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縣農業(yè)綜合執(zhí)法大隊 魏春霞
商水縣固墻鎮(zhèn)政府 李認
玉米是商水縣第二大糧食作物,是種植業(yè)主導產業(yè),全縣玉米面積常年穩(wěn)定在5.67 萬hm2。
一家一戶小面積種植玉米仍為商水縣主導,農民種植水平參差不齊,造成對玉米生產的管理千差萬別,玉米產量不穩(wěn)定,每667 m2產量高的達千斤,低的每667 m2產量只有幾百斤。
近年來,全縣雖經過高標準糧田建設、百千萬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千億斤糧食基本糧田項目建設等項目支持,使基本糧田灌溉條件有了顯著提升,但建設面積達不到農民在關鍵時期灌溉的需求。相比較來說,商水縣西部比東部灌溉設施條件稍好。
商水縣西部人均耕地面積相對較大,加上傳統(tǒng)觀念意識,玉米種植戶對玉米管理相對較為重視。商水縣東部人均耕地面積較小,管理積極性不高。
由于受國際形勢的影響,玉米價格偏低,極大挫傷了農民種植玉米的積極性。在天氣不正常年份,各種成本投入加大,玉米效益較低或無收益。
化肥、農藥的連年使用,造成玉米病蟲害發(fā)生日趨嚴重,既增加了防治成本,又影響了玉米生產。
玉米收獲機械化的普及應用,對玉米品種的要求越來越高,現(xiàn)有的常規(guī)玉米品種已經不適應機械化收獲的要求。
目前,市場上玉米品種有100 多種,銷售戶宣傳五花八門,讓種植戶無從選種。
由于一些種植戶文化程度較低,對玉米品種種植特性不了解,導致密植品種種植密度小,造成玉米產量上不去;稀植品種種植密度大,給玉米授粉帶來嚴重影響,造成玉米結實率降低。
玉米生長前期病蟲害防治不到位,后期玉米植株較高,給玉米管理帶來諸多不便,造成后期任其病蟲害發(fā)展,嚴重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
培育農民種植專業(yè)合作社骨干成員、家庭農場主、種植業(yè)大戶等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加大新型職業(yè)農民培訓力度,培育專業(yè)型種植農民,讓種植大戶成為接地氣的土專家。
全面爭取涉農惠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擴大農田水利基礎建設面積,達到基本農田設施完善、灌溉條件具備,保證玉米在干旱季節(jié)能夠迅速、及時、有效地灌溉。
改變農民的傳統(tǒng)思想觀念,提高農民玉米種植管理意識,保證玉米種植季節(jié)管理及時到位。
改玉米單種為與其他作物套種,或改種效益較好的農作物,縮小玉米種植面積,增加單位面積內的農業(yè)純收入。
大力推廣玉米全層深松分層施肥播種技術,深松深度50 cm,施肥深度5~30 cm,既打破犁底層,又保證玉米不同生育期的肥料需求,促進玉米根系下扎,增加玉米抗倒能力,增強玉米抗逆能力。
減量施用農藥,大力推廣生物農藥和植物疫苗,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免疫能力,減少玉米病蟲害的發(fā)生。
選擇灌漿快、脫水快、易機收的玉米品種。
增加玉米灌漿時間,促進玉米后熟,提高玉米產量。據(jù)統(tǒng)計,玉米晚收7 d 可增加產量50 kg/667 m2。
與飼料加工企業(yè)、淀粉加工企業(yè)等涉農企業(yè)對接,達到“一村一品”,乃至“一鄉(xiāng)一品”,既解決了農民選種難的問題,又解決了農民賣糧難的問題,也增加了農民純收入。
加大對玉米種植戶的技術指導宣傳力度,增強玉米種植戶的種植水平,讓廣大種植戶充分了解玉米品種特性、合理密度,預防玉米種植因密度不合理產生結實不良等一系列問題。
加強植保專業(yè)服務型人員的培訓,推廣高稈作物病蟲害防治機械和無人機防治技術,加強玉米后期病蟲害防治管理。
大力推廣應用高科技產品緩控釋農藥顆粒,在播種期隨種下藥,有效防治玉米生長后期玉米螟和蚜蟲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