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靈寶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兒科 河南 靈寶 472500)
急性呼吸道感染在小兒呼吸道疾病中最為常見,在兒科門診及住院患兒中,上、下呼吸道感染占60%以上,是全國5 歲以下兒童第一位的死亡原因[1]。因小兒特殊的解剖、生理及免疫特點,患兒反復發(fā)作、病情遷延不愈,極易形成反復呼吸道感染(RRI),嚴重影響了兒童的健康成長發(fā)育及正常的生活學習[2]。因此,需積極采取措施,降低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3]。小兒時期易患呼吸道疾病與小兒呼吸道的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免疫功能均較差的免疫特點密切相關,胸腺肽腸溶片在增強和調(diào)節(jié)人體免疫功能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且有明顯療效。近年來,中醫(yī)提出了從瘀熱論治本病,療效肯定[4]。本研究采用胸腺肽腸溶片聯(lián)合當歸六黃湯加減治療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療效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本院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反復呼吸道感染屬瘀熱內(nèi)結證的106 例患兒,其中男48 例,女58 例;年齡1.2~6.5 歲,平均(4.5±0.4)歲;年感染次數(shù)7 ~11 次,平均(9.2±1.3)次;病程0.5 ~3.1 年,平均(1.91±0.13)年。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53 例。納入標準:①年齡0 ~14 周歲;②納入患兒全部確診符合全國小兒呼吸道疾病學術會議制定的《反復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5]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規(guī)劃教材《中醫(yī)兒科學》中反復呼吸道感染屬瘀熱內(nèi)結型的分型標準,所有患兒均有鼻塞、流涕、發(fā)熱、咽痛、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癥狀及盜汗、大便干結、小便黃赤等瘀熱內(nèi)結的癥狀;③患兒及家長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①年齡>14 周歲;②患兒及家長依從性差,影響臨床治療效果;③先天性遺傳代謝性疾病,呼吸道發(fā)育異常或原發(fā)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患兒;④合并嚴重原發(fā)性疾病,如心、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疾病的患兒及精神病患兒。兩組患兒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本研究經(jīng)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所有患兒父母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所有患兒均采用常規(guī)及對癥抗感染治療,并加用胸腺肽腸溶片5mg,每日1 次,口服。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當歸六黃湯加減治療?;A方包括:當歸6g,生地黃6g,熟地黃6g,黃連3g,黃柏6g,黃芩6g,黃芪12g,用水煎服;汗出甚者,加山萸肉6g;陰虛而實火較輕者,去黃連、黃芩,加知母6g;口干、便秘者,加麥冬6g;積食者,加焦三仙各6g;每日一劑,濃煎兩次,合并200mL;用法用量:1 ~3 歲每次約20mL,每日3 次;3 ~5 歲每次約50mL,每日2 ~3 次;5 ~14 歲每次約80 mL,每日2 ~3 次。兩組均連續(xù)治療一周。
比較治療后兩組臨床療效;觀察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兒炎性指標變化水平;比較兩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①顯效:治療后,短期內(nèi)(3 ~5 天)患兒的鼻塞、流涕、發(fā)熱、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癥狀及盜汗、大便干結、小便黃赤等瘀熱內(nèi)結的臨床癥狀消失;治療結束后隨訪6個月,患兒呼吸道感染次數(shù)≤2 次,且2次復感間隔>2 個月;②有效:治療后,短期內(nèi)患兒上述臨床癥狀明顯減輕;治療結束后隨訪6個月,患兒呼吸道感染次數(shù)≤4次,且2次復感間隔>1個月;③無效:治療后,短期內(nèi)患兒上述臨床癥狀沒有改善或病情加重;治療結束后隨訪6個月,患兒復感率無明顯改善??傆行剩∣RR)=(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數(shù)據(jù)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研究組53 例患兒中,顯效13 例,有效37 例,無效3 例,總有效率94.34%。對照組53 例中,顯效9 例,有效29例,無效15 例,總有效率71.70%。兩組比較,總有效率有顯著差異(χ2=9.6364,P=0.0019)。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治療前,兩組炎性指標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炎性指標水平均顯著降低(P<0.01),且研究組降低幅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指標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指標水平比較(±s)
注:兩組治療前比較,P >0.05;治療后比較P <0.05。
組別 n 時間 hs-CRP (mg/L) PCT (pg/mL) NLR研究組 53 治療前 25.07±2.62 0.41±0.03 3.95±0.65治療后 10.03±1.45 0.35±0.05 2.45±0.63 t- 35.5649 7.4912 12.0637 P- 0.0000 0.0000 0.0000對照組 53 治療前 24.98±2.59 0.42±0.02 3.94±0.79治療后 15.03±1.35 0.39±0.03 2.98±0.53 t- 24.8011 6.0574 7.3466 P- 0.0000 0.0000 0.0000
治療后,兩組均未發(fā)生明顯不良反應。
反復呼吸道感染是兒科常見病及多發(fā)病,是5 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嚴重影響了兒童的成長、生活及學習。因此,臨床需積極采取措施,降低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胸腺肽腸溶片在臨床上常被應用于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預防治療,以增強和調(diào)節(jié)患兒的免疫功能。當歸六黃湯加減治療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可顯著改善瘀熱內(nèi)結型患兒的臨床癥狀、降低患兒的復感率及炎性指標水平。由于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病因復雜,采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有益于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
中醫(yī)中,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歸屬于“體虛感冒”、“自汗”等范疇。多數(shù)醫(yī)家認為本病以正虛為主,多從肺脾兩虛、肺腎兩虛來論治,宜選擇涼血祛瘀、益氣滋陰法。當歸六黃湯出自《蘭室秘藏》,方中當歸、生地、熟地入肝腎,養(yǎng)血滋陰,壯水以制火,為君藥。黃芩、黃連、黃柏,清三焦實熱,瀉火以堅陰,為臣藥。君臣相伍,育陰清熱,標本兼顧。黃芪益氣實衛(wèi)、固表止汗,與當歸相合,養(yǎng)血活血可清瘀熱,為佐藥。諸藥合用,益氣固表、滋陰清熱,諸癥可愈。
本結果顯示,研究組患兒治療后的總有效率(94.34%)顯 著 高 于 對 照 組(71.70%), 差 異 顯 著(χ2=9.6364;P=0.0019);治療后兩組血清HS-CRP、PCT、NLR 水平均顯著降低(P<0.01),研究組降低更顯著,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且治療后兩組患兒均未出現(xiàn)顯著不良反應,說明胸腺肽腸溶片聯(lián)合當歸六黃湯加減可以在提高臨床療效和改善患兒呼吸道炎性水平的同時不增加不良反應,具有較好安全性。
綜上所述,胸腺肽腸溶片聯(lián)合當歸六黃湯加減治療瘀熱內(nèi)結型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臨床療效顯著,實驗室炎性指標水平明顯降低,值得臨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