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節(jié),新型冠狀病毒的突然入侵打得中國人措手不及,許多人都經(jīng)歷了慌亂、緊張、惶恐、驚疑,甚至沮喪的心路歷程。疫情關鍵時刻,有一個英雄挺身而出了,如同定海神針,給慌亂中的人們以鎮(zhèn)定和希望。這個英雄究竟是誰呢?
17年前,在“非典”肆虐的關口,他說“把重癥病人都送到我這里來”。
17年后,在新型冠狀病毒蔓延的當下,他一邊建議公眾“不要去武漢”,一邊第一時間坐上赴武漢的高鐵,奔向防疫第一線。
這個時刻與病毒逆行的人,就是年已84歲的鐘南山。
2020年春節(jié)到來的前一周,隨著春運大范圍開啟,新型冠狀病毒的擴散形勢陡然加劇。截至1月21日24時,全國13省市確診病例440例,死亡9例,1394人接受醫(yī)學觀察。
數(shù)字時刻都在變化,朋友圈、微信群里真真假假的消息不斷游走,忙著退票、買口罩、取消聚會的人們陷入恐慌情緒。在傳染病面前,沒有“吃瓜”看客,只有性命攸關。
前方疫情兇猛,但當鐘南山院士出現(xiàn)在大屏幕前時,所有躁動和不安瞬間平息了許多。關鍵時刻再次披掛上陣的鐘南山,嘴里說出的每一句話,都讓人聽起來莫名心安。
因為,他的話不會有假。
作為2003年抗擊“非典”的第一功臣,人們早已見識了他敢講真話、敢挑戰(zhàn)權威、敢肩挑大義的精神。
他是無雙國士,更是定海神針。很多人一看到他,直覺就是“穩(wěn)了”。
三天四地,到最危險的地方去
早在鐘南山院士出現(xiàn)在央視答疑之前,朋友圈的一張照片就已經(jīng)刷屏了。
1月18日傍晚5點多,在開往武漢的高鐵上,這位仰倒在座位上、閉目凝思的老人,讓所有人看了都直呼心疼。
回看鐘南山當天的行程,他是在深圳連夜搶救感染病人后,直接乘高鐵到廣州參加會議,會后來不及吃口飯,又坐上這列開往武漢的高鐵。
由于春運高峰座位緊張,臨時上車的他只能被安頓在餐車擁擠的一角。
當晚11時,他抵達武漢,聽取了相關人員的匯報后,這漫長的一天才算結束。
轉天一大早,他前往醫(yī)院觀察患者狀況,參加會議,會后乘坐飛機趕往北京,直奔國家衛(wèi)健委?;氐骄频陼r,已是凌晨2點。
20日更是忙到飛起的一天,他凌晨6點起床準備材料,接著是全國電視電話會議、新聞發(fā)布會、媒體直播連線的輪番轟炸。
在接受央視采訪時,面對白巖松的提問,他沒有絲毫隱瞞:
肯定存在人傳人,已有14名醫(yī)務人員感染;
源頭尚不清楚,但盡可能不要碰野味;
沒有特殊情況,能不去武漢就不去武漢;
沒有N95,普通口罩也有防御作用;
有信心不讓非典重演,所以,大家放心……
操著一口南方普通話的鐘南山,聲音中氣十足,思維清晰明了,每一句都不是好消息,卻讓人心安。
人們甚至一度懷疑自己的眼睛:這真的是一位84歲老人嗎?
從深圳到廣州,從武漢再到北京,作為臨危受命的國家衛(wèi)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鐘南山實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發(fā)布會、連線媒體、解讀最新情況……
沒有片刻停留,他所到之處帶來的都是鼓舞和力量。
發(fā)布會上攔不住他講真話
經(jīng)歷過“非典”的人都知道,公眾之所以信服他,因為“鐘南山”這三個字,幾乎就是講真話的代名詞。
時間倒回到2003年,非典在廣州爆發(fā),有人感染,有人死亡,疫情蔓延。
經(jīng)過一系列檢查后,這種從未遇見過的新型疾病,被一些權威人士草率定義為衣原體感染導致的典型肺炎。
盡管在一些醫(yī)護人員看來,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但眼前的權威像一座大山,擋住了所有的質疑聲。
看著大量病人在接受不對癥的治療后,不僅癥狀沒有緩解,反而身心備受折磨,鐘南山坐不住了。
他堅定地提出要對疾病重新定義,這極有可能是一種非典型病毒,且傳染性極強。當時,這種說法隨即遭到否定和白眼。
事實證明,正是因為他的直言相諫,那場震驚世界的“白色恐慌”才沒有演變成難以挽救的中國之殤。
很快,鐘南山的判斷得到了世界衛(wèi)生組織專家的正式確認。
事后,有朋友悄悄問他:“你就不怕判斷失誤嗎?有一點點不妥,都會影響院士的聲譽?!?/p>
鐘南山的回應只有一句:“科學只能實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則受害的將是患者?!?/p>
“抗非”戰(zhàn)役進入后一階段,南方疫情得到緩解,北方卻“淪陷”了。
在北京舉行的一場新聞發(fā)布會中,被提前授意“不要講太多”的鐘南山,面對記者“是不是疫情已經(jīng)得到控制”的提問再也忍不住了。
他大聲說出:“現(xiàn)在怎么預防不清楚,怎么治療也還沒有很好的辦法,病情還在傳染,怎么能說是控制了?頂多叫遏制,不叫控制!”
