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尚偉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三堡街道農(nóng)技推廣服務中心,江蘇 徐州 221112)
反季節(jié)綠化栽植施工是應用極其普遍的技術(shù),考慮到反季節(jié)綠化施工中苗木移栽成活率偏低、成活后長勢較差,要重點探討和分析新樹種的移栽和養(yǎng)護技術(shù),本文以木蘭科樹種——飛黃玉蘭為例,從疏枝去葉、水分管理、遮蔭、抗蒸騰劑使用等方面入手,分析其對木蘭科樹種高溫反季節(jié)移栽成活率的影響。
反季節(jié)樹種移栽技術(shù)會對苗木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主要包括有:(1)對光合特性的影響。高溫反季節(jié)栽植能夠降低植物中片表面溫度,使苗木具有足夠的蒸騰拉力,使苗木在栽植后具有充足的水分,確保移栽苗木的成活率,并促進移栽苗木的栽后長勢。(2)對水分生理特性的影響。葉片相對含水量是水分狀況指標,能夠反映水分供應與蒸騰之間的平衡關(guān)系,在反季節(jié)樹種移栽技術(shù)的應用下,植物通過代謝活動增加細胞內(nèi)溶質(zhì)濃度,降低滲透勢和水勢,由外界水勢較高的介質(zhì)中吸取水分,保持膨壓狀態(tài),維持苗木正常生長所需的代謝活動。(3)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高溫條件下的樹種細胞膜透性上升,導致電導率升高,抗旱性減弱。并在高溫條件下會誘導一部分與逆境相適應的可溶性蛋白,其中含有具有特異性作用的調(diào)節(jié)代謝的酶,增加植物組織的縛水含量,避免細胞結(jié)構(gòu)在脫水狀態(tài)下不受損壞。(4)對樹木形態(tài)特征的影響。高溫反季節(jié)移栽苗木對引起其外在形態(tài)的改變,使葉面積減少,葉片出現(xiàn)萎蔫,葉片內(nèi)部組織發(fā)生改變,如:葉脈導管直徑變小、管壁增厚等。
飛黃玉蘭通常采用嫁接、壓條、扦插、播種的方法進行繁殖,其中:嫁接繁殖有靠接和切接兩種接法,靠接以4~7月為宜,以距離地面70cm處最佳,易于成活,然而不如切接的生長旺盛。壓條繁殖有普通壓條和高枝壓條兩種,普通壓條以2~3月操作為宜,對壓取的枝條基部割進一半深度,再向上割開一段,中間放置一塊瓦片,輕輕壓入土中。高枝壓條則在入伏前選取健壯的嫩枝條,在盆岔下部切開,以竹筒或瓦罐套上,培土并扎緊。
飛黃玉蘭是白玉蘭的自然芽變品種,在白玉蘭中選育芽變枝,通過幾代的無性繁殖而形成,通常采用山玉蘭為砧木進行嫁接繁殖,母體高達8m,嫁接繁殖形成高達12~20m的落葉喬木,樹皮呈灰色,葉片為倒卵形、圓錐形,花色是黃色和金黃色,12月至翌年1月即可開花,花期4月且持續(xù)一個月左右,具有芳香氣味,。喜光照和基肥充足,喜好溫暖濕潤的氣候,根系發(fā)達,抗風及抗寒能力較強,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抗毒性,適宜栽在二氧化硫和氯氣污染的工廠中,體現(xiàn)其一定的抗性和吸硫能力,適宜做行道樹,作為徐州的一種防污染綠化樹種。
