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堇山小學 任俊宇
傳統的班級授課模式下容易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但是在關注個體發(fā)展上卻有著很大的局限性。通過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有效落實分層教學,變單一的師生交流為師生、生生之間全方位、立體式的交流,使得智能水平不同的學生在小組里互幫互助、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與發(fā)展。
在小學數學分層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條件就是層次化分組,在教學過程中,以因材施教為原則,根據學生的知識、能力、心理素質及各項能力的差異將學生分成A,B,C,D四層,從每層抽出一位學生組成一個小組,本著“組內異質、組組同質”的原則,將班級學生分成能力水平均等的多個小組。
例如,在學習“時、分、秒”的時候,做好分組后,建立每層的學習目標。對于C層和D層的孩子,觀察教室墻面的鐘表,初步了解時間單位,建立1 秒、幾秒、1 分的時間觀念;B層學生:不但要了解時間單位,建立時間觀念,通過組內探究秒的數量,建立起分和秒的聯系;A層學生要掌握時間單位,了解分、秒的聯系后探究它們與分的關系,喚醒珍惜時間的意識。根據這樣分組的教學及學習目標,各層次學生在組內有了學習動力和方向,甚至為整個數學學習找到了目標。
為了讓團隊長久發(fā)展,增強集體凝聚力,提升成員積極性,有必要在組間設置競爭機制。
水平不同,沒有可比性,所以在教學中要施行同層競爭的方式,可以是各小組的A成員是競爭對手,水平相同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孩子們的斗志,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除了同層競爭,還需要有組間競爭,師生共同制定評比規(guī)則,量化為可操作的評分標準,實時記錄各組的得分,定期匯總評比。
比如,在學習“小數乘法”時,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可以先引導學生在小組里自主計算,能正確進行筆算并對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釋,提高簡單的推理能力。還要讓學生實驗出整數乘法對小數同樣適用,并會用這些定律進行簡便運算,發(fā)展學生的數感。同層學生之間要有比較,鼓勵學生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其次在小組內也要組織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引導優(yōu)等生幫助其他的成員一起學習,共同成長。
基于小組合作開展分組教學,可利用小組分層來強化練習,幫助孩子們理解和吸收所學數學知識,實現查漏補缺。小組分層練習的時候,讓層次不同的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一樣的練習內容,推動低層學生向高層次轉換,鼓勵孩子們接受數學知識上的新挑戰(zhàn)。
例如,在學“分數的乘法”的課本內容時,首先回顧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在此基礎上引出連加算式,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并歸納出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在練習環(huán)節(jié),習題要有層次,先設置與課本例題相似的習題多加練習,然后變式練習計算法則,最后要結合之前的知識庫設計多種計算相結合的題目,實現分層強化。在各個組內要進行混編練習,讓孩子自己選擇練習題,達到發(fā)展性學習,不但查漏補缺,還可以讓學生由最近發(fā)展區(qū)向上一層次邁步,最終實現學生整體發(fā)展上的共同進步。
在不斷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小組合作課堂教學模式可以為學生提供參與交流的學習空間,學生間互相切磋,共同提高,他們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學會生存,感受學習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分層教學的實踐,有利于幫助老師更好地因材施教,確保學生能學到東西,還可以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