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娥
所謂材料探究,就是要求考生對幾則材料進行閱讀、分析、比較、研究,從而有所發(fā)現(xiàn),然后寫出自己發(fā)現(xiàn)、探究的結果。學生解題的過程,也就是研讀材料、分析處理材料、歸納整合得出信息、作出判斷、形成自己觀點的過程。近年來,材料探究題,成為中考語文開放性試題中一道亮麗的風景。這種題型考查了學生整理和篩選、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體現(xiàn)了課標的新理念,成為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強勁動力。
從近年全國中考試題對材料探究考查的情況來看,主要考點有:
1.閱讀相關材料,篩選出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2.結合材料反映的社會現(xiàn)象,提煉觀點,得出結論。
3.閱讀幾則材料,結合個人實際,寫出考生自己的感想體會。
探究性題目多是由2~3則相互之間有關系的材料組成。探究題的考查方式比較靈活,它可以單獨出題,也可以放在閱讀或綜合性學習題中考查。
考點一:閱讀相關材料,篩選出材料中的主要信息。
(2011·北京市)根據(jù)材料提供的信息,說出北京市治理道路交通擁堵采取的兩項主要措施是什么。綜合分析材料,可以看出北京市治理道路交通擁堵的思路是什么。
根據(jù)最新規(guī)劃,“十二五”期間北京地鐵(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將從現(xiàn)在的336公里增加到600公里,到2015年,北京中心城區(qū)步行不到1000米就能到地鐵站。北京公交專用道路總里程也將從294公里增加到400公里,中心城區(qū)選擇公交出行的比例將從2010年的40.1%提升到50%。小客車出行比例力爭從現(xiàn)在的35﹪左右下降到25%,實施小客車總量調(diào)控,保持全市各級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零增長。
【解析】探究題實際上是圍繞一個話題表述的。
參考答案
1.主要措施:(1)發(fā)展軌道交通;(2)提高公交車運營能力。2.思路:大力發(fā)展公共交通,對小客車和公務用車實施限制。
考點二:結合材料反映的社會現(xiàn)象,提煉觀點,得出結論。
(2019·遼寧沈陽)閱讀下面三則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成語是濃縮的文化。它言簡意賅,深刻雋永,滴水藏海,折射歷史的千姿百態(tài)。它以語言為承載,方寸之間傳達著豐富的含義,是漢語詞匯中的璀璨明珠。它深具歷史性、知識性和藝術性。
【材料二】
許多成語出自浩如煙海的歷史文化典籍?!耙还淖鳉狻闭Z自經(jīng)典文獻《左傳》“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扒鷱酵ㄓ摹闭Z自唐代詩人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材料三】
從“絲絲入扣”與古代紡織方法,到“登堂入室”與古代建筑格局;從“土崩瓦解”與古代制瓦技術,到“如法炮制”與古代中藥制法;從“見風使舵”與古代航海技術,到“以管窺天”與古代天文觀測技術:一些成語的出現(xiàn)是古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產(chǎn)物,我們從中可以體味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綜合以上三則材料,寫出你的探究結果。
【解析】理清各材料之間的關系,同中求異,異中尋同,進而提煉出中心話題,并進行總結歸納。
參考答案
成語里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虺烧Z和文化關系密切。
考點三:閱讀幾則材料,結合個人實際,寫出自己的觀點、感想或體會。
(2019·福建省福州市)閱讀下面材料,任選蔡美兒十不準家規(guī)中的一條,準備60字左右的發(fā)言稿,簡述你的觀點和理由,在家庭教育討論活動中交流。
最近,美國《華爾街日報》一篇題為為什么中國媽媽更勝一籌的文章引起轟動,文章作者蔡美兒迅速成為英美媒體追逐的焦點人物。蔡美兒是華裔第二代美國移民,目前是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她屬虎,因嚴苛教子被譽為“虎媽”,雖然蔡美兒的兩個女兒是美國人,但她一直秉承著中國媽媽的教育方式對待她們。兩個女兒保持著門門功課皆A的全優(yōu)紀錄。索菲婭3歲閱讀《小婦人》,開始彈鋼琴,14歲就在卡內(nèi)基音樂大廳彈鋼琴。路易莎練小提琴,12歲成為耶魯青年管弦樂團首席小提琴手。有人稱她們是“音樂神童”。
蔡美兒為女兒索菲婭和路易莎列出家規(guī)“十不準”:不準在外面過夜;不準在外面過夜參加玩伴聚會;不準在學校里賣弄琴藝;不準抱怨不能在學校里演奏;不準經(jīng)??措娨暬蛲骐娔X游戲;不準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活動;不準任何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低于A;不準體育和文藝方面拔尖,其他科目平平;不準演奏其他樂器而不是鋼琴或小提琴;不準在某一天沒有練習鋼琴或小提琴。
