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東
(天津市規(guī)劃和自然資源局林業(yè)事務中心,天津 300112)
杜鵑花在南方多為露地種植,管理較為粗放,但在北方需要盆栽,要使其茁壯成長,花多、色艷,應針對其生長習性和需求采取相應的栽培管理措施。
杜鵑花所需土壤最適宜的酸堿度為pH 值 5 ~6,而我國北方土壤多偏堿性,應因地制宜選用草炭土或松針土等呈酸性的土壤配置種植土種植。
室外溫度降至10 ℃時應移至室內進行養(yǎng)護,最低不能低于0 ℃。北方地區(qū)4 月中下旬—11 月上旬可在室外養(yǎng)護。杜鵑花屬半陰性植物,夏季如果長期于烈日下暴曬,會導致杜鵑花灼傷。因此,入夏后應使用遮陰網(wǎng),透光率25%~30%。
杜鵑花的根系為淺根纖細根群,既怕旱又怕澇,澆水要適時適量。一般盆土持水量應不低于18%,如果盆土連續(xù)積水5 d,根部就會窒息死亡。澆水應根據(jù)杜鵑花生長情況和天氣變化而定,還應注意水溫與室溫接近,如用自來水需放置1 d后使用。
適時施肥是杜鵑花枝葉茂盛、花多色艷的重要措施,原則上掌握“勤施薄施”。杜鵑花忌濃肥和生肥,肥濃度過大容易燒根。杜鵑花忌糞水,宜薄施豆餅肥、復混肥等,施肥時間與杜鵑花生長期有關,一般于花后長葉抽枝之間及孕蕾期和越冬前施肥,每年施3 ~4 次。為防止黃化病,可在每次施肥時加入0.2%硫酸亞鐵,如果杜鵑花的葉片微黃,也可以向葉片噴灑1 000 倍液硫酸亞鐵。
杜鵑花7—8 月孕蕾,為使花大葉茂,必須及時抹去不定芽,疏掉過多的花蕾,一個花枝只保留一個花蕾?;〝『?,應及時剪除。秋后杜鵑花移至溫室后,維持30 ℃半個月即可開花。若使杜鵑花元旦、春節(jié)期間開放,可將杜鵑花放入3 ~4 ℃低溫室內,控制花蕾的生長速度。切忌花蕾已經(jīng)開花骨朵時放進低溫室,防止花朵受凍傷。
杜鵑花期營養(yǎng)消耗多,室內觀賞時缺少陽光雨露滋潤,花謝后需加強管理,迅速復壯,促發(fā)新枝。應及時摘去殘花和枯葉,逐步增加室外光照,但不能花謝后立即搬出花窖,生長環(huán)境變化較大容易造成生理傷害。適當修剪與整形,去弱枝、病枝,剪去內膛枝,可加強杜鵑花冠幅內的通風透光。
杜鵑花最常見的蟲害有紅蜘蛛、短須螨等。紅蜘蛛主要在高溫的6—8 月份危害嚴重,喜吮吸青嫩葉的汁液,破壞葉綠素,使葉片變黃脫落。可使用甲基托布津2 000 倍溶液噴灑防治,也可于杜鵑花休眠期噴灑3 ~5 波美度石硫合劑殺死越冬成蟲。北方4 月中旬(出蟄期)可噴灑二溴磷1 000 倍液,其他時期可噴灑40%三氯殺螨醇2 000 倍液或20%三氯殺螨礬700 倍液防治。上述2 種藥物如與石硫合劑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短須螨又名葉螨,扁螨蟲體微小,細如粉塵,每年7—9 月份危害最為嚴重。短須螨喜群聚,常在葉片背面主脈附近刺吸汁液,使葉背形成許多油漬斑塊,引起葉片脫落。防治方法為10 月中、下旬和早春3 月各噴灑1 次 0.5 波美度石硫合劑,或噴灑25%殺蟲脒水劑500 倍液。
杜鵑花最常見的病害有白粉病、銹病、灰斑病等。白粉病、銹病可用25%粉銹寧1 500 倍液防治,或用70%托布津1 000 倍液防治。灰斑病葉斑較大,正面銀灰色,邊緣暗褐色,可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 倍液防治,或用75%百菌清600 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