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莊周小學 張家民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育方法也在不斷改革,教育工作者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行為架構都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在語文習作教學方面,筆者也有“1+X”策略的相關意見,以下將結合實際經(jīng)驗來探討這個策略。
《春宴》中安妮寶貝曾經(jīng)說過:“所有進程如同一個編織極為細密精巧的網(wǎng)囊,慢慢收緊,直到在某一瞬間把他們籠絡其中。若其中出現(xiàn)任何一個微小缺口,他或她都有可能半途泄逃而出。如果這樣精確的時空與因緣的交會,是一種被編排好進程的秩序,那么,一切勢必會有條不紊循序漸進地發(fā)生,直到最終成形?!笔堑模魏问挛锏陌l(fā)展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也是如此。教師應當結合小學生的接受能力,一步一步地進行引導,而不是急于求成,迫使學生“囫圇吞棗”,造成“揠苗助長”。
1.基礎教學科學嚴謹,更有榜樣作用。我國小學語文教材隨著時代的變化也一直在不斷地修訂與改正,其迎合了時代的變化,更切合學生的實際。各地使用的小學語文教材有人教版、蘇教版、北師大版、湘教版、鄂教版、西師版、語文版等多套教材,均經(jīng)歷了或長或短的考驗,為我國語文教學教材編撰提供了經(jīng)驗,又逐漸發(fā)展到了如今的部編版語文教材,其中的精力與價值是其他任何隨手找到的資料無法比擬的。對中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狀況的研究表明,小學生正處于與外界建立聯(lián)系、初步獲得交流、溝通技巧的階段,而我國的小學語文教材都是結合了小學生心理發(fā)育過程、小學生生理發(fā)育過程以及小學生學習能力實際水平而制定的教材,其相較于教師在短時間內(nèi)尋找到的期刊、材料,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凝結了許多教育家的心血,其重要作用是其他“雜七雜八”的教材無法比擬的。
2.基礎課本結合實際,可以為學生打好語言基礎。如今的部編版教材非常注重小學生基礎的培育。例如,從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目錄,教師就可以看到其中對于語言基礎的精心把握——幾乎每一課的最后都會附上字詞的田字格,書的最后還附上了“識字表”“寫字表”“常用偏旁名稱表”等等,這些細節(jié)都體現(xiàn)了教材重視基礎的程度。
教師應當把握教材在語言基礎方面嚴抓的優(yōu)勢,認真踏實地帶領學生認識字詞,形成良好的語言基礎,避免日后詞不達意、胡編亂造的情況發(fā)生,為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3.內(nèi)容多元多彩,可作為發(fā)散思維的起點。細心通覽教材的教師會發(fā)現(xiàn),每一本教材、每一個單元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切入的。在這里,我們不妨還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為例,在第一單元“識字”中,第一課是《春夏秋冬》,第二課是《姓氏歌》,第三課是《小青蛙》,第四課是《猜字謎》,分別是“季節(jié)”“姓氏”“動物”“游戲”的四個不同的角度的題材;在第二單元課文中,第一課是《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二課是《我多想去看看》,第三課是《一個接一個》,第四課是《四個太陽》,分別是“感恩”“冒險”“數(shù)字”“玄幻”四個不同角度的題材……再看下去,幾乎每一單元都是不同的內(nèi)容,其中內(nèi)容的多元化和多彩化單單從目錄我們就能看得出來。
在教材如此精心編撰的情況下,教師應當有能夠從細節(jié)中發(fā)現(xiàn)“大妙處”的能力,積極借助教材的多元化,踏實地為學生講述每一類型的文章,給學生打下每一種層面的基本理解基礎,為學生后來進一步發(fā)散思維,對每個層面加深理解提供堅實的基礎。
如此,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對于各種領域的基本認識,還能夠促進學生大腦思維的多元發(fā)展,讓學生不僅僅局限于小的知識體系,而且從小關注多元多彩的各個層面的文明知識,讓學生日后在寫作的時候,而對各種方面、各種角度、各種程度的主題能夠信手拈來,增強學生習作的靈活性。
在基礎教材得到充分重視、為學生打下堅實的認知基礎的前提下,筆者所說的“1+X”中的“X”指的并不是散漫無序、四處發(fā)散性地尋找各種習作練習或者“雜七雜八”的習作范文供學生參考。筆者口中的“X”指的是“橫向發(fā)散思維”“縱向拔高水平”的一系列方法。
1.“橫向發(fā)散思維”的定義及其具體方法。所謂“橫向發(fā)散思維”,就是要讓學生能夠擁有多維思考的能力,針對一個作文題目,能有多維的、靈活的思考層面。譬如“天空”這一作文主題,學生不僅僅可以從“描述天空的美麗”的層面來完成習作,還應當有將“天空”的維度轉換到“內(nèi)心的天空”“過去的天空”“未來世界的天空”等等角度,讓習作充滿新意,讓立意更加深遠。
為此,筆者有以下幾個建議:
(1)鼓勵學生構建思維導圖。教師可以不要求學生拿到題目立馬就開始寫內(nèi)容,而是讓他們看著這個題目,通過畫分叉線條的方式,寫出各種不同的關于這個作文主題的立意。想得越多,說明學生的思維更開闊,教師在此時也應當給予適當?shù)墓膭睢?/p>
(2)提供多維思考的方法。在小學語文習作階段,學生很可能由于自身經(jīng)驗的缺少而無法想到更深層次的立意或多元的方面,教師應當有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的意識。
譬如,教師在給學生習作題目之前,應當自行對此題目進行多維的思考,也可以借助工具來尋找盡可能多的角度,在課前或者課后教授給學生們,從而起到榜樣作用。
2.“縱向拔高水平”的定義及其具體方法。所謂“縱向拔高水平”是指教師應當要求每個學生對每一篇文章都有修改、提升的意識。所謂“好的文章都是修改出來的”,在這一方面,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1)教師批改后留下修改建議,學生二次修改后繼續(xù)上交。
(2)學生自行修改文章,直到自己滿意后再上交。
(3)學生之間互評,在交流中獲得啟發(fā),修改后上交,由老師最終批閱。
“1+X”模式下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方式是借鑒了“1+X”模式下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進一步研究,旨在培養(yǎng)學生堅實的習作基礎和多元的習作思維,促成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語言思維能力的不斷提高,塑造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了貫徹這個理念,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真正重視“一步一個腳印”的準則,重視教材的運用,積極實踐“1+X”的方案,促成教師自身的教學視野的擴大以及學生學習范圍的擴展,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