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叮叮
素材是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離開了素材,再才華橫溢的人也難以寫出美文佳作。如果說觀點是文章的靈魂,結構是它的骨骼,那么素材就是它的血肉。正因為血肉的不同,才使得同一種觀點的文章寫出來千人千面,各具神采。一道作文題,合適的立意也就那么幾個,如果能夠在素材的運用上技高一籌,無疑是一種明智的選擇??v覽歷屆高考滿分作文,其切題之準、構思之巧、語言之美,令人贊不絕口;而其素材之豐盈鮮活,選材之廣泛,用材之精當,更讓人驚羨不已。從名人名言到經(jīng)典實例,從親身經(jīng)歷到歷史事件,從冷門話題到熱點時政,從天文地理到社會萬象——生活的天地有多大,素材的天地就有多大。
寫作的素材靠的是積累,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素材的掌握也貴在一個“積”字。對寫作而言,厚積方可薄發(fā),“胸藏萬匯”,方能“吞吐翕張”。所以在考試前夕,積累主題素材非常重要。那么,如何積累主題素材呢?同學們應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生活素材:細心觀察,從生活的海洋中擷取
生活經(jīng)驗與文章的生成有著密切的關系,寫作就是從生活體驗中寫出真實的感悟。人的一生,處處觸摸著自然,時時感知著生活,它們?yōu)槲覀兲峁┲铛r活的素材;而這些鮮活的寫作素材的取得全靠我們的觀察與思考。孔子教學生“多識草木名”,魯迅指出“第一須觀察”,也就是強調(diào)觀察與體驗的重要性。取材生活經(jīng)驗包括兩方面:
一是感悟大自然。大自然充滿著無限神秘:風雨雷電、地震海嘯、四季輪常,有悲壯、雄奇與險峻,也有溫馨、含蓄與典雅。無數(shù)生命共存于這一復雜多變而又井然有序的世界中,不時地泛著奇異的美的身影,共同描繪了一幅長長的畫卷;自然界中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是一部無言的哲理書,給每一個善于發(fā)現(xiàn)和思考的人以無窮的啟示。注意觀察大自然中諸多生命現(xiàn)象,并領悟其中所蘊含的生命真諦,你會搜索到難以窮盡的創(chuàng)作靈感。
二是留意生活美。生活是我們寫作的寶庫,其中的人情世故、喜怒哀樂灌注于我們生活的每一角落:倚窗遠眺,你不僅可看到外面的各種風景,還能感受到現(xiàn)代文明的氣息;環(huán)顧四周,你身邊的每一個人的舉手投足、言語神情等都時時裝點、豐富著你的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從生活細微處積累并領悟,你定會發(fā)覺生活“無處不飛花”、無處不流光溢彩,你也就自然會采擷到極具真情實感的寫作素材。如優(yōu)秀作文《新來的班主任》中的這一部分:
“我是你們新來的班主任?!彼呱现v臺,微笑著,雙手背在身后,昂首挺胸地對我們說,“我想做大家的知心姐姐,不知你們歡不歡迎?”
“歡迎!”聲音響徹校園。
…………
“你在做什么呢?”
我左右在看,裝作什么也沒聽見。
“問你呢!”
“嗯?!蔽覞M不在乎。
我等待著她暴風雨般的批評,可是一抬頭,正好踫著她眼鏡后面那溫和的目光。我憨憨地一笑,不知所措。她翻閱著我的作業(yè)本,時而皺眉,時而含笑。
“不錯,字寫得很工整?!彼拖骂^,指著我的作業(yè)本說。
她柔順的秀發(fā)觸到了我的臉,癢癢的,香香的,洋溢著青春的氣息。我剛才那股憨勁兒在不經(jīng)意間消失殆盡了。
這里的素材就來源于真實的生活,因為真實,所以感人。作者以小見大,細節(jié)傳神。新班主任翻閱“我”的作業(yè),引出一系列細節(jié)描寫,使“師生情長”的主題在一個個傳神的細節(jié)中自然流露出來。新班主任文質(zhì)彬彬的形象和“我”憨態(tài)可掬的形象如在眼前,可圈可點。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學生對老師的敬仰,全都蘊含在溫馨的畫面中,沒有一定的生活積累,寫不出這般感人的文字。
二、課本素材:借鑒課文,充分進行整合提煉