2.2.1 方案一:不同移栽技術(shù)措施應用設計。對ф4~5cm飛黃玉蘭進行反季節(jié)高溫移栽技術(shù)應用:(1)土球直徑大小。移栽時的平均溫度為28.4℃,對樹種進行修枝去葉55%~70%,樹冠上覆蓋一層遮蔭網(wǎng),葉面噴水2次/d,移栽后20d內(nèi)根部澆水1次/3d。土球直徑為0cm(裸根)、40cm、60cm、80cm、100cm、120cm。(2)疏枝去葉比例。選取飛黃玉蘭土球直徑60cm,樹冠覆蓋遮蔭網(wǎng),葉面噴水2次/d,移栽后20d內(nèi)根部澆水1次/3d,疏枝去葉比例為0%(不去葉)、55%、70%、85%、95%、100%(去全葉)。(3)葉面噴水次數(shù)。飛黃玉蘭修枝去葉55%~70%,ф4~5cm飛黃玉蘭土球直徑60cm,葉面噴水采用1次/d、2次/d、1次/2d、2次/3d、1次/8d。(4)遮蔭度。在上述相同條件下,遮蔭度設計為五個梯度,即:0%(透光率100%)、30%、55%、75%、95%。(5)抗蒸騰劑濃度。采用主要成分為黃腐酸的抑制蒸騰劑,稀釋1000倍整株噴施,以噴施不滴水為度,隔5~7d噴1次,邊噴2~3次,濃度分別為0‰、0.5‰、0.8‰、1‰。
2.2.2 方案二(不同疏枝去葉和留葉方式)。將飛黃玉蘭移栽于徐州某盆景園內(nèi),土壤肥沃,移栽土球直徑80cm,移栽后兩個月土壤含水量約為70%,遮蔭度為50%,疏枝去葉和留葉方式采用五個梯度,即:95%全葉、95%半葉、85%全葉、85%半葉、70%全葉、70%半葉、55%全葉、55%半葉。
木蘭科樹種高溫反季節(jié)移栽技術(shù)的選用對成活率及栽后長勢影響極大,主要可以從以下方面加以分析:
因樹種移栽會損失較多的根系,因而要對枝葉進行適當修剪,以減少水分蒸騰,保持移栽樹種的水分代謝平衡,在反季節(jié)移栽飛黃玉蘭時,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合理進行疏枝去葉,表現(xiàn)出較小的成活率差異性。
反季節(jié)移栽木蘭樹種時的土球根須沒有受到損傷,并攜帶有部分原有適宜生長的土壤,保持移栽過程的水分,能夠有效保證移栽樹種的成活率。然而,土球直徑過大也易造成運輸壓力,因而要對其進行細致的處理,在胸徑小于8cm的飛黃玉蘭移栽過程中,土球直徑應當為樹種自身直徑的14~16倍為宜,保證樹種移栽成活率的經(jīng)濟實用性;在胸徑大于8cm的飛黃玉蘭移栽過程中,土球直徑應當為樹種自身直徑的10~12倍,能夠保證較高成活率和經(jīng)濟性。
在反季節(jié)移栽木蘭樹種的技術(shù)應用中,每天早晚進行葉面噴水能夠有效提高木蘭樹種的成活率,對于ф4~5cm的飛黃玉蘭來說,葉面噴水次數(shù)對成活率的影響不大。然而,考慮到移栽的經(jīng)濟條件,可以進行葉面噴水次數(shù)的適當調(diào)節(jié),以葉面噴水1次/2d為宜。
當遮蔭度增加時,飛黃玉蘭的移栽成活率明顯提高,相較而言,ф4~5cm比ф8cm的飛黃玉蘭要高,主要是由于后者樹干高、散射光和反射光較多,遮蔭效果不明顯。通過實踐表明,ф8cm的飛黃玉蘭在遮蔭度為0%和95%時的成活率極低,而在30%~75%遮蔭度時的成活率高達85%以上。綜合考慮,以30%左右的遮蔭度最為適宜,較好地保證移栽樹種的成活率,且經(jīng)濟實用性最佳。
木蘭樹種移栽時要保留一定的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然而過多的葉片會加劇蒸騰作用,引發(fā)嚴重的水分代謝不平衡狀態(tài)。為此要適當噴灑抗蒸騰劑,短暫地封閉氣孔,抑制葉片的蒸騰作用,促進反季節(jié)移栽樹種的成活和恢復。通過實踐表明,以噴灑0.8‰濃度的抗蒸騰劑成活率最高,有效抑制移栽樹種初期葉面水分的過分蒸騰,提高反季節(jié)移栽木蘭樹種的成活率。
對于飛黃玉蘭來說,當其疏枝去葉介于55%~95%留半葉時,成活率最高。
綜上所述,木蘭科樹種規(guī)格較大,存在較大的生長差異性,要考慮樹種個體和具體的立地條件,采取適宜的高溫反季節(jié)移栽技術(shù)和方法,并考慮土球直徑、葉面噴水、遮蔭、疏枝去葉和留葉方式等因素對樹種移栽的影響,提高木蘭科樹種高溫反季節(jié)移栽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