現(xiàn)場一片嘩然。
很快,相關部門領導被懲處,“抗非”戰(zhàn)役正式進入新階段。
由鐘南山主導的攻關小組,試行了數(shù)不清的方案,做了成百上千次嘗試。最終這場“白色恐慌”被徹底清除,成為歷史,沖鋒在前的鐘南山功不可沒。
不論面對疾病還是面對人,鐘南山始終堅信的就是:“以人為本,起碼要從講真話開始。就像我們醫(yī)生,對病人講真話,才能讓人信任你。真話和真藥一樣重要?!?/p>
看到老友袁隆平吸煙,他直言不諱,痛批吸煙的危害,被稱作“中國最敢說真話的院士”。
2010年4月29日,在美國《讀者文摘》雜志對中國名人受信任度的調(diào)查中,他和袁隆平得票最高。
當然,他不是神,偶爾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
在一次室內(nèi)環(huán)境衛(wèi)生論壇上,鐘南山引用了一個不太精準的數(shù)據(jù),做出“中國90%的白血病兒童家中都曾進行過豪華裝修,每年約210萬兒童死于豪華裝修”的判斷。
此言論一出,立即在網(wǎng)上瘋傳,遭到諸多質疑。
八十多歲的老院士也沒有什么包袱,勇于擔當,勇于認錯,不推脫不逃避,大大方方承認自己數(shù)據(jù)有誤,并公開道了歉。
一身腱子肉的老型男
專業(yè)上的嚴謹,并不妨礙老院士生活中的煙火氣。
私下里,年過八旬的鐘南山,其實是個有著完美肌肉的型男。
在2003年的那場非典戰(zhàn)役中,鐘南山連續(xù)好幾個月奔波在疫情一線,近距離接觸了無數(shù)病患,卻躲過了超強傳染病的魔爪,這種奇跡被他歸結為身體底子好。
這樣說不是沒有依據(jù),鐘南山的好身板從年輕時就開始打基礎了。大三時,他代表學校參加北京市高校運動會,獲得400米跑第一名。1959年,正值體能高峰的他又以大學生身份參加了第一屆全運會,以54.4秒的成績打破了當時的全國紀錄,成為首屆全運會男子400米欄冠軍。
鐘南山對體育的癡迷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經(jīng)常去冬泳;和年輕人打籃球絲毫不輸;掛在門框上連做10個引體向上不是問題;一言不合就擼鐵。脫掉白大褂后,一身腱子肉。
非典之后,鐘南山不再出現(xiàn)在媒體面前,卻從未停止行醫(yī)救人。
禽流感、甲流,每當重大疫情發(fā)生,他都第一時間挺身而出,指導預防救治工作。
去年8月,南航一架航班上,一位9歲的男孩突發(fā)過敏,情況危急,同架航班上的鐘南山突然出現(xiàn),給孩子家屬帶來了一顆定心丸。
但不管看起來多么康健無恙,也不得不承認,他是個年過八旬的老人了。
前些年,他患上心肌梗塞,心臟裝了個支架。后續(xù)出現(xiàn)的心房纖顫讓他不得不告別心愛的籃球運動。近些年,他得過甲狀腺炎,還做了鼻竇手術,曾經(jīng)在兩個月內(nèi)暴瘦10斤。
不過在他看來,這些身體的“小毛病”不值一提。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爆發(fā)之前,他依然堅持每周坐診,定期參加會議,時刻等待再次被召喚,臨危受命。
幾天來從廣州到武漢再到北京,輾轉多地,馬不停蹄,鐘南山積攢多年的體力再次派上用場。
出現(xiàn)在公眾面前的他,依然沉著冷靜,精神矍鑠,憑著高超醫(yī)術和直言敢諫的社會良心,像一道永不過期的“救命符”,給驚慌中的人們以勇氣和信心。
總有些人讓我們相信,總有些人讓我們感動。
有這樣的無雙國士,2003年的災難都扛過來了,相信這次也一定能平安度過!
(隋 坤/供稿)
是的,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有鐘老這樣勇敢的衛(wèi)士保護著我們。對于鐘南山,我們不需要給他戴太多的桂冠,不需要送給他太多的溢美之詞,歷史的榮耀榜上終將鐫刻這位“逆行者”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