語文教材是一個龐大的素材庫,它為我們的素材積累提供了很好的保證??荚嚽翱梢杂袟l理地回憶教材中的一些經(jīng)典篇目,挖掘材料中蘊含的各種觀點,并化為己用。應該說,對教材中寫作資源的挖掘利用是積淀和豐富寫作素材的最快捷的一種渠道,而概括性地整理情節(jié)點、語言點和多角度地提煉思想點則是其中的關鍵。如關于“好奇心”的主題素材,高中教材中有王安石《游褒禪山記》、蘇軾的《石鐘山記》、史懷特的《敬畏生命》,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中對動植物的生命狀態(tài)細膩的描寫,等等,不一而足。運用課本材料,可以借用經(jīng)典名篇的精髓或某一細節(jié)構思整篇文章,可以多選用兩三個例子從不同角度闡釋同一話題,可以利用課本上的相關內(nèi)容集束成段,借排比的形式展現(xiàn)出你開闊的知識面和良好的知識儲備。
三、課外素材:加強課外閱讀,分門別類積累
課外的素材是最豐富的,我們可以利用手機、電視、網(wǎng)絡等媒體,獲取信息,國際事件、熱點事件、民生小事、娛樂八卦等中都有對我們有用的素材。
再一個素材的重要來源,便書籍的閱讀。臺灣學者陳品卿把中學階段課外閱讀的書籍歸納為名人傳記、文學名著、歷史故事、名人書信、名人札記、名人言論、科學論著等12類,這些書籍蘊含著豐富的百科知識,為我們提供了極為廣闊的素材天地:精美的語言素材、深厚的思想素材、精彩的情節(jié)素材、鮮活的人物形象素材等。對它們常讀常抄,天長日久,自然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心靈,為我們提供廣闊的“智力背景”。
對從平時獲取的素材,可以進行必要的分類,建成知識網(wǎng)絡。把材料歸類、整合,分析每個經(jīng)典材料適用的話題范圍,可以從自然類、情感類、哲理類、精神家園類、科學環(huán)保類、成長感悟類等6個主題進行整合。每一個大類可以分為若干個子話題,構成素材網(wǎng)絡。如哲理類有信仰、寬容、換一個角度、智慧等主題;當前熱點類有“抗疫精神”“全面小康”“綠色發(fā)展”“家國情懷”“新時代新青年”“合作共贏”“文化傳承”“改革創(chuàng)新”“互聯(lián)共享”“奮斗追夢”“勞動意識”“中國力量”“健康生活”等主題。如果能按主題梳理好,并做到記憶消化、鞏固提煉,寫作時一定會打破素材荒的瓶頸,做到運用自如。
寫作素材源頭眾多,信息無窮,對此,我們很難甚至說根本無法做到過目不忘而無遺漏,況且很多原始素材還不能直接為人所用,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整合提煉。所以,搜集、積累主題素材應掌握一些技術性的環(huán)節(jié):
1.分類摘抄
準備一個摘抄筆記本,按主題分類摘抄平時積累到的優(yōu)秀素材。摘抄過程中,一要注意有效篩選,強調(diào)語言性和思想性;二要注意分類,便于查閱和使用時方便。有時還可采用小卡片的形式,隨身攜帶,點滴收集,并用內(nèi)容的頭一個字母作標志,便于平時消化。
2.剪輯粘貼
遇上較復雜不便摘抄的素材可采取復印、剪貼的方法收集,按主題粘貼,這種方法便于保存素材的全貌,真實可靠,而且節(jié)約時間。
3.讀書筆記
抓住材料中的某一亮點,用寫作性的語言進行表述。表述過程中,可通過延伸比較,聯(lián)想出與此相關的細節(jié),這樣,既簡化或省略了原素材中價值不大的內(nèi)容,又通過聯(lián)想豐富擴展了典型細節(jié)。這是對素材進行處理的方式中最貼近寫作運用的一種方式,便于寫作時能夠直接“化用”。
4.隨感而發(fā)
即通過隨筆的方式收集素材。生活方面的感想、心得、體會以及一些精彩的思維火花很多時候是一閃即逝的,需要記錄下來。形式不拘,或只言片語,或洋洋千言,且常常會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這不僅積累了素材,也訓練了自己的文筆。因此,同學們除了要準備一個摘錄本外,還應準備一個隨感本。
5.目錄處理
當搜集到的素材達到一定量的時候,要學會編制目錄,按主題分檔儲存,便于查找和整理。另一方面,當你手頭擁有一本較為全面的素材資料時,你就可以采取目錄處理的方法進行素材收集,即通過注明頁碼、勾畫句段等篩選出對你有價值的素材。
6.背誦交流
只抄不記是不能達到目的的,同學們可以把積累下來的好詞佳句,優(yōu)美片段、名言警句、經(jīng)典作品、哲理典故、精彩時文等具有一定寫作典范的語言材料,在正確理解的基礎上,想辦法把這些內(nèi)容背誦下來;也可以在課余時間,與同學們一起進行交流、感悟、比較、品味和欣賞,以此把素材貯存在自己的頭腦里,增加各類知識的儲備,使語言日臻豐富,在運用時就會得心應手,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