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曄華
(洋縣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 陜西 洋縣 723300)
稻茬小麥油菜免耕稻草覆蓋栽培技術(shù)是指水稻收獲后,田塊不需翻耕,經(jīng)滅草、施肥后,直接在稻田表土進行播種(栽),然后用稻草覆蓋的一項節(jié)本增效輕簡化栽培技術(shù)。具有省工、環(huán)保、節(jié)本增效的作用,是抗秋霖天氣播種的首選技術(shù)。免耕技術(shù)適宜在田間濕度大、土壤黏重的田塊和秋霖年份應用。
1.1 選用良種。選用漢麥5號、川麥43等抗病高產(chǎn)小麥品種。
1.2 適時排水。在水稻散籽時排水,收獲時淺留稻茬,收獲后及時開好“邊、中、腰”三溝,溝深低于犁底層,約20cm,達到溝溝相通,明水能排,暗漬自落。如田塊較大時可開溝做廂,廂寬3~5m,溝寬20~25cm。
1.3 化學除草。水稻收獲后及時將稻草集中,盡可能將田面露出,讓雜草長出地面,以便徹底化除。在播種前1~3d,每畝用克無蹤150~200ml對水30~50kg噴施田面,做到噴灑均勻、不漏噴。草厚、草密的地方要噴透,嚴禁小麥發(fā)芽、出苗。
1.4 配方施肥。免耕小麥施肥,應注意防止燒種、燒苗,提倡施用小麥專用肥或復合肥,在播種前直接撒施田面。根據(jù)產(chǎn)量確定施肥量,小麥目標產(chǎn)量350~400kg,每畝施純氮(N)11~12kg、磷(P2O5)5~6kg、鉀(K2O)6~7kg,總氮量的70%和磷鉀肥全部做底肥,30%的氮肥在12月底至元月初結(jié)合冬灌作追肥。施用碳銨的農(nóng)戶需將其溶于尿水或清水中潑施于田面。
1.5 適期播種。播前先對種子進行過篩精選,然后每畝用15%三唑酮20g進行藥劑拌種,隨拌隨播。一般在10月18~25日搶晴播種,每畝播種量10kg,可采取撒播、穴播、條播等方式。播后施藥誘殺地下害蟲及鼠害,確保一播全苗。
1.6 稻草覆蓋。播完后用稻草直接覆蓋,盡量做到薄厚適度、均勻,使覆蓋的稻草緊貼田面和種子,以草不成堆、地不露泥為準,切忌過多過厚蓋草,以免影響出苗及分蘗早生快發(fā)。一般1畝稻草覆蓋2畝的小麥秸稈為宜。
1.7 加強田間管理
1.7.1 追肥。免耕小麥要重點抓好冬灌追肥等田間管理措施,防止后期脫肥,確保壯苗越冬。始穗期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防早衰,增粒重,奪高產(chǎn)。
1.7.2 病蟲害防治。條銹病防治:3月下旬至4月上旬,畝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g對水40~50kg噴霧,重病田塊間隔7d后再噴1次。赤霉病防治:小麥抽穗至揚花期,每畝用25%多菌靈乳懸劑200g對水40kg噴霧。防治地下害蟲及鼠害,播前每畝用5%辛硫磷顆粒劑2kg撒施誘殺。
1.8 適時收獲。在蠟熟末期搶晴收獲。
2.1 選用良種。選用油研52、秦優(yōu)10號等高產(chǎn)“雙低”油菜品種,合理輪作倒茬,集中連片種植。
2.2 適時排水。同稻茬小麥免耕稻草覆蓋栽培技術(shù)。
2.3 化學除草。油菜移栽前進行化學除草,移栽后雜草較多的田塊用選擇性除草劑6.9%威霸乳油50ml或精奎草除靈100ml對水50kg噴霧防治。
2.4 配方施肥。免耕油菜提倡施用油菜專用肥或復合肥,采用條施或穴施。油菜目標產(chǎn)量200~220kg,每畝施純氮(N)12~13kg、磷(P2O5)6~7kg、鉀(K2O)8kg、硼砂1~2kg,將總氮量的50%和磷鉀硼肥全部做底肥,其余氮肥按20%、30%分別作苗肥、臘肥追施。
2.5 壯苗移栽。選好苗床,培育壯苗。在10月5~25日搶晴搶墑移栽,穴栽單株或雙株,穴栽單株移栽行距50cm,株距17cm;穴栽雙株行距70cm,株距25cm,保證畝栽7000~8000株。
2.6 覆蓋稻草。移栽后將稻草均勻覆蓋于行間,一般1畝稻草覆蓋1.5~2畝油菜。行間覆蓋稻草能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機質(zhì),還可以有效控制雜草的滋生。
2.7 加強田間管理
2.7.1 追肥。11月上旬每畝追施尿素5kg,促進冬前營養(yǎng)體生長,元月上旬結(jié)合冬灌每畝追施尿素8kg做臘肥,保證壯苗越冬,搭好豐產(chǎn)架子。蕾苔期和初花期每畝用磷酸二氫鉀、硼砂各100g、尿素200g對水50kg進行葉面噴肥,增角增粒增重。
2.7.2 防治病蟲。初花期選用甲基托布津防治菌核病,結(jié)角期選用高效低毒殺蟲劑吡蟲啉防治蚜蟲。
2.8 適時收獲。油菜終花后30d左右,當全株2/3角果呈黃綠色,主花序基部角果轉(zhuǎn)現(xiàn)枇杷黃色、種皮變成黑褐色時,可搶晴收獲,防止混雜霉變。