長173.5km,為二級堤防。安廣江堤由安慶江堤和廣濟江堤及梅林隔堤組成,全長43.465km;梅林隔堤長6.296 km。安慶江堤為一級堤防,廣濟江堤和梅林隔堤為二級堤防。
據長江大通站1950-2019年資料統(tǒng)計,對實測的水文、水位和含沙量等分析,情況如下:
三峽水庫蓄水前,安慶段最高水位出現在1954年或1998年;三峽水庫蓄水后,最高水位出現在2016年。
安慶段一般7-9月為高水期,12月-次年2月為枯水期,三峽水庫蓄水前后,水位年內變化規(guī)律未有大的改變。
三峽工程運行以來,水文情勢與水沙關系發(fā)生了明顯變化。據大通水文站實測的資料統(tǒng)計分析,年平均流量減少10.1%。主汛期減少11.3%??菟谄骄髁吭黾?.6%。水位最高7 月份平均流量運行后較運行前減少14.2%,水位最枯1 月份平均流量運行后較運行前增加10.9%。多年平均含沙量減少62.7%。
三峽工程蓄水運行以來,長江安慶段水沙變化特點可概括為兩點,一是主汛期流量明顯減少,枯水季流量有所增加,流量過程線變得相對扁平化;二是來水含沙量大幅度減少,清水下泄明顯。
由于三峽工程的實施,使長江流量過程線變得相對扁平化,避免了長江水位的高起低落,間接提高了長江干堤、外護圩口的建筑物等的防洪標準,有利于萬畝以上圩口的開發(fā)和利用,有利于長江邊的生態(tài)濕地的自然修復。
三峽工程的實施,調蓄了長江下游的洪峰,有效地增加了城市周邊休閑設施的使用時間。譬如安慶市的江邊公園,是我市城市居民的休閑娛樂的最好去處之一。三峽工程運行多年來,僅2010、2016年年汛期水位漫灘,關閉了十來天,其余時間都是正常對市民開放。
總之,三峽工程的實施有效地控制了上游洪水,提高了安慶段的防洪能力,有效地減輕了洪澇災害帶來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增加了安慶段枯水期流量,有效改善了枯水期的水質。增強了安慶段防洪調度的可靠性和實質性。
圖1 三峽運行前后大通站多年月均流量統(tǒng)計
圖2 三峽運行前后大通站多年月均含沙量統(tǒng)計
三峽工程的運用,來水含沙量大幅度減少,清水下泄明顯,在水流夾沙力的作用下,水沙趨于平衡,使安慶段的河勢發(fā)生了新的變化,老的崩岸段在治理的基礎上,目前都趨于穩(wěn)定,但新的崩岸也有發(fā)生,為確保河勢穩(wěn)定,長江岸線和洲灘圩口的有效利用,建議長江安慶河段整治工程盡快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