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嘉鋒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qū)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野地瓜又名地果,屬于多年生常綠藤本植物,是集食用、藥用、綠化、觀賞于一體的多用途植物。果實成熟時呈淡紅色,芳香四溢、甜香如蜜,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的水果,那么要提高野地瓜產(chǎn)量應該怎么做呢?
野地瓜的分株繁殖對土壤要求不高,黃壤、沙壤土、石灰土等都可以種植。秋季分株繁殖時試驗地要選擇在低洼平坦處,禁忌種植在半坡、斜坡或風口地段。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野地瓜是一種野果,生長能力強,但是也不能連作,至少要進行3年以上的輪作。
先將土壤深挖,搗碎土壤中的土塊,清除雜草及草根,之后再用生石灰對土壤進行消毒。在作床時,插床用多菌靈500 倍液進行消毒處理,再整地作床,苗床寬1.2 ~1.5 m,這樣有利于后期植苗和管護,床高0.2 m 為宜,因為苗床過高不利于保水、保溫。同時要求床面保持土壤疏松、通氣良好,作床時要選擇陰天進行。
分株繁殖的枝條一般取自2年生匍匐藤條。將2年生匍匐藤條剪成15 ~20 cm的繁殖體,要求每個繁殖體的莖節(jié)有3 ~8根須根,這樣有利于保持枝條的成活率。在剪切藤條時剪切口應圓而平整,不能斜剪藤條或使剪切口撕裂。如果是秋季分株栽植,則剪下的藤條不宜放置過長時間,最好是當日完成剪條和栽植,當遇到低溫天氣時,可以用油漆涂抹剪切口,防止水分流失。
不管是春季或者秋季栽植,繁殖藤條都最好不要堆壓,在捆扎時不宜過緊,防止藤條表皮受損。栽植前要保持床面土壤濕潤,可選擇早上或傍晚栽植。栽植時先將床面挖成寬30 cm、深15 cm的傾斜小溝,小溝間隔50 cm 為宜,再將藤條帶須根一頭斜置于溝內(nèi),要求藤條之間間隔15 ~30 cm,栽好后澆足定根水,覆土時留出藤條5 cm 在土外,然后壓實土壤。
春季栽植后搭建40% ~60%透光遮陽網(wǎng),防止野地瓜繁殖藤條因為日光暴曬而萎蔫,同時注意澆水保濕。秋季栽植后要覆地膜或覆稻草,以防凍保溫。覆地膜不宜全封,每個溝面留3 ~5 個孔。大雨天氣要及時排水,防止水澇。等苗床藤條長出新葉芽后,噴施低濃度的氨肥、磷肥,促進藤條生長。
野地瓜的生長需要一定的水分,因此種植戶在種植過程中要適當澆水。特別是在封行后,大概7 d就需要澆一次水,保證土壤濕潤,促進野地瓜開花結(jié)果。野地瓜的生長能力強,對于營養(yǎng)的需求較大,因此在澆水的同時也要做好追肥工作。特別是在生長旺期,要增加氮磷鉀的比例,根據(jù)野地瓜生長情況與土壤肥力情況等適當追施尿素與復合肥,促進植株的生長。
野地瓜的植株幾乎全部是匍匐在地上的,特別是在生長后期,會布滿全園。因此在生長前期要做好除草工作,防止雜草搶奪野地瓜的營養(yǎng),保證后期野地瓜植株的生長。野地瓜的病蟲害發(fā)病率較低,但是偶爾也會發(fā)生食葉害蟲與根腐病等病蟲害。種植戶要經(jīng)常觀察果園,做好預防工作,定期消毒,發(fā)病后要將病株連同土壤一起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