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國
書│中│錦│句
1.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2.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xiāng)是故鄉(xiāng);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3.一聚一散最傷神,還不如不聚的好,所以向來喜散不喜聚。
《紅樓夢》是一部頗具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tǒng)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說以“大旨談情,實錄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體情理,擺脫舊套、新鮮別致,取得了非凡的藝術(shù)成就。“真事隱去,假語村言”的特殊筆法更是令后世讀者腦洞大開,揣測之說久而遂多。
“生于繁華,終于淪落”。曹雪芹的家世從鮮花著錦之盛一下子落入凋零衰敗之境,使他深切地體驗了人生悲哀和世道無情,也擺脫了原屬階級的庸俗和褊狹,看到了封建貴族家庭不可挽回的頹敗之勢,帶來了幻滅感傷的情緒。他的悲劇體驗、詩化情感、探索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全部熔鑄到《紅樓夢》里。《紅樓夢》開卷第一回有兩篇曹雪芹自序,自述寫作緣起、寫作經(jīng)歷和心得體會,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文學思想和創(chuàng)作原則。他既不借助于任何歷史故事,也不以任何民間創(chuàng)作為基礎,而是直接取材于現(xiàn)實社會生活,“字字看來皆是血”,滲透著作者個人的血淚感情。作品“如實描寫,并無諱飾”,保持了現(xiàn)實生活的多樣性、想象的豐富性。形形色色的人物關(guān)系,顯示出富貴之家的荒謬、虛弱及其離析、敗落的趨勢。他所寫的人物打破了過去“敘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的寫法,使古代小說人物塑造完成了從類型化到個性化的轉(zhuǎn)變,塑造出典型化的人物形象。
書名:《紅樓夢》
作者:曹雪芹
國籍:中國
職業(yè):小說家
代表作品:《紅樓夢》
主要成就: 曹雪芹(約1715年—約1763年),名霑,字夢阮,號雪芹。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绔、富貴風流的生活,家道衰落后深感世態(tài)炎涼,對封建社會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認識。他蔑視權(quán)貴、遠離官場,過著貧困如洗的艱難日子。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y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他歷經(jīng)多年艱辛,終于創(chuàng)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shù)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可以說這是他最偉大的貢獻?!都t樓夢》堪稱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學術(shù)界圍繞《紅樓夢》作者、版本、文本、本事等方面的研究與談論甚至形成了一種專門的學問——紅學。
《紅樓夢》需要推薦嗎?不需要!千古奇書《紅樓夢》自帶光環(huán),“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
《紅樓夢》需要推薦嗎?需要!《紅樓夢》因其厚重讓眾多讀者“敬而遠之”,尤其是在“碎片化閱讀”流行的當下,不少人因“無暇細觀紅樓里家長里短”過其門卻不入。如果經(jīng)典作品成為網(wǎng)絡所言“人人都知其經(jīng)典,要推薦給別人讀而自己堅決不讀的東西”,那么我們怎能從先賢創(chuàng)造的博大寶庫中采擷精華呢?
未讀《紅樓夢》,人們常誤以為這是一部愛情小說,講寶黛釵的“三角戀”罷了;也有人看到了政治斗爭的內(nèi)容,將其定位為政治小說;這樣理解《紅樓夢》未免太片面了。
《紅樓夢》是曹雪芹為我們留下的一幅封建末世極其生動而真實的歷史畫卷,是一部描繪風月繁華的封建大家庭到頭來恰似一場幻夢破滅的長篇小說。小說寫到的東西太多,如建筑、園林、服飾、飲食、禮儀、戲曲等等,綜合體現(xiàn)了中國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小說如此“厚重”,需要作者多才多藝、傾盡全部生命和心血來創(chuàng)作。曹雪芹“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基本完成了書稿??上г谥蟮膫鏖嗊^程中,八十回之后的書稿遺失,《紅樓夢》遂成殘稿。后經(jīng)乾隆朝高鶚(證據(jù)不足,現(xiàn)寫為無名氏)補足,小說才得以完整面目示人。續(xù)書雖使《紅樓夢》“全璧”,但也削弱了原著的悲劇效果,為不少紅迷、紅學家所詬病。
《紅樓夢》的構(gòu)思非常奇妙、精細而嚴密,這也是吸引讀者不斷探索咂摸的地方。情節(jié)的設計、人物的言行、詩詞曲賦的運用都置于全書的有機大結(jié)構(gòu)中,“草蛇灰線,伏筆千里”。文中安排了很多伏筆,例如第五回中《賈寶玉神游太虛境,警幻仙曲演紅樓夢》中寫到的金陵十二釵的判詞,暗示了她們每個人的命運與結(jié)局。而書中“甄士隱”(真事隱)、“賈雨村”(假語存)、“千紅一窟”(千紅一哭)、萬艷同杯(萬艷同悲)等諧音設計,更是以假存真、實錄世情,把“一把辛酸淚”用“滿紙荒唐言”表達了出來,讓讀者不由得在一種神秘感中探求故事背后的深意、奧秘。
曹雪芹的家族在其幼年時由盛轉(zhuǎn)衰,《紅樓夢》就是在他親身經(jīng)歷的生活素材基礎上創(chuàng)作的。有人認為賈寶玉即曹雪芹,也有人考證賈寶玉的原型是納蘭性德。而我們認為,賈寶玉是曹雪芹在自己生活的基礎上,提煉新素材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全新人物形象。賈寶玉的形象具有特殊的社會意義,他反對封建傳統(tǒng)觀念,厭惡讀書人熱衷功名、走封建仕途之路。尤其可貴的是他的“水泥論”:“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覺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還有他樸素的平等思想,對下人從不以“主子”自居,而是給予關(guān)心和關(guān)愛,這是極其可貴的民主主義新思想的萌芽。
除賈寶玉外,曹雪芹在書里塑造了大大小小四百多位人物,這些人物面目各異,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作者如實描繪、從不諱飾,體現(xiàn)出作者有別于傳統(tǒng)的高超技法。
《紅樓夢》因其巨大的價值而享譽中外,無數(shù)讀者將其奉為精神家園,開始對小說進行閱讀和研究,成為紅迷、成為紅學家。而他們的努力也讓紅學成為一門顯學,這也是世界文學研究史上極少有的現(xiàn)象。
真可謂:一本《紅樓夢》,夢里多少乾坤;無數(shù)解夢人,迷蹤幾回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