【解析】這個題目屬于單項探究題,任選蔡美兒家規(guī)“十不準”中的一條,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贊成或反對,再從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長的角度進行簡要分析,言之有理,言之有據(jù)即可。
參考答案
示例一:我贊成“不準在外面過夜”的家規(guī)。因為孩子自我約束能力較弱,這一家規(guī)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自制能力,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一個好習慣可以促進一個人的健康成長。示例二:我反對“不準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活動”的家規(guī)。因為這是違背教育規(guī)律的。孩子是生命的個體,生命需要被善待,更需要被尊重。好的教育首先是尊重人的教育,要尊重人的個性、喜好和選擇。
方法指津
一、立足考點,關注生活,科學訓練。
1.立足考點,關注生活。
中考對材料探究考查重點是什么?題型有哪些?近五年中考語文材料探究題考查了哪些知識點或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立足平時,重視生活中熱點素材的積累,加強應試的指導。
2.科學訓練,形成能力。
單項探究題,我們要通過仔細觀察分析題圖,并且認真把握題干的內(nèi)容,來確定答題的角度。多項探究題由兩則以上的材料組成,幾則材料或者相近(似),或者相關、或者相反(對)。幾則材料間存在邏輯聯(lián)系,主要是探究因果關系。明確了答題技巧后,再進行科學訓練,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結合例題,尋找規(guī)律,歸納技巧。
1.審清題目,概括材料大意。
探究題的題干,文字量一般比較大,只有在眾多的文字中攝取有效信息,才能掌握答題的主動權。首先應仔細閱讀材料,明確答題要求,從題干中捕捉有效信息,概括出每則材料的大意。
2.理清關系,確定中心話題。
對材料中的信息進行甄別、篩選和整合,理清各個材料之間的關系,同中求異,異中尋同,進而提煉出中心話題。答題時,材料間是因果關系的,要先寫主要原因,再寫其他原因;材料間是同類事物的,要先寫共性的,再寫不同的。
3.圍繞話題,進行總結歸納。
先根據(jù)題目要求進行總結歸納,需要替換的進行替換,需要綜合的進行綜合。然后在總結中,找到問題的原因所在;在歸納中,尋到問題的解決方法。最后把探究出的結果、提煉出的觀點,恰當完整地表達出來,語言要簡明連貫。
試題演練
面對日益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某校為培養(yǎng)學生的生態(tài)保護意識,舉辦了以“美化中國,綠色生活”為主題的綜合學習活動,請你完成下面的任務。
1.同學們在這次活動中搜集到如下資料,請根據(jù)材料概括空氣嚴重污染的原因。
①1月10日,連續(xù)的微風天氣,是北京開始按新空氣質(zhì)量標準實施監(jiān)測后首個嚴重污染日。1月12日,北京PM2.5指數(shù)瀕臨“爆表”,空氣質(zhì)量持續(xù)達到六級嚴重污染。直到15日,一場小雪帶著西北風,才吹走了籠罩京城六天之久的濃霾。1月23日,令人厭惡的霧霾又一次降臨。
②近二十年來,我國每億元GDP產(chǎn)生的指數(shù)一直呈下降趨勢,但燃煤、用油的數(shù)量以及鋼鐵、水泥業(yè)的指數(shù)增長卻大大超出預期,導致污染排放總量持續(xù)上升。以煤炭為例,發(fā)達國家煤炭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普遍已降到30%以下,而我國迄今仍在70%的高位徘徊,幾乎占全球煤炭消費量的一半。
2.同學們采訪了環(huán)保部門的相關人員,就改善環(huán)境空氣質(zhì)量獲得如下信息。
①改善環(huán)境空氣質(zhì)量,根本在于探索新型的工業(yè)化道路和新型的城鎮(zhèn)化道路是關鍵;②要嚴格限制高消耗、高污染企業(yè)的規(guī)模;③增加清潔能源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比重;④盡早推進與清潔能源相配套的排放標準。
上面文字有兩處語病,請找出來并修改。
第? ? ? ? ? ? ? ? ? ? ? ? ? ?句,修改意見:? ? ? ? ? ? ? ? ? ? ? ? ? ?。
第? ? ? ? ? ? ? ? ? ? ? ? ? ?句,修改意見:? ? ? ? ? ? ? ? ? ? ? ? ? ?。
3.某同學在微博上寫下了心目中“美麗中國”的樣子。他寫了上句,請你根據(jù)語意,續(xù)寫下句。(要求:語意相關、句式相同、字數(shù)相等。)
在藍天白云下自由呼吸,?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